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三容易挖坑的知识点2023

小黄2 1172分享

了解自己,清楚自己,然后做最好的自己。寻找可行性高的复习方案,一个可行性高的复习方案,可以为你避免浪费时间的现象,提高复习效率。下面是小偏整理的生物必修三容易挖坑的知识点2021,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生物必修三容易挖坑的知识点2021

1.膀胱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尿液和组织液。(×)

解析:膀胱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尿液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2.外界环境变化不大时,机体一定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解析:机体自身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稳态也会遭到破坏

3.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解析: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血浆、组织液及淋巴中

4.泪液汗液消化液是不属于体液。(√)

解析: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等,但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不属于体液,也不属于细胞外液。另;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属于人体的外界环境,因为它们与外界相通。

5.组织液中增殖的病毒表面的抗原蛋白可制成疫苗(×)

解析:病毒要在专性活细胞中寄生,组织液中不能增殖

6.癌症患者腹部积水后,为缓解症状,利尿排水,静脉输送的主要成份是血浆蛋白(√)

解析:静脉输入血浆蛋白,既能提高血浆的渗透压,促进组织液渗回血浆,减轻水肿,又能增加营养。

7.某人采血化验,不可能同时检测到生长素、生长激素和胰蛋白酶(√)

解析:生长素在吃蔬菜的时候自然就会进入人体里而不被分解,随尿液排出体外,生长激素是人体内分泌腺分泌的,通过血液运输,二者都可以在血液中检测到;胰蛋白酶分泌后进入消化道中,不会进入血液中。

8.神经递质的传递使后一个神经元发生兴奋(×)

解析:神经递质的传递可以使后一个神经元发生兴奋或抑制。一个突触后膜上可能连接多个神经元的突触前膜,当一种前膜传递过来的递质使这个细胞兴奋的时候,也可能同时接受抑制作用递质。

9.狼在捕食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双向的。(×)

解析:狼在捕食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单向的,虽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但实际上在完成某个反射活动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单向的

10.人手被针刺后,会不由自主地迅速缩回来。完成这个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存在于大脑皮层。(×)

解析:因为是不自主收缩,所以是非条件反射,故神经中枢在脊髓。

11.如图,a、b两点神经纤维膜内外Na+浓度差相等(×)

解析:a、b两点膜内外电位差相等,但a点主要是Na+内流引起的、b点主要是K+外流引起的,膜内外Na+浓度差并不相等。

12.激素是不能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的(×)

解析:神经递质中有激素如肾上腺素、也有气体,如NO,也有氨基酸

13.如图为某低等海洋动物完成某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①能接受各种刺激,引起②的反应(×)

解析:①是低等海洋动物的感受器,不可能对各种刺激都接受。不同的感受器有适宜的刺激种类,不能对各种刺激都能发生反应,不同的感受器也有不同的刺激值,刺激强度太弱,不能引起感受器的兴奋。

1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递(×)

解析:神经冲动是电信号,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以化学信号的形式传递。

15.兴奋只能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多个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解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以化学信号的形式传递

16.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必要的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

解析:下丘脑与生物的节律有关

17.人体在寒冷环境时感觉到饥寒交迫的中枢在下丘脑(×)

解析:躯体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

18.吃食物过咸时就会产生渴觉,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分别位于下丘脑和大脑皮层(√)

解析:下丘脑有渗透压感受器,渴觉是在大脑产生的

19.产生渴觉的结构基础是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解析:因只感觉没有效应

20.膝跳反射中,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途径是树突→突触→细胞体→轴突(×)

解析:传递途径是树突→细胞体→轴突→突触

21.某人眼球被意外撞击,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是非条件反射(×)

解析: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不属于反射,因为还没有产生相应的效应。

22.人体所有活细胞的细胞膜都能在神经递质的作用下产生兴奋(×)

解析:人体所有活细胞的细胞膜中,只有突触后膜及神经末梢所支配的肌肉或某些腺体的细胞膜能神经递质的作用下产生兴奋。

23.神经细胞轴突末梢有大量突起,有利于附着更多的神经递质受体蛋白(×)

