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任安书人教版高三下册语文教案

嘉红0分享

《报任安书》是一封由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回信,创作于公元前93年,被称为千古奇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报任安书人教版高三下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报任安书》教案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理解本文的背景与司马迁的遭遇。

2、理解本文的确思路,认识司马迁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意义。

3、学习本文叙事、说理、抒情相结合的表现方法。

4、掌握更多大实词、虚词与句式,增强语感,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本文的确思路,认识司马迁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意义。

2、掌握更多大实词、虚词与句式,增强语感,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教学设想

本文词句难度较大,学生很难弄清句意,需要教师在这方面多作指导。

四教时。

教学过程和内容

第一课时 总第 周 第 课时

一、指导学生自学“单元教学指导”和《司马迁与〈史记〉》,在此基础上诵读课文。

要求:

1、对照注释,逐字逐句疏通文意。

2、大声诵读,注意断句和字音。

3、大体弄清文章的主要意思。

4、对照课后联系,进一步渗透课文深层内涵。

二、布置作业

反复诵读课文

三、教后记:

第二课时 总第 周 第 课时

一、 背景介绍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前学习提示1、2节,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把握文章的主题和写作特色。

二、全文把握

未经节选的全文共分六段:

第一段:向任安说明未能及时回信的原因。

第二段:向任安说明不能在武帝面前“推贤进士”的原因。

第三段:叙述因为李陵事件下狱的经过。

第四段:写自己忍辱受刑。

第五段:写自己完成《史记》的心情。

第六段:表达自己痛定思痛的心情。

课文节选了后三段。

三、课文分析

学习第一段

1、教师范读第一段

2、字音

头抢(qiāng)地 伏法受诛(zhū) 暴(pù)肌肤

鞭棰(chuí) 圜(yuán)墙 占卜(bǔ)

槛(jiàn)阱 缧(léi)绁 囹圄(Yǔ)

3、主要词句

①不能自免,卒就死耳 ②不能与死节者比 ③其次不辱理色 ④及在槛阱之中 ⑤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⑥此人皆意有所郁结 ⑦恨私心有所不尽 ⑧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4、思路分析:

这一段司马迁重点写了自己受刑后对生死的看法。

(1)作者先叙述自己卑微的身份。先人只是掌管一些文史星历的记载的小官,“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本来就被人看不起。现在子承父业,更是微不足道。

(2)接着写卑策的地位带来的结果:假如我伏法被诛的话,就好像九牛身上掉下的一根毫毛;好像一只蝼蚁一样渺小,我的死是无足重轻的。命如蝼蚁草芥,生命有什么价值可言?

(3)引出第二个问题,人的生命价值:“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趣异也。”注意,这是作者议论的核心。生命的价值是轻是重,要靠自己来选择!

然后,摆出士人对待羞辱与生死的态度:士人,一方面洁身自好,不使自己受到羞辱;一方面当羞辱加于已身的时候,决计自杀,以死保持自己纯洁的名声。但是作者笔锋一转,却列举了古代周文王、李期、韩信、彭越、张敖、周勃、窦婴、季布、灌夫等一大批王侯将相受辱的事例,说明无论是王侯将相还是微不足道的草民,都可能受屈辱,“受辱”是人生之常事,不足为奇。那么,对待羞辱就一定要死节,才算保持了高尚纯洁的名声吗?否!作者从这个角度继续深入地论述下去。

(4)作者提出这样的认识:人在受辱时,不一定非要为高尚纯洁名声的这种所谓“节义”而死;为了崇高的事业,他可以去死,但是也可以忍辱负重。

最后表明自己的态度:“我”深知节义的含义,也敢于为节义去死,但是我现在所以忍辱屈生,是为了完成我未竟的事业,实现我最大的理想。这才是生命的真正价值。

四、布置作业

反复诵读课文

五、教后记:

第三课时 总第 周 第 课时

学习第二段

1、教师范读第二段

2、学生齐读第二段

3、字音

愠(yùn)色 倜傥(tìtǎng)

4、词句

①稽其成败兴坏之纪(稽:考证:纪:法纪) ②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③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④惟倜傥非常之人 ⑤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5、思路分析

完成《史记》,实现了我人生的最大价值。

(1)作者进一步列举了文王、孔子、屈原、在丘明、孙膑、吕不韦、韩非等非凡特殊的人才能够忍辱负重,完成流传后世的不朽之作的业绩,说明他们体现了最大的人生价值。

(2)作者说他是学习先贤,当时《史记》草创未成,就遭此灾,他痛惜全书没有完成。因此,受酷刑而无愠色,遭戮笑却能忍耐,最后终于完成了《史记》,偿还了前面受辱的债。

5、熟读并背诵本段

布置作业

反复诵读课文

教后记:

