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案2021必修一政治

小黄2 1163分享

深入理解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措施,对涉及的“发展”类主观题灵活应用。下面是小偏整理的《社会主义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案2021必修一政治,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社会主义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案2021必修一政治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高考考点:

(1)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2)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考向定位:

(1)了解总体小康水平的特征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和要求,对涉及的选择题能够准确判断;

(2)准确把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

(3)深入理解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措施,对涉及的“发展”类主观题灵活应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环节一:基础知识梳理】

(学生自主学习,夯实基础知识)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1.总体小康

特点:总体小康是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的、发展很的小康。

2.全面小康的目标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我国将成为基本实现、显著增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普遍提高、明显改善、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具有更高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做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参考答案:

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

工业化综合国力国内市场富裕程度生活质量生态环境民主权利文明素质安定团结开放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1)经济______________________。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国家行列。基本实现,水平大幅提升,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成效显著,区域机制基本形成。

(2)人民生活水平____________。基本公共服务总体实现。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全民覆盖。

(3)资源节约型、_______________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参考答案:

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协调性可持续性翻一番科技进步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

全面提高均等化就业缩小社会保障

环境友好型

二、围绕主题抓住主线

(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地位:实现的奋斗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

2.要求:

必须把作为第一要义。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必须把作为核心立场。要始终把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保障人民各项权益。

必须把作为基本要求。要全面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与、与相协调,不断开拓、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道路。

必须把作为根本方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区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

参考答案: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大思想武器指导思想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以人为本维护好根本利益首创精神

全面协调可持续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五位一体生产关系生产力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生产发展生态良好

统筹兼顾城乡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地位:以为主题,以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发展。

2.措施:

(1)实施发展战略。

重要性: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位置。

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2)推进。

重要性: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

要求:

一个立足点: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上来。

两个更多依靠: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拉动,更多依靠、劳动者素质提高和驱动。

四个道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和农业现代化道路。

一个总体战略:继续实施总体战略,优先推进,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推进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3)推动。

重要性: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

要求:

道路: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方针: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方针。

关系: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4)全面促进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重要性:坚持的基本国策,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要求:

必须着力推进、、,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必须把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参考答案:

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持续健康

创新驱动战略支撑核心自主创新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主攻方向质量和效益内需科技进步管理创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区域发展西部大开发中部

城乡发展一体化根本途径农业现代化多予少取放活以工促农工农互惠

资源节约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生态文明建设

【环节二:考点突破】

考点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特别提醒】

1.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不同

总体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全面小康是更高水平、更全面、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

2.正确理解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

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些,率先实现现代化;相对落后的地区,则要奋起直追,加快发展。

考点演练:

当前,全国上下都在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但必须看到,贫困地区、贫困群体的小康,是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难中之难。中国政府向全世界庄严承诺: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据此回答1~2题。

1.贫困地区、贫困群体的小康,是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难中之难。这告诉我们()

A.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在贫困地区难以实现

B.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个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C.我国应力保贫困地区率先进入小康社会

D.解决贫困地区的小康问题,只能靠国家的扶持与帮助

2.根据国家统计局小康水平的分析报告,目前西部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程度为71.4%,东部地区为88.0%,中部地区为77.7%。可见我们目前达到的小康社会是()

A.低水平的小康B.不全面的小康

C.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D.总体小康

3.全面小康,任重道远。十八大强调,我们要建成的小康是一个真正全面的小康。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要达到的新要求包括()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②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改善,恩格尔系数提高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④收入差异逐渐消除,小康社会全面实现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参考答案:BCB

考点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情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市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随着城市化进程建设,如何选择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化道路,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某市立足于大城市带大农村的实际,围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价值取向,逐步形成了“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的价值理念,进行了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积极探索。

以城乡一体化为总揽,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四位一体”科学发展;实施“三个集中”;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统筹经营集中;通过推进城乡规划、城乡产业发展、城乡市场体制、城乡基础设施、城乡公共服务、城乡管理体制等“六个一体化”,形成了城乡群众共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机制。

【探究问题】结合材料,你认为该市在城市化进程中是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

参考答案:

(1)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该市通过“三个集中”、“六个一体化”等措施,以实现城乡又好又快的发展。

(2)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该市通过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使城乡群众能够共创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3)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该市以城乡一体化为总揽,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四位一体”科学发展。

(4)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该市在城市化进程中,统筹城市和农村、统筹人与自然、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

【解题技巧】明确知识范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根据教材内容回答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几个要求,然后再分别进行扣题分析。

考点演练:

