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中考历史知识点

小黄 1172分享

初 历史有许多知识点需要记忆,这就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才能轻松学习取得高分。小偏整理了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中考历史知识点,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中考历史知识点

1、P21问题思考: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都经历了千辛万苦,他们是如何面对重重困难?

鉴真东渡,前后6次,用了12年,困难重重,但他百折不饶,矢志不渝,终于成功。

玄奘西行路途遥远,他不畏艰险,历尽磨难,为追求真理,坚韧不拔,意志坚定。

2、P22日本文字分为“平假名”和“片假名”。它们的创制,与汉字有直接关系。请查找相关材料,加以说明。

8世纪以前,日本使用汉字作为表达记述的工具。唐朝时,随遣唐使来华的留学生吉备真备和学问僧空海和尚,在日本人民利用中国汉字标音表意的基础上,创造了日文假名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大大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发展。同时,日文的词汇和文法也受到汉语的影响。

3、P22下列文物出土于唐朝墓葬。议一议,这些文物反映出了什么?

大食人俑、东罗马金币、非洲黑人俑等文物反映出了唐朝与阿拉伯、欧洲和非洲都有交往。

4、P22尝试查阅资料,看看同一时期的欧洲、非洲和美洲,处在怎样的发展水平。

中国的唐朝约在公元7世纪——9世纪。此时,欧洲与中国一样,同处于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农业和手工业发展水平与中国基本相当,但社会稳定性、和谐程度远不如中国。非洲和美洲都还处于原始社会阶段。

中考历史复习方法总结

一、回归课本

俗话说:“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指的就是我们的历史课本中的知识。在复习历史时,只有牢记不同历史阶段的重要历史事件,才能以不变应万变,百战不殆。

在掌握基本知识点的同时,要抓住常考热点,联系实际,才能出奇制胜。课改以来的历史试题更注重基础性、时代性、开放性,尤以考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应用以及正确的价值取向为主。因此在中考复习的过程中,应尽量抛开各种复习资料,回归教材,以书本目录为主线,进行“地毯式扫荡”,查漏补缺。

二、理清脉络

历史开卷考试对学生们的要求更高,和政治开卷不同,历史学科侧重考察学生的能力,试卷非常灵活,因此只有将教材熟练地消化,答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在复习冲刺的关键阶段,对考纲规定考点的掌握,知识脉络化的梳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们要学会利用目录,培养学生注重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如在中国近代史中,对近代化的艰难探索,要学会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社会风尚等方面加以归纳。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两级下的竞争”,课本从两极世界的形成、二战后的美国、二战后的苏联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西欧的联合和日本的崛起、二战后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等方面讲述,条理清晰,联系也非常密切。当然,对于课本中的大量材料必须尽可能利用,学会从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状元经验之谈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培养技巧

历史有许多知识点需要记忆,这就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才能轻松学习取得高分。我们可以根据知识点的特点,在记忆和理解之间,把知识点化为四种类型:只需理解无需记忆的;只需记忆无须理解的(必须熟记);先记忆才能理解的;只有理解才能记忆的。

根据艾森豪威尔的遗忘曲线,人的记忆速度是先快后慢,我们建议在复习时采取反复复习的方法:先复习第一章,然后复习第二章,然后再把一二章一起复习;以此类推,随着记忆次数的递增,复习所记住的材料的效率在递减,对知识点的把握会更加牢固。这种复习方法需要一定的时间及耐性,但复习比较牢固,也符合记忆规律,效果好。

四、掌握技能

“基础题,全做对;一般题,一分不浪费;难题,尽量冲击,即使做错不后悔”这是应对考试卷时答题的拿高分的不二法门。考试试题总是有难有易,以上策略是十分明知可取的,做到容易题不丢分,难题不得零分。正如韩国著名棋手李昌镐所说:“多出妙手不如减少失误”。他虽谈的是下棋,但对我们的考试也不无借鉴之处,特别是对那些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要取得出色的成绩,创造高分,减少失误极为重要。因为人们在遇到容易题时总是很容易大意,所以明确容易题不丢分也是十分重要的。至于难题不得零分,这是一种绝不轻言放弃、进去向上、顽强拼搏的精神写照。

五、关注热点

中考从不回避热点,所以复习时要关注历史和现实之间的有机结合,从生活中寻找历史,学习历史,并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去分析和观察现实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结合当前时事热点,关系国家、民族发展命运的周年纪念问题,来梳理知识体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精华图文

    167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