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乡的风俗为题的作文五篇中学生

秀婷 1172分享

每个人的家乡都会有一些风俗,有一些风俗我们都听说过;有一些风俗我们却很陌生。我是一个上海人,虽然我的家乡没有很多风俗,但是在新年里,我的家人们也会聚在一起吃年夜饭。除夕傍晚,我和父母在家里准备晚饭的各种食物。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家乡的风俗作文,供大家参考。

家乡的风俗作文1

元宵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它至今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一只神鸟降落在人间,被人们误杀,天帝知道后震怒,下令正月十五火烧人间,人们想出个法子,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每户人家在门前挂起红灯,从而骗过天帝,保住了自己的财产和生命。从此元宵节闹花灯,便成为了一个风俗,一直流传到现在。

往年正月十五这天晚上我们一家人都会来到大街上观赏花灯。美丽的花灯可真多啊,使人眼花缭乱!那漂亮的金鱼灯,全身金色,还吐出珍珠大的小灯泡,各式各样的小崽,灯来装饰整个鱼,真是既简单又漂亮。还有那夺目的五角星,美丽的小兔子灯全身粉色。它们都发出光亮,仿佛在跟大家说:“祝你们元宵节快乐。”

各式各样的花灯很多,看花灯的人也很多,大街上人山人海。连马路上也挤满了人,一眼望去,看不到人流的末尾。

终于到了猜灯谜的时间,我迫不及待,想大展身手了。心想:去年一个也没猜出来,今年我可是练过呢,我肯定会比爸爸妈妈猜的还多。开始了!开始了!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跑过去,等我挤出来的时候手上拿满了灯谜纸。我找到一个地方,把灯谜纸一个一个铺在地上,开始思考答案。第一个,很简单:“多一半。”肯定是夕。因为多的一半吗。就这样,我一个一个地猜出了谜底。可是到了最后一个,我实在想不出来了:“无尺土之封。”我心想:好难啊,要去问爸爸。我跑到爸爸跟前:“爸爸,无尺土之封的谜底是什么呀?”爸爸思考了一下说:“是一”“为什么是一?”爸爸装作一副很有学问的样子说:“天机不可泄露。”听到这句话,我笑出了声。不过知道答案就行了,我还要去兑换奖品。我的奖品是一支笔和一本笔记本。我正准备去问爸爸最后一题为什么是一呢?可是等我拿着奖品去找爸爸的时候,爸爸给我买了一只烤鸡,我一下子就把问题抛到了九霄云外。到现在我还是没有问。

夜深了,在赏花灯的人,倒是越来越多,各种彩色的灯,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大放光彩。真是“一夜花灯醉,只缘春意浓。”

家乡的风俗作文2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方会有不迥的新年习俗,让我来带你们走进我的家乡-陆河,这个风景优美的地方,走进家乡的新年习俗。

按照我们这里的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旬开始的。那忙碌的景象简直无法形容,腊月,人们要大扫除一次,要把屋里屋外打扫得一尘不染,寓意要把不好的东西扫走,企盼来年吉祥如意,事事顺心。

过了初旬,大家更忙,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赶做年夜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到处玩耍,爸爸在门外巾对联,我帮妈妈贴”福“字。

胶水已经抺好了,刚要贴上云的时候,妈妈急忙阻止我,并且说“贴反了,福倒了,福这就应该倒着贴嘛”,听妈妈一说,我便马上将福字倒过来贴,仿佛一刻也不想怠慢了“福”大人。

贴好了,就要准备年糕、鸡、酒给神拜年,拜完后就直接吃团圆饭,桌上弥漫着各种菜的香味,爸爸也不惜拿出自己最富贵的酒,看样子是准备大干一场了。菜到齐了,大家都欢欢喜喜地坐在桌子前,津津有味地品尝着年夜饭,一大家子有说有笑,其乐融融的。

这天,除了很少的小孩,很少有人睡觉,因为要放开门炮。绚丽多彩的烟花飞入了漆黑的天空,仿佛天空长着一朵花,把天空照亮,勾勒出一道美丽的风景。谁能说除夕不是最美丽的呢?

我爱我的故乡,我更爱家乡的除夕夜。希望你们能来我的家乡玩,我也乐意当你们的向导!

家乡的风俗作文3

关于家乡过节的习俗有很多,恐怕最值得一提的便是春节了。

村子里过年,总是有些有趣的风俗要讲的。毕竟春节是中国人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节日了。

我们这儿,才刚到腊月初,大家就忙起来了。村道上大的小的、高的矮的孩子们跟阵风似的,还边跑边喊:“过年喽!”有时我们凑在一起,悄咪咪地商量着什么。似是商量好了,便跑到路上排成一排,游行般边走边喊:“腊月年终月,腊八忙碌节。喝豆粥,去病邪。祭灶神,求平安。迎福气,除厄灾。”大人们竟也不恼我们这样喊,许是觉得吉利有趣吧!

