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满庭芳·归去来兮》原文_译文_创作背景

映卿2 1172分享

  《满庭芳·归去来兮》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用散文式的句子和俚俗的语言,真切的表现了作者对黄州的依恋之情。下面儿童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这首词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苏轼《满庭芳·归去来兮》原文_译文_创作背景

  《满庭芳·归去来兮》原文

  宋代:苏轼

  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去黄移汝,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会仲览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

  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归去啊,归去,我的归宿在哪里?故乡万里家难归,更何况劳碌奔波,身不由己!人生百年已过半,剩下的日子也不多。蹉跎黄州岁月,四年两闰虚过。膝下孩子,会说楚语,会唱吴歌。何以依恋如许多?山中好友携酒相送,都来劝我留下。

  面对友人一片冰心,我还有什么可说!人生到底为什么,辗转奔波如穿梭?唯盼他年闲暇,坐看秋风洛水荡清波。别了,堂前亲种的细柳,请父老,莫剪柔柯。致语再三,晴时替我晾晒渔蓑。

  注释

  ⑴去黄移汝:离开黄州,改任汝州。

  ⑵雪堂:苏轼在黄州的居所名,位于长江边上。

  ⑶仲览:指李仲览,即作者友人李翔。

  ⑷岷峨(míné):四川的岷山与峨眉山,此代指作者故乡。

  ⑸强半:大半。这年苏轼四十八岁,将近五十岁。

  ⑹坐见:空过了。再闰:阴历三年一闰,两闰为六年,作者自元丰二年贬黄州,元丰三年闰九月,六年闰六月,故云再闰。

  ⑺楚语吴歌:黄州一带语言。黄州古代属楚国。此言孩子已经会说当地话。

  ⑻社酒:原指春秋两次祭祀土地神用的酒,此泛指酒。

  ⑼底事:何事。

  ⑽秋风洛水:西晋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想起故乡吴郡的菰莱,莼羹、鲈鱼脍,便弃官而归,此表示退隐还乡之志。

  ⑾柔柯(kē):细枝,指柳条。

  ⑿江南父老:指作者邻里。

  创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因“乌台诗案”而谪居黄州达五年之久的苏轼,接到了量移汝州(今河南临汝)安置的命令。邻里友人纷纷相送,苏轼作此词以示告别。所谓量移,指的是被贬谪远方的臣子,遇赦酌情移近安置,并非平反复官。对于苏轼来说,这次虽是从遥远的黄州调到离京城较近的汝州,但五年前加给他的罪名并未撤销,官职也仍然是一个“不得签书公事”的州团练副使,政治处境和实际地位都没有任何欣喜之感。这一年他已四十八岁,在二十多年的宦海生涯中,由于政治上的风云变幻,他不断地西去东来,南迁北徙,赏够了人生的苦味。当此再一次迁徙之际,政治牢骚与思乡之情交织在他胸中,使他思绪万千,心潮难平。不过苏轼毕竟是豪放旷达之士,他不愿也决不会在牢骚与哀愁中沉沦下去。他很快地恢复了自我感觉的平衡,转而用亲切平和的笔调,向黄州父老娓娓动听地倾诉起依依难舍的别情来。以亲密的友情来驱散迁客的苦情,以久惯世路的旷达之怀来取代人生失意的哀愁,这,就是本篇的感情波澜的酝酿过程,也是词章思想内容的核心。南宋周辉《清波杂志》论曰:“居士词岂无去国怀乡之感,殊觉哀而不伤。”此评正适合于阐释这首词的情感特征。

苏轼《满庭芳·归去来兮》原文_译文_创作背景

《满庭芳归去来兮》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用散文式的句子和俚俗的语言,真切的表现了作者对黄州的依恋之情。下面儿童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这首词的相关资料,一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标签

    568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