5068教学资源网 > 学习宝典 > 历史 > 学习园地 > 知识积累 > 8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8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李金0分享

8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_初中历史知识大全

历史学,这其实主要是以人类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也叫史学。历史学,是人类对自己的历史材料进行筛选和组合的知识形式。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8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8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的历史知识点

中国近现代史部分

1、林则徐与虎门销烟(识记)P2---3

时间:1839年6月

人物: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英美等国商人的约110多万千克的鸦片在广东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

评价:林则徐不愧为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中国的禁烟运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沉重地打击了英国侵略者,英国以中国禁烟为借口,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目的:为了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2、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识记)P4

鸦片战争:1840.6—1842.8,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南京条约》时间:1842年8月,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主要内容有: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割地)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

赔款:赔款2100万元(赔款)增加中国人民的负担;

开商埠:对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攫取中国的特权:协定关税,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的附件。英国又取得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英国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3、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理解)P5

①社会性质变化: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社会矛盾变化: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开始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者成为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矛盾。

③革命任务变化: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对外国侵略者,反对本国封建统治者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④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识记)P7--8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

(1)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英法联军闯入北京西郊的圆明园(是举世闻名的“园中之园”),大肆抢劫,放火烧毁了这座宏伟华美的皇家园林。

(2)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P47~48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从1858年开始,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①1858年,中俄《瑗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千米。

②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千米。

③1860年的中俄《北京条约》和1864年的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和以南44万多平方千米。

④19世纪80年代,中俄《改订条约》以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割占中国西北部7万多平方千米。

其中割占最多领土的是,1858年《瑗珲条约》。

沙皇俄国是19世纪(中国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3)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危害:①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②外国侵略势力扩大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③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5、左宗棠收复新疆(识记)P12--14

清政府在19世纪70年代中期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进军新疆。左宗棠在前往哈密的途中,让士兵抬着棺材走在前面,表明誓死抗击俄国、收复伊犁的决心。清军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80年代初,中俄两国签约,中国收回伊犁。左宗棠堪称是一位在巩固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中功勋卓著的历史人物。

新疆有一种柳树被称为“左公柳”就是赞扬左宗棠收复新疆的。

6、邓世昌的主要事迹(理解)P16--17

北洋舰队与日本舰队在黄海海战上激战,管带邓世昌毅然下令,冲撞日舰吉野号,不幸中了敌人鱼雷,全体将士壮烈捐躯。邓世昌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成为民族英雄。“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其中“公”就是指邓世昌。

7、中日《马关条约》(理解)P17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时间:1895年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主要内容:①割地: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破坏了中国领土的完整和主权);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最全整理

一、鸦片战争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把中国变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2、导火线:1839年林则徐领导了虎门销烟。

3、开始:1840年6月英军侵入中国广东海面。

4、结果:1842年中国战败,签订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5、清政府战败的原因:

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加上军事装备及技术落后,道光帝忽战忽和的态度,最终清政府战败。

6、《南京条约》主要内容:

割香港岛给英国;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7、影响:①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②中国逐渐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封建经济开始解体。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二、虎门销烟

1、背景: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严重的危害。19世纪初,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长期处于出超的有利地位。英国商人为牟取暴利,竟丧心病狂地把大量鸦片偷运到中国。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严重的危害。罪恶的鸦片走私,使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严重影响清政府的财政,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大批官僚吸食鸦片,使清政府更加腐败,军队的战斗力进一步削弱。

2、经过:1839年6月,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进行暗访密查,缉拿烟贩,收缴鸦片.6月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史称“虎门销烟”。

3、历史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振奋了民族精神,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

4、启示:我们要学习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

1、根本原因:1856-1860年英法为了扩大侵略利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2、侵略者:主凶:英国和法国,帮凶:美国和俄国。

3、火烧圆明园: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后火烧圆明园。

4、沙俄的侵略: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从1858年起,到19世纪80年代,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千米.(结合第8页表格和第9页图掌握)

5、历史影响: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四、太平天国运动

1、建立: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

2、定都: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3、发展: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为_清朝统治,派军队北伐和西征.

4、抗击洋枪队:

①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外发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由美国人华尔统领。

②1860年,在青浦李秀成率领太平军痛击洋枪队。1862年,在浙江慈溪太平军击毙华尔,严惩洋枪队。

③太平军抗击洋枪队是中国人民抗击外国侵略的典型事例。

5、失败原因: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因中外发动势力联合绞杀而失败。

五、左宗棠收复新疆

1、新疆危机:19世纪60至70年代,英国和俄国虎视耽耽地想争夺新疆。新疆面临危机。1865年,阿古柏侵入新疆。后来,建立伪政权,侵略势力由南疆扩展到北疆。英俄两国都想通过支持,进而控制新疆。新疆危机被形象地称为“一仆二主”。仆人是阿古柏,二主指英国和俄国。

