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优质课教案文案

学俊1252分享

教师若想教学有效,亦需要了解、掌握学员,即根据学员的具体情况设计出适合于学员的教学方法,以求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今天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于小学四年级语文优质课教案最新文案,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小学四年级语文优质课教案最新文案1

教学目标:

1、在阅读的过程中独立识记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围剿”、“奄奄一息”、“衣衫褴褛”等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能根据提示概括课文中记叙的长征途中四个事例。

3、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老一辈革命家的坚定的革命信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归纳课文中记叙的长征途中四个事例,注意人称的变化。

2、理解课文最后一节,知道“走”、“精神财富”在文中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了解长征。

1、出示课题,指名读。

2、对课题质疑:什么是长征? 这里的“婴儿”指谁? 婴儿怎么能“走”?

说明: 抓住课题中的关键词语往往是学生学习课文的途径。这一环节的设计既培养学生质 疑能力,又直接通过关键词的理解进入课文学习。

3、初读课文,解决部分问题。

(1)了解长征。

①读课文,说说你对长征有了哪些了解。

(引导学生重点从课文的第一、二节中找到相关 的内容,说说红军为什么要长征,什么时候开始长征,从哪里出发等。)

②交流,出示:1935年11月19日 反击“围剿”、保存实力、北上抗日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 陕北 # 学习“剿”,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理解“围剿”。 # 看地图,知道湘鄂川黔的地理位置。

③根据提示说几句话,介绍一下贺龙率领的这支红军部队的长征。

说明: 长征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遥远、陌生。如何来了解长征呢?课文中为我们提供了相关的信息。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读,去找,然后把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归纳。在此基础上,再组织学生进行说话练习。这样既了解了长征,又训练了语言,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2)文中的婴儿就是——贺捷生,贺龙元帅的女儿。当时她还只是个襁褓中的婴儿。 理解“襁褓”。

4、一个不满一岁的婴儿竟然也“走”完了漫漫长征路,最后到达了陕北,这真是一个奇迹。那么她是怎么“走”完长征路的呢?我们来读读她说的话。

二、整体感知,了解写作方法。

1、指名分节读第2—6节,读准:一步不落、着落、衣衫褴褛。

2、说说这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1)用第一人称“我”来写,这是自述。

(2)第2-6节每一节都有前引号,第6节后有后引号,这是引用主人公的话来写。

说明: 这是一篇采访稿,因此写作方法与平时学习的课文不同。教师引导学生在读文中了解不 一样的写作方法,知道因为主人公讲述的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所以用第一人称来写显得亲切、真实、动人。

三、深入学习,概括长征途中的事件 。

1、默读第2—6节,思考:贺捷生讲述了几件事,分别是哪几小节写的。

2、学习第2、3节,指导概括。

(1)自由轻声读这两小节,说说事情发生的时间、当时的情况和结果。

(2)交流。 1935年11月19日,刚刚出生18天的“我”被母亲背在身上,随部队开始长征。

(因为主要是讲“我”的事,所以引导学生用被字句来讲。“我”指贺捷生,要加引号, 概括时也可以用第三人称。)

说明: 学生刚开始学习概括,教师要从方法上进行指导,循序渐进,让学生一步一步学会归纳。 在学习过程中,以鼓励为主,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话进行归纳,只要基本内容包括即可。

3、学习第4节,组内概括。

(1)读第4节,根据提示,小组内概括第二件事。 过封锁线时 。

(2)交流。

(3)比较:过封锁线时,为了不暴露部队,“我”被妈妈捂住头,险些丢了命。 过封锁线时,“我”被妈妈捂住头,险些丢了命。 哪一句话意思概括更清楚?为什么?

(指导学生概括时要了解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 和结果。)

说明: 通过比较,再一次从归纳的方法上对学生进行指导,提出明确的要求。

4、读第5、6节,根据提示,选择其中一件事概括。 突围时, 。 过草地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交流。

(1)突围时,“我”被父亲颠落在路边,幸亏被老乡捡到,才回到父母的怀抱。 比较“丢”和“颠落”。

(结合“一路冲杀”体会用“颠落”一词的准确性。)

(2)过草地时,“我”奄奄一息,大人为“我”准备了棺材——一块白布,但“我”的生命力强得出奇,终于走出了草地。 联系上下文理解“奄奄一息”。

说明: 词语训练的一个特点是不脱离语言环境。在概括事件的过程中进行词语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正确地领悟其中的含义,更能帮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6、现在你就是贺捷生,请你用简要的语言把四件事连起来说一说。

