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重点知识2021

小黄 1172分享

高中生物的基础知识和答题技能相对不多,要想熟练地掌握它,就得进行一定的训练。下面是小偏整理的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重点知识2021,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重点知识2021

1.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

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而且是闭花受粉;豌豆植株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孟德尔把F1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隐性性状;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3.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基因型相同,环境不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表现型=基因型+环境。

4.测交是让杂种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测交后代有2种表现型,比是1∶1;测交证实F1是杂合子,证明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的正确性。

5.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着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6.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2有9种基因型,其中纯合子各占1/16,双杂合占4/16,单杂合各占2/16;F2有4种表现型,比是9:3:3:1。

7.测交后代有4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其比都是1:1:1:1。

8.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9.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正确地选择了实验材料;由单一因素到多因素的研究方法;运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处理实验结果;科学设计了试验程序。

10.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

11.同源染色体是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不能配对的染色体之间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

13.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和姐妹染色单体的分开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的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认真理解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意义)

14.1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细胞,精细胞再经过复杂的变化形成精子;1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1个卵细胞和3个极体。

15.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16.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是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交叉遗传。X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点是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男性患者与正常女性结婚的后代中,女性都是患者,男性正常。

17.“无中生有”为隐性,只要有女儿患病就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有中生无”为显性,只要有正常女儿就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X染色体隐性遗传;

子病母必病,父病女必病——X染色体显性遗传。

18.S型细菌的菌体有多糖类的荚膜,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表面光滑,有毒性;R型细菌的菌体没有多糖类的荚膜,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表面粗糙,无毒性。

19.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格里菲斯通过实验得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的推论;艾弗里通过实验得出“DNA是遗传物质”的结论。

20.赫尔希和蔡斯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噬菌体的DNA。

标记方法是:在分别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再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得到DNA含有32P或35S标记的噬菌体。

21.35S标记噬菌体侵染细菌时,沉淀物具有很低放射性的主要原因是搅拌不充分,使吸附在大肠杆菌外被35S标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没有与大肠杆菌完全分离开,离心后随大肠杆菌进入下层的沉淀物中。

22.以32P标记噬菌体侵染细菌时,上清液具有很低放射性的原因:

一是32P标记的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的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细胞内增殖后释放出来,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

二是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少量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

23.DNA分子的空间结构的主要特点是:

两条长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DNA分子的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

③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配对有一定的规律,即A与T配对,G与C配对。

24.DNA分子的遗传信息储存在脱氧核苷酸(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中。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对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

25.DNA复制的基本条件是:模板、原料、酶和能量。

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高二生物学习方法指导

1.学会“看”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指出:“未来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而学会学习是高中学生要练就的基本功。其中自学能力是其重要的组成成分,预习是培养自己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一个良好的习惯。

那么,如何预习呢?首先,通过看书我们要对这一节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主要讲了哪些知识点?我掌握了多少?还有哪些知识点理解不了?带着这些问题走入课堂,那么你的课堂效果一定会更好。

2.学会“听”

听课听什么?要听老师分析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考点和疑点;听自己在预习过程中所未能理解的内容;听老师对一类问题(或习题)是如何分析的;不仅要认真听,还要做好必要的笔记。笔记如何做也有一定的讲究,有些同学喜欢将老师的板书一字不漏地记下来,其实大可不必。我们只要将老师补充的一些重要的知识点、结论或习题做一些笔记,对于习题也只需记一些主要的分析过程,课后再进行必要的完善即可;万万不可顾此失彼,因为忙着做笔记而忽略了听课。

3.学会“言”

21世纪的教育理念讲究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即要鼓励同学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课堂上对一些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不要老依靠于老师的讲。每一位同学都应该积极思考,我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这种思维方法好吗?那种表达更为准确?不妨将自己的思维在课堂上向老师和同学们展示出来,听听大家的意见。也可以对老师和其他同学的解法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不要害怕会出错,即使出错了或有些问题,老师和同学们也一定会帮你把问题纠正过来;还会帮你找到出错的原因,何乐而不为呢?高考说明中明确提出了对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要求,学会“言”才有助于提高自己这方面的能力。

4.学会“忆”

忆即复习工作,即一堂课下来或一个章节下来,我们必须要有一个较为系统地复习整理过程。此项工作将直接关系到你成绩的好坏。通过复习,一方面将一些重要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巩固、强化,另外也可以对前后知识的系统性和他们的联系有更深的理解,此即为古人所说“温故而知新”。

5.学会“思”

古语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此言提醒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经常进行反思。其实,学习生物知识最关键的是学会其中的学科思想和答题方法,学会思维。因而,同学们在看书或做题时,要多想想为什么这样做?是否还有其他的方法或表述?此类习题有何规律?这种方法或表述好吗?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生物思维模式和答题能力。

6.学会“练”

高中生物的基础知识和答题技能相对不多,要想熟练地掌握它,就得进行一定的训练。同学们要在练习中融会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答题技能的掌握,同时这也是提高同学们解答生物试题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但同学们万万不要陷入“题海”,掌握好训练的“度”。

7.学会“纠”

无论是平时的学习还是高考复习,测试总少不了,那么当老师批阅后的试卷发下来后,我们怎么办?有一些同学在看完自己的分数后就是等待,等待着老师的讲解。其实不知大家注意过没有,试卷中许多问题自己是完全能解决的,不少题目之所以出错,完全是因为自己在审题、提炼或考虑问题不全面造成的。这些问题你完全可以与其他同学一起讨论、交流,自己发现问题之所在并予以更正,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正确的思维;又能提高自己的纠错能力,防止类似错误的再次发生。

8.学会“研”

高中生物中有许多重要的结论和规律,传统教学中,往往都是由老师直接教给学生。那么现在,我们能否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观察、实验、探索以及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从而自己得出结论;在这种“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长此以往,相信同学们的探索能力一定会增强,也为有志于对生物学科作深入研究的同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21世纪是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的时代,生物教育发展到今天,培养能力、发展思维,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同学们也应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展开学习,顺应新的时代潮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成为学习的主人,也只有这样才能成为高素质的人才。


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重点知识2021相关文章:

    精华图文

    263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