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嘉红0分享

破阵子,又称“十拍子”,是词牌名,唐教坊曲名。破阵子定格,双调,六十二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韵,以晏殊《破阵子·海上蟠桃易熟》为代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破阵子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背诵积累本课的这首词,积累传统习俗中形成的文化。

过程与方法:在诵读过程中揣摩词人的思想情感,品味语言,培养语言感受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体会词的意韵之美,培养学生对本民族特有的文学样式的喜爱。

【学习重点】

1.以读带品,以写带品,以品促读。

2.以想象为基础设计活动,深入体会词人的思想情感。

【学习难点】

以品读的方式破译背景。

【学习流程】

一、课前预习导学。

1.给加点字注音。

麾下炙( )( )霹雳( )( )

2、解释词语:

麾下:

炙:

翻:

沙场:

了却:

八百里:

五十弦:

3.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属山东)人,南宋大词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即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召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注意安定民生,打击贪污豪强。一生坚决主张抗金。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词作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浑。有《稼轩长短句》。

4.有关陈亮:

是一位爱国志士,一生坚持抗金的主张,是辛弃疾政治上、学术上的好友。他一生不得志,五十多岁才状元及第,第二年就与世长辞。他俩同是被南宋统治集团所排斥、打击的人物。宋淳熙十五年,陈亮与辛弃疾曾经在江西鹅湖商量恢复大计,但是后来他们的计划全都落空了。这首词可能是这次约会前后的作品。

5.写作背景:

这首词约作于1188年。当时辛弃疾被免官闲居江西带湖。布衣陈亮,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议论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两人才气相若,抱负相同,都是力主抗金复国的志士,慷慨悲歌的词人。1188年,两人鹅湖之会议论抗金大事,一时传为词坛佳话。这首词写于鹅湖之会分手之后。该词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时所作,无前人沙场征战之苦,而有沙场征战的热烈。词中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抒发了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怀。结句抒发壮志不酬的悲愤心情。

6、朗读指导。

二、课堂学习研讨。

1.解题。

2.用自己的话描述每阙的内容。

上阕:

下阕:

3.结合这首词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要表达怎样的一种情感。

三.课堂检测:

1.表现词人愿为国家效力,梦中不忘戍边报国志愿的句子:

2.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概括再现战争激烈的场面的句子:

3.表明作者对陈同甫寄予希望的词句是:

4.表现作者强烈的杀敌报国愿望的句子:

5.渲染了出征前的战斗气氛,表现了将士们高昂的战斗情绪的句子:

6.直抒胸臆,表现词人建功立业如愿以偿的欣慰的句子:

7.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的句子:

8.将爱国激情升至极点,道出了实现抗金主张,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词人梦寐以求的理想的句子:

李煜《破阵子》赏析

《破阵子》李煜

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 垂泪对宫娥。

赏析

这是李煜降宋之际的词作。 上片写南唐曾有的繁华,建国四十余年,国土三千里地,居住的楼阁高耸入云霄,庭内花繁树茂,这片繁荣的土地,几曾经历过战乱的侵扰。几句话,看似只

李煜

是平平无奇的写实,但却饱含了多少对故国的自豪与留恋。“几曾识干戈”,更抒发了多少自责与悔恨。 下片写国破。“一旦”二字承上片“几曾”之句意。笔锋一叠,而悔恨之意更甚。终有一天国破家亡,人不由得消瘦苍老。尤其是拜别祖先的那天,匆忙之中,偏偏又听到教坊里演奏别离的曲子,又增伤感,不禁面对宫女恸哭垂泪。

此词上片写繁华下片写亡国,由建国写到亡国,极盛转而极衰,极喜而后极悲,中间用“几曾”、“一旦”二词贯穿转折,转的不露痕迹,却有千钧之力。悔恨之情溢于言表。

《破阵子》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咱们第一次见面。老师先作个自我介绍,大家注意听了,老师的自我介绍当中有真有假,听到假的要举报。我姓钟,钟海平,今年四十九岁,是金华五中的语文老师(笑声,学生举手)等我说完,平时爱写写诗,读读诗,今天咱们要上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就是我写的。(笑声)

生1:这首诗不是你写的,是辛弃疾写的。

师:哦,我说黑板上那几个字是我写的。(笑声)

生2:你不是金华五中的语文老师。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2:没看到过你。

师:我刚调过来。昨天来的,明天还调回去。(笑声)还有要举报的吗?

生3:你不是四十九岁。

师:怎么看出来的?

