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习宝典 > 历史 > 学习园地 > 知识积累 > 2023初一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2023初一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李金0分享

最新2023初一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初中必考的历史知识点包括哪些?初中历史知识点都有哪些?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借鉴,下面小编精心准备了2023初一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内容,欢迎使用学习!

2023初一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2023初一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一、隋朝的建立

1.隋的建立

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的统一

时间: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原因: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②北方民族大融合,江南经济的发展。

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意义: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实现了统一,为隋唐时期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3.隋朝经济的繁荣──“开皇之治”

(1)表现: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2)原因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③统治者提倡节俭。

(3)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二、开通大运河

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通原因

①隋文帝的统治为开通大运河奠定经济基础。

②隋朝国家统一。

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3.评价

(1)积极:

①经济上: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②政治上: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加强了对南方的控制)

(2)消极: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隋亡的根本原因是隋朝的暴政,大运河的开凿并不能使隋朝因此而亡国)总的看来,大运河的开凿,是隋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

三、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随后消灭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平定了全国。

2.即位:626年,李世民(唐太宗)即位,年号“贞观”。

3.统治

(1)纳谏: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大臣魏征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

(2)用人:广纳贤才,__。著名宰相房玄龄、杜如晦。

(3)政治: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②制定法律,减省刑罚;③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④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4)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5)军事上,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四、开元盛世

1.背景:唐玄宗多才多艺,治理国家也很有能力。即位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

2.措施

(1)重用贤能,出现贤相姚崇和宋璟。

(2)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3)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4)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五、遣唐使

1.含义:唐朝时,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2.概况: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达到500多人,同行的还有许多留学生和留学僧。

3.贡献: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 、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六、安史之乱

1.背景: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边将安禄山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渐扩张势力。

2.爆发: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3.影响: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七、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宋太祖)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以开封为都城,建立政权,史称北宋。

2.统一: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3.措施

(1)军事上: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了军队;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还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2)政治上:①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设置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②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并频繁调动,三年一轮换;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3)财政上: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4.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初一下册历史常考易错知识点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 的时代(1-5课)

1、隋炀帝时开通大运河,中心是洛阳,北达涿郡,南至余杭,经过淮安的一段是 邗沟 。

2、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确立。

3、唐太宗统治时期的治世局面:贞观之治。武则天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唐玄宗统治时期的盛世局面:开元盛世

4、唐朝发明的耕作工具:曲辕犁,灌溉工具:筒车

5、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他被尊称为天可汗。今天藏族的祖先唐朝时叫吐蕃族。

6、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日本派遣唐使到中国,东渡日本的高僧是鉴真 。

7、唐朝西行天竺取经的高僧是玄奘,他曾在那烂陀寺游学,著作是《大唐西域记》。

8、755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 安史之乱”。使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 ,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唐朝后期爆发 黄巢起义 ,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

9、唐朝灭亡后出现“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它是唐末以来 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与社会变化

6-9课:

1、北宋建立者赵匡胤,都城开封,称帝事件陈桥兵变。

2、宋太祖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3、宋太祖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4、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朝采取重文轻武政策。

5、辽的建立民族契丹,建立者耶律阿保机。

6、西夏的建立民族党项族,建立者元昊 。

7、宋辽和议史称“澶渊之盟”。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亲征。

8、金的建立民族女真族,建立者完颜阿骨打。

9、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

10、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11、宋朝从越南引进占城稻。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丰饶的粮仓。

12、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13、两宋时期,最大的商业都市是开封和临安。

14、宋朝突破地域限制出现了草市;突破时间限制出现了夜市和早市。

15、宋朝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16、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17、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10-13课:

1、铁木真于1206年完成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蒙古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2、1260年,忽必烈继汗位,接受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

3、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

4、南宋灭亡后,文天祥和陆秀夫等人继续展开抗元斗争。

5、元朝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6、元朝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 ”。

7、元朝实行的地方制度是“行省制度”。

8、元朝管理台湾的机构是“ 澎湖巡检司”。

9、元朝管理西藏的机构是“宣政院”