我们这儿管腊八粥叫七宝五味粥。晚时,喝了这粥,便算是过了腊八。大人们更是忙得抽不开身了,忙着准备春联、爆竹,以及过年要吃的食物。这可马虎不得,除了年夜饭的食材,还有一家人几天要吃的食物。一般来说,店铺初七才开门。孩子们可不管这些,只要有吃的,他们怎么都开心。

于是,大人们前脚刚腌好酒糟肉,后脚孩子们就缠着让做糖瓜粘。一般糖瓜粘要做好多好多,分三拨。第一拨是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祭灶神用的,目的是糊住灶神的嘴,让他到天上只说好事。第二拨是孩子们吃的,第三拨则是备着待客的,待到有亲戚朋友来拜年时,拿出来招待客人。

小年过后,二十七到二十九就该蒸馍了。馍馍要蒸好几笼,存上两大缸,是要一直吃到正月十五的。这是因为民间有正月十五前不擀面的风俗。大年夜前两天,便该“扫社”了。里里外外都要打扫得一尘不染,这呀,是因为往后几天都不能动扫把了。“初一不劳,初五扫穷,初七不出,初八不入”,虽然听着奇怪,可这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思想开化,很多习俗慢慢淡了。但在老一辈人的心里,这些讲究里,有着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期盼与向往,也有对旧传统的怀念及依恋!

家乡的风俗作文4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首王安石的《元日》描写的是春节辞旧迎新的景象,转眼间春节又来到。妈妈的一位老师是书法家,妈妈说今年的春联要请他来写,我就央求妈妈带我一起去,没想到妈妈爽快地答应了,我好激动啊!

那天我和妈妈就一起去拜访了那位老师。老师大概四十五岁上下,鼻梁上架着一副厚重的黑框眼镜,很和蔼可亲。我在一旁看老师叠纸、裁纸之后便看他行云流水地挥墨,那刚劲潇洒的字体,让我暗暗叫绝。

回到家后,我开始贴春联,我拿出一联,正要往门的右边贴,却听到老妈“扑哧”一声笑了出来,原来我正要把下联贴到门的右边去了,还好妈妈及时阻止,不然对联就毁了。妈妈告诉我,春联分为上下两联,有些还有横批。上联贴在门的右边,下联贴在左边。“那怎么区分上下联呢?”我不解地问到。妈妈告诉我,春联是对联的一种,对联都是“仄起平收”的,也就是说上联的最后一个字是“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是“平”声,她又和我说了什么是“仄”声,什么是“平”声。听了妈妈的一番讲解,我弄明白了分清上下联的办法,我想以后就不会闹笑话了。

贴完春联,妈妈给我布置了一个作业:查阅春联的来历。于是我知道了春联最开始只是写在桃木板上的,叫“桃符”,人们认为在桃木板上写字能够镇邪祛恶,直到宋代,春联仍然称为“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后来春联写到了纸上,叫做“贴春纸”。直到明代,才称之为“春联”。

现在的春联,大多是现成买来的,我在超市里就看到过很多纸张考究、印刷精美的春联,上面还印有各种吉祥的图案,这些春联虽然很漂亮,但都是千篇一律印刷出来的,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妈妈老师亲手写的春联,因为那是带着墨香和人情味的,是个性化的、更有艺术气息的春联,这是印刷春联所没有的。

贴一贴春联,我收获颇丰。要是我能自己写春联,就更好了。

家乡的风俗作文5

我的家乡,在茂名,那里虽不如“北上广”那么的繁华,但是在古时候,茂名却孕育出了一个女豪杰。

隋朝时期,这位女豪杰不仅参与平定了侯景叛乱,还平定了公园588年的岭南大乱,被后人称为“圣母”,没错了,她就是冼夫人。

因为冼夫人是茂名人,因此在电白建了一座冼夫人庙来纪念她。从此,过年时来拜庙,便成为了茂名人的一大风俗。来拜庙时,可谓是要经历“千难万险”——从城区来,先跑100多公里高速,来到镇上,再前往山脚,堵车半小时,慢慢开上山腰,接下来山腰到山顶这段路就得自己走了。

从山腰到山顶的山路,那个叫热闹:卖小吃,卖玩具,买鞭炮的什么都有,比一个小超市卖的还多;欢笑声,吆喝声,鞭炮声响成一片,犹如一首交响曲;人群,山水,远处的寺庙融为一体,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越往上走,来往的人就越多,越往上走,鞭炮声就越大,不知不觉的,就已经走到了冼夫人庙前。

别以为走到庙前拜一拜就行了,你要走先点三柱香,在大门口前拜三拜,再插到门口的香炉上,随后,步入正中间的庙,你会看到冼夫人的神像陈列在庙的中间,拜三拜的途中可以许愿,拜完冼夫人,向左左转去拜庙了的神像,要记住,每一个都拜一遍,不然愿望就不灵了。随后移步置最右边的庙,里面陈列的是重天神,有托塔李天王,18罗汉,总之,要全部都拜一拜。拜庙通常不分时间,但是在拜完庙后可以一起吃顿饭,寓意着新一年衣食无忧。

庙在以前就是凡人向神许愿的地方,过年时,无非就是希望在新的一年里也可以顺顺利利,越强大的神,法力也就越强,在强大的神的家乡拜庙,愿望实现的可能也就越大,正是因为这样,茂名才会有过年时要来冼夫人庙拜庙的风俗。


以家乡的风俗为题的作文五篇中学生相关文章:

有志者事竟成

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五篇 - 5068儿童网

我家乡的风俗作文

家乡的风俗作文范文5篇 - 5068儿童网

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10篇 - 5068儿童网

小学生写家乡的风俗作文范文大全5篇 - 5068儿童网

描写家乡的风俗作文800字5篇 - 5068儿童网

关于家乡的作文600字

我的家乡

我家乡的风俗作文范文大全5篇 - 5068儿童网

    199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