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惊弓之鸟》教案

成浩1254分享

编写教案的过程中,要熟知教材,教参和作业,其次写教案的过程也是思维连贯发散的过程,再者经过不断的修改和试讲进一步完善教案,能更加提高自信心。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三年级语文《惊弓之鸟》教案。

三年级语文《惊弓之鸟》教案1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方法在阅读中识字,结合生活实际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理解课文内容,从而理解成语意思,会在语言中运用,受到启发。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问句和叹句。

4、懂得要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大胆推断。

教学重点: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

教学难点: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上。

课前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了解更羸:

1、配合课文插图:图中骑着白马手拿弓箭的人叫更羸,他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2、出示第一段: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师:能说说什么是射箭能手吗?各行各业都有能手,纺织纺得特别好的就是纺织能手,你还知道哪些能手?那有名的射箭能手呢?

3、通过这句话,我们对更羸有了这么多了解。这节课,我们要学的一个成语就跟更羸有关,这个成语就是惊弓之鸟(板书课题:惊弓之鸟)。相信大家读了这个故事,一定会揭开他成为有名射箭能手的奥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小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认读生词:

(1)出示:打猎、大雁、拉弦、裂开、孤单失群

弦,读xián,不要读成xuán。

愈,读“yù”,不要读成“yuè”;

“惨”是平舌音,不是翘舌音。

(2)出示:

本事(事读轻生):本领。

大吃一惊:因出乎意料而非常惊奇。

(伤口)愈合:理解愈合指伤口长好。

(声音)悲惨:处境和遭遇极其痛苦,令人伤心。

过渡:解决了词语,同学们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更好。

3、指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个别学生的发言、补充,总结出这篇文章讲述的是:有一天,更羸和魏王到郊外打猎,更羸观察了天上的一只大雁后,只拉弓,不射箭,就使大雁从天上掉了下来。原来这是一只受过箭伤、孤单失群的雁,一听到弦响,就吓得从天上掉了下来。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第2--8自然段

(1)那这个故事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请大家2-8自然段,体会魏王和更羸说话的语气有什么不同,尽量把你体会到的读出来。

(2)生自由读

(3)指名分角色朗读。在练习朗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让他们说说应该怎样朗读,为什么这样朗读;从而领会有关词语的含义和说话人的内心活动。

(4)师:这是刚才同学们读到的第5自然段,谁愿意在给大家读读。出示这段话:“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蹦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这个自然段只有一句话,想一想,这句话讲了几层意思?(讲了两层:一是更羸的行动,一是大雁的行动。)

(5)听到“嘣”的一声响,大雁怎么样?(“那只大雁直往上飞,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6)这一句中有两个“直”,意思相同吗?各是什么意思?(课件显示:“直”变色)

老师列出了“直”的几种解释,谁愿意给大家读读。(显示:“直”三种解释)

“直往上飞”中的“直”什么意思?(一个劲儿,拼命)

“直掉下来”呢?(笔直)

(7)咱们再仔细看看大雁是怎样掉下来的。(多媒体演示:“拉弓─雁疾飞─雁掉下”)

(8)更羸的本事就只是不取箭,只拉弓,就使大雁掉下来吗?那么,更羸到底有什么本事能使大雁掉下来?(更羸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更羸是怎样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课文第几自然段告诉大家了?

2、学习第9自然段。

(1)指名读第9自然段。

(2)出示第一句。读读,这句话写的是什么?飞得慢是更羸看到的、叫得悲惨是他听到的,这也就是更羸观察到的。

同时板书:慢 悲惨 观察

更羸是怎么观察这只大雁的?看看课文第二自然段是怎么写的(更羸仔细看了看)?

师引读:更羸仔细观察,发现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

(3)出示第二句。师领读书上更羸说的第二句话:师读“果”,生读“因”。

师:飞得慢,因为……

师:叫得悲惨,因为……

看来这不仅是一只箭伤未愈的大雁,还是一只孤单失群的大雁。

老师板书:箭伤未愈

孤单失群 什么是孤单失群?