《报任安书》课堂实录

教学设计:每一篇课文都有一些难点、疑点。这些难点、疑点是课堂教学的困难所在,可也往往是捷径所在。说“捷径”的意思是如果能够将这些难点解开,其他部分也许就迎刃而解。《报任安书》一课疑点是信是写给任安的,任安又在狱中,学生都认为司马迁应该说说任安的事情,可是司马迁却一字不提。阅读文章,却发现司马迁全文都在抒写自己的感受,解释自己为完成史学巨著而忍辱负重的内心痛苦。弄清这一点至关重要。它标明的是《报任安书》表达指向:即不在任安,只在自己。在此指向之下,本是难点的第二自然段就不成其为难点。何以言之?此段文字之难,在于多有欲言而难言,所以言而不言,不言而言之意,然而指向既明,则推测非为难事。

教学重点:疏通文脉。

教学实现:

师:《报任安书》的第一自然段中,表示客套的词语多多,像“牛马走”“再拜”“辱赐”“非敢”“略陈固陋”“幸勿”等,这是书信体的特点。除了这些客套的话语之外,第一段有实际意义的核心词语是什么?

生:略陈固陋。

师:另外,这一段中需要注意的实词有“曩者”“阙然”“望”“相”。需要注意的句子是“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谁把这个句子翻译一下,注意“以什么为务”的结构,以及它和“教”的关系。

生:用慎于接物、推荐贤才为追求的道理来教导我。

师:阅读第二自然段,考虑其核心内容。

生:说明“刑不上大夫”的原因。

生:讲“人或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的道理。

生:讲士人应该勉励自己,如果犯了罪就及时自杀,不要使自己受辱。

师:大家谈了这么多,我看都不能包揽全段的意思。所以,都不完全。贯通全段的意思上再去考虑,主要是作者的思路。要沉得着气,先弄清段内的层次。这一段可以分为几层?第一层意思是什么?

生:司马迁先讲自己出身低微,死了大家也会认为是“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

师:停。司马迁为什么要说到死?这就有一个语境的问题。这个语境是什么?

生:应该是司马迁受了宫刑。后边他提到这个事情。

师:现在你给我推演一下司马迁的行文逻辑。

生:他的意思是我受了宫刑,应该自杀,然而因为身份地位地低下,自杀了,大家也会认为我只是因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死了也是白死。

师:所以司马迁没有死。那么,接下来司马迁又解释表达了什么内容呢?

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师:我看更多的是荣辱的内容:从“太上不辱先”到“曷足贵乎”,我看主要是荣辱的问题。

生:荣辱和生死密切相关,也可以说是有关生死荣辱的内容。

师:请简述一下这一层的意思。

生:司马迁是说在各种污辱之中,我所受的宫刑是污辱最大的。为什么我会忍受这么大的污辱呢?并不是我甘心在忍受这巨大的污辱,而是因为“积威约之势也”。

师:司马迁似乎还使用了举例论证,列举了不少的历史人物,看看司马迁的这些历史人物有什么共性,司马迁想用他论证什么论点。

生:这些人地位原来都很高,后来都受到巨大的污辱。用司马迁自己的话说“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闻邻国,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说明的道理似乎是有罪之后,应该及早自杀。否则,受辱就后悔莫及。

师:这些例子和荣辱生死的问题有关没有?

生:这些例子都能够证明受辱往往是“积威约之势也”。

师:这些例子和后文的“勇怯,势也;强弱,形也”有没有关系?

生:有。这些人还是这些人,可是他们的勇怯和强弱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就是因为“势”和“形”发生了变化。

师:现在谁来总结第二段的主要内容,理清其思路。考虑司马迁“略陈固陋”的指向。

生:司马迁首先解释自己没有自杀乃是因为自杀了人们也不会将他和“能死节者”比。然而,没有及时自杀却又使得自己陷入“积威约之势”,以至于受到宫刑这样的极大的污辱。可是,历史上这种现象太多了,比他更强大的人在同样的形势下,也只能接受现实而无法反抗。字里行间,表现了司马迁因受到宫刑这样的污辱而带来的巨大的痛苦,他甚至在为自己没有及时自杀而后悔莫及。

师:分析得很好,思路清晰。我们可以看出,司马迁先是解释,自己开始没有自杀,乃是因为不值;后边受辱乃是因为不得己。这样去读第三段我们就会有非常清楚的思路。第三段是什么核心内容?