生:最多也三十几岁。(笑声)

师:我这人长得年轻。好,同学们,你们很善于发现啊,老师一说话,三个破绽就让大家发现了。学习呢,发现很重要。一起读读课题,看看有没有发现。

(学生齐读课题)

师:有发现吗?(学生沉默)没发现再读一遍。

(学生齐读课题)

师:有发现吗?

生4:老师,你写题目忘了写书名号了。

师:哦,忘了写书名号了,重大发现!这个发现是个错误,写在黑板上明知是课题的时候就不用写书名号。书名号什么时候用呢?在文章当中,在句子当中为了标明它是一个书名就要用书名号。还有其它发现吗?

生5:从这个题目当中看出这首词是辛弃疾为陈同甫写的。

师:“为陈同甫”,对,这是个重要发现。

生6:“壮词”两个字可能是说陈同甫去打仗了,然后辛弃疾写给他的。

师:哦,你发现这是一首壮词。

生7:从题目中看出陈同甫跟辛疾离得很远,因为题目中是“寄之”。

师:对,不在一起。好,同学们,读题目可以有很多发现,刚才咱们同学有两个比较重要的发现。一个比较重要的发现就是陈同甫跟辛弃疾不在一块儿,要寄给他。陈同甫是谁啊?

生:辛弃疾的朋友。

师:对,辛弃疾的好朋友,跟咱们有缘,金华人,发现了吗?

生:发现了。

师:还有一个重要发现。刚才一位女同学看到,这是一首壮词。如果说让你在这个题目中找一个关键词的话,一个字,你找哪个字?

生:壮。

师:重要发现。再看下一行:南宋,辛弃疾。老师有个发现,我发现宋代还分南北。你发现了吗?

生:发现了。

师:谁能告诉我宋代为什么要分南北吗?

生8:因为金国人打来了,北宋打败了,京城迁到南方。

师:好,坐下去。大致意思我已经听明白了。先有南宋还是先有北宋?

生:北宋。

师:先有北宋,后来金人打来了,北宋打败了,灭亡了。北宋的最后一个皇帝宋钦宗的弟弟赵构就逃了,逃到哪里呀?

生:南京。

师:南京啊?

生:南方!

师:南方在哪里呀?

生:杭州。

师:对,杭州。杭州在南方,所以后面这个朝代叫南宋。北宋的都城在哪里啊?

生:汴州。

师:对,汴州。现在叫什么呀?现在你已经找不到汴州了,现在叫什么?

生:开封。

师:那位女同学轻轻地说,说对了,开封。北宋有个大清官,叫包青天,就在开封府上班。刚才读课题读出了一点发现,接下去要读文章了,读文章发现可就更多了。咱们先不谈发现,先把文章读好。预习的时候读过吗?

生:读过。

师:好,读过了。咱们再读两遍。听清楚老师的要求,第一个要求,读诗词要读得字正腔圆,第二个要求,读好停顿。开始读,按照自己的节奏读。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谁来读一读,举个手。

(一学生朗读课文)

师:读得很好。老师给你一个提醒,“八百里分縻下炙”,“八百里”跟“分”之间停顿可以再长一些,后面一句也是一样“五十弦,翻塞外声”。再来一位。

(一学生朗读课文)

师:读得很好!音色很好,而且有点雄壮的气势。有一个提醒,稍微慢一点。来,你超过他(抽另一位学生读)。

师:掌声送给他。好一个“可怜白发生”啊!读得太好了。刚才这三位同学都读得很好,就像他们一样,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全班齐读课文)

师:刚才读课题的时候我们有一个发现,就是那个“壮”字。这个“壮”文章注解中对它作何解释?

生:雄壮。

师:那接下去请你去看一看,这首词当中哪些语句、哪些内容体现它的雄壮?

(学生默读课文)

生9:“梦回吹角连营”这一句话体现了雄壮。

师:说说你的理解。

生9:我觉得这句话的意思大概是梦醒了,听到军营里响起号声,可能要打仗了,所以雄壮。

师:对,打仗是雄壮的。

生10:“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师:说说你的理解。

生10:马像的卢马那么快,的卢马是刘备骑过的占马;霹雳是形容特别响的雷声。

(教师板书:快 惊)

师:老师帮你写了两个字,一个“快”,一个“惊”,你觉得从这两个字当中可以看出战争怎么样“

生10:激烈。

师:非常激烈,非常激烈的战争体现雄壮。非常好。

生11:我认为 “八百里分縻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一句写出了军营的雄壮,和将军战士的高昂的战斗意志。

师:哪些词可以体现战斗意志?