10、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11、著名的词牌名有《念奴娇》、《满江红》、《蝶恋花》。

12、宋代杰出的词人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13、元代最优秀的剧作家是关汉卿,代表作是《窦娥冤》。

14、元曲四大家是指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

15、印刷术的发明:我国在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北宋的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

16、战国时人们利用天然磁石做成指南工具,称为司南。

17、宋元时期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 的巩固与发展

14-17课:

1、明朝的建立者朱元璋 ,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权分六部;为了监视官民,他设置的机构是锦衣卫。

2、明朝科举考试采取的八股取士。明朝科举考试的题目必须“四书” ,“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危害:脱离实际,禁锢思想。

3、明朝时期,山西的商帮被称为晋商 ,安徽的商帮被称为徽商 。

4、郑和下西洋时在位的皇帝是明成祖 。

5、明朝中外冲突的事件戚继光抗倭 。

6、戚继光在 台州 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

7、明朝一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是《本草纲目》。

8、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是《天工开物》。

9、明末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是《农政全书》。

10、明长城东起辽东,西至嘉峪关。

11、北京城最为雄伟壮丽的建筑是紫禁城。

12、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是《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 。

13、《水浒传》的作者 施耐庵。

14、吴承恩的一部神话小说是《西游记》。

15、李自成起义的口号是“均田免赋”。

16、明朝存在276年,最后一个皇帝是崇祯 。

17、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 ,史称后金。

18、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清。

18-21课:

1、明朝末期,荷兰殖民者侵占了台湾。郑成功把敌人包围在赤嵌城和台湾城。他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开辟荆榛逐荷夷”指的事件郑成功收复台湾 。

2、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 ,隶属福建省。

3、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4、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29条,规范了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标志着中央政权对西藏地区行使主权达到制度化、法律化的程度。

5、康熙平定 准噶尔叛乱 ,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

6、 乾隆帝时平定了回部上层贵族大小和卓叛乱。

7、清朝在新疆设置 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8、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9、清朝前期出现了成熟的手工业工场。江宁著名机户李扁担、李东阳,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

10、山西商人组成的晋商,经营汇兑、放贷和存款业务,在各地开设“票号”。徽商贾而好儒,富甲一方。

11、清初,一切军国大事都要经过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

12、康熙时,设立南书房,直接为皇帝草拟谕旨和处理奏章。

13、雍正时,正式设立军机处。影响: 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14、康熙、雍正、乾隆皇帝时,经常从知识分子的文章、诗词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制造大批冤狱,很多人被处死,人们把这种做法叫文字狱。

15、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护集权统治,在文化上实行文化专制政策。

16、清朝统治者实行 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17、顺治时期,颁布禁海令,严厉限制海上贸易。

18、清朝规定由朝廷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19、清朝的小说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 曹雪芹 的《红楼梦》。

20、清朝戏剧最有影响的是昆曲和京剧(是“国粹”之一)。

21、明朝时期,昆曲的代表作是汤显祖的《牡丹亭》;

22、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顶峰,代表作洪昇的《长生殿》(写的是唐明皇李隆基和杨贵妃的故事。),孔尚任的 《桃花扇》(借助秦淮歌妓李香君与侯方域的恋爱故事,表现出人民的亡国之痛。)

初中历史知识点大全总结

一、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北京人生活的时间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最早使用天然火。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6000多年前,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已栽培了水稻,5000多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人已栽培了世界上最早的粟和蔬菜。

二、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

1、约公元前21世纪,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这表明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通过推举选出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禅让制)。

2、约公元前16世纪,汤灭夏建立了商朝。商朝时盘庚迁都至殷并使统治稳定下来。

3、商朝制造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记熟书P12的司母戊鼎图)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是青铜器中的精品。

4、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发兵灭亡了商朝建立了西周。

5、西周实行分封制,春秋时期,分封制开始瓦解。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取代。秦时实行中央集权制。唐三省六部制,唐朝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元朝的中央和地方机构:中央实行一省制: 元朝废除三省,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设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同时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地方实行行省制: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三、春秋战国(东周)