1.长期以来,对经济快速增长的片面追求已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进而损害到人类自身的利益。在建的中新天津生态城以修复、保护生态为主旨,探索人类生存发展的新模式。生态城建成后,将实现可再生能源广泛利用、节水生活化、城区无垃圾等目标。这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中的()

以人为本②全面发展③协调发展④可持续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主要体现了()

A.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B.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

C.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D.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3.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下列措施中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是()

着力探索经济发展规律②以经济建设为核心,努力实现经济较快增长③创新发展理念④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环境五个方面的建设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参考答案:CCD

考点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情境】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办公厅日前下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奋斗目标,经过五年努力,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重污染天气较大幅度减少;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空气质量明显好转。力争再用五年或更长时间,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气,全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探究问题】结合材料,从国家的角度谈一谈怎样实现上述目标?

参考答案:

(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2)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制定完善有利于大气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并加大执法力度。

(3)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的科研投入,大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4)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5)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归纳总结】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2)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加强科学的宏观调控。

(3)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4)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5)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6)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必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建立系统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思维拓展】从不同主体认识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坚持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将资源节约、环境保护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2)企业: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转变发展方式,依靠科技进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生产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考点演练:

1.继续保持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下列做法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促进金融、通讯等服务业发展②加大研发投入,推进科技创新③增加出口补贴,扩大出口规模④提高存款利率,减少居民消费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时期我国改革发展的主线。“十二五”期间,我国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大力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这样做()

A.完善了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B.有利于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C.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

D.有利于建设创新型国家

3.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为此,必须()

把科技创新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中心任务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③优化创新环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④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中的积极作用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4.国务院决定在现有资源税从量定额计征基础上增加从价定率的计征办法,调整原油、天然气等品目资源税税率,进一步理顺资源类产品的价格。其意义主要在于()

促进社会分工和生产专业化②缩小贫富差距、体现社会公平③调整结构、转变方式、提高效益④促进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一位女博士去福建政和县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后,在微博上发出毕业后“死都不下基层”的感叹。这种感叹肯定是夸张了,但也暴露出我国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存在很大的差距。要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必须()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③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农村支持城市的方针④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

A.②③B.①④C.③④D.②④

参考答案:ACDDD

高一政治上册必修1《社会主义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案【二】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1.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总体小康的表现: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从宏观上看,国家的①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总体小康的特点: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②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③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④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⑤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⑥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⑦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温馨提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是一个经济目标,而且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在内的全面发展进步的目标。

2.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⑧又好又快发展。转变⑨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社会主义⑩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

(2)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3)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二、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其基本内涵是: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2.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重点突破: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

(1)科学发展观所追求的全面发展,就是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这四个方面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其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文化是经济、政治、社会的反映,又对经济、政治、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社会建设是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在社会领域的综合体现。

(2)协调发展,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3)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总之,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一个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抓住了发展的内在规律,体现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建设的统一,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统一,体现了过去发展、现在发展和未来发展的统一,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例1】福建省南平市大力发展养殖业,用鸡粪生产生物有机肥并发电,用鸡毛、鸡肠等制成高蛋白的鱼饲料。鸡粪、鸡毛、鸡肠等“垃圾”不但没有污染水源,每年还能带来数千万元的产值。这启示我们()

A.统筹城乡发展,就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

B.统筹城乡发展,就要实行城市支持农村

C.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

D.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

解析:材料没有体现城市和农村的关系,故排除B项。本材料也没有体现出经济发展与教育、卫生、体育、社会保障等社会公共事业的关系,故C项也不合题意。A项具有一定的迷惑性,但从整个材料看,此事件主要是解决了发展养殖业过程中如何处理“垃圾”的问题,以免造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由此带来的经济上的收益只是一种“副产品”。也就是说,此题不是强调如何通过发展工业反过来促进农业的发展。故选D项而不选A项。

答案:D

规律总结

科学发展观是一个重要的命题热点,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十分丰富,一般会通过某个较小的切入点对其进行考查,上题正是对大热点、小切入点的命题风格的诠释。

2.难点分析:由“经济增长方式”到“经济发展方式”

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增长主要是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它以产出量的增加作为衡量尺度,而发展较之增长具有更广泛的含义,既包括产出扩大,也包括分配结构的改善、社会的变迁、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以及自由选择范围的扩大和公平机会的增加。

经济增长强调财富“量”的增加,而经济发展强调经济“质”的提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包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即从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和消耗来实现经济增长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变为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的集约型增长方式,而且包括结构、质量、效益、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转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符合世界性经济增长方式变革的一般规律,更关系到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例2】材料一:胡锦涛强调,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材料二:2009年9月27日,“中国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和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介绍了我国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的成绩,指出政府将采用法律、技术、行政、经济的手段推动节能减排工作,保证“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实现。

(1)我国政府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体现了政治生活的哪些道理?