解析:神经递质受体蛋白在突触后膜上,即树突或细胞体膜上,没有在轴突末梢上

24.在突触小体上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解析:在突触小体上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突触小体≠突触

25.神经递质和激素均需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

解析:激素的受体可以在细胞内

26.下丘脑作用于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存在分级调节过程(×)

解析:下丘脑作用于胰岛细胞是通过有关神经实现的,并不是通过促激素释放激素实现的,

无分级调节过程

27.胰高血糖素可为靶细胞提供能量。(×)

解析:激素不提供能量,不组成细胞结构,不起催化作用,只起信号分子的作用。

28.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

解析:激素作用于靶细胞,有些激素如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全身的细胞,抗体作用于抗原,抗原并非都是细胞也可以是病毒或是大分子异物

29.如图是人体体温调节过程中散热量随条件变化的曲线图。当环境温度从25℃下降到10℃时,从时间t1到时间t2散热量增加是因为产热量增加(×)

解析:当环境温度从25℃下降到10℃时,从时间t1到时间t2,散热量的增加是环境温度降低直接引起的

30.血清和胃液中的杀菌物质对病菌有一定杀灭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

解析:第一道防线包括皮肤、黏膜,包括呼吸道黏膜和消化道黏膜,胃液中的杀菌物质属于第一道防线

31.当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浆细胞只来自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

解析:此时浆细胞既来自记忆细胞,也来自B细胞的增殖分化

32.只有当病原体侵入宿主细胞时,细胞免疫才开始发挥作用(×)

解析:抗原侵入宿主机体时,细胞免疫就开始发挥作用

33.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抑制(×)

解析: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并不受到抑制,顶芽向下输送的生长素使侧芽处浓度增大产生生长抑制。

34.当玉米因连续阴雨而不能正常传粉时,可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来保证产量(×)

解析: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但玉米收获的是种子,没有受粉,是不能获得种子的,同样的,向日葵如果没有受粉,喷洒生长素也不能保证产量

35.探究促进生根的最适NAA浓度需要做预实验,其目的是减小实验误差(×)

解析:探究促进生根的最适NAA浓度需要做预实验,其目的缩小浓度范围,减少浪费

36.人体的可产生多种产生抗体,原因是一种浆细胞基因选择性表达产生多种不同的抗体(×)

解析:在分化的过程中已经产生了不同的浆细胞各自产生相应的抗体。

37.浆细胞能识别抗原但不具有特异性。(×)

解析:浆细胞只分泌抗体,不能识别抗原,但抗体能特异识别抗原

38.艾滋病患者会丧失一切免疫能力(×)

解析:存在非特异性免疫,以及部分体液免疫。

39.乳汁里的抗体进入婴儿消化道内会被消化,因此婴儿无法通过此途径获得免疫力(×)

解析:婴儿在出生时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胃酸及各种消化酶尚不能分泌,故不能如成人般进食,母亲初乳中含有的多种抗体可通过内吞作用被孩子摄入,因而获得了一定的免疫力。

40.免疫活性物质主要包括抗体、淋巴因子和溶酶体等(×)

解析:免疫活性物质是指由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产生的具有免疫作用的有机物,主要有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41.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主要针对体内的抗原(√)

解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主要针对体外的抗原,而监控和清除功能主要针对体内的抗原,如衰老和变异的细胞

42.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需要抑制机体的免疫系统(√)

解析: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免疫能力过强,治疗时需要抑制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

43.免疫细胞指的是淋巴细胞。(×)

解析: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

44.吞噬细胞在人体三道防线中都可识别作用(×)

解析: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均发挥作用,但不具有特异性。

在第一道防线中无吞噬细胞的参与,在第二道防线中吞噬处理抗原,在第三道防线中加工处理并呈递抗原,吞噬抗原和抗体结合成的沉淀或细胞集团。

44.用适当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来杀死单子叶农田里的双子叶杂草的原理只是生长素具有两重性(×)

解析:原理是生长素具有两重性以及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敏感

45.在形成无子番茄过程中生长素改变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

解析:在未受粉的雌蕊柱头上涂抹生长素可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从而获得无子番茄,没有改变番茄细胞的遗传物质。

46.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

解析:群落在水平方向上具有一定结构的主要原因为:地形的起伏、光照的明暗、湿度的大小等,即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