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1、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开始到公元前476年结束。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2、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诸侯是齐国的齐桓公,他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使国家日益强大。最后一个霸主是越王勾践。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3、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有齐、楚、秦、燕、赵、魏、韩,史称“战国七雄”(各主要诸侯国的位置——北燕南楚、西秦东齐、上中下是赵魏韩)。赵、魏、韩是由春秋时期的晋国分裂而来的。

4、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实行商鞅变法,战国时,地处最西边的诸侯是秦国。

5、我国最早的音乐教育制度形成于西周。最早出现铁农具的时期是春秋时期

6、战国时,秦国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著名的水利工程,它使成都平原变成“水汗从人,不知饥馑”,有“天府之国”美称。

7、汉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汉字源于甲骨文,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又称钟鼎文。雕塑艺术在商朝和西周时期已发展到很高水平。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

8、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李耳),其朴素辩证法思想反映在《道德经》里;庄子是战国时道家学派的继承人物。

9、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孔丘),他整理了《诗经》,编订了《春秋》,其言行记载在《论语》中;战国时期的孟子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物,他们主张实行“仁政”,认为“民为贵,君为轻”,反对连年不断的兼并战争。

10、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墨子,他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

11、法家代表人物是韩非,他主张权力集中到君主手中,按现实需要进行改革,以法治国。

12、孙武是春秋晚期齐国杰出的军事家,著有《孙子兵法》一书;战国时杰出的军事家孙膑著有《孙膑兵法》。

13、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对社会变化提出不同的看法,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四、秦汉时期

1、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始皇帝)灭亡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割据局面。(书P44秦始皇像)。

2、秦朝规定全国规范的文字是小篆,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圆形方孔钱。秦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宁。

3、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在大泽乡爆发,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

4、公元前202年,刘邦(汉高祖)建立西汉,定都长安。

5、西汉初年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文帝与景帝两代,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重视发展农业,轻徭薄赋,减轻刑罚,提倡节俭,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发展迅速,出现文景之治的局面。休养生息的政策实行,促进了西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西汉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6、汉武帝的推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促成大一统局面的出现。

7、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著名学者是西汉时期的董仲舒。

8、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建立东汉,定都于洛阳。刘秀在位时,政局渐趋稳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国力日益强盛,史称为“光武中兴”。

9、西汉时的播种工具是耧车;东汉时出现了新型灌溉工具是翻车;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内冶铁,比欧洲早1000多年。

10、秦朝末年,匈奴首领冒顿单于在蒙古草原建立统一的奴隶制军事政权,第一次实现了对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大统一。

11、公元前119年,西汉时期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12、西汉时期汉元帝把王嫱(王昭君)出塞嫁给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从而密切了汉匈关系。

13、西汉武帝时期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标志,成为当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在西域经营了30年,帮助西域各族摆脱了匈奴的奴役,恢复和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

14、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是从长安出发往西,经甘肃的河西走廊及当今的新疆地区,远达中亚,南亚,西亚,以至地中海东岸各国和南欧、北非等地。开辟丝绸之路功劳最大是西域的使者张骞。

15、成书于西汉的《周髀算经》和东汉的《九章算术》是著名的数学著作,对世界古代数学的发展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16、东汉时期著名的医学家有张仲景和华佗,张仲景写的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被后代奉为医学经典,张仲景被尊称为“医圣”。华佗创制麻醉剂“麻沸散”,他是世界上最早用全身麻醉方法做手术的医生,被后世尊称为外科鼻祖,他还编成锻炼身体的“五禽戏”。

17、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张衡发明了能测量地震的地动仪。

18、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道教是东汉时期兴起于我国本土的宗教。

19、西汉杰出的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是一部不朽的史学名著,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3000多年历史,《史记》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0、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是我国古代艺术珍品。秦始皇陵兵马俑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艺术宝库,是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

五、三国两晋南北朝

1、曹操以少胜多为其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战役是官渡之战。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同孙权、刘备的联军在赤壁决战,大败而归,史称赤壁之战,而此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220年,曹丕建立魏国,定都在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国,史称蜀汉;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熟记三国鼎立形势图中魏、蜀、吴三国的位置和都城)