生11:“翻”和“分”。

(师板书:翻 分)

师:分什么?

生11:分熟的牛肉。

师:翻什么?

生11:歌曲演奏。

师:什么歌曲?看一下注解,“塞外声”指的是?

生11:悲壮粗犷的战歌。

师:还有补充吗?还有哪些地方可以体现雄壮?

生12:了却君王天下事。

师:怎么体现雄壮,说说你的理解。

生12:“天下事”是指收复北方失地的国家大事。我觉得这件事情是一件比较大的一件事情。

师:这是一件大事,说得很好。同学们,宋代的词有两大流派,一个叫豪放派,一个叫婉约派,豪放派和婉约派在所写的事情上就有所不同。刚才这位同学说收复北方失地这是大事,对了,豪放派的词,写的就是军国大事,表的是雄心壮志。婉约派词写的是风花雪月,表的是儿女情长。所以豪放派婉约派你一看内容就看出来了。

师:刚才同学们找了体现雄壮的内容。首先从事件上看:“分”,分什么?

生:分牛肉。

师:用文中的一个字来说。

生:炙

师:这个 “炙”什么意思?

生:切碎的熟肉。

师:“切碎的熟肉”,老师觉得这个注解有点问题。老师翻了很多词典都没见过把“炙”字解释为“切碎的熟肉”的。这个字该怎么解释,我们来看看这个字的字形,上边是什么?

生:夕

师:不是“夕”,这是一个变了形的“月”,“月”字旁在古代汉字当中其实是个“肉”字,大家发现我们现代汉语当中许多“月”之旁的字,如“脸”“臂”“腿”“脚”“腰”等,与月亮有关吗?

生:没有。

师:都跟什么有关?

生:都跟“肉”有关。

师:都是长肉的地方。那这个“炙”字的意思就是“肉在火上烤”,《说文解字》当中对它有两种解释,一种作动词,解释为“灼”,就是“烤”的意思;还有一种解释为“烤熟的肉”,作名词。我觉得在这里解释为“烤熟的肉”合适,解释为“切碎的熟肉”不合适,为什么?联系上下文也可以看出来,那肉都切碎了还雄壮吗?

生:不雄壮。

师:什么叫雄壮?大碗喝酒,大块吃肉那叫一个雄壮!都切碎了还雄壮什么?好!分牛肉体现雄壮,翻塞外声也体现雄壮。(手指板书)这里还缺一个字呢,大家给补一补。

生13:点。

(师板书:点)

师: “沙场秋点兵”的“点”,这个“点”什么意思?

生14:调兵谴将。

师:调兵谴将吗?注意看一下注解。

生:检阅军队。

师:秋点兵,检阅军队。好,这是军营生活。“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这是?

生:战争场面。

师:(手指黑板)“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了却”后面还得补一个词,补什么?

生:赢得。

(师板书:赢得)

师:(手指板书)这是军营生活,这是战争场面,“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什么?

生:志向。

师:对,远大志向,或者说是雄心壮志。大家看,它的雄壮就体现在叙述的内容是军国大事,表达的感情是一种雄心壮志,还有它用的一些词语(手指板书)也体现了它的雄壮。这就是为什么这首词要称之为壮词。大家再把中间部分,从“八百里分縻下炙”到“赢得生前身后名”一起读一读,读出这种雄壮。

(生齐读课文中间部分)

师:同学们,山河破碎啊!滚滚黄河成为金人的饮马之槽,莽莽中原成为金人的牧马之地,我大宋同胞沦为亡国奴啊!每一个大宋的热血青年都应该以收复失地为己任,以征战沙场为荣耀。再读一遍。

(生齐读课文中间部分)

师:好一个“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啊,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天地可鉴!可为什么还要说“可怜白发生”呢?

生15:因为当时皇帝不配合。

师:你哪里看出来?哪里看出他的可怜?

生15:“了却君王天下事”

师:“了却君王天下事”所以可怜吗?

生15:因为那天“天下事”应该是君王去做的。

师:不该他去了却,是这样理解吗?

(生15说不上来)

师:先坐下去思考一下,想明白了可以再说。

生16:因为文中说“梦回”,所以不是现实的,是他自己想出来的。

师:哦,不是现实,刚才所说的这一切雄壮,都不是眼前的现实,你是这样说的吗?

(师板书:梦)

师:这只是一个梦啊!“梦回”什么意思?

生17:回忆的意思。]

师:有别的理解吗?

