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高二下册语文教案

嘉红0分享

《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贬谪黄州时。文章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赤壁赋高二下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赤壁赋》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文中苏轼情感变化的过程。

2、 体验苏轼如何在逆境困苦中运用理性思辩使自己走出悲情,感受苏轼乐观旷达的情怀。

3、感悟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难点

1、解读苏轼情感变化的真实缘由。

2、体验苏轼如何在逆境困苦中运用理性思辩使自己走出悲情,感受苏轼乐观旷达的情怀。

3、感悟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课时:6

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

教学要点:简介作者、写作背景及“赋”的体裁特点;分析第一部分

一、导入

优秀经典剧目《班昭》中有一段精彩台词:人生“最难耐的是寂寞,最难抛的是荣华,从来学问欺富贵,真文章在孤灯下”。我认为它同样可以用来概括苏轼在黄州期间那段苦难而又不平凡的经历。苏轼因“乌台诗案”含冤身陷囹圄一百三十天后,他以一个流放罪犯的身份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被人押着来到满目荒凉的黄州,一代名人与鱼虾麋鹿为友,与樵夫渔民为伍,苏轼感受到了有生以来从未有过的孤寂和悲苦。于是他多次来到人们传说中的古战场赤壁,去寄情山水、凭吊古人。在赤壁下,他一次次看穿生命的短暂,一次次悟透生命的永恒。他用《念怒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为他苦难多变的人生作了最精彩的诠释。那么今天就让我来欣赏其中的《前赤壁赋》这篇千古美文,共同感受这位大文豪的心路历程吧!

二、简介苏东坡及其在黄州的生活经历

苏轼,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父苏询,弟苏辙均以文名著称,而以苏轼成就最大。文坛历史上称他们父子为“三苏”。 苏轼的文章如波澜迭出,变化无穷,无论什么样的题材,在他的笔下都表达得新鲜贴切而又明白晓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三、背景:

(苏轼平生受到两次严重的政治迫害,第一次是45岁那年因“乌台诗案”而被贬至黄州,一住四年。第二次是在59岁时被贬往惠州,62岁时贬至儋州,到65岁才遇赦北归,前后在贬共六年。虽说苏轼早就名震文坛,贬至黄州后且因畏祸而不敢多写诗文,但黄州时期仍是他创作中的一个高峰。散文如前、后《赤壁赋》,诗如《寒食雨二首》,词如《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篇都创作于此时。)

这段贬谪生涯使苏轼更深刻地理解了社会和人生,也使他的创作更深刻地表现出内心的情感波澜。苏轼对苦难并非麻木不仁,对加诸其身的迫害也不是逆来顺受,而是以一种全新的人生态度来对待接踵而至的不幸,从而做到了蔑视丑恶,消解痛苦。这种执着于人生而又超然物外的生命范式蕴含着坚定、沉着、乐观、旷达的精神,因而苏轼在逆境中照样能保持浓郁的生活情趣和旺盛的创作活力。

四、简介“赋”的体裁特点

散文赋也叫文赋,是中唐以后出现的一种文体。(赋本是汉代流行的文学体裁,汉代以后,赋分别向骈文和散文两个方向发展。前者便出现了骈赋和律赋,注重对偶工整和平仄协调,对押韵也有严格要求;后者便发展为文赋,不讲求骈偶和音律,句式可长可短,押韵也较自由。) 句式有长有短,既整齐又参差,同时又以赋的形式出现,是散文和韵文的结合,既富韵文的声韵之美,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前赤壁赋》就是这种文体的典型之作。

五、预习:

1、苏轼在游赤壁时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饮酒乐甚——→愀然——→喜而笑 ……(乐 )——→(悲)——→(乐)

2、苏轼在游赤壁时心情为何而乐?

乐: 清风明月、水天一色 ……(景美)朦胧迷离、羽化登仙

3、苏轼的悲又从何而来?

从歌声中来 (政治失意) 从箫声中来 (箫声幽怨)

从历史人物中来 (人生无常) 从个人境遇中来 (生命短暂)

4、苏轼又是如何从悲情中走出来的?