这两个分句哪说的是原因,哪说的是结果?

这两个分句都是先说结果再说原因,这样的句式叫果因句式。平时我们都先说事情的原因,再说结果,这样的句式叫因果句式。那你能用“因为……所以……”来说说吗?(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所以叫得悲惨。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所以飞得慢。)

小结:通过朗读,我们知道了这两个分句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过渡:更羸根据大雁飞得慢、叫得悲惨,分析出这是一只伤箭未愈、孤单失群的大雁,又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判断。

(4)齐读更羸说的第三、四句话。

能用“因果句”分析这只惊弓之鸟吗?大家自己说说。

老师说第一句:因为这只惊弓之鸟听到弦响,所以 …….

因为它心里害怕,所以拼命往上飞。

因为它拼命往上飞,所以伤口又裂开了。

因为它伤口裂开了,所以就掉了下来。

小结:所以更羸判断只要一拉弓,这只大雁就会掉下来。(板书:拉弓 掉下来)课文的第几自然段证明了更羸的这一判断?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看,更羸的判断真准确!

3、教师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清楚地了解到,更羸通过观察发现这只大雁飞得慢,叫的声音悲惨;从而分析出这是一只箭伤未愈、孤单失群的大雁;进而作出判断,只要一拉弓,这只大雁就会掉下来。看来更羸不光是个有名的射箭能手,他还是个什么样的人?(善于观察、分析和进行准确判断。)

下面再让我们来体会一下更羸的这个判断是怎么一步步做出来的。齐读第九自然段。

四、揭示课题,拓展延伸

1.理解“惊弓之鸟”成语的意思。

这节课,我们学的成语故事是惊弓之鸟,那你知道什么是惊弓之鸟了吗?被弓箭吓怕了的鸟,比喻受到惊吓后,遇到一点情况后就害怕得不得了。

2、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类似的现象,出示案例。

3、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现象?

三年级语文《惊弓之鸟》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懂得“能手”“并不”“直”“大吃一惊”“孤单失群”“惊弓之鸟”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更羸最后说的4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

3、了解课文内容,,能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学懂更羸说的话,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

教学难点: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联系全文内容体会更羸分析判断的合理与正确性为重点。根据魏王由“不信”到“吃惊”“奇怪”的态度变化,使学生明确,把观察、思考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的思维方法是正确的,是值得学习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文题,范读全文(或听课文录音)。

1.导语: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成语故事。同学们,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两则寓言故事,从中受到了启发和教育。今天我们将要学的新课是一则成语故事——《惊弓之鸟》。这则故事的内容特别新奇有趣,会使大家领悟出更多的东西,尤其能启发我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作出正确判断。现在看书,听老师朗读课文。

2.有表情地范读或放配乐录音。

二、指导自学。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课件出示)    

(1)一边读一边将遇到的生字、生词圈画出来认识。

(2)把每个自然段用数码标记清楚。

2.自由朗读。要求:(课件出示)

(1)看清句子的标点符号,试着读出说话人的语气来。

(2)把不理解的词抄写在本子上,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分段朗读全文,结合正音。

“魏国”的魏读作wèi。“更羸”人名,读作gēngléi。“嘣”象声词,后鼻音,读作bēng。“悲惨”的惨,平舌音,读cǎn。“愈合”的愈,整体音节,读作yù。“拼命”的拼,前鼻音,读作pīn。

2.指名学生列举不理解的词语,并鼓励查阅工具书的同学帮助解释。

3.出示幻灯或小黑板:

(1)指导学生巩固生字(辨形、正音)。

(2)熟读并理解词意。

4.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学生能理解的尽量让学生说,不理解的可以放到课文中理解。

能手:具有某种技能,对某项工作、运动特别熟练的人。文中指更羸善长射箭。

本事:就是本领的意思。

悲惨:处境和遭遇极其痛苦,令人伤心。

愈合:伤口长好。

拼命:不顾及性命,文中指大雁尽力量往高处飞。

大吃一惊:因出乎意料而非常惊奇。

四、思考、讨论。

1.课文中写了几个人物?主要写谁?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从哪里看出来的?(更羸、魏王两个人。主要人物是更羸,他是“有名的射箭能手”;他只张弓不搭箭就使大雁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追问:更羸是怎样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

2.讨论: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来?

