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织人教版高二下册语文教案

嘉红0分享

促织,蟋蟀的别称,也叫蛐蛐儿,是一类善吃、好斗的昆虫,均在地下活动,啮食植物茎叶、种实和根部,都是农业害虫。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促织人教版高二下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促织》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的文言实词、虚词,归纳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现象。

2、理清本文跌宕起伏、曲折多变的情节,品味人物描写细腻传神的语言。

3、通过了解作者生平、时代背景,理解本文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以前朝“治世”殃民之事揭露“康熙盛世”黑暗现实的创作构思。

教学重点:

1、掌握重点的文言实词、虚词,归纳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现象。

2、理清本文跌宕起伏、曲折多变的情节,品味人物描写细腻传神的语言。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的写作目的和现实意义。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预习沉浸

1、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蒲松龄生平、时代背景、作品特色等资料。课堂交流,教师总结重点:字号、作品类型、艺术特色

2、学生熟读全文,借助工具书,通解全文。按照教师课前提示的实词虚词列表进行归纳整理。课堂上分小组汇报成果,教师梳理总结,要求学生课后上交此项作业

3、学生通读全文,彻底解决疑难词句

具体进程是:①交代应解析怎样的词句、语段;②简略提示解析方法;③逐一解析一批词句、语段;④词句、语段解析小结。

关于应解析词句、语段的交代:应选择比较典型的。所谓比较典型,是指:a有疑难,但课本未加注;b课本虽有注,但有别解;c反映一种词法、句法、修辞法,便于举一反三。具体选析哪些,由同学提出,教师确定。

关于解析方法的提示:a有辞书作依据;b联系语境揣摩;c联系旧知识比较、拓展;d联系课文中其他词语顺带解释。具体做法是学生先答问(较长语段试译),然后教师点拨。

二、作业:

1、完成文言现象整理

2、完成练习册翻译部分

第二课时

一、学生齐读全文,理清情节,教师帮助梳理体验:

1、全文是以什么为线索?(促织,即“虫”)

2、指名一生讲故事,(提示:围绕标题“促织”展开复述,只简述故事梗概,不细叙具体细节,所谓梗概,包括故事发生的背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其他同学边听,边紧扣线索给每段加一个标题。

征促织||——捕促织||——卜促织——得促织||——失促织——化促织——斗促织||——进促织||——议促织

3、按小说情节发展来分析,明确《促织》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让学生体会故事一波三折的特点。

学生再次默读阅读课文,编写情节提纲:

序幕(起因)第1段朝廷征促织

开端第2段成名被摊派交纳促织

发展第3~4段成妻卜促织 成名按图索促织

高潮第5~7段成子毙促织 化促织 斗促织

结局第8段成名献促织

尾声第9段作者评促织

4、文章始终围绕促织一条主线,成名一家忽悲忽喜,喜而转悲,悲而复喜。围绕这条主线情节具体有几次波折?体会这样安排有何妙处?

5、请生细读课文第六段从文中找出能体现成名心理变化的词依次填入横线上,并体会心理描写的妙处和作用(每条横线只填一个字)。

成名听说儿子误毙促织则(怒) ,得子尸于井则转而为( 悲) ,见子气息惙然则转而为 (喜) ,但顾蟋蟀笼虚则又转而为(愁) 。忽闻门外虫鸣则既惊且(喜) ,然见促织短小则认为它(劣) ;视之,意似良,又转而为(喜) 。将献公堂,不知能否合官老爷意,心中又(恐) 。

二、作业

1、完成情节提纲

2、写100字左右对于成名形象的分析

第三课时

一、鉴赏感悟

1、生散读本文结尾,思考:本文的结局是喜的,但本文是喜剧吗?

2、 如果是悲剧,是社会悲剧,命运悲剧还是个人悲剧?课文哪里点明必然是社会悲剧?

3、故事为什么要把背景放在明朝?(借古讽今)

4、“异史氏”的评论如何理解?