哲学的思辩 …… 理性的思辩

六、正音,教读,诵读。

这篇课文为辞赋,特别注重声韵美。在教读中,让学生注意韵脚和对偶句。

指导学生注意以下押韵字和换韵情况。

第一段 间 天 然 仙

第二段 桨 光 方   慕 诉 缕 妇

第三段 稀 飞 诗   昌 苍 郎  东 空 雄

鹿 属 栗  穷 终 风

第四段 往 长 瞬 尽   主 取  月 色 竭 适

第五段 酌 藉 白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按现代汉语语音来读,有些字今天已不再押韵,这是由于语音随着语言的发展演变而变化了的缘故,在北宋时期,它们都是押韵的。至于其间发展演变的规律怎样,那是音韵学研究的课题。这一点,向学生交代一下即可,不必求之过深。

七、研习第一部分(S1)写作者与客人月夜泛舟的情形和飘飘欲仙的欢快心情。

1、简析:

文章开头紧扣题目,仅 20 字就点明了出游的时间、地点、人物、方式,言简意赅。接着便把人们带进了一个明丽如画、恬静优美的环境中。“泛”字描写出了小船漂浮在江面上,自由自在的样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描绘了初秋时节江上的自然风光,衬托出游人平静爽快的心境。//“举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作者与客人乘坐在小船上,微风拂面,举杯共酌,一时雅兴大发,朗诵起描写明月的诗歌来。//“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这两句是写月出的情景。作者突出地写了月出时的动态。“徘徊”一词,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月亮缓缓升起的动态,同归使月亮也具有了感情色彩。//“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写月下景色。白茫茫的雾气“横”在水面上,是从近处看;月光下水光遥“接”天边,是往远处望。一近一远,一“横”一“接”,就像中国画的大写意,准确、简洁而又传神地描绘出一个静谧的夜景。白茫茫的露气像轻纱一样笼罩着江面,远远望去水天一色。呈现出极其优美的景致。//作者与客人在这样美的江面上怡然自乐,乘坐一叶扁舟,尽兴漫游,任船随水飘流。“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作者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浩浩荡荡,凌空驾风,任意翱翔,不知要飘到什么地方;又好像离开人世而超然独立,像飞到仙境一样。浩荡的江水与洒脱的胸怀一齐浮现在人们眼前,泛舟而游之乐深深感染着读者。

2、本段重点表现乐。表现的手法极其巧妙,全段不曾出现一个“乐”字,但字里行间充满乐的气氛,使人们具体形象地感受到乐在其中。

板书:

交代时、地、人、事

夜游美景 描写风、水、月、露

泛舟乐趣 叙述举酒、诵诗、纵舟

押韵:间、天、然、仙

作业:

1、通假字:

(1)举酒属客 (2)冯虚御风

2、句式:

①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句式:介宾后置)

②月于东山之上(句式:介宾后置)

③徘徊于斗牛之间(句式:介宾后置)

④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句式:定语后置)

3、背诵第一段

第三、四课时

教学要点:分析第二三部分。

研习第二部分:(S2)写由乐转悲的感情变化,表达了作者惆怅失意之情。

导语:文章开篇以写景起笔,以优美的句子一下子就把我们读者拉入了这如诗如画的景色之中,一幅绝美的秋江月夜泛舟图就呈现在我们眼前,面对这样的美景,这样的氛围,又会触动诗人怎样的情怀呢?

1、简析第2段:

本部分以“饮酒乐甚”开头,承接上段,把游人之乐推向一个高潮。在“乐甚”情况下,自然是“扣舷而歌”了。作者在政治上屡屡受挫,长期郁结心头的苦闷在酒的刺激下,也要有所流露,这就是“饮酒当歌”。借歌唱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桂掉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歌词用的是骚体诗,文字优美,思绪缠绵,含义深刻。以“桂棹”、“兰桨”喻自己的品质高洁,用“溯流光”喻百折不挠、决不向恶势力屈服的性格,以“望美人”来表达自己朝夕所思慕的人(及终生所追求的理想)。我们凝神细听,苏子的心迹也初现端倪,这一篇赋立意的主句全在此歌的后二句,即“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美人”可以比君,可以比人生的壮志理想,或比向往的美好生活等。这两句写出了苏轼的忠君之殷切。苏轼思为世用,希望为宋王朝分忧,对功业有所建树,没想到却遇到小人谗谤。

在此氛围中,接着又写客人依着歌声伴奏起凄凉的洞箫来,“其声呜呜然”,好象哀怨,好象爱慕,好像哭泣,好像申诉,余音缭绕,经久不绝。郁闷凄凉的箫声,使潜伏在深渊中的蛟龙舞动起来,使孤舟上的寡妇哭泣落泪。作者一连用了 5 个比喻,两个夸张,把失意哀伤之情引向深入。

