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溪笔谈·异事(异疾附)原文注释及翻译(3)

崔莹莹 1172分享

  巨嵎山震动

  【原文】

  登州①巨嵎山②,下临大海。其山有时震动,山之大石皆颓③入海中。如此已五十余年,土人④皆以为常,莫知何谓。

  【注释】

  ①登州:地名。唐代置登州,治所原在牟平(今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后迁至蓬莱(今山东省蓬莱市)。

  ②巨嵎山:山名。今山东威海有巨嵎山。

  ③颓:坠落。

  ④土人:文中指当地人。

  【译文】

  登州巨嵎山,下临大海。其山时有震动,山上的大石都倾颓入海中。这种情形已有五十多年,当地人都习以为常,而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滴翠珠

  【原文】

  士人宋述家有一珠,大如鸡卵,微绀色,莹彻如水。手持之,映空而观,则末底一点凝翠,其上色渐浅;若回转,则翠处常在下。不知何物,或谓之“滴翠珠”。佛书:西域有琉璃珠,投之水中,虽深皆可见,如人仰望虚空月影。疑此近之。

  【译文】

  士人宋述家里有一颗珠子,像鸡蛋大小,微微有点深青带红的颜色,晶莹透亮如水。用手拿着它,对着天空看,它的底部就有一个深青翠绿色的点,从这个点往上,颜色逐渐变浅;如果把它倒转过来,则这个深青翠绿色的点总是在下面。不知道这是什么宝贝,有人把它叫做“滴翠珠”。佛书上说,西域有一种琉璃珠,把它投到水中,水即使很深也都能看得见,就像人仰望水底下虚空中的月亮影子一样。我怀疑这颗珠子跟佛书上说的琉璃珠相近似。

  海市蜃楼

  【原文】

  登州海中,时有云气,如宫室、台观、城堞、人物、车马、冠盖,历历可见,谓之“海市①”。或曰“蛟蜃②之气所为”,疑不然也。欧阳文忠③曾出使河朔④,过高唐县⑤,驿舍⑥中夜⑦有鬼神自空中过,车马人畜之声一一可辨,其说甚详,此不具纪⑧。问本处⑨父老,云:“二十年前尝昼过县,亦历历见人物。”土人亦谓之“海市”,与登州所见大略相类也。

  【注释】

  ①海市:大气因光折射而形成的反映地面物体的现象,旧称蜃气,古人误以为海市蜃楼的景象是蜃——蛤蜊所吐之气形成的。

  ②蛟蜃:蛟与蜃,也泛指水族。蛟: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类似龙的动物。蜃:大蛤蜊。

  ③欧阳文忠:欧阳修。

  ④河朔:古代泛指黄河以北的地区。

  ⑤高唐县:地名,即今山东省高唐县。

  ⑥驿舍:驿馆,驿站的馆舍。

  ⑦中夜:半夜。

  ⑧纪:通“记”,指记载、记录。

  ⑨本处:此地,此处。

  【译文】

  登州一带的海上,时常有云气如宫室、台观、城堞、人物、车马、冠盖的形状,历历清晰可见,人们称之为“海市”。有人说这是海中的蛟龙和巨蜃吐气造成的,我怀疑不是这样。欧阳文忠公(修)曾奉命出使河北,过高唐县住宿驿站的官舍中,夜间闻见有鬼神从空中通过,车马人畜之声一一可辨,他的叙说甚为详细,这里不再转述。我听高唐本地的父老说,二十年前这种景象也曾在白天出现过,天上路过的人物也历历可见,当地人也称之为“海市”,与在登州所看到的大略相似。

  “龙蛇”化石

  【原文】

  治平中①,泽州②人家穿井③,土中见一物,蜿蜒如龙蛇。大畏之,不敢触,久之,见其不动,试摸④之,乃石也。村民无知,遂碎之,时程伯纯⑤为晋城⑥令,求得一段,鳞甲皆如生物⑦。盖蛇蜃⑧所化,如石蟹⑨之类。

  【注释】

  ①治平中:治平年间。治平:宋英宗赵曙年号(1064—1067)。

  ②泽州:古州名,隋开皇初改建州为泽州,治所为丹川(今山西省晋城市东北)。

  ③穿井:挖井。

  ④摸:胡道静等校作“扑”(“击”的意思),元大德本、刘向荣校点本作“摸”。

  ⑤程伯纯:人名,当指程颢,字伯淳,嘉祐二年(1057)登进士第,历官泽州晋城令、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镇宁军节度判官、宗宁寺丞等职。

  ⑥晋城:地名,今山西省晋城市。

  ⑦生物:活的动物。

  ⑧蛇蜃:传说中龙一类的动物。

  ⑨石蟹:文中指蟹的化石。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

13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