四、再读课文,理解最后一节。

1、再读课文,感受长征的艰难。

(1)引读第3节。 长征途中,红军经历了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天上有——敌机侦察轰炸,地上有——敌军围追堵截。然而阻碍红军的不只是敌人,还有更恶劣的自然环境。当时正值——寒冬季节,风雪交加,红军面对的困难无法想象。

(2)看录像,了解红军长征途中的艰辛。

师:凭着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红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到达了陕北,长征取得了胜利。

2、说说长征精神是怎样的精神。 学生交流。

师小结:贺捷生奶奶认为这些精神就是她一生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板书: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说明: 通过朗读和观看录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红军长征的艰难困苦,感受长征精神,体会红军坚定的革命信念,渗透民族精神教育。

3、读最后一节,说说“走”的含义。 长征时的贺捷生只是一个未满周岁的婴儿,父母亲抱着她走完长征路。她同样经受了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父辈们坚定的革命信念、顽强的革命意志一直激励着贺捷生。

五、拓展练习

贺捷生奶奶的“长征”经历,充满了传奇,更充满了艰辛,选你印象最深的内容说给你的伙伴或家人听,注意人称的变化。

小学四年级语文优质课教案最新文案2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归纳课文中记叙的长征途中四个事例。

2、了解长征途中的艰难困苦,体会老一辈革命家的坚定的信念。

重点难点:

归纳课文中记叙的长征途中四个事例;体会老一辈革命家的坚定的信念。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来源:学科网Z_K]

1、知道长征吗?(简介长征)[来源:学科网]

2、今天,我们学习《“走”完长征的婴儿》,质疑。

二、学习课文

1、初步读课文,你有不理解的词语要提出吗?

词语:疑惑(心里不明白,困惑) 报捷(报告胜利的消息)

奄奄一息(只剩下微弱的气息) 风雪交加(风和雪一齐袭来)

2、了解课文第一小节中“我”、“她”、“贺捷生”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3、理解第一小节最后一句话。

作者采访贺龙的女儿贺捷生,是贺捷生奶奶向“我”叙述了“走”完长征的婴儿这件事。

4、再读课文2-6小节。想一想

我是怎样的情况下,“走” 完长征的路?遇到了那些事?

(1) 1935年11月19日,刚刚诞生18天贺捷生被母亲背在身上,随红军开始长征。

(2) 有一次过封锁线,为了不暴露部队,妈妈用衣服捂住贺捷生的头,她险些丢了小命。

(3) 一次突围后,父亲发现裹在怀里的贺捷生丢了,幸亏被老乡捡到了,她才回到了父母身边。

(4) 过草地是,贺捷生奄奄一息,大人们为她准备了“棺材”——一块白布,单她生命

力强得出奇,终于走出了草地。

5、想一想,贺捷生奶奶“走”长征遇到了那些困难,再读课文 (用叙事的方式讲述贺捷生奶奶“走”长征之路。)

6、课文最后小节讲什么?

三、你读了课文以后有什么感想?

(老一辈革命家的坚定的信念)

四、将一讲,你知道的红军长征中的故事。

小组之间交流、推荐代表说故事

小学四年级语文优质课教案最新文案3

教学目标:

1、阅读中能自主识字。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积累词语“从容”、“戛然而止”、“温润”、“絮语”、“拾级而下”。

2、了解“死海”的特点,并能简要复述。。

3、了解课文叙述重点,体会作者愉快的感受。

重点难点:

1、了解“死海”的特点,并能简要复述。。

2、了解课文叙述重点,体会作者愉快的感受。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教师:你相信吗?有一位作者曾经躺在波浪上看书,也就是直接在起伏澎湃的波涛上,从容地看一本杂志。(引用第1节。)

2、板书课题:《_20、我躺在波浪上读书》。 (学生读课题。)

3、教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交流:感觉非常新奇、新鲜。)

二、学习课文第2——6节,了解死海的特点。

1、教师:让我们快速走进课文,去看一看课文第2——6节。想一想,死海有什么特点? (学生读课文第2——6节,并交流。)

2、教师相机指导学习。

特点一:地势低。理解为什么称死海为“世界的肚脐”?(因为从安曼到死海,要下降1300多米!安曼是一座平均海拔近千米的山城,而死海则低于海平面394米,是世界陆地最低的地方,所以号称“世界的肚脐”。)根据这一段文字让学生画示意图加深理解。

特点二:含盐量高。理解为什么称死海为“沉没的海”以及死海得名的原因。(①水面上没有帆影,没有海鸥,也没有一只其他的水鸟。练习用“没有,,,,没有,,,,也没有,,,,”.......

