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高一上册语文教案

嘉红0分享

《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议论文。此作主要阐述了为人师的道理,以及为师和学习的关系。当中提出“圣人无常师”,以孔子师老子为例,说明了不耻下问之道。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师说高一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师说》教案

一、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破”“立”结合、 正反对比的写法。

2、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并用自己的话加以表述。

3、了解课文尊师重道的深刻内涵,感悟作者抨击时弊、坚持真理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破”“立”结合、 正反对比的写法。

三、教学难点:概述本文的中心论点。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五、课时安排:3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师辛勤的栽培。我国自古就有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但在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玄学和佛学的兴起,儒学一度衰落,师道也就愈来愈不被重视,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了唐代。当时仍沿袭着一种封建门阀制度,贵族子弟都可以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因此,社会上产生了一种“耻学于师”的恶劣风气,求师学道往往会招来路人的讥笑。但偏偏有一个人不顾流俗,勇为人师,广招后学,培养文人。并以大无畏的气魄,抨击时弊,提倡师道,写下了中国文化史上第一篇集中论述教师问题的不朽之作——《师说》,当时被人视为“狂人”。这个人是谁呢?

二、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祖籍河北昌黎县,所以后人称他为“韩昌黎”。他二十五岁中进士,二十九岁以后才登上仕途,累官至吏部侍郎。他先后做过四门博士、国子博士、国子祭酒,直接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凡经他教授、指点过的学生,皆自称韩门弟子,足见韩愈是唐代一位很有影响的教育家。他还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反对魏晋六朝以来浮华艳丽的文风,竭力主张“文以载道”,提出了“惟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的口号,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韩愈不仅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而且也是杰出的散文作家。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风格刚健,气势雄壮,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

三、解题。

《师说》是韩愈的代表作之一,是他三十五岁时在长安任国子博士时写的。“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一般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像《捕蛇者说》、《马说》都属这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四、教师范读课文。

五、学生初读课文:

1、初步了解各段基本内容;

2、划出文中能表明中心论点的句子。

六、学生读出文中能表明中心论点的句子,试用自己的话概括中心论点。

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这两句是论述教师的作用,说明从师学习的必要,这是构成中心论点的一项重要内容。

2、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无论地位高低,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这一句论述了择师的态度与标准,意思是说,从师是为了学道,应不论其地位高低和年纪大小。这是构成中心论点的另一项重要内容。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人应该从师学习,从师是为了学道,应不论其地位高低和年纪大小。

七、找出与课文中心论点有密切关系的句子,并解释说明。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们没有疑难,也难啊!

这一句是从反面证明中心论点:人应该从师学习。

2、圣人无常师。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

这一句包含着广泛学习的意思。世上学问门类众多,人总是各有长短,要想得到广泛的知识,就要向许多内行的人学习,体现了以有道者为师的观点,从正面证明中心论点。

3、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贤能,懂得的道理有先有后,学问和技艺各有专门研究,如此罢了。

这一句是进一步澄清从师学习的目的,阐明了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扫除了从师学习的思想障碍。这是对中心论点的深入阐述。

八、研读第1段。

1、学生诵读,之后点评。

这一段作者运用排比句和反问句,并且一口气连用了八个“吾”字,语势流畅,跌宕有力。朗读时力求把文章的语势读出来。

2、引导学生疏通文句。

重点理解:

(1)本段中的古今异义词语:

古:求学的人

学者

今: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人

古:用来……的凭借

所以

今:因果关系连词

古:跟从……并且

从而

今:连词,表示结果或目的。即因此、就

(2)本段中的词语活用现象:

吾师道也 师,名词用作动词即“学习”

吾从而师者 师,名词用作意动词即“以……为师”

3、引导学生分析层意:

教师的作用和任务——传道、受业、解惑(前两句)

从师学习的必要性——解惑、师道(中间三句)

择师的标准——“道”在即师在(最后一句)。

这一段从正面阐明从师之道,统领全文。(句中的“道”,包含“仁”、“义”等具体内容的儒家之道,即儒家的政治、哲学、伦理、文化、教育等思想观点;“业”就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即下文所说的“六艺经传”;“惑”就是上述“道”和“业”中的疑难问题。)

4、讨论:教师的“传道”、“受业”、“解惑”这三项任务,哪一项是主要的?本段对“受业”一项未作阐述,这是为什么?

在韩愈看来,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传道”,他“收召后学”,“抗颜而为师”,主要目的就是要“传道”,恢复儒家的“道统”,因而提出“师道”的口号。这个意图是贯穿全文的。“受业”是教师的起码工作,即下文说的“授之书而习其句读”,人尽皆知。开头全面概括教师的任务时不可不说,但不是论述的对象。

《师说》基础练习题

一、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意义。

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2.木直中绳,輮 以为轮

3.虽有槁暴

4.故木受绳则直,金就 砺则利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 乎己

6.吾尝跂 而望矣

7.顺风而呼,声非加疾 也

8.而闻者彰

9.假舆马者,非利足 也,而致千里

10.非能水也,而绝 江河

11.君子生 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2.积善成德,而神明 自得,圣心备焉

13.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14.骐骥一跃 ,不能十步

15.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

16.锲 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7.用心 一也

18.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者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 蓝

2.輮以 为轮,其 曲中规

3.虽 有槁暴,不复挺者

4.輮使之然 也

5.故木受绳则 直,金就砺则利

6.君子博学而 日参省乎 己

7.则知明而 行无过矣。

8.吾尝终日而 思矣

9.不如须臾之 所学也

10.登高而 招,臂非加长也,而 见者远

11.假舆马者 ,非利足也

1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 物也

1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14.积善成德,而 神明自得

15.圣心备焉

16.故不积跬步,无以至 千里

17.蚓无爪牙之 利,筋骨之强

18.蟹六跪而 二螯

19.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三、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四、写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类型并释义。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五、写出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类型。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师说

