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月亮的唐诗《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原文_译文_习题

俊炯2 1172分享

  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言绝句。在民俗中,中秋节的形成历史悠久。诗人望月兴叹,但写法与其他中秋咏月诗完全不同,很有创造性,甚至更耐人回味。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的相关资料介绍,欢迎大家阅读。

写月亮的唐诗《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原文_译文_习题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原文

  唐代: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译文

  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乡。

  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练习题

  一

  1、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_________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这两句诗描写出景物_________的特点。

  2、本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写出诗人怎样的形象和心境?(3分)

  4)诗评家认为此诗之妙,妙在后两句。请从艺术技巧上作简要分析。(4分)

  5、这首诗歌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参考答案

  1.地白(白)凄清(此空填清冷、寂静、凄凉等也可)

  2.抒发了诗人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而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答出思念家乡、亲人即可)

  3)诗歌前面两句写了幽静清凉的秋景,塑造了一个孤独无眠,久久地望月苦思的游子形象,诗人的心境是孤寂凄凉的。(每点1分,共3分)

  4)后两句不直抒自己的相思之情,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4分)

  5、本诗描绘了十五月夜的明朗素洁的景色,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环境气氛,为下文抒发秋思之情起到了铺垫作用。

  二

  (1) 这首诗前两句写景,你能看出当时诗人的形象和心境是怎样的?

  答:当时诗人孤独无眠,久久地望月苦思,心境很凄凉。

  (2)诗评家认为此诗之妙,妙在后两句。请从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上作简要分析。

  答:后两句不直抒自己入骨的相思之情,而是用委婉的问句表达,这样便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在望月的许多人中,秋思最深的恐怕只有我啊!”

  (3)《全唐诗》录入此诗,“落”字作“在”字,请你说说,是“落”好是“在”好,为什么?

  “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在”字相形见绌,平淡寡味。

  (4)简要解释“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说说这两句诗的妙处。

  答案:普天之下,有谁不望月思乡,不知今晚的秋思落在谁的一边.诗人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境界高远;明明是自己怀人,偏说“秋思落谁家”,表现手法委婉蕴藉。

  (5)第二句中的“冷”字有何作用?

  答:“冷”字既写了秋夜露珠的清冷;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境。

  (6)作者是如何表达别离之情、思聚之念的?

  答:作者运用形象化的语言,描绘特定的环境气氛,营造出一种月圆人缺、寂静思忆的意境,把要表达的别离之情、思聚之念,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7)诗中写了哪些景物?有何作用?

  答:诗中写了庭院中被月光照得发白的地面,栖息在树上的鸦雀、冷露、桂花等景物,作用是渲染了中秋望月环境的凄清、孤寂,加重了思乡怀人的气氛,把读者带进了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意长的意境。

  (8)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中庭地白树栖鸦”一句中“树栖鸦”以动衬静,既描写了乌鸦栖树的情形,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B.“冷露无声湿桂花”,诗人由被秋露打湿的庭中桂花联想到月中桂树,这句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

  C.“不知秋思落谁家”,意思是诗人觉得中秋夜望月怀人的太多了,不知道这种思念之情会落到谁的一边,反正自己是没有这份思绪的。

  D.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押a韵,韵脚分别是“鸦”“花”“家”。

  C项 “不知秋思落谁家”一句,作者是用一种委婉的语气表达自己望月怀人的情思,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却偏说“秋思落谁家”。

写月亮的唐诗《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原文_译文_习题

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言绝句。在民俗中,中秋节的形成历史悠久。诗人望月兴叹,但写法与其他中秋咏月诗完全不同,很有创造性,甚至更耐人回味。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标签

    453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