(1)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句:“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2)引导学生揣摩词语,诱发联想,进而产生逻辑推理:①大雁一般是成群地飞翔,这里却是“一只”,说明什么?

②“慢慢地飞”又说明什么?为什么用“鸣”而不用“叫”?

③学生自由谈自己的看法。(不做统一的要求。)

五、齐读全文,理清叙述的顺序。

课文先写更羸向魏王提出不用箭,只拉弓,大雁就能掉下来;接着试了一下,只拉弓,不用箭,大雁果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最后更羸介绍他是怎样知道只要拉一下弓,大雁就能掉下来的。这样先叙写故事的梗概,再揭示事情的原因,紧紧扣住了读者的心弦。

六、作业。

朗读全文并抄写课后题中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惊弓之鸟》。(板书课题)

(2)“惊弓之鸟”什么意思,同学们明白吗?(释题:“惊”从它的偏旁你知道什么?“弓”指弓箭,“之”是“的”的意思,)谁能说说“惊弓之鸟”的意思?

(3)了解了课题的意思,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故事中的鸟是一只怎样的鸟?它为什么害怕弓箭的声音?它害怕到什么样的程度?)

教师将学生的质疑归纳,用几个“?”在黑板上标出

二、深入学习课文,自读自悟。

检查提问:通过自己读和听同学读课文,你弄懂了什么?

1、弄懂:那是一只怎样的鸟?

那是一只受了箭伤的大雁。你从课文的哪里知道的?

①“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②“更羸笑笑说:‘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大雁是一种候鸟,每到秋天就从北方飞到南方去,春天又从北方飞回南方。同学们看,雁字是这样写的(边写边板书),字理分析“雁”:“厂”是它的声旁,古时候读作“han”,里面的“隹”指鸟,单人旁指鸟飞时能排成人字形。可不要写成燕子的“燕”。

2、读了课文,你还懂得了什么?

(1)“惊弓之鸟”其实是指害怕弓弦响的大雁。

从哪里看出那只鸟害怕弓弦响?

你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知道的?(第5自然段。)

(2)朗读前指导:读课文不仅要读得正确、流利,还要读得有感情,能读出感情来,就不仅证明你理解了,而且说明你学得相当不错了。怎样读的得有感情呢?要学会“过电影”,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自由读第五自然段,说说你读的时候,脑子里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师:你看到了什么?还听到什么声音?

(3)这一段有两个“直”,意思一样吗?

出示句子:只听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大雁边飞边鸣的情形为“→”“直往上飞”:↗↑;“直掉下来”:↘↓。)(让学生理解,“直往上飞”的“直”是一个劲的意思,应这样表示↗,“直往下掉”的“直”是垂直的意思,应这样表示:↓)

(4)该怎么读?语速要快稍快,紧张一点。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体会。

指名读,强调两个“直”字。生用手势配合表演。全班同学边读句子边演示。

(5)看到这样的情形,魏王大吃一惊,同学们自由朗读6-8自然段。

①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大吃一惊”的意思。与“惊弓之鸟”的“惊”相比较,联系第八自然段,了解“惊”是非常奇怪的意思。

告诉学生,联系上下文也是理解词语的一种方法。

②感情朗读课文,读出魏王奇怪的语气。(强调“啊!”读“á”,抓住“啊”“大吃一惊”“更加”等词语。)

3、更羸为什么一看就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而且迅速作出判断,不用射箭,只要拉一下弓弦,就能使大雁落下来?你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知道的?

学习课文第九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九自然段,思考课后思考、练习的第2题。

实物投影仪出示:想想更羸说的话,哪些讲的是他看到的听到的?哪些是他的分析?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分析的?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3)检查自学情况。

①哪些是更羸听到和看到的?他观察到什么?