二、比较反思

“我朝宣宗,最娴此戏,曾密诏苏州知府况钟进四个。一时语云:‘促织瞿瞿叫,宣宗皇帝要。’此语至今犹存。”(沈德符《万历野获篇》)

“宣宗酷爱促织之戏,遣使取之江南,价贵至数十金。枫桥一粮长,以郡督遣,觅得一最良者,用所乘骏马易之。妻谓骏马所易,必有异,窃视之,跃出为鸡啄食。惧,自缢死。夫妇,伤其妻,亦自经焉。” (《梅村诗集笺注》转引吕毖《明朝小史》)

提问:这两则史料在《促织》里是否都用上了?第二则史料和成名一家的遭遇很相似,并已具备一个完整故事的轮廓,为什么不按照这个故事的轮廓来展开情节,而要另外虚构一些离奇、虚幻的情节?(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

教学心得:

本篇教学主要重点是:1、文言语法现象的整理。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因在初中涉及较少,高中必须引入系统学习,从本单元及第五单元开始逐渐扎实基础。2、关于作者以前朝“治世”殃民之事揭露“康熙盛世”黑暗现实的主旨的揭示,以“喜剧”是否为“喜剧”作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挖掘作者深意,以及对于蒲松龄的评论所蕴含思想的理解。

文言文教学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可以适当引入各类形式,比如:自行编写情节提纲,表演课本剧等。

《促织》能力训练

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

赵广汉字子都,涿郡蠡吾人也,故属河间。少为郡吏、州从事,以廉洁通敏下士为名。举茂材,平淮令。察廉为阳翟令。以治行尤异,迁京辅都尉,守京兆尹。会昭帝崩,而新丰杜建为京兆掾,护作平陵方上。建素豪侠,宾客为奸利,广汉闻之,先风告。建不改,于是收案致法。中贵人豪长者为请无不至,终无所听。宗族宾客谋欲篡取,广汉尽知其计议主名起居,使吏告曰:“若计如此,且并灭家。”令数吏将建弃市,莫敢近者,京师称之。

迁颖川太守。郡大姓原、褚宗族横恣,宾客犯为盗贼,前二千石莫能禽制。广汉既至数月,诛原、褚首恶,郡中震栗。

先是,颖川豪杰大姓相与为婚姻。吏俗朋党。广汉患之,厉使其中可用者受记,出有案问,既得罪名,行法罚之。广汉故漏泄其语,令相怨咎,又教吏为缿筩,及得投书,削其主名,而托以为豪杰大姓子弟所言。其后强宗大族家家结为仇雠,奸党散落,风俗大改。吏民相告讦,广汉得以为耳目,盗贼以故不发,发又辄得。壹切治理,威名流闻,及匈奴降者言匈奴中皆闻广汉。

广汉为人强力,天性精于吏职。见吏民,或夜不寝至旦。尤善为鉤距,以得事情。鉤距者,设欲知马贾,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其贾,以类相准,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唯广汉至精能行之,它人效者莫能及也。郡中盗贼,闾里轻侠,其根株窟穴所在,及吏受取请求铢两之奸,皆知之。长安少年数人会穷里空舍谋共劫人,坐语未迄,广汉使吏捕治具服。富人苏回为郎,二人劫之。有倾,广汉将吏到家,自立庭下,使长安丞龚奢叩堂户晓贼,曰:“京兆尹赵君谢两卿,无得杀质,此宿卫臣也。释质,束手,得善相遇,幸逢赦令,或时解脱。”二人惊愕,又素闻广汉名,即开户出,下堂叩头,广汉跪谢曰:“幸全活郎,甚厚!”送狱,敕吏谨遇,给酒肉。至冬当出死。豫为调棺,给敛葬具,告语之,皆曰:“死无所恨!”

(《汉书·赵广汉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故属河间  故:所以

B.举茂材  茂材:即秀才。

C.先风告  “风”:通“讽”。告用暗示的话规劝。

D.坐语未迄  迄:完结、终了。

2.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以廉洁通敏下士为名

B.以得事情

C.得善相遇

D.广汉得以为耳目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以廉洁通敏下士为名

中贵人豪长者为请无不至

B.令数吏将建弃市,莫敢近者

时人莫之许也

C.若计如此,且并灭家

年且九十

D.令相怨咎

相去百许里

4.翻译下列各个句子。

A.察廉为阳翟令:________

B.宗族宾客欲谋篡夺:________

C.其后强宗大族家家结仇雠:________

D.参伍其贾,以类相准:________

5.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赵文汉“天性精于吏职”的一组是:①以廉洁通敏下士为名②以治行尤异,迁京辅都尉③广汉闻之,先风告,建不改,于是收案致法④厉使其中可用者受记,出有案问,既得罪名,行法罚之⑤威名流闻,及匈奴降者言匈奴中皆闻广汉⑥见吏民,或夜不寝至旦⑦郡中盗贼,闾里轻侠,其根株窟穴所在,及吏受取请求铢两之奸,皆知之⑧敕吏谨遇,给酒肉。豫为调棺,给敛葬具

[    ]