生:解释自己隐忍苟活的原因不是“念父母,顾妻子”,而是“恨私心有所不尽”。

师:第四自然段呢?

生:列举著述闻世的前贤,说明自己也有著述闻世的志向。

师:注意作者表述的重点,即作者有意突出了所有人物的什么共性?

生:都是在灾难中有所成就。这中间也体现了作者自勉的意思。

师:第五自然段呢?

生:直接表明自己的志向: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再次解释“就极刑而无愠色”的原因。

师:就司马迁为实现理想,“就极刑而无愠色”而言,我看这不是胆怯,倒更是极大的勇敢。这让我想到受胯下之辱的韩信,他们有没有相似点?有什么相似性?

生:有。相似点都是忍小辱,成大事。

师:阅读最后一段,看看它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生:照应开篇,阐述自己受辱后沉痛的心情、被误解的无奈,说明自己不能“推贤进士为务”的原因。强调“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师:现在疏通一下全文的思路。司马迁开篇从任安“教以慎以接物,推贤进士为务”入题,然后讲明为写史记而没有及时自杀以及由此所导致的受辱及痛苦心情;这是文章的第一板块。文章的第二板块主要在于阐述自己要想前人一样,在艰难痛苦中完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宏大理想。

《报任安书》基础知识练习

1.选出加点的词意义解释正确的一项。

①(  )

A.不能自免,卒就死耳(免除)  B.不能与死节者次比(相提并论)

C.其次不辱理色(肌理)     D.及在槛阱之中(监狱)

②(  )

A.且西伯,伯也(一方诸侯之长) B.绛侯诛诸吕,权倾五伯(倾斜于)

C.被箠楚受辱(用杖打,作楚囚) D.稽其成败兴坏之纪(稽:考证:纪:法纪)

2.选出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

①(  )

A.灌夫受辱于居室     B.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C.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D.惟倜傥非常之人

②(  )

A.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   B.恨私心有所不尽

C.此人皆意有所郁结       D.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3.选出带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

①(  )

A.卒就死耳    轲自知事不就

B.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宁得自引深藏岩穴邪

C.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

D.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    虽累百世,垢弥甚耳!

②(  )

A.徒见欺    视徒隶则心惕息

B.重为乡党所戮笑    重章叠句

C.仆诚以著此书    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

D.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遽发姜戎

4.选出带点的词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①(  )

例句: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A.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使赢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

C.当春乃发生         D.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②(  )

例句: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

A.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B.奉厚而无劳

C.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D.吾尝终日而思矣

5.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司马迁认为:自己的先人地位低下,没人看得起,自己要是犯罪被处死,就像牛身上掉下一根毫毛,他这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在那个社会里,只会被认为是智力穷尽,罪大恶极,不能自脱,终于被杀而已。这表达了作者对那个不平等的社会所作的悲愤的控诉。

B.司马迁说:自己受了极其残酷的刑罚,身体精神都难以忍受,于是他见了狱吏,要“头抢地”“心惕息”。这说明他认为自己不是士人,没有必要去死节。可以委曲求全,苟且偷安。

C.司马迁列举了周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孙膑、吕不韦、韩非等人受辱的事例,意在说明受辱者能够在逆境中,知耻后勇,获得成功。

D.司马迁认为自己因为进谏遭受这样的奇耻大辱,以致世世代代无法洗清。说他极其痛苦的心情常常在肠里转来转去,在家里恍恍忽忽,出门不知道去哪里。每想起这些受辱的事情,就常常汗流浃背,作者借自己受辱的感受间接抒情,发出了痛苦的呻吟,既表现了悲愤和不平,也表现了他忍辱负重、为史学献身的崇高精神。

参考答案:

1.①B②A  2.①D②C  3.①B②C  4.①A②D  5.B


报任安书人教版高三下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2021报任安书人教版语文高三下册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2021高考人教版必修语文教案的设计五篇

人教版高三语文下学期知识点讲解2021

2021答司马谏议书初三下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必备教案电子版案例五篇

《鸿门宴》教案2021最新

2021年高考语文授课教案高效指南五篇

2021全国卷高考语文必修课的教案详案五篇

2021高考全国一卷语文教案借鉴五篇

    216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