47.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

解析:玉米是一个种群,而不是一个群落,因此不存在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在农业生产中,可以利用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

48.当鱼种群数量达到K/2(环境容纳量的一半)的时候捕捞鱼最佳(×)

解析:K/2(环境容纳量的一半),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这个时候再捞鱼,将导致种群数量过少,鱼群不能尽快恢复。K值(环境容纳量)时才捕捞,资源浪费了,所以最佳捕捞时期应该是在K/2到K之间,此时可持续获得最大捕获量。

49.适应性极强的食人鲳引进缺少天敌的我国自然水域将会——很快适应新生存环境,其种群数量呈持续J型增长。(×)

解析:只可能是开始种群数量呈近似J型增长,但不能一直呈J型增长(因资源有限等)

50.种群增长速率在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中是随种群密度的增加而按一定比例下降的(×)

解析:种群增长速率在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中随时间的变化先升后降,增长率随时间按一定比例下降

51.种群最基本的特征是种群密度(×)

解析: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

52.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是对种群空间特征的描述(×)

解析:这是对种群数量特征的描述

53.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时,增长率最大(×)

解析:应是增长速率最大

54.挺水植物芦苇在湿地边沿随地势高低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解析: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属于群落的结构,不是物种或种群的结构;不同种的植物随地势高低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55.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得到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得到的。(√)

解析:由于能量流动逐级递减,所以生产者所得到的能量一定大于消费者所得到的

56.食物链中能量流动就是不同营养级生物体内ATP的合成与分解

(×)

解析:食物链中能量流动是生物体内的能量以有机物中化学能的形式在相邻营养级之间传递

57.桑基鱼塘实现了能量的循环利用,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

解析:桑基鱼塘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58.右图表示甲、乙、丙三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一般情况,气候是影响曲线中ab段波动的最强烈的外源性因素(√)

解析:一般情况下在最大环境容纳量的情况下气候是影响其波动的最大影响因素。

59.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

解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两个方面。

60.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

解析:在食物链的各营养级中,一般情况下,往往随营养级升高,个体体型相对较大,但并不是绝对的,如树木和昆虫的关系。

61.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渠道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解析: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渠道,食物链、食物网由生产者、消费者组成。

62.草原上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那么这只狼最多获得了这只兔子的能量的20%(×)

解析:传递效率是两个营养级之间的关系,两个个体之间的捕食能量传递效率要多于20%

63.食物链的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

解析:两个相邻的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

64.分解者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

解析:分解者还可以是营腐生生活的动物,如蚯蚓、蜣螂

65.专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

解析:专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一定是分解者

66.一种蜣螂专以象粪为食,则该种蜣螂最多能获取大象所同化能量的20%(×)

解析:象粪不是大象的同化量

67.农田中经常锄草治虫,鱼塘里不断清除肉食性的“黑鱼”,人们这样做是为了促进物质循环(×)

解析:这样做是为了调整能量流动方向

68.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表示的是生物种类与能量的关系(×)

解析:营养级与能量的关系

69.“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可以表示一条食物链(×)

解析:可以表示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不能表示食物链,因为缺少生产者

70.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个体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越少(×)

解析:沿食物链各营养级的能量逐级递减,并非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个体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越少

71.信息可来源于无机环境或生物,传递方向均为双向的(×)

解析: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但也有单向的,如日照的长短对鸟类的繁殖来说是一种信息,但鸟类对日照长短却没有任何影响,

72.孔雀开屏、植物开花、鸟类鸣叫等属于行为信息(×)

解析:植物开花、鸟类鸣叫属于物理信息

73.心猿意马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解析:心猿意马形容心思不专,心里东想西想,安静不下来,是一种心理现象,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74.成年大熊猫经常用尿液在岩石或树干上进行标记,这属于化学信息(×)

解析:尿液的气味是化学物质的挥发,应属于化学信息

75.利用昆虫的性外激素类似物,可干扰雌雄昆虫间的正常交尾,降低害虫出生率,属于化学防治(×)

解析:属于生物防治,可以减轻环境污染

76.人工林中的松树大面积死亡提高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解析:人工松林中的松树大面积死亡,在恢复到原来的程度比较困难,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弱