A.②③⑧

B.①⑤⑥

C.③④⑦

D.④⑦⑧

6.下列是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赵广汉治行尤异,处理事情有理、有利、有节,坚持执法,不听求情。

B.赵广汉精于吏治,不惧豪强,用计谋拆散强宗大族间的互相牵连包庇的关系,将他们绳之以法。

C.赵广汉勤勉为官,对坏人的情况了如指掌,破案准确迅速。

D.赵广汉解救被劫的苏回,用计骗取劫匪信任,并施以小恩小惠,留下了好名声。

1.A(“故”是旧时、过去的意思。)

2.D(A项“下士”是有礼貌地对待士人。B项“事情”,是事件的真实情况。C项“相遇”是待遇。)

3.A(两个“为”字,前者是“出、成”,后者是“替”。)

4.A.经过考察,因为廉洁而派做阳翟令。

B.杜建的族人和宾客想要将他暗中劫走。

C.那以后强宗大族家家结下怨仇。

D.互相交错验证,按类比照。

5.C(注意弄清楚“精于吏治”的含义。)

6.D(“骗取信任”“小恩小惠”之说,文中没有依据。)

参考译文:

赵广汉字子都,琢郡蠡吾县人,这地方旧时属于河间。赵广汉年轻的时候担任过郡吏和州从事等官职,因为做官廉洁,为人聪明机智,礼贤下士而出了名。被选拔为茂才,当了平淮令。后来,通过考核被推举为廉士出任阳翟县令。因为治理政务成绩突出,调任京畿都尉,并试任京兆尹。当时正逢昭帝去世,新丰县人杜建担任京兆属官,负责助理监作昭帝在平陵的墓穴。杜建一向强横放纵,家中宾客又乘修墓之机营私谋利,赵广汉听说这件事后,先婉言规劝他。杜建不改,于是赵广汉把他逮捕立案,准备以法惩办。朝中有地位的宦官及豪杰和长者都前来请求从宽处理杜建,赵广汉始终没有听从他们的请求。杜建的族人和宾客谋划劫杜建,赵广汉对他们中间的主谋者的姓名和日常动向,了解得一清二楚,于是派差吏警告他说:“你们计划这样做,将一并杀灭全家。”赵广汉命令几个差使押解杜建到闹市口执行死刑,杜建的家族宾客没有谁敢近前的。于是京师的人都称赞赵广汉。

赵广汉调任颖川太守。郡中有原、褚两大姓宗族横行不法,为所欲为,他们家中的宾客偷盗抢劫,危害治安,前几任太守没有谁能捉拿并制服他们的。赵广汉到了颖川几个月,杀了原、褚两姓的首恶分子,郡中人都很震惊害怕。

在这以前,颖川豪强大姓互相结为姻亲,郡中吏民也拉帮结伙。赵广汉厌恨这些人,于是奖励其中可以利用的人,让他们了解控告书的内容,并出庭审讯查问有关案犯,已经弄清罪状的,执行刑法处罚。赵广汉故意泄露出告发人说的话,使他们互相怨恨责怪。又让差吏设置了控告信箱,收到控告信后,删掉控告者的姓名,而假托控告内容是某豪强大姓子弟说出来的。从这以后,强宗大族家家结为仇人,奸党纷纷散伙,郡中风俗大变,官吏和老百姓也互相揭发阴私,赵广汉得到这些人做耳目,因此盗贼不敢作案,即使有作案的又很快被捉获,郡内处处安定而有秩序,赵广汉威名四方流传,投降汉朝的匈奴人说,连匈奴国内都知道赵厂汉。

赵广汉为人努力能干,生性擅长做官。接见下属官吏和老百姓,有时整夜不睡直到天亮。赵广汉尤其善于鉤距,用这种方法弄清事实。所谓“鉤距”法,譬如想知道马的价钱,却先问狗的价钱,随后问羊价,又问牛价,然后才问马价,这样错综验证,按类比照,就知道马价的高低,不会有差错了。只有赵广汉最精通运用这种方法,别人效仿都比不上他。郡中盗贼,乡里行为不轨的人,他们的根子巢穴在什么地方,以及差吏收取极小的贿赂,赵广汉都知道得一清二楚。有一次,长安城里几个年轻人,聚集在偏僻里巷的一间空屋里准备绑架人,坐在那里还没有商议完,赵广汉就派差吏把他们逮捕审讯,几个人全都认了罪。郡中富人苏回是个郎官,有两个人劫持了他。过了不一会儿,赵广汉就带领差吏来到罪犯家中,赵广汉站在院子里,让长安县丞龚奢敲堂屋门告知罪犯,说:“京兆尹赵君告诉二位,不准杀害人质,他是朝廷的侍卫官。你们释放人质,束手就擒,会得到优待,有幸得到皇帝的恩赦令,也还是有机会得到释放的。”那两人很惊慌,又一向听到赵广汉的威名,就立刻开门出来,到屋前阶下叩头请罪,赵广汉跪谢:“幸亏你们保全了郎官的性命,承蒙厚意。”于是赵广汉把他们送到狱中,又嘱咐差役好好对待,供给他们酒肉饮食。到了这年冬天,这两个罪犯处以死刑,赵广汉事先为他们征调了棺材,供给敛葬的衣物,并事先告诉他们,这两个人都说:“我们该死,没什么怨恨的!”