生18:梦醒的意思。]

师:对,“梦回”就是梦醒的意思,从梦里回来嘛,就是梦醒。我还记得刚才有一位同学这样解释“梦回吹角连营”,他说梦里醒来,听到军营里号角吹响了,战争就要爆发了。可我们现在说的跟刚才的理解好像不太一样,你们怎么理解?

生19:我理解的“可怜白发生”是到了作者晚年,还没有看到朝廷收复失地,所以才会有“可怜白发生”的感慨。

师:不是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了吗?

生19:这里应该是还没有了却吧。

师:哦,“了却君王天下事”原来是“未了”,“赢得生前身后名”原来也是“未赢”。还有个问题没解决,“梦回”,是梦醒的意思,那究竟是梦醒了听到号角吹响,战争爆发呢,还是在梦中战争爆发?

生20:我觉得“吹角连营”是他梦醒之后在脑海里想的,不是现实的。

师:你的理解跟我一样。梦中醒来,梦中的情景还历历在目,是这样吗?

生:是。

师:这里有这么几种说法,有一种认为这里的分牛肉、翻塞外声、秋点兵就是梦中的情景;还有一种说法说这是作者的回忆,因为作者年轻的时候确实有过“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经历;还有一种说法说这是梦醒之后作者的一种联想。梦境也罢,联想也罢,回忆也罢,这终究不是眼前的现实,而是一个梦,一个英雄梦。再读最后一句。

(生齐读最后一句)

师:除了这些没有实现之外,还有什么值得可怜吗?

生21:有为国收复失地的愿望却无法实现。

生22:南宋朝廷昏庸腐败,大臣们不问国事,只顾自己享乐。

师:哦,是这样,不错!从这个“白发生”你还看出什么?

生23:作者可能为当时的社会感到悲哀。

师:好的,请坐!同学们,从这个“白发生”里,你觉得作者老了吗?

生24:我觉得他是自己觉得老了,不能为壮志而奔波了,其实他当时还不老。

师:几岁了?

生24:这个没记住。

师:我告诉你,49岁。究竟老不老,我们看看他自己写的诗。

(投影展示: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师:这是辛弃疾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当中的一个千古名句,我们一起读一读。

(生齐读诗句)

师:这里面有一个典故,廉颇是战国时候赵国的名将,晚年受到奸臣的排挤、陷害,最后出逃在外。后来秦国老是来骚扰赵国,赵王想重新启用廉颇,但是又担心廉颇老了,不中用了,于是派了一位使者前去探望廉颇,廉颇也要为赵王效力,所以使者一来,廉颇“为之饭一斗米,肉一斤,披甲上马,以示能用”,体现我老当益壮。但是这位使者被廉颇的仇人郭开给收买了,回去跟赵王禀告说:廉颇老了,饭倒还挺能吃,就是我跟他坐了一会儿,他就上了好几次厕所,肠胃估计不太好。赵王一听,廉颇是不能用了。同学们,廉颇老了吗?

生:不老!

师:老倒是老了,但是老当益壮,壮志不改啊!这里面,廉颇比谁?

生:辛弃疾。

师:对了。辛弃疾是以廉颇自比。表明自己也是老当益壮,壮志犹存,报国之心仍在。你知道辛弃疾写这首词的时候是几岁吗?——这首词是1205年,辛弃疾66岁的时候写的,而《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1188年49岁的时候写的。你想,66岁尚不服老,49岁会服老吗?

生:不服!

师:可见,他的“可怜白发生”并非是因为老啊。一起再读最后一句。

(生齐读最后一句)

师:同学们,可怜的仅仅是辛弃疾吗?

生25:岳飞。

师:还有谁?

(生沉默)

师:刚才说到岳飞了,陈同甫可怜吗?

生:可怜!

]师:陈同甫跟岳飞一样,也是壮志难酬。还有谁?

(生沉默)

师:老师告诉你,不仅仅是辛弃疾,也不仅仅是岳飞,不仅仅是这些爱国将领们。还有更可怜的。

(投影展示: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这首诗大家熟悉吗?

生:熟悉。

师:一起读一读。

(生齐读诗歌)

师:谁写的?

生:陆游。

师: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跟辛弃疾是同时代的诗人。“遗民”指谁?

生26:北方的宋朝百姓。

师:对,北宋遗民。“胡尘”什么意思?

生:胡马引起的尘土。

师:胡人的铁蹄,也就是金人的铁蹄扬起的尘土。“南望王师”这个“望”是什么望?

生:盼望。

师:对,盼望,渴望,望眼欲穿的望。“又一年”你知道是几年吗?

