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泳泳0分享

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最新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最新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篇1

一、教材分析:

《圆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中的教学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圆、了解圆的特征、掌握用圆规画圆。渗透了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的关系。通过对圆的认识,不仅能加深对周围事物的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今后学习圆的周长、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也是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圆是一种常见的、简单的曲线图形,在学习《圆的认识》以前,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小学生很难将圆的认识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联系起来,对圆的理性认识有一定的难度在上课时,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加强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折、量、画的手段,在动手做中获得知识的体验,增强学习兴趣,达到顺利完成本节内容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

1、认识圆,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2、理解同圆中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会使用工具正确规范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感知并了解圆的基本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2、教学难点: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五、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好圆规、直尺、圆纸片

2、自带一个轮廓为圆的物体学生自带一两个轮廓为圆的小物品。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让学生观察课本第57页的主题图,提问:同学们,现在请大家认真观察主题图看谁在这幅图上找到的圆多?学生汇报。(车轮、花坛、水池……)

圆与我们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谁还能举一些外形是圆的物体?学生汇报(钟面……)。老师也找了一些圆,我们一起来分享。

3、引出课题,圆在我们的生活中密切联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圆的认识”。

4、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行有哪些?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简单说说这些图形的特征?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二)探索新知,动手发现

1、“我能画”环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画圆(不限定用圆规)(学生用圆柱、三角板中的小圆、直尺中小圆、茶杯盖)

(1)先自己在纸上画圆,再和组内的同学说一说你画圆的方法。

(2)小组交流:比较你组内的画法,你觉得哪种更好?

2、自学课本第58页,找出有关的关健词,并把重点的或要注意的地方做上记号。

3、动手折一折。

折过2次后,你发现了什么?(两折痕的交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4、认识直径和半径。

(1)将折痕用铅笔画出来,比一比是否相等?

(2)观察这些线段的特征。(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3)小结: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4)出示“圆上、圆内、圆外”让学生理解。

(三)认识圆的特征

1、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议一议,在小组里讨论:

(1)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

(3)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小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2、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学生用尺子独立量出自己手中圆的直径与半径的长度,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然后讨论测量结果,找出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得出结论。

(四)教学用圆规画圆

1、引导学生自学用圆规画圆,并小结出画圆的步骤和方法。

(1)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即定半径);

(2)把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一点(即圆心)上;

(3)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一个圆。

2、请同学们用圆规画两个大小不同的圆,观察对比所画的两个圆,有什么不同?哪些地方不同(大小、位置)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两个圆会不相同呢?是什么决定圆的大小?(半径小,则圆小;半径大,则圆大。)

圆的位置不一样,是因为固定点的位置不同,造成圆心的位置不一样,因此圆的位置不一样。

小结: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3、练习:用圆规画一个半径是2cm的圆,并用字母o、r、d标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五)巩固练习

1、练习中深化认识圆

2、判断是非

(1)、在同一个圆内只可以画100条直径。( )

(2)、所有的圆的直径都相等。( )

(3)、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 )

(4)、直径3厘米的圆比半径2厘米的圆要大些。( )

(六)课堂小结,回顾知识

1、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作业:书本P60第1-4题。

最新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一、导入

1、我们全班有53名同学,但大部分的同学老师都不认识,如果我要请你们当中的某一位同学发言,你们能帮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简单又准确吗?

2、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出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述。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如果老师用第二列第三行来表示__同学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吗?

(2)学生练习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注意强调先说列后说行)

(3)教学写法:__同学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们可以这样表示:(2,3)。按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写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吗?(学生把自己的位置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回答)

2、小结例1:

(1)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2个)

(2)我们习惯先说列,后说行,所以第一个数据表示列,第二个数据表示行。如果这两个数据的顺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

3、练习:

(1)教师念出班上某个同学的名字,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他的准确位置。

(2)生活中还有哪里时候需要确定位置,说说它们确定位置的方法。

4、教学例2

(1)我们刚刚已经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学所在的位置。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样的一张示意图上(出示示意图),如何表示出图上的场馆所在的位置。

(2)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讨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3,0)

(3)同桌讨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

(4)学生根据书上所给的数据,在图上标出“飞禽馆”“猩猩馆”“狮虎山”的位置。(投影讲评)

三、练习

1、练习一第4题

(1)学生独立找出图中的字母所在的位置,指名回答。

(2)学生依据所给的数据标出字母所在的位置,并依次连成图形,同桌核对。

2、练习一第3题:引导学生懂得要先看页码,在依照数据找出相应的位置

3、练习一第6题

(1)独立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

(2)顶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发生了改变?点A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也发生了改变?

(3)照点A的方法平移点B和点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

(4)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图形不变,右移时列也就是第一个数据发生改变,上移时行也就是第二个数据发生改变)

四、总结我们今天学了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

五、作业

练习一第1、2、5、7、8题。

最新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篇3

教学内容:课本P15页例2,及练习四的6—10。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解答。

教学难点:

辨析两次判断单位“1”有什么不同。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先说出下列各算式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

2、指出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应把谁看作单位“1”。

1)香蕉的筐数是苹果的。

2)香蕉的筐数的和苹果的筐数相等。

3)黄牛只数的等于水牛的只数。4)水牛的只数相当于黄牛的。

二、新课学习。

1、出示例2。

2、读题,分析题意。说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明确这是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3、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

思考:要画几条线段?5/6和2/3分别是谁的5/6和2/3?单位“1”分别是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画图。

4、确定每一步的算法,列式计算。

1)求小华储蓄的钱数怎样想?