77.被有机物轻度污染的流动水体中,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

溶解氧越多(×)

解析:被有机物轻度污染的流动水体中,好氧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消耗大量氧气,故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溶解氧越少

79.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可减轻对臭氧层的破坏,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解析:减少氟利昂的排放可减轻对臭氧层的破坏

80.在城市污水净化过程中,绿藻、黑藻可以吸收污水中的有机物,并用于自身的光合作用(×)

解析:污水中的有机物不能直接被植物吸收,必须分解成无机物后才能被吸收利用

巧用假期时间成功逆袭

一、如何利用好假期

1、清楚自己遇到哪些问题,并且寻找导致问题的因素

如果你觉得自己没有努力,有的还沉迷于游戏中,而且你认知到专注很重要,那么从放假起,就变得更加专注一些;如果你觉得书写不好直接让自己的表达能力减分,那么从放假起就注重书写质量;如果你觉得一些你认为不考的知识点和题型,在考试中却出现了,那么放假就抽时间好好的补救;你自己的问题,只有你自己知道。

2、清楚你自己力所能及能做到什么

很多学生知道问题出在哪里,自己也想着解决,结果自己力量够不上解决这些问题,因为很多问题绝对不是轻描淡写就行的,要全面系统地分析。再有,很多学生都知道,写作要有深度,那么怎样做才能有深度,你自己能解决哪些问题,如果连一点思路都没有,那么在放假之前或者放假期间,可以找一些靠得住的资源,例如说资料、学校老师、信赖的人等等。

了解自己,清楚自己,然后做最好的自己。寻找可行性高的复习方案,一个可行性高的复习方案,可以为你避免浪费时间的现象,提高复习效率。

从考试的角度看,为了考试的需要而准备,那么需要你要知道考试考什么,包括知识点、题型、要求、以及你要达到的分数等等。那么要求你,可以最大限度地做考试必考的综合题,看看做题的时候暴露出哪些问题。把这些问题都明确下来一一弥补。

二、假期怎么才能逆袭

1、先给自己定定目标(大、小、长、短),这样学习会有一个方向;然后梳理自身的学习情况,找出自己掌握的薄弱环节、存在的问题、容易丢分的知识点;再者合理的分配时间,有针对性的制定学习任务,一一的去落实。

2、同时,可以用这段时间学习掌握速读记忆的能力,提高阅读学习效率。速读记忆是一种高效的学习、复习方法,其训练原理就在于激活“脑、眼”潜能,培养形成眼脑直映式的阅读、学习方式。

3、做题也不能少,做题的时候要学会反思、归类、整理出对应的解题思路。遇到错的题(粗心做错也好、不会做也罢),最好能把这些错题收集起来,每个科目都建立一个独立的错题集(错题集要归类),当我们进行考前复习的时候,它们是重点复习对象,保证不再同样的问题上再出错、再丢分。

最新高考资讯、高考政策、考前准备、高考预测、志愿填报、录取分数线等


生物必修三容易挖坑的知识点2021相关文章:

高中生物必修三细节知识总结2021 - 5068儿童网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生物必修三教学设计2021 - 5068儿童网

生态系统的结构生物必修三教学设计2021 - 5068儿童网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高中生物知识点归纳2021 - 5068儿童网

群落的结构生物必修三教学设计2021 - 5068儿童网

生物必修二2021必考知识点 - 5068儿童网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整理全汇总2021最新 - 5068儿童网

高中语文必修三阅读知识考点2021 - 5068儿童网

种群数量的变化生物必修三教学设计2021 - 5068儿童网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物必修三教学设计2021 - 5068儿童网

生物必修三容易挖坑的知识点2023

了解自己,清楚自己,然后做最好的自己。寻找可行性高的复习方案,一个可行性高的复习方案,可以为你避免浪费时间的现象,提高复习效率。下面是小偏整理的生物必修三容易挖坑的知识点2021,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生物必修三容易挖坑的知识点20211.膀胱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尿液和组织液。(×)解析:膀胱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尿液不属于内环境成分2.外界环境变化不大时,机体一定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解析:机体自身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稳态也会遭到破坏3.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75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