(2)结合材料一,从经济生活角度谈谈如何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第(1)问,设问限定的知识范围是“政治生活”,设问的主体是政府,因此,应围绕政府的有关知识组织答案。政府之所以要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是为了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这是由其职能和宗旨决定的。第(2)问,设问限定的知识范围为“经济生活”,要求回答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属于“怎么办”类型的问题,应从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等方面考虑。

答案:(1)①国家积极履行经济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以促进经济平稳发展。②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这有利于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2)①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原则,发展循环经济。②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与效益,又好又快地发展经济。③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④消费者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坚持科学消费、理性消费、绿色消费,提倡勤俭节约。

1.(2009天津文综,1)2009年初,我国政府推出新医改方案。该方案的目标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项改革有利于()

A.提高收入水平,改善人民生活

B.完善分配制度,调节过高收入

C.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D.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优势互补

答案:C

解析:材料中明确指出,我国新医改方案的目标是“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这必将有利于社会公平的实现。医疗改革与提高居民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实现城乡优势互补没有直接关系,故不选A、B、D三项。

2.(2009广东文基,4)《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指出,到2012年,珠三角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初步形成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区域城乡差距明显缩小。这表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要全面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②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③要建立合理有序的分配格局,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④要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借助于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为背景,考查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解。②③④从不同角度指出具体措施。发展经济要实现速度、质量与效益的统一,不能只追求发展速度,①说法错误。故选A项。

3.(2009浙江文综,26)民营经济在建设浙江经济大省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众多民营企业缺乏自主品牌,产品同构同质、附加值低,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浙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为此,政府应该()

A.拓宽融资渠道,挽救濒临破产企业

B.推动结构调整,鼓励企业科技创新

C.加强公共服务,拓展企业产品销路

D.增加财政支出,扩大企业生产规模

答案:B

解析:材料中民营经济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的实质是产品结构雷同,缺乏技术创新,所以政府应从结构调整和鼓励创新的角度来推动民营经济的发展,故选B项。A项做法是针对企业资金缺乏而采取的措施,与材料不符,不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但不干涉企业的具体经营活动,C、D两项不选。

4.(2009海南单科,2)2008年在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已严重影响到全球经济。面对世界经济危机,我国出台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下列宏观调控措施中能起到扩大内需作用的有()

降低银行贷款利率②降低政府行政管理支出③加大政府投资力度④提高出口商品关税税率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与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设问的关键词“起到扩大内需”作用的措施,降低政府行政管理支出,不利于扩大内需,故②的说法不符合题意;④的说法主要是影响商品的出口贸易,与题意不符合。①③的说法均符合题意。故排除含②④的选项,本题选A项。

5.(2009海南单科,8)2008年10月,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胡锦涛同志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解决“三农”问题()

是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②是实现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前提③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奋斗目标④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直接体现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与分析问题的能力。②的说法强调了区域协调发展,与题意不符合。我国现阶段的根本奋斗目标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故③的说法错误。本题选C项。

6.〔2009天津文综,1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图1

图2

说明图1、图2各反映的经济现象。针对图2所反映的现象,回答我国应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增长。

答案:(1)图1表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美、欧经济增速均下滑,但中国经济增速仍高于美、欧;图2表明我国的投资比重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居民消费比重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

解析:首先要求说明图1、图2中反映的经济现象。第一步是在图表中找出能体现图表中心思想的关键词:图1的关键词是“经济增长速度”、图2的关键词是“投资”和“居民消费”。第二步是看图中的数字信息。图1中,中、美、欧经济增长速度均呈下降趋势,但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仍明显高于欧美;在图2中,我国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而居民消费所占比重则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组织答案时,只要求描述出经济现象,不必关注图中的具体数据。

第二问要求写出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根据“措施出自问题”的原则,只要紧扣上一问中答出的图2中反映的经济问题,写出相应措施即可。在这个问题上,最忌盲目地罗列知识点。

7.(2009安徽文综,3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表明,经济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往往会对经济结构产生“洗牌效应”,为一些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安徽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中共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并实施了“建设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将文化产业作为实现崛起的支柱产业之一,着力培育软实力。2008年以来,全球性金融危机“寒风劲吹”,安徽文化产业却凭借“厚积薄发”的底气,抢抓机遇,逆势而上,成为江淮大地加速崛起的新引擎。

结合材料分析安徽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现实经济意义。

答案:有利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安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省的冲击和影响。有利于提升安徽的综合实力,实现文化强省和安徽崛起的目标。