板书:观察:飞得慢叫得惨

学习“惨”。(从竖心旁分析字义),注意读准平舌音。

②哪些句子讲的是他的分析?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分析的?

板书:分析:箭伤作痛孤单失群

学习生字;愈(古时候愈是有个病字头的,是指病好了。课文中的“愈合”指伤口长好了。)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孤单失群”的意思:这里的“失”可以用上文中的哪一个词来理解?(“离开”)“群”字呢?(“同伴”)看字形能不能说出它的意思?(形声字,形旁是羊字旁,羊喜欢成群地在一起。)

③根据这样的分析,更羸断定这是一只怎样的鸟?(受过箭伤的孤单失群的鸟。)

④因为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所以,更羸又做了怎样的分析,要怎样做就能使这只大雁掉下来?

掉了下来

谁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更羸分析思考的过程?(先分说,后总说。)

⑤更羸得出结论,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这只大雁掉下来。板书:不用箭只拉弦事实证明更羸的判断是正确的,更羸创造了奇迹。

⑥教师引读,然后让学生朗读、背诵第九自然段。

4、更羸是个什么人?怎么有这样的本事,知道那只大雁那么害怕弓箭,甚至听到弓箭的声音就会掉下来呢?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评议:谁读得好?好在哪里?(强调了“有名”和“能手”)理解“能手”的意思:对某一项技术、某一种工作特别熟练,干得特别出色的人,称作“能手”。织布技术特别熟练的人,我们称他为—“织布能手”,种菜特别出色的人就称为“种菜能手”。射箭技术很高明的人就称为“射箭能手”。“有名”的“射箭能手”说明更羸不是一般的射箭能手,他射箭的技术特别高明、射箭的经验特别丰富,因而大家都知道他。你们能不能想象一下,他的箭法怎样?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百步穿杨、箭无虚发、百发百中)

(2)是不是因为更羸射箭射得特别准,所以才大雁落下来的呢?是因为他有丰富的经验,善于观察周围的现象,而且能对观察到的进行认真、深入地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魏王听了更羸的话,还后会对更羸说什么?

三、复述课文。

1、同学们能不能看着课题和板书讲这个成语故事。(同桌练说—指名说)

2、能不能先说更羸是观察分析的,然后再说他是怎么说、怎么做的。(要求学生变换顺序说一说)

3、这个成语中的鸟字可以换成人字吗?大家想想比喻怎样的人?他遇到类似的情况怎么样?

五、拓展延伸

1、在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惊弓之鸟”的事情吗?

2、说几个“惊弓之鸟”的近义词。

六、作业:把这个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

三年级语文《惊弓之鸟》教案3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更羸不用箭只拉弓就射下大雁的原因,懂得对事物要仔细观察,并进行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判断,才能把事情做成、做好。

学习重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惊弓之鸟”的含义。

学习难点:读懂更羸的话,体会更羸观察、分析的逻辑关系。

学前准备:教师课件

(第一课时)

1.你能猜猜是什么成语吗?(课件出示图片)

2. 今天,我们来学一篇课文,也是一个成语故事。(课件出示题目)

3.你知道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4.你想知道什么?

1.猜成语:亡羊补牢、南辕北辙、守株待兔、拔苗助长、掩耳盗铃、滥竽充数。

2.齐读课题:惊弓之鸟。

3.惊:害怕。弓:弓弦声响。之:的。惊弓之鸟:被弓弦声吓坏了的鸟。

4.质疑:大雁是被谁的弓弦声吓坏了呢?大雁最后怎么样了?

二、

1.仔细听故事,你从故事里听懂了什么?(课件播放课文录音)

2.哪个是故事里的更羸、魏王?大雁的情况怎样?(课件出示图片)

3.自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4.课件出示词语、生字。

5.指名分段读课文。

6.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1.听故事录音。

2.看图回答问题。

3.自读课文。

4.同桌互读、开火车教读、男女生赛读生字词。

5.分段读课文,正音。

6. 课文主要讲的是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不用射箭,只拉了一下弓,就使天上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的故事。

三、

1.出示写字表生字。

2.扩词、造句练习。

3.指导写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字。如:射是左右结构,左边是“身”,右边是“寸”。

2.用这些字扩词,并选词造句。

3.先在书上田字格描红,再在拼音本上练习写字。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复习引入。

1.“惊弓之鸟”主要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课件出示词语。

3.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惊弓之鸟》。

1.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不用射箭,只拉了一下弓,就使天上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的故事。

2.开火车认读语。

3.齐读课题。

二、

细读勾画, 自主探究。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哪句话具体说明更羸是射箭能手?