的句式来说一句话。②水中含盐量特别高,达33%,竟高于一般海水的九倍!任何生物都不能在这样的水中生存,“死海”因此得名。③划出描写死海景色的句子,指导朗读,读出美感。〈A、我发现脚下的海水在轻轻地涌动,泛出一种奇特的光晕,五颜六色,像彩虹似的变幻。B、我蹲下去,在水底捞了一把,捞上来的细沙中,混着些白色透明的小颗粒。〉)

三、学习课文第7——12节,体会“确是一件难得的快事”。

1、教师:小组学习,思考:①作者在文末说:“能在死海里游泳,确是一件难得的快事!”你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是一件“快事”?②作者喝到了“苦涩的咸水”,眼睛也被“涩得生疼”,为什么还说“确是一件难得的快事”呢?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读课文第7——12节,并交流。)

2、教师相机指导学习。

问题一:温润的水把我整个身体托浮起来,像托浮着一片树叶。我只须保持着身体的平衡,就像躺在床上那样舒服自在。细浪在我的耳畔絮语。微风拂面而过,明晃晃的阳光从蓝得透明的晴空洒下来,,,,我几乎想在这温润的、摇晃的“床”上睡一觉了!同时,理解“温润”、“絮语”两个词语。并且,运用多种形式朗读,读出作者当时那种惬意、舒适的感觉。

问题二:因为能躺在波浪上看书恐怕只有在死海这里才能发生,这是作者以前所没有体会到的美好事情,所以即使后来不小心遭了点罪也心甘情愿。

四、课后小结。

本文作者记叙了自己游览死海的所见、所闻、所感,同时穿插介绍了死海的地理位置;死海的别称——“世界的肚脐”;死海名字的由来,使读者对死海的情况、具体的景象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小学四年级语文优质课教案最新文案4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懂得死海创造的奇迹——能躺在波浪上读书的原因,体会作者在死海里游泳的快乐。

2、继续学习确定课文重点的方法,会选用恰当的方法给本文确定重点。

3、能复述“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拍照的有关内容。

4、收集并交流一则世界趣闻。

教学重点:

1、读课文,懂得死海创造的奇迹——能躺在波浪上读书的原因,体会作者在死海里游泳的快乐。

2、继续学习确定课文重点的方法,会选用恰当的方法给本文确定重点。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课文中相关的语句来感悟作者躺在死海的波浪上读书的舒服自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来到亚洲西部的(约旦王国),去游览那儿(的死海)从安曼去死海只有(一个小时的路程),但却要(下降1300米)。因为安曼是一座平均海拔(近千米的山城),而死海则低于海平面(394米),是世界陆地最低的地方,号称(“世界的肚脐”)。作者在这里遇到了难以置信的事情:直接躺在起伏荡漾的波浪上从容地读书,这真是一个奇迹,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循着作者的笔触走进海滨浴场。

二、学习5—7小节

1、自由轻声读5-7节 出示:

(1)漫步在死海的海边,我们看到什么?

(2)死海的特点是什么?

2、交流

(1)媒体出示:只见辽阔的海面上细波如鳞,那灰色的海水远接苍茫的天际。水面上没有帆影,没有海鸥,也没有一只其它的水鸟。 所以称它为(沉默的海)

(2)说话练习:用“没有„„没有„„也没有„„”说一句话。

(3)出示:水中含盐量特别高,达33%,竟高于一般海水的九倍!任何生物都不能在这样的水中生存。

(4)用关联词把两句话连起来。

3、引读:正因为水中含盐量高,死海才能创造一种奇迹:(人躺在水面上可以读书、喝咖啡,而不会沉下去。)

4、过渡:听了主人的介绍,大家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都想下水试一试。我第一个跳下水去。奇迹果然出现了,这多么令人惊叹啊,课文9-12节对作者的体验做了描述。

三、学习9-12节

1、默读9-12节,思考:哪句话最直接表达作者下到死海后的感受?

(1)媒体出示:我只要保持着身体的平衡,就像躺在床上那样舒服自在。

(2)指导朗读

2、再读9-12节,看看哪句话具体写出了这种舒服自在的感觉?