悲戚的箫声使大家“乐甚”的心情陡转,一下跌落到情绪的低谷,都随着箫声悲伤、痛苦。所以本段分二层:

板书:

饮酒行乐 饮酒放歌——歌声激昂

有喜有悲 客人吹箫——箫声悲凉

押韵:光、方 慕、诉、妇

2、诵读时,注意三个阶段:第一,读“乐甚”句,语速要快一些,这样可以表达快乐的心情。第二,“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句,语速可以逐渐放慢,情绪由快乐转为平静。将这句话作为下文“生悲”的过渡。第三,读吹箫客人倚歌和之,传出悲凉曲调时,语速要放得更慢,并且要注重重读的字。如“可读成“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研习第三部分:(S3、4)写作者内心的苦闷,道出了悲的原因。

导语:如此美妙的夜色中,是什么引发了这种由乐景转入的悲情呢?为什么景愈美,情愈哀,哀到“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听听客人幽伤和慨叹。

1、简析:

一阵呜咽悲凉的箫声,引起了作者强烈反响。从作者“愀然”的面部表情里,可以看出作者已被那悲凉的箫声深深打动。接着是“正襟危坐”的端庄举止,惊异之下的发问,自然地引出了客人的回答。

作者引用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描绘赤壁一带的山川景色。

连用两个带有启示性的发问,不仅使行文泛起波澜,更重要的是引起人们怀古之情。当年的曹操是如何的呢?

当年的曹操不可一世,亲率几十万大军,就是在这赤壁之下惨败的。像曹操这样的英雄人物也在转眼间就消失了。何况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呢?

我们在江边打鱼砍柴,以鱼虾麋鹿为伴,像朝生夕死的蜉蝣一样短暂,像沧海里的一粒小米一样渺小。因而“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幻想“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可是作者这种愿望是不能实现的空想,所以才把悲伤寄托在悲凉的萧声里。

2、在这一段里,作者通过吊古伤今,抒发怎样的感慨? ——“悲”

3、感慨从何而来?

明确:月-------曹操之诗 赤壁-----------曹操被困 水--------曹操赋诗

文中之所以写曹操,并不是为了说明他是个英雄,重心在“而今安在”,目的 是为了突出像曹操这样的英雄尚且最终归于虚无,更何况是我们呢。这与下文写自己的渺小形成对比,从而为下文感叹人生的短暂作铺垫。所以段末说,虽然很想能够“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得道成仙,但这是不可能的。表现了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慨。

4、“悲”在何处?

——凭吊英雄人物,自己感到悲;哀叹人生短促,自己感到悲;幻想无法实现,自己感到悲。

板书:

主客问答 主问惊异急切——严肃认真的神态

客人伤怀 客答怀古伤今——箫声悲凉的原因

押韵:昌、苍、郎 东、空、雄 鹿、属、粟 穷、终、风

行文至此,苏轼借这位“客人”之口,将自己政治上的失意、仕途上的坎坷、命运的多舛、生活的困苦以及人生的困惑,这种种牢骚愤懑,一股脑儿地倾吐出来,如庐山烟雨翻腾滚涌,似钱塘潮水汹涌澎湃,将“悲”情写到了“千般”,写到了极致。

作业:

(1)特殊句式:

A、“何为其然也?”(句式:宾语前置) 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句式:被动句式)

C、今安在哉?(句式:宾语前置) D、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句式:介宾后置)

E、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判断句) F、客有吹洞萧者(句式:定语后置)

(2)词类活用:

A、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名作状) B、顺流而东也 (名作动)

C、侣鱼虾而友麋鹿 (名词的意动)D、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

E、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词作动词,“打鱼、砍樵”。 )

(3)背诵课文第2、3、4段。

第五、六课时

教学要点:分析第五六段;总结全文

导语:面对客的悲,苏子是如何开导他的呢?