2.这句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

3.既然大雁不是射下来的,那么是什么置大雁于死地呢?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圈出原因来。

4.为什么说“嘣”的一声响,就置大雁于死地?

5.你能学一学更羸的动作吗?

6.我们只看到更羸拿弓拉弦吗?

7.引导:听到那么响的弦声,大雁肯定很害怕,就会拼命往高处飞。

8.魏王看到了,他有什么样的感受?

9.引导:魏王见更羸不用箭,便使大雁掉下来,心里感到很惊讶。现在你就是魏王,你该如何读?

10.学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

11.哪一段告诉了我们原因?更羸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是怎样进行分析的?

12.课件出示填空练习:

(1)大雁因为 ,所以飞得 。

(2)它因为 ,所以叫得 。

(3)它一听到弦响,因为 ,所以 。

(4)因为 ,所以伤口 。

(5)因为伤口 ,所以 。

13.现在我们假设,如果是魏王拉弦,这只大雁会不会掉下来?

14.从这里可以看出,大雁并不是被更羸射下来的,更羸的本领也并不是真的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那么更羸的本事到底表现在哪儿呢?(课件出示填空:更羸的本事不在于( ),而在于( )。)

15.我们也要向更羸学习,对事物要仔细观察,并进行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判断,才能把事情做成、做好。

16.读了更羸的话,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17.究竟是谁害死了这只大雁?

18.你知道“惊弓之鸟”的意思了吗?

19.我们学这个故事有什么意义?

20.你知道和“惊弓之鸟”类似的事情吗?

1.“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这只大雁射下来。”

2.读出更羸的气魄。

3.默读,思考,圈画:“嘣”的一声响。

4.讨论汇报: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5.表演动作:左手拉弓,右手拉弦。

6.模仿“嘣”的声响。

7.有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8.大吃一惊。

9.表演读:惊讶的语气和表情。

10.更羸怎么知道这是一只受过伤的大雁?

11.自读第八自然段,边读边画。

12.完成填空,并练习用“因为……所以……”说句子。

13.会,不管是谁拉弦,只要发出“嘣”的一声,大雁就会害怕,就会掉下来。

14.更羸的本事不在于射箭射得准,而在于仔细观察、善于分析、仔细判断。

15.齐读第八自然段。

16.自由发言。

17.交流探讨:大雁自己吓死了自己。

18. “惊弓之鸟”用来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儿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

19.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别犯“惊弓之鸟”的错误,遇到紧急的情况要冷静,别自己吓自己,要想出自己救自己的办法。

20.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三年级语文《惊弓之鸟》教案4

1.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有一天,更羸跟魏王到郊外去打猎。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更羸指着大雁对魏王说:“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这只大雁射下来。”

2 .“是吗?”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问道,“你有这样的本事?”

3.更羸说:“我可以试一下。”

4.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忙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5 .“啊!”魏王看了,大吃一惊说,“真有这样的本事!”

6.更羸笑笑说:“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7.魏王更加奇怪了,问:“你怎么知道的?”