2、海防和塞防之争

①背景: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边疆危机,西北形势严峻,东南警报频传。

②代表人物及主张:李鸿章的观点:强调东南海防重要,主张放弃西北塞防。

左宗棠的观点:主张海防塞防并重,力主收复新疆。

③结果:清政府采纳了左宗棠的意见,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3、左宗棠收复新疆

①策略: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

②经过: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三路进入新疆。1878年,左宗棠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全部领土。在左宗棠的军事配合下,通过外交努力,中、俄两国签订条约,1881年收复了伊犁。

③作用:左宗棠收复新疆,巩固了中国的西北边疆,捍卫了中国的领土及主权。

4、新疆建省:1884年,清政府采纳左宗棠的建议,在新疆设立行省。

八年级历史易错易混知识点

易混点:

1、近代史的开端是鸦片战争,近代化的开端是洋务运动。

2、区分洋务运动“军事”与“民用”企业。军事: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近代第一个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上海、近代规模最大军事工业)、福州船政局(左宗棠、福州、近代第一家新式造船厂);民用: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3、洋务运动企业非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4、《辛丑亲约》(20世纪第一个不平等亲约)中“辛丑”指的是签订条约的时间是1901年,不是1900年。条约中最能体现“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条款是“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标志性事件是《辛丑条约》的签订。

5、火烧圆明园是英法联军而不是八国联军,时间是1860年不是1856年。但八国联军和英法联军都曾侵占过北京。

6、新文化运动属于思想上的近代化探索,近代化探索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但中国近代化思想解放运动只包括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不包括洋务运动。

7、戊戌变法中的“戊戌”指的是1898年,百日维新内容中最能体现这场改革性质的是“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标志是戊戌政变,而不是戊戌变法。

8、洋务运动期间创办京师同文馆,戊戌变法期间开设京师大学堂。

9、辛亥革命最大功绩是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或推翻了清朝统治),而不是建立了资产阶级共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易错点:

1、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书写。

2、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虽然向西方学习,但他只是学习技术,没有触动封建制度,所以是一次封建性质的改良运动,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其失败的根源。

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持续时间1840——1949,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是一个发展过程,《南京条约》签订仅仅是开始。最先破坏中国关税自主权的条约是《南京条约》。

4、八国联军侵华的主要目的是镇压义和团运动,根本目的是维护和扩大在华利益。

5、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或封建君主专制),不是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易考点:

1、洋务运动期间企业相关图片。

2、洋务运动影响: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3、辛亥革命的影响。(政治、经济、思想、生活习俗)

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君主专制。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使得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

思想上,辛亥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生活习俗上,辛亥革命促进了社会习俗的除旧布新。

经济上,促进民族资本主义渐渐发展。

4、识看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图片,知道四场战役。爆发—丰岛海战。黄海海战,邓世昌殉国。辽宁半岛战役,直取大连、旅顺。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5、武昌起义形势图。

易错易混:

1.北洋政府对内镇压革命 ,实行专制独裁, 对外依附帝国主义,属于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政府,而不是资产阶级革命政府。

2.改组国民党的是宋教仁而不是孙中山。

3.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开始于洋务运动,因为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4.张謇创办的民族企业不止大生纱厂,还有很多。张謇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创办近代企业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不是在洋务运动时期。

5.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是轻重工业发展不平衡,以轻工业为主,并不是一个重工业企业都没有;大部分民族工业分布在沿江、沿海一带,也不代表内地没有近代民族工业。

6.1862年、地主阶级洋务派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学堂;资产阶级维新派创办的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7.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青年杂志》的创办,不是(新青年》的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

8.在新文化运动中,“文学革命”口号的提出者是陈独秀;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是胡适;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的是鲁迅。

9.新文化运动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0.新文化运动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是先进知识分子发起的,而不是无产阶级领导的。

11.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最主要的区别在于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

易考点:

一、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历程

(1)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初步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3)进一步发展: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 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人们竞相投资设厂,海外华侨也归国创业,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

(4)“短暂的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

(5)曲折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随着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民族工业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顽强地挣扎着。

2.特征:发展道路艰难曲折;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发展水平整体落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二、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变化

1.表现

①剪发辫:强令男子剪掉辫子。

②易服饰:旗袍、中山装等具有民族风情的服装受人青睐。

③变礼节: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

④改称呼: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

⑤废缠足:劝禁女子缠足。

2.特征:新旧并呈、多元发展。

三、近代教育的发展

1.历程

①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先后兴办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

②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先后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堂,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

③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创办京师大学堂。

④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

2.影响: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

3.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1)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2)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

出版机构。

四、新文化运动

1.背景

(1)政治:中华民国陷人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

(2)经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3)思想: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

2.兴起: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3.重要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4.口号:高举民主和科学两大口号。

5.代表

(1)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敬告青年》;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2)鲁迅: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3)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作无病之呻吟”。

内容: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7.评价

(1)积极性: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2)局限性: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五、五四爱国运动