1、简析第五段:通过回答客人的方式,表达了作者的人生哲学,显示出作者的胸怀和随遇而安的乐观态度。

本部分是全文的核心部分,文章的主旨所在。

本部分分二层,步步深入地进行议论,阐明了自己对人生和宇宙万物的看法以及应抱的处世态度。

第一层,作者即景生情,就眼前的水和月作比,发出议论。江水日夜不停地流去,但千万年来它却还是那样无穷无尽;月圆月缺,但千万年来,它却既无消损,又无增长,其实我们人类也一样,尽管个人的生命短暂,但整个人类也是生生不息,无穷无尽,这就是“变”中有“不变”。作者认为,若从不变的观点看事物,事物和人类都是无穷的。既然客观世界是这样的,那么我们又何必去羡慕滔滔长江的无穷尽呢?何必自寻苦恼去哀叹人生的短暂呢?由此,作者的忧愁得到解脱。这番含有哲学意味的议论,说得多么旷达超脱!可使人们的胸怀开阔,从人生无常的苦恼中解脱出来。

《前赤壁赋》练习题

1、作者相关

苏轼(1037-1101),北宋 家、 家。字 ,号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 ”之一。本文选自《经进东坡文集事略》,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当时,苏轼被贬为 ,心情十分苦闷。同年,他先后两次游览黄州的赤鼻矶,“借地抒情”,相继写下了《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诗文。本文是《前赤壁赋》,作者运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表现了他力求排遣苦闷、听任自然、 的情怀。

2、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1) 举酒属客  举匏尊以相属

2)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3) 山川相缪

3、解释词类活用

1) 歌窈窕之章  扣舷而歌之

2) 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3) 正襟危坐

4)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5)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6) 桂棹兮兰桨 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

7)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8) 侣鱼虾而友麋鹿

9) 不知东方之既白

10) 击空明兮溯流光

《赤壁赋》理解性默写试题

赤壁赋

(宋)苏轼

1.《赤壁赋》中写江上水气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

2.《赤壁赋》中写作者荡漾江中,与水中的生物和岸上的动物为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侣鱼虾而友麋鹿

3.《赤壁赋》中,可以看出苏轼是一个明智之人,他深知自己的想法不可能经常得到,只好通过箫声寄托在悲凉的秋风之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知不可乎骤得 托遗响于悲风

4.《赤壁赋》中以月亮作比,描写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盈虚者如彼 而卒莫消长也

5.《赤壁赋》中从不变的角度,描述人与万物的关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6.《赤壁赋》中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虽小也不能占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苟非吾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

7.苏轼在《赤壁赋》中形容乐声的悲伤感人,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箫声能使深渊里的蛟龙为之起舞,孤舟中的寡妇听了落泪,从侧面写箫声的魅力。

答案: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8.《赤壁赋》中苏轼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描绘出了曹操率领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时能文能武、志得意满的一代英雄形象。

答案:酾酒临江 横槊赋诗

9.在《赤壁赋》一文中,写作者与友人在江中驾着一叶小船,饮着美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驾一叶之扁舟 举匏樽以相属

10.苏轼在《赤壁赋》中感慨人生短暂,羡慕自然永恒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11.苏轼在《赤壁赋》中表示愿与神仙相伴而遨游,同明月一道永世长存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挟飞仙以遨游 抱明月而长终

12.在《赤壁赋》中,苏轼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自己面对月下美景,兴致所至吟诵明月之诗,让人不禁陶醉其中。

答案: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

13.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夜游赤壁的情景,其中写月亮正升起时美妙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

14.苏轼在《赤壁赋》中写泛舟江上让人感到悠悠忽忽地离开人世,超然独立,又像长了翅膀升入仙境一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羽化而登仙

15.在《赤壁赋》中,作者借“客”之口,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隐喻人生的短暂和渺小,可谓生动形象。

答案: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16.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时的军容之盛。

答案: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

17.苏轼在《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容箫声美妙动听,如丝般缕缕回旋不止,给人以美的享受。

答案: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

18.苏轼在《赤壁赋》主客对话中化用《论语·子罕》中“逝者如斯夫”,表达万物看似流逝却并未真正逝去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逝者如斯 而未尝往也

19.苏轼在《赤壁赋》中表现了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其中从事物变化的角度来观察天地万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赤壁赋高二下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2021赤壁赋人教版语文高一下册教案

2021苏轼词两首人教版语文高二下册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模板汇总五篇

新学期高二语文教学设计5篇

高二必修课语文教案授课模板范文五篇

高二语文新修订实用教案模板设计五篇

粤教版高二下册语文教案最新例文

高二语文2021年人教版新编教案汇总五篇

2021年人教版高二必修的语文优秀教案范本五篇

高中二年级语文必修课程免费教案设计五篇

    230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