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习宝典 > 语文 > 学习园地 > 知识积累 > 成人高考大学语文知识点

成人高考大学语文知识点

跃瀚21373分享

成人高考大学语文知识点必看

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每一门功课都有它自身的规律,有它自身的特点,语文当然也不例外,如果同学们在平日的学习和练习中,注意了这些规律和方法,语文也一定会得心应手。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成人高考大学语文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课文知识点复习一

《宝玉挨打》

曹雪芹

课文知识要点提示

1.作家作品

本文节选自长篇小说《红楼梦》第三十三回、三十四回(第三十三回手足眈眈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第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曹雪芹名霜,字梦阮,号雪芹,满正白旗人。《红楼梦》是曹雪芹创作的一部文学作品,也是清代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的体裁属长篇章回白话小说,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高峰。

2.宝玉挨打的导火索和根本原因

宝玉与戏剧演员琪官交往,宝玉与母婢金钏儿调笑,酿成金钏儿被王夫人所逼跳井自杀,其弟贾环出于嫡庶间的嫉恨向贾政暗进谗言,这成为了宝玉挨打的导火索。但根本的原因还是宝玉荒疏学业,对封建“仕途经济”生活道路的鄙视和叛逆。

3.人物性格特点

贾政是严父形象,也是封建正统思想的代表。他原期望宝玉能光宗耀祖,走仕途经济生活道路,但宝玉违背其意志,他的心理是“恨铁不成钢”,维护家族利益与惩治不肖子孙的目的混杂在一起。

王夫人是慈母形象,也是封建正统思想的捍卫者。她身为荣国府的主妇和宝玉的母亲,为了巩固在贾府的地位、财产和权力,也为日后老有所靠,因此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和母性护犊的心理,她爱子心切,用哭诉来劝阻。

贾母是个溺爱子孙的老夫人形象。她在贾府里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长辈,其一言一行都具有威严与性。宝玉作为荣国府贾政一系的嫡传独苗,从小聪明伶俐,很会讨贾母的欢心,故贾母一直将宝玉视为家族的命根子,百般溺爱。她总以宝玉的保护人自居。因此,在宝玉挨打中,她出于“舐犊情深”的心理,利用贾家太上皇的身份恩威并施,震慑、制止贾政。

宝钗是个深受封建礼教熏陶、自觉接受和遵循封建思想意识、礼教规范的贵族女子形象。她身上缺乏反抗性,甘于做一个封建贵族大家庭里“循规蹈矩”的淑女。她赞同男子走封建仕途经济的生活道路。所以对宝玉挨打,她理智上是赞同的,认为贾政的严父行为是为挽救宝玉,但考虑到日后与宝玉的“金玉良缘”,她在此事件发生后主动关心体贴宝玉,处处体现出她精明通达、工于心计的特点。

林黛玉是个具有叛逆思想的贵族女子形象。寄身外婆家的处境和缺乏双亲的关怀和庇护使她养成了多愁善感、孤僻倔强、多疑、心眼小的性格特点。她不像宝钗那样深谙为人处世之道。

对上不会逢迎,对下不会施以小恩小惠,做事不张扬,始终保持单纯、孤傲、独立的个性。但她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追求。在宝玉挨打一事上,她从理智与情感上都反对毒打宝玉,反对封建家长制对宝玉的压制。从哭肿的双眼来看,她十分厌恶贾政的严父行为,又深切同情宝玉的遭遇,但作为弱女子,她无能为力,只能恼怒流泪。对宝玉拒绝走封建仕途经济的生活道路,她表示理解。

她本人和宝玉一样都有不甘就范的性格,因此与被挨打的宝玉有同病相怜之感,也有思想情感上的共鸣。

贾宝玉既是个贵族公子哥儿,也是个贵族阶级的叛逆者形象。作为一个大家族里娇生惯养的少爷,他身上有许多纨绔子弟玩世不恭的习气。另一方面虽然属于贵族阶级的一员,但他在思想和行动上则处处背叛贵族阶级。他首先在思想上否定科举和仕进,在行动上拒绝走家人替他安排的仕途经济的生活道路。他还有一定的民主思想,反对男尊女卑、封建礼教,对下层女子的遭遇和命运有同情心。在挨打后,他仍没有改变其叛逆思想,所以他是一个贵族大家族的叛臣逆子。

4.文中刻画人物的方法

文章通过人物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例如这段文字突出描写了宝玉挨打后薛宝钗、林黛玉探伤。从薛宝钗送药丸、叮嘱袭人照料宝玉、安慰和劝说宝玉等一系列的动作与语言的描写上可以看出宝钗深谙为人处世之道,待人体贴周到、八面玲珑的性格。吐露真情又劝说宝玉,这反映了宝钗作为一个处处遵循封建礼教规范、推崇男子走仕途之路的“典型淑女”,其安分守己、稳重、理智的性格特点。而与薛宝钗形成对比的是,林黛玉来探伤,一不托药,二没有叮嘱袭人照料宝玉,只是表达自己内心的悲伤,对宝玉挨打的同情。黛玉哭肿的双眼和悲戚的神情以及从后院退出,这些描写突出了林黛玉心地真诚、痴情含蓄和不喜张扬的性格。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课文知识点复习二