《促织》测试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时间词:

1.俄见小虫跃起

2.斯须就毙

3.少间,帘内掷出一纸

4.旋见鸡伸颈摆扑

5.未几,成归

6.无何,宰以卓异闻

7.食顷,帘动,片纸抛落

8.既而得其尸于井

9.遽扑之

10.成仓猝莫知所救

11.一癞头蟆猝然跃去

二、下面有四组同义词,一组反义词,请你找出来并解释:

造、逐、丁口、趁、黔首、诣、征、敛、翕、辟。

三、正确翻译下列句中的加黑字:

1.岁征民间

2.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

3.辄倾数家之产

4.百计营谋不能脱

5.成然之

6.旬余,杖至百

7.大喜,笼归

8.成以其小,劣之

9.取儿藁葬

10.益奇之

11.日与子弟角

12.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

13.虫集冠上,力叮不释

14.上于盆而养之

15.昂其直,居为奇贷

四、注意一词多义现象,正确译出加点字的含义:

五、把下边短文译成现代汉语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引自《晏子春秋》)

注:何坐:犯了什么罪?坐,犯(某种)罪。

曷:同“何”。

实:果实。

熙:同“嬉”,戏弄的意思。

病:辱。

答 案:

一、1.俄。  2.斯须。  3.少间。  4.旋。  5.未几。

6.无何。 7.顷。   8.既而。  9.遽。  10.仓猝。11.猝然。

二、同义词:

①“丁口”、“黔首”,老百姓。

②“造”、“诣”,到。

③“逐”、“趁”,追赶。

④“征”、“敛”,征收。反义词:“翕”、“辟”,合、开。

三、1.每年征收。

2.用笼子养。

3.使……倾。

4.用很多办法。

5.认为这个对。

6.杖责。

7.用笼装着。

8.认为这个不好。

9.用藁草埋葬。

10.认为这个奇特。

11.每日和。

12.穿裘骑马。

13.用力叮着。

14.放上。

15.使……抬高。

四、1.①对;②可是;③……的样子。

2.①责令;②征收;③责任;④责打。

3.①中间;②合乎;③中等。

4.①即使;②就。

5.①但;②回头看。

6.①就;②往往。

7.①马上;②跺、踏。

8.①没有什么②倒下、失败。

9.①达到、实现;②买。

10.①全然;②到了极点。

11.①放上;②皇上。

12.①合;②在。

13.①正;②方形。

14.①闻名;②听到。

15.①自己;②从;③自然。

16.①缴;②收。

17.①句末语气词;②于此。

五、

晏子将出使楚国。楚王听说晏子要来,对左右说:“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将要来,我想要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左右回答说:“当他来的时候,请让我们捆绑一个人经过您面前而行。您说,‘是什么地方的人?’回答说,‘齐人。’您说,‘犯了什么罪?’回答说,‘犯了偷窃的罪。’”

晏子到了,楚王请晏子饮酒,正喝到兴头上,两个小吏捆绑一个人走到楚王面前。楚王说:“捆着的是干什么的人?”小吏回答说:“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的罪。”楚王看着晏子说:“齐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晏子离开座位严肃地回答:“我听说,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就长成橘树,生长在淮北就成为枳树,叶子白白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却不同。形成这样情况的原因是什么?是水土不同。现在这个人生活在齐国不偷窃,到了楚国就偷窃,莫不是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窃吗?”楚王苦笑着说:“圣人不是可以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促织人教版高二下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2021年人教版高二必修的语文优秀教案范本五篇

高二语文教案

高二下册语文教案2021模板

高二语文2021年人教版新编教案汇总五篇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公开课的教案展示五篇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教案电子版文档五篇

高二语文教案模板汇总五篇

高二语文优秀的教案设计参考五篇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学期教案详案参考五篇

高二语文新修订实用教案模板设计五篇

    230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