8.更羸说:“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教学过程 :

一、揭题初读,感知内容

1、板书课题《》,大家理解吗?(点击学习方法:课外书,听人说过,上网查资料)

2、过渡:其实要理解词语的真正的意思,最好的方法是把它放在课文中将以体会。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文,试着从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来理解一下“”的意思。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正音(顺势将学生推到主体研究的地位,带动第一次朗读,构建感知语言的过程)

3、交流、议论(随即出示句子,以读代替分析)

1)、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

2)、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忙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引导学生个性化的朗读,句子中感受最深的地方,用心去读,释放自己的灵性。)

二、挑战教材,从课题入手,深入课文

1、过渡:这个故事出自于《战国策》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了,下面老师想交给大家一个具有挑战的任务,就是通过刚才大家的朗读给课文换一个题目。怎么样?(对课文思考的单一的线条作一个必要的补充,使其思维能多向性,完成对更羸的感悟。)

2、以给课文的换题目,带动学生自觉回读全文,组织学生概括讨论交流及筛选,让学生将自己认为满意的题目板演。

3、交流板书中的课题,选择性的朗读课文,张扬自己的个性。将这一块面以语言文字为依托,完成对射箭能手更羸的感悟,使其对这个人物的理解真正深入到内在。

可以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1)、魏王这个人物的言行的反衬作用

2)、更羸的言行及对事物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深邃的思考。

三、挖掘成语的积极意义,升华主题。

1、你对大雁的死怎么看?(谁害死了大雁?)

2、“……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 )”用我们的笔来改变这只大雁的命运。

三年级语文《惊弓之鸟》教案5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理解“能手”“本事”等词语的意思。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和善于观察、勤于动脑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即更羸说的话。

【教具准备】挂图、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说一说有关鸟的成语。(如:一石二鸟)

2、根据自己在预习中的理解,谈谈惊弓之鸟的意思。(学情估计:整个成语的意思学生可能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教师重在引导,比喻意义无须学生此时说出。)

二、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内容

学法:自学、讨论交流。

方式:小组学习。

出示自学思考题:

1、读课文,读准音,把语句读通顺,同时标出自然段。

2、采用查字典、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新词的意思。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全班交流自学情况

1、(本班学生在拼音上有些问题)认读生字,主要是“弦”“惨”二字。

2、谈谈自己理解了哪些新词的意思。

3、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更羸放空箭射下一只大雁)

四、质疑

读了课文,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能讨论解决的讨论解决,当堂不能解决的师生梳理归纳成几个中心问题。)

五、指导书写生字

提示:“魏”注意“鬼”中的撇折点;“猎”可换偏旁;“愈”不能忘记横;“雁”内是双人旁。

六、小结

七、作业

想办法解决课上归纳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的学习课文。谁来说一说,上节课我们归纳了哪几个问题?下面,我们就细读课文,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指导自学课文

1、自读课文。思考:

⑴ 哪几个自然段写更羸不用箭就射下了大雁?

⑵ 六到九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⑶ 课文的叙述顺序是怎样的?(先说事情结果,后讲事情原因。)

2、集体交流。

3、学习1到5自然段:

⑴ 指读1到5自然段,思考:读了这几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充分读,充分说。)

⑵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事的经过吗?(引导学生加进表情、动作等。特别注意“直往上飞”和“直往下掉”二词。)

⑶ 指导朗读:

更羸和魏王说话时应是怎样的语气?(更羸很有信心,魏王怀疑;结果令魏王吃惊。)

方法:

① 学生练读。

② 教师指导。(适当的时候可范读)

③ 指名分角色读。

4、学习6到9自然段:

⑴ 过渡: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

学生默读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⑵ 集体交流:

要引导学生理解:认真观察:看到飞得慢;听到叫得惨。

分析:受过伤、孤单失群、害怕。

推断: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

(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为学生铺路搭桥,但不能讲,因为学生如果不主动思考,就丧失了思维过程,此环节就无价值可言。)

⑶ 能用自己的话复述6到9自然段的内容吗?

⑷ 朗读指导。

三、小结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惊弓之鸟”一词的意思。(引导学生说出比喻意义。)能用这个词说一句话吗?

2、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布置

在小组内复述全文。


三年级语文《惊弓之鸟》教案相关文章:

三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人教版推荐参考五篇

三年级下语文新课标教材教案设计五篇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例文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表格教案文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最新文案

小学语文二年级主题阅读的教学设计模板

二年级小学语文主题阅读的教学设计模板

三年级下学期人教版语文教学计划模板

最新咏梅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文案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183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