3、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是著名的政治家。

5、230年,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夷洲和大陆的联系。

6、265年,司马炎建立西晋,定都洛阳;280年,西晋统一全国,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的分裂局面;316年,匈奴首领刘渊率兵攻入洛阳,西晋灭亡。

7、公元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定都建康;383年,前秦苻坚率大军南下进攻东晋,在淝水之战中,东晋军队以少胜多,击败前秦军队。

8、南朝的四个政权依次是宋、齐、梁、陈,都城均在建康。

9、南朝时,扬州、荆州是江南生产丝织品最多的地方,涌现了建康、江陵等重要商业城市,番禺(今广州)成为海外贸易中心,

10、东汉、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南迁,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吴国境内绝大多数山越人从山区迁到平原,和汉族人民一道开发江南。农业有所发展,但仍然比不上北方。主要的少数民族有匈奴、鲜卑、羯、氐、羌(5个)

11、北朝的五个政权是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12、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王朝均建都于洛阳。

13、南朝时期,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祖冲之是世界上最先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的科学家,比欧洲早1100年。他的著作是《缀术》

14、南北朝时期,我国古代著名的农学家贾思勰,他著有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内容最完整的农书。

15、北魏时期,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的郦道元,他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是《水经注》。

16、汉字书法从东汉起逐渐成为一种专门艺术:曹魏时钟繇创立了楷书;东晋的王羲之,被尊为“书圣”,他的代表作是《兰亭序》,此书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17、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名人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18、石窟艺术是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中成就最高的是云岗石窟和龙门石窟。

初中历史提分技巧

1、要做好预习、听讲、复习这三个环节,虽是老生常谈,但做好这三步,确是至关重要的。课前认真预习可以使学生对即将要讲到的初中历史事件、人物等有一个简单了解。另外,学生可以找到自己不懂的地方,以便在老师讲课时获得解答或者向老师提问。上课时要认真听讲,这是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关键。课上应勤于思考,跟着老师的思路,积极思考回答老师的问题。很多同学开始时,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也有自己的想法,但因害羞或胆怯而不能积极举手,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习惯,惰于思考和回答了。

2、在听讲时还应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除了老师的板书以外,还要培养对一些初中历史重点内容作记录,如老师多次重复的内容,课本中一些思考题的答案等等。“温故而知新”,反映了学习过程不能一次性完成,认识过程必然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规律。所以课后一定要及时复习,要持之以恒。

初中基础差应该如何学习历史?

历史是一个文科性质的学科,所以各位初中生在学习初中历史时,做到以下几点对学习成绩有帮助:

1、初中历史的学习在于阅读、理解,记忆。需要初中生具备的基本技能是将掌握的知识点可以熟练运用。所以在学习时一定要提高学习效率。所以每个学生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学习,如某些某些学生更容易理解条理清晰的知识点,那么在学习时就要将学习过的知识点进行整理。或者是自己学习时效率低那么就要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率。所以各位初中生一定要找到自己在学习上的特点,

2、初中生在学习初中历史时需要掌握的另一个基本技能就是学会速度记忆。这是提高初中生学习效率的一种办法。这样初中生可在学习时旧件大部分的知识点进行记忆,大大缩短了课下的学习压力。

3、初中生能否将学习过的初中历史知识点进行整理是初中生能不能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因素。初中生要把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整合,方便记忆、复习。而且还要讲新学习的知识点与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点进行联系。以增加这个知识点在自己脑海中的记忆。

4、做题是初中生学习任何任何一科都必不可少的,但是并不建议初中生使用题海战术。做题在于质量而不在于数量。有些初中生在学习初中历史时盲目的使用题海战术,非但知识没有学习明白,反而让初中生自己将所学的知识点记混了,得不偿失。所以初中生要把握好做题的数量,在做题中最重要的是学会反思、归类和整理出相应的解题技巧。并且对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调整完善。

    848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