解析:首先,要注意设问要求的指向性是从经济角度分析。其次,结合材料解答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从经济发展本身来看,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当前的经济形势来看,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推动投资和消费、克服金融危机的影响;从安徽省的整体发展来看,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安徽省的崛起和综合实力的提高。

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民生

背景材料

材料一: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民生的方针,是四位一体的关系,不能孤立和割裂开来。保增长是目标要求,扩内需是保增长的“根本途径”,促民生是落脚点。

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看问题,扩内需主要是扩大消费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扩内需,包括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和扩大投资规模。

调结构是对保增长和扩内需的限制性规定。一是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和居民消费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二是调整生产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三是改善城乡结构;四是调整地区结构。

促民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落实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政策中,相继出台一系列涉及保障性安居建设、“三农”、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政策措施。

材料二: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特别是要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理论分析

1.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消费具有导向作用;消费是生产的动力;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必须坚持扩大内需和稳定外需协调发展,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实现内需和外需有效互补;必须坚持改善民生和扩大内需内在统一,更加注重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来谋划发展,把增加居民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

2.科学发展观包括以人为本(本质与核心)、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要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加强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坚决管住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3.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坚持开拓国际市场和扩大国内市场并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健全开放型经济体系。努力促进出口稳步回升,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4.综合利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宏观调控,优化结构,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5.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

热点预测

1.目前我国已发布涉及食品安全的国家标准,食品行业标准数千项,制定了《食品卫生法》《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等11部法律和22部法规,基本建立了食品、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认证认可体系。这些措施有利于()

规范市场经济的秩序②优化外贸结构③维护中国产品的信誉④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切身利益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答案:D

解析:材料中的内容说明国家积极采取措施,保障食品安全。政府保障食品安全的行为与外贸结构没有关系,②排除。政府采取措施保障食品安全,最直接的意义在于保障人民的健康;行业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有利于市场秩序的规范,有利于提高中国产品的信誉。

2.《人民日报》载文《中国在金融危机中如何惊涛拍岸自岿然》指出,应对金融危机,我国迅速出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用巨额财政补贴驱动“消费马车”稳步快跑,进而形成了系统完整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一揽子计划。

(1)运用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关知识简要说明国家制定的扩大国内需求等政策的正确性。

(2)联系当前我国的实际谈谈应该如何提高居民的消费率。

答案:(1)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当前的国内、国际环境,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体现。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思想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国家制定扩大国内需求等政策来应对目前的金融危机,是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具体表现。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把握不同的联系,做到趋利避害。我们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制定十项应对措施,充分体现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进程,我们应该善于抓住重点。扩大需求是当前应对金融危机影响、拉动经济增长的重点工作。

(2)①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要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必须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

物价水平是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国家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稳定物价,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为消费者创设良好的消费环境。

分配制度是影响居民收入提高的重要因素,不断增加广大劳动者的收入,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转变居民消费观念,倡导科学、理性消费,促进消费的健康发展。

解析:第(1)问需要通盘考虑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关原理,并结合材料进行筛选。第(2)问实际上是回答如何扩大居民消费,要从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观、分配制度等方面思考。

一、单项选择题

2009年9月18日,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据此完成1~2题。

1.至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对此评价不正确的是()

A.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B.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的历史性跨越

C.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D.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

答案:B

2.下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理解,正确的是()

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追求的是物质、政治、精神和生态文明的共同发展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加快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的发展,体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原则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使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宽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答案:B

3.下图是1990年美国经济学家格鲁斯曼用来描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变化关系的曲线。在我国,要促使下图中的拐点出现,必须()

A.升级产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B.禁止高耗能产业发展,放缓经济增速

C.大力发展第一、三产业,限制第二产业发展

D.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答案:A

解析:“拐点”的含义是GDP增长与环境污染降低的结合点,A项符合题意。B项中的“放缓经济速度”和C项中“限制第二产业发展”的说法都是不恰当的。单纯的市场调节可能过分追求GDP增长,D项不合题意。

4.2010年1月6日,首届浙商新年论坛在浙江工商大学召开,论坛出席人员围绕“2010:调结构背景下的浙商新选择”主题展开了讨论,为浙江经济在新的一年、新的背景下展望浙商的发展方向。要想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

依靠科技进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③推动第一、二、三产业的协同发展④统筹区域与城乡发展,促进经济协调性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关键在于科技进步,只有科技进步,才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才能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故①②正确。产业结构的优化,就是指第一、二、三产业的优化,比例的调整,要提高第二产业的科技水平,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巩固第一产业,故③正确。④属于城乡结构和区域结构的调整,故排除。