思路:根据“小华储蓄的钱数是小亮的5/6,把小亮的钱数看作单位“1”,就是求18的5/6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列式:

(元)

2)求小新储蓄的钱数怎样想?思路同上。注意认清单位“1”

5、指导列综合算式解答。

6、总结今天所学内容和昨天的异同。

7、练习

1)完成课本P15页下的“做一做”。

2)指名说一说是怎样确定计算方法的。

三、新课小结。

1、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与前一节所学的一步应用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怎样判断计算方法?

四、巩固练习:P16练习四6、7。

五、作业。

完成练习四的第8—10题。

最新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篇4

教学内容:

课本P19页和练习五。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2、渗透事物都是普遍联系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倒数的意义和怎样求倒数。

教学难点:

求倒数方法的叙述。

教学过程:

一、引新:开车、步行有前进倒退之分,那么,倒数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今天的内容老师想请同学们自己先来学学。

二、自学新课:自学书本P19。

并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叫倒数?

2)怎么求一个数的倒数?

3)是不是任何数都有倒数?小数有吗?带分数有吗?

三、讨论辨析:

1、什么叫倒数?

2、看下面四道题,你能说一些什么有关“倒数”的话。

3、存在倒数有那些条件

1)两个数。

2)这两个数的乘积是1。

4、能不能说80是倒数,1/80也是倒数?一个数能叫做倒数吗?

5、概括:倒数是对两个数来说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必须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数。

6、总结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四、练习

1、判断下列各组数是否互为倒数,为什么?

2、同座同学相互举出几组倒数。你怎么知道同学说的对不对?

1)5的倒数是多少?

2)所有的自然数都有倒数吗?1的倒数是几?

3)0有没有倒数?为什么?

4)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3、完成课本P19页的“做一做” 。

4、辨析:求3/5的倒数,写作:3/5=5/3。

五、思考:0.2的倒数是多少?

六、小结。

请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七、作业:练习五3—8。

最新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经历了解税收的意义、解决有关税收实际问题的过程。

2、了解税收的有关知识,会解答有关税收的实际问题。

3、体会税收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依法纳税的意识。

重点难点:

会解答有关税收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学生课前去进行各种税种的调查,初步了解它们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昨天我去“大清花”饺子馆吃了一餐饺子,味道可真不错!一共用了168元,收银员找钱时还主动给了我一张发票,你能评价一下这种做法吗?

对,这个餐厅知法、守法,开发票对谁有好处?

开发票减少了餐厅的利润,但却增加了国家的税收,看来越来越多的人具有了纳税意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纳税的知识。

板书:纳税

二、了解纳税及其作用

1、你知道哪些纳税的知识?

2、那今天这节课你还想学习哪些纳税方面的知识?

(什么是纳税?为什么要纳税?怎样纳税?……)

3、要想更多更准确地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或途径来学习呢?

(看书、查资料、上网、去税务局或向税务局的亲戚朋友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4、让学生自由说一说

纳税就是根据国家各种税法的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纳税是件利国利民的大事,只要人人都有纳税意识,我们的国家一定会更加繁荣、富强!

5、说得很好,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已经了解了什么是纳税,为什么纳税,可作为小学生,光了解这些还不够,还应争当小纳税人,学会怎样纳税!

教师介绍上网查询内容,纳税有哪几个步骤?

在这几个步骤中,哪个与数学密切相关?要运用到哪部分数学知识?

(百分数、百分数的计算)

究竟怎样运用这部分知识呢?谁知道如何纳税?怎样计算税款?

(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税率。应纳税额=各种收入×税率)

板书公式:各种收入×税率=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简单的说就是指什么?(应交的税款)

各种收入呢?是一定的吗?税率是一定的吗?你了解哪些税率(不同的税率)

那我选这个3%的来还!为什么不行?(根据税种选择税率来还。)

那你会哪种税种的计算方法?(消费税、营业税……)

都会算了吗?看这道题会算吗?(例1)

板书:230×5%=11、5(万元)

230是什么?5%是什么?230×5%表示什么?

6、看来同学们没吹牛,确实会算营业税了,关于其它税种的计算还有什么问题或难以理解的地方吗?

可能说,什么是应纳税所得额。

师:谁能帮助他?个人所得税怎样计算?

师:会算个人所得税的请举手!看来个人所得税的计算靠自学还真有点难度,不急,我们一起解决它!哪些人要交个人所得税?

师:对,只要有工资收入的公民都有可能要交个人所得税!

(出示:个人所得税图表)

能看懂吗?什么意思?

帮我算算好吗?(猜猜我的工资收入?)

好吧,就透露这个秘密给你们,我上个月的工资收入是2100元,奖金是380元,该怎样算我的个人所得税?

板书:2100+380—2000=480(元)

480×5%=24(元)

谢谢大家,我一定会依法纳税的!

三、练一练

练一练1—4题

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借助网络、运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了纳税中的数学问题,知道了运用各种收入×税率=应纳税额的方法来计算要交的税!对于今天所学的.知识,大家还有没有疑问?

如果没有,那老师这有几个话题想和同学们一起探讨!

主题

1、你能为自觉纳税设计一句广告语吗?

2、如果我是税务稽查员,如何防止偷税、漏税行为?

3、我们能为纳税做些什么?

板书设计:

纳税

各种收入×税率=应纳税额

230×5%=11.5(万元)

最新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最新人教版新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

六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教案最新范文

最新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教案文案

2021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

小学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例文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最新例文

最新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整理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三篇

数学六年级上册优秀教学计划范文

    485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