(1)媒体出示:细浪在我的耳畔絮语,微风拂面而过,明晃晃的阳光从蓝得透明的晴空洒下来„„我几乎想在这温润的、摇晃的“床”上睡一觉了!

(2)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3)配浪声,听老师读,学生闭眼感受。

(4)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3、想象说话 省略号留给了我们遐想的空间,请你想象一下,要是你现在躺在死海上,还会有什么感受?

4、复述8-11节 我迫不及待地下水,奇迹果然出现了,我像一片树叶一样被温润的水托浮起来,我躺在波浪上读书,并拍下了一张值得永久保存的照片。请根据提示详细复述我躺在水面上读书、拍照的过程。

媒体出示:下水——奇迹果然出现——读书、拍照

(1) 自己准备,同桌讨论

(2) 全班交流

四、确定重点 感悟乐趣

1、复习确定重点的方法。

2、确定课文的重点,说说用什么方法确定的。

3、人能躺在水面上读书,只有在死海这儿才能体验的到,难怪作者最后发出感慨(能在死海里游泳,确是一件难得的快事!)

五、课外延伸 交流趣闻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这样的趣闻又何止一件,老师让大家收集了趣闻,谁来交流一下。

板书: 我躺在波浪上读书 沉默 含盐量高 浮力大 奇迹

小学四年级语文优质课教案最新文案5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并积累“温润、舒服自在、絮语”等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9-12节,归纳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3、知道死海名称的来历,懂得人能躺在波浪上读书的原因,并体会在死海里游泳的感受。

重点难点:

知道死海名称的来历,懂得人能躺在波浪上读书的原因,并体会在死海里游泳的感受。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海的文章,你们知道哪些海?哪些湖?

(学生交流。)

2、死海其实是个内陆湖,那么为什么被称之为“死海”,而且是世界闻名的呢?

(1)理解“破折号”“省略号”的作用。

(2)指导朗读。

3、我们就来学习: 20我躺在波浪上读书。

4、读课题:(不同的读法表现不同的意思)

我/躺在波浪上读书

我躺在波浪上/读书

我/躺在波浪上/读书

二、初读课文。

1、出示学习提示。

2、学生交流。

3、练习说话。

三、研读课文。

(一)了解死海之所以能创造“躺在波浪上看书”的原因。

作者因为访问亚洲西部的约旦王国,所以有幸去游览死海,那么死海为什么能让人躺在波浪上读书?这其中的奥妙是什么?今天我们就要随作者乘着汽车去游览一番!

1、自由读第3、4小节,划出作者所见所闻的句子,说说你对“死海”的初步了解。

板书:地势极低

2、指名读3、4节,思考:漫步在死海的海边我们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3、尽管死海是“沉默”的海,但是死海并非死气沉沉,它还很美,你能找出相应的句子吗?

4、练习说话:

因为死海的水中含盐量特别高达33%,竟高于一般海水的九倍,所以 。

板书:含盐量高

5、因为死海的含盐量高,所以人可以躺在上面读书,喝咖啡而不会沉下去。

板书:浮力极大

(二)默读9-12节,体会在死海游泳的乐趣。

1、正因为死海有能使人躺在上面看书,喝咖啡,而不会沉下去的奇迹,所以“我”迫不及待地跳入水中,这时“我”的感受又怎样?听课文录音,找出有关的词、句和作者一同感受死海的与众不同。

随即理解并板书:温润 舒服自在

2、学习“细浪在我的耳畔絮语”一句。

理解“絮语”。

3、当“我”几乎想在这里睡觉时,死海给作者开了一个玩笑。 虽然这时“我”的脸上、眼睛火辣辣的,但“我”还是说“在死海里游泳是一件难得的快事。”这是为什么?

板书:难得的快事

4、 归纳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自己归纳。

全班交流。

四、小结复习。

1、 那么,这篇课文的重点是什么呢?请同学们来确定一下,并说明为什么?

2、借助下面的提示说话。

3、知道了作者经历的奇妙感受。大千世界真是无奇不有,让我们现在作好准备,将来去探索世界上更多的奥秘。


小学四年级语文优质课教案文案相关文章: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公开课优质教案五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授课教案优秀范文五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部编版优质教案五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公开课授课编辑教案指导五篇

2021年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必备优质案例五篇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高效授课教案参阅五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特色教学设计5篇

四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授课教案指导模板五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优质备选教案借鉴五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复习课授课教案设计范本五篇

    123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