《苦恼》

契诃夫

课文知识要点提示

1.作家作品

契诃夫是19世纪后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以小说和戏剧方面的成就而著称。契诃夫和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齐名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2.主题思想

这部小说描写了这样一个故事:鳏居多年,又刚刚失去爱子的马车夫姚纳,想找人诉说一下丧子的悲痛,但却屡次遭到周围人的冷眼、蔑视和辱骂,后因找不到倾诉的对象,只得向自己的老马诉说内心的哀痛与苦恼。小说一方面揭示了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和不幸的处境,另一方面也揭露了沙俄社会里人情冷漠、人甚至不如动物通人性的不正常的社会现象,并对黑暗的现实作了深刻的揭露。

3.苦恼的主要原因

小说中主人公姚纳苦恼的具体内容是:姚纳的老伴早已不在人世,的儿子又死了。他想找人诉说一下内心的痛苦,结果偌大一个彼得堡城里竞没有一个人愿意听他倾诉衷肠,最后姚纳只得跟自己的小母马倾诉。姚纳的苦恼主要是心中的苦恼和痛苦无处诉说。作者写的是小人物的苦恼。姚纳的苦恼主要折射出整个社会残酷无情的现实,反映了当时社会人情的冷漠,人甚至不如动物通人性,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小人物得不到关心和尊重的悲剧。整部作品弥漫的是一种悲剧性的气氛:在沙皇等级制度的压迫下,社会底层人民从物质上被剥夺到精神上被摧残,他们处处受压抑,甚至连诉说心声的最低愿望都无法实现,这是时代的悲哀。正如作品中作者写姚纳的一段独白:“连买燕麦的钱都还没挣到呢……这就是我会这么苦恼的缘故了。一个人要是会料理自己的事……让自己吃得饱饱的,自己的马也吃得饱饱的,那他就会永远心平气和。”姚纳的这段独自是小人物的心声,也是对沙皇....社会的有力控诉。

4.心理描写

作品中的心理描写十分出色。作者在小说中采用内外结合的方式,既通过环境景物来衬托

人物心理,通过刻画神情、语言和动作来表现人物的心理,又以第一人称的内心独白和第三人称对人物夹叙夹议的心理勾画来揭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取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小说开头部分首先描写充满冷寂与孤独感的都市夜景,在暮色晦暗中湿雪飘飞的图景主要衬托马车夫姚纳因丧子而抑郁的心情。小说中有多处刻画人物神情、语言和动作的细节。如马车夫姚纳在风雪之夜,“孤独一人时,在街头发呆,他伛下腰,坐在赶车的座位上一动也不动,周身被落下的雪花覆盖,远远看上去像个幽灵。”这样的描写主要表现人物痛苦到了极致、已近乎麻木的心情。此外,作品中有一情节写姚纳内心郁闷痛苦到了极点,不吐露出来就会憋死,这时来了三位年轻人,只愿付20戈比的不公道价钱让姚纳送他们去很远的地方。而姚纳不仅没有为不公道的价钱抱屈,也没有为他们的粗野辱骂和动手打他而感到痛苦,反倒是:“看到这几个人,孤单的感觉就逐渐从他的胸中消散了。”在这里,无法排遣孤独痛苦感的姚纳连元赖式的羞辱人的话都能接受,这一反常举动从侧面表现他内心渴望与人交流、倾诉心声的迫切的心理状态。最后,作者还以第一人称的内心独白和第三人称对人物夹叙夹议的心理勾画来揭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如姚纳在寒冷的风雪之夜特别想找人倾诉衷肠,结果接二连三遭到冷眼和辱骂,这时他伫立在街头,打量着街道两旁川流不息的人群。作者在此处以第三人称对姚纳的心理活动进行夹叙夹议的勾画。在这成千上万的人群中竟然没有一个人注意到姚纳、愿意听他倾诉衷曲。作者用了一个十分形象的比喻来形容此时姚纳在面对奔走不停的人群时的内心感受和他所体验到的极度孤独的悲哀,即这时的姚纳因痛苦胸膛快要裂开,他的苦恼已变得无边无际,恰似一江流水,要冲溢出来,一泻千里,淹没全世界。作者的议论和形象的比喻表现出了人物内心苦恼之深,以及无处诉说的极度悲哀感。这为结束部分姚纳向马倾诉衷肠,以第一人称内心独自形式展示人物心理埋下了伏笔。

