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西湖春感》原文翻译及练习题

俊炯 1172分享

  《高阳台·西湖春感》此词借咏西湖抒发国破家亡的哀愁。全词凄凉幽怨,悲郁之至,尤其两个“怕”字,真切地勾画出词人睹物伤情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高阳台·西湖春感的古词相关资料介绍,一起看看吧。

高阳台·西湖春感

  《高阳台·西湖春感》原文

  宋代:张炎

  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更凄然。万绿西泠,一抹荒烟。

  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高阳台·西湖春感》译文及注释

  译文

  黄莺巢居在密叶之间,柳絮轻轻飘落在湖面。斜阳已近暗淡,断桥处有返家的归船。还能有几番春游?赏花又要等到明年。春风且陪伴着蔷薇留住吧,因为等到蔷薇开花时,春光已经非常可怜。更令人感觉凄楚不堪,掩隐在万绿丛中的西泠桥畔,昔日是何等的热闹喧阗,如今却只留下一抹荒寒的暮烟。当年栖息在朱门大宅的燕子,如今不知飞向何边?往日风景幽胜的去处,只见处处长满苔藓,荒草掩没了亭台曲栏,就连那些清闲的白鸥,也因新愁而白了发颠。我再也没有心愿,去重温纵情欢乐的旧梦,只把自家的层层大门紧掩,喝点闷酒独自闲眠。请不要拉开窗帘,我怕见那飞花片片的声音,更怕见那悲切的声声啼鹃。

  注释

  ①接叶巢莺:杜甫诗:“接叶暗巢莺。”

  ②断桥:西湖孤山侧桥名。

  ③西泠:西湖桥名。

  《高阳台·西湖春感》习题

  一

  1.下面对词的内容和分析,错误的两项是(5分)(答对一项得2分,答对两项得5分)

  A.这首词借咏西湖,抒发国破家亡的哀愁。开头三句写景,以景衬托国破家亡的凄凉。“能几番游”二句最沉痛,抒发出人生短暂的无限哀愁。

  B.“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词人暗用了辛弃疾的两句词:“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意谓连悠闲的鸥,也生了新愁。白鸥之所以全身发白,似乎都是因“愁”而生的,因此常借用沙鸥的白头来暗写自己的愁苦之深。

  C.“当年燕子知何处?”此句代用刘禹锡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此词在刘诗基础上进一步点明了自己的故国之思。

  D.“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开帘”照应“掩门”,“飞花”照应“卷絮”,“啼鹃”应“巢莺”,首尾呼应,营造了一种花飘风絮,杜鹃啼血的悲凉氛围。

  E.这是一首写春暮时景的咏物词。写春天的景色等是实写,写内心的亡国之痛则是虚写。以景示情,以情带景。读耐人寻味,耐人咀嚼。很有豪放派的词风。

  参考答案:A,E

  2.这首词中,词人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写出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并作简析。(6分)

  参考答案:愉悦之情:莺歌燕舞、春意深厚。(2分)→惜春之情:东风已逝,蔷薇花开,只留下一抹荒烟。(2分)→国破家亡的哀伤之情:漂泊在外,愁思满怀,怕见落花,怕听杜鹃啼叫。(2分)

  二

  (1)本词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概括。(2分)

  (2)试分析词的下阕运用了哪些艺术表现手法。(4分)

  参考答案

  (1)面对花儿凋零、春光逝去而生发的伤春之情,(1分)看见当年燕子、听见啼鹃而触动的故国之思。(1分)

  (2)①用典。“当年燕子知何处?.此句代用刘禹锡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见说.二句化用辛弃疾词:“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答道一例即可)②对比。“当年燕子.与“苔深韦曲,草暗斜川.的如今景象形成古今对照。③借 景抒情。“苔深韦曲,草暗斜川.以荒芜冷落之状写出故国之思,以花飘风絮,杜鹃啼血的悲凉抒发亡国之痛。(一点2分,能够写出两点并加以分析即可4分。其 他手法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热门标签

    440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