一、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意义。

1.古之学者 必有师

2.师者,所以 传道受业解惑也

3.其闻道也固 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4.吾师 道也

5.夫庸 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6.是故无 贵无贱

7.师 道 之不传也久矣

8.古之圣人,其出 人也远矣

9.而耻 学于师

10.是故圣 益圣 ,愚益愚

11.于其身也,则 耻师 焉

12.授之书而习其句读 者

13.或师焉,或不 焉

14.小学 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15.士大夫之 族

16.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17.君子不齿

18.圣人无常 师

19.是故弟子不必 不如师

20.术业有专攻 ,如是而已

21.六艺经传皆通 习之

22.不拘 于时,学于余

23.余嘉 其能行古道

24.作师说以贻 之。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惑而 不从师,其为惑也

3.生乎 吾前

4.其闻道也固先乎 吾

5.夫庸知其年之 先后生于 吾乎

6.道之 所存,师之所 存也

7.师道之 不传也久矣

8.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 耻学于 师

9.其皆出于 此乎

10.于 其身也,则 耻师焉,惑矣

11.句读之 不知,惑之不解

12.或师焉 ,或不焉

13.小学而 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14.巫医乐师百工之 人

15.则群聚而 笑之

16.位卑则足羞,官盛则 近谀

17.今其智乃 反不能及,其 可怪也欤

18.三人行,则 必有我师

19.师不必贤于 弟子

20.不拘于 时,学于 余

21.作师说以 贻之。

三、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或师焉,或不焉

四、写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类型并释义。

1.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

2.吾从而师之

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4.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5.而耻学于师

6.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7.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8.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9.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10.师不必贤于弟子

五、写出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类型。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4.而耻学于师

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6.不拘于时

7.学于余

《师说》课堂练习

一、从下列各题的加黑词中,分别找出两个意义相同的词。

1.A.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答:〔 〕与〔 〕

B.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C.从华容道步走

D.道中迷雾冰滑

2.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答:〔 〕与〔 〕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D.此世所以不传也

3.A.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答:〔 〕与〔 〕

B.圣益圣,愚益愚

C.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D.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二、文言中,名词和形容词在句子里活用作动词,除使动用法外,还有一种常见用法。如“吾从而师之”的“师”,就有“以……为师”的意思。这叫做“意动用法”。说说下边句子里加黑的词用作什么词类,作何解释。

1.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2.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3.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4.登泰山而小天下

5.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6.粪土当年万户侯

三、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⑴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   )

⑵其可怪也欤         (   )

⑶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   )(  )

⑷李氏子蟠          (   )

⑸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   )

⑹作《师说》以贻之      (   )

四、解释下列句中黑色词的意义

⑴孰能无惑          (    )

⑵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    )(    )

⑶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    )(    )

⑷是故无贵无贱        (    )(    )

⑸犹且从师而问焉       (    )

⑹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    )

⑺士大夫之族         (    )(    )

⑻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    )

⑼圣人无常师         (    )

⑽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    )(    )

⑾余嘉其能行古道 (    )

⑿作《师说》以贻之  (    )

⒀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 )

五、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写出本字并解释

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⑵或师焉,或不焉     (      )

六、解释下列黑色词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

┏彼童子之师   (    )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

┣吾师道也    (    )

┣吾从而师之   (    )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 )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    )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    )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    )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    )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    )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    )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    )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    )

七、把下面文言句译成现代汉语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不遗,吾未见其明也。

2.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八、文学常识填空

⑴韩愈,字_________,自谓郡望昌黎,所以世称“_________”。他是唐代“___________”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明人列他为“___________”之首,其中另外七个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部经书。

《师说》练习答案

一、C、D 2.A、D 3.A、C

二、1.耻,用作动词,是“以……为耻”的意思。

2.师,用作动词,是“以……为师”的意思。

3.羞,用作动词,是“以……为羞”的意思。

4.小,用作动词,是“以……为小”的意思。

5.奇,用作动词,是“以……为奇”的意思。

宾客,用作动词,是“以……为宾客”的意思。

6.粪土,用作动词,是“以……为粪土”的意思。

附之二答案

一、1.zhuàn 2.dòu 3.zhǎng 4.fǒu 5.谀 6.苌、聃

二、1.古:无论 今:没有 2.古:小的方面学习 今:小学校

3.古:跟随异且今:顺标连词 4.古:不一定 今:没有必要,不需要

三、1.学习;从师;姓;老师 2.足以,够;物脚;值得

四、1.人称代词:代孩子;指示代词:那,那些;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人称代词:作定语(他们的);人称代词:复指,作主语(今之众人);指示代词:相当于“那个”;语气副词:表感叹(多么);语气副词:表猜测、推测(大概、恐怕)

五、1.以……为耻; 2.以……为奇异; 3.认为……聪明;

4.以……为易对付; 5.以……为苦; 6.以……乐

六、1.不知句读就向老师请教,有疑难问题不能解决却不向老师请教,小的事情要学习,大的事情反而放弃了,我看不出他们明白事理啊。

2.喜好古文,六种经书和传注都在学习,不受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的拘束,跟我学习。



师说高一上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高一语文教材教案最新文案

2021年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名师授课教案五篇

人教版高一语文新编同步授课教案五篇

2021年高一语文教案新编指导案例五篇

2021年份高一语文教案新编指导案例设计五篇

2021新版高一语文教案五篇

2021年人教版高一语文名师教案五篇

2021高一语文教案教学目标范文

2021师说人教版语文高二上册教案

2021年高一语文必修优质名师教案人教版

    213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