5.细节描写

小说中,马车夫姚纳想对人倾诉儿子怎样死亡的细节,反反复复多次出现,尤其是结束部分对马倾诉衷肠的细节描写十分感人。通过这些细节描写,作者主要揭示社会底层“小人物”的贫穷和得不到关心又无处诉说的悲惨处境。这些细节描写把马车夫姚纳为自己因贫穷而无力挽救儿子的生命所感到的那种万般无奈的无助感细腻地表现了出来,同时也把马车夫姚纳因渴望得到别人的关心而未能如愿以偿、只得对马倾诉衷肠的孤苦伶仃的心情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6.对比手法

这部小说出色地运用对比手法,将“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马’’的关系加以对照、对比,目的是为了突出人情冷漠的批判主题。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课文知识点复习三

《麦琪的礼物》

欧·亨利

课文知识要点提示

1.作家作品

欧·亨利是19世纪美国的短篇小说家。欧·亨利的作品主要以“含泪的微笑”的独特艺术风格描写城市里市民和小人物的悲欢和他们真挚的友情与爱情。其中,《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和《最后一片藤叶》都是脍炙人口的短篇佳作。

2.“麦琪的礼物”的含义

传说中,麦琪是指耶稣基督初生时来送礼的三位贤人。一说是东方的三王:梅尔基奥尔(光明之神)赠送黄金以示尊贵;加斯帕(洁白者)赠送乳香象征神圣;巴尔撒泽赠送没药预示基督后来遭受迫害而死。正是这三位麦琪首创了西方圣诞节馈赠礼物的风俗。小说以“麦琪的礼物’’

为题,其含义主要是通过一对年轻的穷夫妻为了给对方买圣诞礼物而牺牲了自己最珍贵的东西的故事表现和赞颂了这对年轻的夫妇之间真挚而美好的爱情。这里,“麦琪的礼物”主要指两位主人公的真情和他们善良、真诚和美好的心灵。

3.主题思想

小说通过这一对穷困的年轻夫妇互赠圣诞节礼物的故事,反映了美国城市下层小人物生活的艰难和他们悲惨的处境,赞美了主人公的善良心地和纯真爱情。

4.人物性格

小说主人公德拉和吉姆是一对贫穷而又彼此相爱的小夫妻。他们是19世纪后期美国下层社会的小人物。他们生活窘迫,租住的公寓和贫民窟差不多。男主人公吉姆连一件大衣和手套也没有,的祖传金表虽然华贵,但只用一条旧皮带来代替表链。女主人公德拉有一头漂亮的金发,但没有合适的发梳相配。与许多平凡的小人物一样,他们生活困顿,但天良都不曾泯灭。

女主人公德拉因丈夫收入微薄,平常不得不为节省钱而掂斤播两,但事后不免脸红和自责。吉姆一直承受家庭的重担,但从无怨言,仍十分达观和幽默。挣钱多的时候,他便在自己的姓名前加个名号,来显示一下身份。两个人虽然生活在贫困中,但却能怡然自乐,用自己的爱心和善良去创造幸福。彼此相亲相爱,体贴人微,在关键时刻,能自我牺牲,以满足对方的愿望。他们对待爱情彼此忠诚、无私:为了在圣诞节互赠礼物,表达真挚的情感,德拉卖掉了自己的金发,换钱给吉姆买了一条表链,而吉姆则卖掉了祖传的金表,为妻子买了一套精致的发梳。小说的结局是彼此都忍痛割爱所换得的礼物最终派不上用场,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这却揭示了两位主人公纯真、善良、质朴的本性和无私、忠于爱情的品质。

5.虚实结合的线索

首先作者在小说中安排了两条情节线索。一条是写女主人公德拉卖金发为丈夫买圣诞节礼物——金表的表链。另一条是写男主人公吉姆为给妻子买一套精致的玳瑁梳子,卖掉了自己的家传金表。在情节构思上,作者运用了“一明一暗、一虚一实,虚实结合”的结构方法。在小说中,作者先明写女主人公德拉卖金发为丈夫买圣诞节礼物——金表的表链。在这一情节线索中,作者详写女主人公德拉整个心理变化发展的过程和行为过程。第二条情节线:吉姆卖掉了自己的家传金表为妻子买梳子则是暗写。作者没有详细叙述吉姆卖金表、买梳子的全过程,只是用一句话:“我是卖掉了金表,换了钱去买你的发梳的”交代了整个事件的大致情况。采用这种结构方式,其目的一是避免重复和情节冗长不紧凑,二是也为后面的情节作铺垫,更为结尾情节的突转和出乎读者的意料之外制造悬念,以追求达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6.揭示人物心理活动的手法

作者善于通过人物的外部动作和表情的描写来揭示德拉下决心卖金发的心理活动。让读者从小说主人公的神情和动作这些动态的画面去仔细品味其中的含义,透视人物的心灵。

    119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