5.2009年6月底,国务院召开常务工作会议,决定从2009年开始在10%的县(市、区)实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试点,2020年前将覆盖全国。中央财政拟出资30亿元补贴“新农保”试点地区。这部分支出所体现的主要作用是()

A.经济稳定的作用B.巩固国防的作用

C.促进公平的作用D.经济发展的作用

答案:C

解析:30亿元补贴都属于社会保障支出,目的是促进社会公平。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据此完成6~7题。

6.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求()

坚持城乡二元经济结构②坚持发展是硬道理、靠改革促发展③坚持协调发展、以人为本④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①说法错误,应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缩小城乡差距。

7.中国决定从2010年1月1日起施行《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其基本养老保险可在跨省就业时随同转移;部分单位缴费可转移;参保人员在各地缴费年限合并计算;退休金月均增120元。这样做()

体现了政府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②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③加大了国家财政负担,必然影响经济④有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D

解析:养老保险转移的措施能保证流动人口的养老问题,有利于经济发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退休金的增加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③表述不正确。

8.福建龙岩市2007~2009年年底,全市淘汰落后产能1296万吨;2009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为1.698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18.95%。这一做法有利于()

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②推动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③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④贯彻以人为本,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这样做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由依靠资源消耗,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转变,故①②正确。能耗降低,注重了对环境的保护,故③正确。此题只强调了发展方式的转变,没有涉及人民利益的维护,故排除④。

9.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城市和乡村共同努力,漫画《共同创业》包含的经济生活道理有()

共同创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城乡经济发展,要实行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

城乡共建有助于实现共同富裕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应依靠城市的帮扶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③正确表达了城市发展和农村发展的关系。④说法有误,建设新农村,主要依靠农民自己的力量,城市要帮扶,但作用是第二位的。

二、非选择题

10.2009年12月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做好2010年经济工作,重点要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真正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转变发展的方式就是经济增长要和城乡居民生活改善的幅度同步,使人们真正能够分享到高速增长带来的生活的改善。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科学发展观的?

答案:(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材料中“2010年经济工作重点,要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体现了这一点。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材料中“转变发展的方式就是经济增长要和城乡居民生活改善的幅度同步,使人们真正能够分享到高速增长带来的生活的改善”体现了这一点。

(3)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材料中“转变发展的方式就是经济增长要和城乡居民生活改善的幅度同步”体现了这一点。

解析:根据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与材料相对接,做到观点与材料相融合,避免“两张皮”。

高中政治教师教学方法

首先一点就是精心准备好你的第一堂课。大家都知道第一印象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起很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同样如此。激情洋溢,富有幽默的上好第一节课,在学生心中留下一个好印象,会为你以后上好每一节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是语言。有许多老师在课上都是照本宣科,语言机械呆板,根本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力,也提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让自己的语言“活”起来,做到通俗易懂的同时还要做到抑扬顿挫。上课时,教师的语言一定要通俗易懂,举例也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另外教师还要时刻注意自己语调的变化。要知道学生坐在教室里是想听老师讲课,感受知识的魅力,并不是来听“老和尚念经”。所以,在课堂上就要求我们老师时刻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调节自己的语言,不要让自己的语言成为学生昏昏欲睡的催化剂。

最后,我认为让学生能够以积极状态投入到课堂中的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就是,课前几分钟讲一个小笑话,讲一些新闻时事,或是讲一些故事,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让他们以一种轻松幽默的心态进入到课堂的学习中,为自己整堂课的气氛打下基础。

这是我上半学期的最大收获,在以后的实习生活中,即便我们上课机会会很少,但是一定不能虚度这一个多月的时光,一定要多听其他有经验老师的课,从中吸取经验,找出自己的不足,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争取让自己的教学水平在剩下的时间里在上一个台阶。


《社会主义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案2021必修一政治相关文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教案2021必修一政治 - 5068儿童网

《又好又快科学发展》教案2021必修一政治 - 5068儿童网

《面对经济全球化》教案2021必修一政治 - 5068儿童网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教案2021必修一政治 - 5068儿童网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案2021必修一政治 - 5068儿童网

《神奇的货币》教案2021必修一政治 - 5068儿童网

《价格变动的影响》教案2021必修一政治 - 5068儿童网

《多彩的消费》教案2021必修一政治 - 5068儿童网

《多变的价格》教案2021必修一政治 - 5068儿童网

《影响价格的因素》教案2021必修一政治 - 5068儿童网

《社会主义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案2021必修一政治

深入理解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措施,对涉及的“发展”类主观题灵活应用。下面是小偏整理的《社会主义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案2021必修一政治,感谢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69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