(学生沉默)

师:离辛弃疾写《破阵子》是61年,离陆游写《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65年,780个月,23725个日日夜夜,是在金人的铁蹄之下屈辱地生活。再读一遍。

(生齐读诗歌)

师:遗民泪尽,望眼欲穿啊,我们的南宋王师在哪里?我们南宋王师的爱国将领在干什么?

(投影展示:可怜白发生)

师:他在抚剑长叹——

(生齐读:可怜白发生)

师:北方遗民泪尽,南方王师的将领在抚剑长叹:可怜白发生。同学们,你有什么问题想要问问辛弃疾吗?

生27:为什么不去解救北方遗民?

师:是啊!我也想这样问啊!为什么你不带兵去打仗呢?为什么你不去解救北方的遗民呀?但是同学们你知道吗?辛弃疾在写这首词的时候是受了奸臣的排挤,被弹劾罢官,赋闲在家呀!他没兵可带,打的什么仗呀!再读“可怜白发生”。

(生齐读:可怜白发生)

师:同学们,词读到现在,你知道辛弃疾为何而醉了吗?

生28:国家大事未了。

师:国家大事未了,所以喝酒,喝闷酒,这是借酒消愁啊。

(板书:醉)

师:因为醉后可以入梦,而梦醒是“可怜白发生”呀!

(板书:怜)

师:难怪古人要说“但愿长醉不复醒”啊!同学们,醉的也不仅仅是辛弃疾,还有人跟他一起醉。

(投影展示: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生齐读诗句)

师:这些“游人”是谁?

生29:南宋官僚。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29:学过的。

师:哦,老师说过。“直把杭州作汴州”,“汴州”就是北宋的都城,北宋都城汴州已经被他们葬送掉了,他们到了杭州,还在干什么?——还在整天寻欢作乐,歌舞升平。这是一个怎样的“醉”?

生30:这是腐败的醉。

师:对,这是“纸醉金迷”的“醉”,这是“醉生梦死”的“醉”!这一帮酒囊饭袋,把我们的大好河山拱手送给金人!就是这一批贪生怕死的胆小鬼,把我们的诗人辛弃疾,把爱国将领辛弃疾给排挤了,给陷害了!同学们,词读到现在,你还觉得这首词雄壮吗?

生:不雄壮。

师:什么感觉?

生31:悲哀!

师:老师觉得,是悲壮!为什么说悲壮呢?这个词可以拆开解释,在诗人的内心,在他的梦里雄心壮志依然未改。(板书:壮)但在现实中只能是借酒消愁,而且醒后是愁更愁。现实是无比的悲凉啊!(板书:悲)所以老师说这是悲壮。带着这种悲壮的理解,我们一起再读一读这首诗。

(生齐读全诗)

师:同学们,今天这堂课当中,咱们了解了辛弃疾,了解了他壮志难酬的苦闷,也了解了南宋那么一丁点儿的历史,还体会了遗民之苦。咱们用一句话写写自己的感受,这句话“可”字当头,“可怜白发生”的“可”。“可”字当头的词很多,“可怜”、“可悲”、“可叹”、“可恨”、“可耻”、“可惜”等等,选一个方面,写遗民也好,写南宋江山也好,写权贵也好,写一句话,不一定是五个字,开始写。

(学生写感受)

师:好,同学们,我要求大家写一句话,很多同学已经写了好几句了,谁来说一说。

生32:可耻游人醉,可悲遗民泪,可恨奸臣乐,可叹南宋败!(掌声)

师:写得多好啊!老师给你改一个字,“可恨奸臣乐”的“乐”字,改为“可恨奸臣奸”,或是“淫”——腐败嘛。

生33:可惜辛弃疾被人陷害。

师:也很好呀!很通俗,说得很直白。

生34:可怜辛弃疾壮志未酬。

生35:可惜诗人辛弃疾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师:同学们,你们所说的一切——可怜遗民苦,可悲江河破碎,可恨权贵奸——正是辛弃疾华发早生的原因啊!你们,都是辛弃疾的知音啊!老师送你们一个礼物。

(师配乐朗读,掌声)

师:谢谢同学们的掌声,下课!


破阵子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样本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备课教案样本

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简案五篇

语文九年级下教案模板汇集五篇

初三下册语文授课必备教案设计五篇

九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模板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2021年份教案五篇

九年级语文人教版教材教案优秀案例五篇

九年级语文教师授课同步教案五篇

九年级语文课文授课的教案设计五篇

    200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