1.直接原因(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时间、地点:1919年5月4日,北京。

3.口号及要求:“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4.经过

5.结果:直接目标得到实现,迫使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6..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7.意义: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在这次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8.五四精神:爱国主义、民主和科学,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追求真理,振兴中华,反帝反封建 (核心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

9.“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体现了五四运动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性质。“彻底”是指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坚决性,而不是指彻底地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易错点:

1.重要历史名词书写:

中共一大,第一次国共合作,北伐战争,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遵义会议,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全民族抗战。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3.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果是黄浦军校的创立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4.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5.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6.正确的革命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7.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8.长征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9.长征精神是革命乐观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10.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易混点:

1.中国的抗日战争开始于1931的九一八事变,而不是1937年的七七事变。是十四年抗战不是八年抗战。

2.九一八事变是局部抗战的开始,七七事变是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3.第一次国共合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第二次国共合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4.遵义会议是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长征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5.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__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中共七大确立___为党的指导思想。

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是1936年的西安事变,正式建立是1939年9月的《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

易考点:

1.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人物是李大钊。

2.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3.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目标是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4.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始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5.遵义会议是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6.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7.九一八事变是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8.七七事变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易混点:

1.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1936年的甘肃会宁会师,而不是1935年的陕北吴起镇会师。

2.遵义会议确立了__在党的领导地位,中共七大将___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九一八事变为中国人民抗战的起点,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4.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百团大战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易考点:

1. 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2.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5.百团大战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3.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4.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初中学生快速背历史小窍门

1比较记忆法

人类历史遵循着一定规律向前发展,在其发展过程中,各种历史事件或现象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同时又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制约,使其具有各自的特点。比较记忆法就是把两个以上具有一定联系的事件或人物进行归类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这样可防止张冠李戴。比较记忆法是历史学习中一个重要的记忆方法,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

①把性质相同而特点不同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如秦、隋相比,汉、唐之比较等。

②把某些表现相似而性质不同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分清不同性质,形成不同概念。

③把性质相同但发生在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加以综合比较,区分异同。如中国近代许多不平等条约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等。

④中外比较。如世界上最先进入奴隶社会的四个国家之比较,中国与西欧进入封建社会之比较,中国古代经济、科技发展与西方之比较等。

2列表图示法

列表图示法是:根据历史事件的特点,用表格图示形式使同类知识前后连贯起来,形成一个系统,使众多史实、纷繁内容脉络分明、条理清晰,收到化繁为简效果的一种方法。列表法最大优点是简明、醒目,是帮助记忆的一个有效方法,尤其在记忆复杂史料方面作用更明显。

如古代政治改革(变法)、重大战役、科技文化成就;近代史上外国侵略者五次侵华战争,中国现代史上党的两次重要会议;世界史里的三大宗教,资产阶级革命,两次世界大战等等。

3公式记忆

1.事件=时间+地点+经过+后果+影响

2.人物=时代(国名)+职务+作为+评价

3.作品=时间+作者+内容+意义

4.会议=时间+地点+人员+内容+作用

5.条约=时间+地点+签订双方+内容+影响

6.改革=时间+改革人+内容+意义

7.战役=时间+作战双方+经过+后果

4必须在理解上下功夫

历史学习中要想记得多、记得牢,关键在于理解,因为只有真正理解了的知识才不会忘记。上历史课和上其他课一样,一定要专心听讲。有些同学认为上课听不听无所谓,反正课文内容都看得懂,只要考试前去背背,同样可以应付,这种想法是十分错误的。

尽管有些简单内容可以死记硬背,但复杂一些的内容光靠死记是不行的,有许多历史知识必须弄明白这个知识是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意义何在,有什么影响等等。所以一定要抓住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和来龙去脉;如果上课不专心听老师分析讲解,自己也不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幻想考试前去突击硬背,临场时必然会颠三倒四或张冠李戴,有的则束手无策,不知所云。

初中生如何学好历史

端正态度

有的学生认为初中历史学不学没所以然,在学习中自然就会大打折扣,不会尽力去学习。所以,我觉得应该先真正弄清学习历史的必要性。“学史使人明智”,历史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做人,如何处事,学习历史可以使人变得聪明。

学习初中历史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在与人谈话时若能博古通今,一定会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历史还是一部好的爱国主义教材,它教育我们要爱国,要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优良传统。

图文结合的方法

对于历史这门学科来说,特别是初中历史,基本停留在对历史根须念和定义的认识节段,在这个节节段,有大量的历史图片供同学们欣赏和参考,要具体结合地图,人物图片,时代背景图片。

这样才能对做出一个全景展现,极有利于历史的学习方法,并且在学习这些地图或图片的时候,也就基本了解了这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要学会使用好课本

初中的历史比较简单,但要想学好却也不容易。目前使用的历史新教材,课本知识容量不大。首先要了解课本的基本结构。

一般说历史课本的每一课通常分为几部分内容,大字部分是该课的主要内容,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点都在这一部分,因此同学们应该对该部分进行精读,着重掌握这一部分的内容,要学会分析这一部分哪些是重点。

    874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