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沪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嘉红0分享

《苏州园林》是著名作家叶圣陶的代表作之一。作者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出数量众多、各具匠心的苏州园林共同特点,进而从多方面进行说明。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苏州园林沪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苏州园林》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2、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领略我国江南第宅园林建筑的风貌,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文章的结构。

2、难点:文章语言的特点。

[教学时数] 二教时

第一教时

一、 导入

作者简介: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他曾在小学、中学、大学教过书,对语文教学的改革和教材的建设有重大贡献。20年代和30年代是他创作道路上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他的作品很多,最有名的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出版有《叶圣陶全集》。

本文作者叶圣陶是苏州人,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因此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

本文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我们把它作为一篇说明文来学习。它不仅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而且文字生动、优美,从写作构思到语言运用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

二、朗读课文

要求:掌握字的注音,进一步理解词在文中的意思;思考作者怎样向读者介绍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三、从写作构思入手,分析文章结构

学生提问,共同探究。

提问:这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被说明的事物——苏州园林的特征是什么呢?

引导学生找出本文说明事物特征的课文内容,即第2段中“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是贯穿全文的中心,“图画”成为介绍苏州园林的线索。

提问:作者怎样抓住中心构思全篇,安排全文的结构呢?

由同学讨论,教师归纳。

文章开头:结合重点词“标本”(原指供学习、研究时用的动、植物的实物,这里有“范本”的意思)、“鉴赏”(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理解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建筑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是全文的总起,确立本文说明的对象——苏州园林(总体)。

提问:第2段课文,作者围绕苏州园林共同特征,写了几层内容?

讨论归纳:

第一、撇开不同点,专说共同点。

第二、苏州园林共同点具体在四个“讲究”。

第三,再一次强调共同点(“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

第四,用游览者的话证实作者的评价——突出本文是从欣赏者的角度描写的。

提问:课文的第3、4、5、6段内容与第2段是什么关系?

第2段是总说,其他是分说。每一段与前面的一个“讲究”相照应,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某一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图画美。以上四方面是重点,作者作详细说明。

提问:课文第7、8、9段写了什么内容,与中心有何关系?

文章收尾留有余地,令人回味。

思考:本文说明事物的顺序是怎样的?讨论归纳:

从全文看,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从各部分看,按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的顺序。

提示:本文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层次在段中也有体现。以第3段为例作分析。

提问:为了能说明事物特征,给读者具体形象的感受,作者要选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试找出第3段中使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归纳:

运用作比较、打比喻的说明方法,说明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园林是美术画,讲求自然之趣。

四、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一。

《苏州园林》美点赏析

一、语言美

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苏州园林》的语言不仅准确简练,而且优美耐人寻味。如“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中的“蔓延”、“补”字,表示了匠师们的细心,善于化静为动、化单调为多彩。“重峦叠嶂”一词写出假山在玲珑小巧的园林中,从平地突兀而起,层层叠叠的景象。“高低屈曲”状写了池沼河道的边沿很少有砌得整齐的石岸,总是任其自然的特色。“俯仰生姿”又写出了高树与低树种植在一起,上下相望的风姿,描绘出对各类树木错落有致的精心安排。“盘曲嶙峋”形容古老藤萝枝条的弯曲枯干,满眼的“珠光宝气”又写出藤萝花的典雅风韵,构成了生意盎然的画面。

二、动态美

“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恰当的引用勾勒出一个情趣横溢的意境:夏秋季节,眼前一片碧绿的荷塘,鲜艳的荷花,美丽的鱼儿游来游去,嬉戏、玩耍。此时此景构成了一幅生动感人的动态画面,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美感。

三、谐和美

所谓谐和美,就是指布局、配合得适当、匀称的美。它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比如布局上的谐和。苏州园林的布局是不讲究对称的,要求自然之趣,符合“美术画”的要求。至于假山的堆叠和配合,则使人忘却了苏州城市,给人置身山间的实感。至于园林建筑色彩的谐和,文章则运用比较的说明方法,把苏州园林的建筑颜色与北京园林建筑的颜色进行比较,说明苏州园林讲究自然之趣,大多漆广漆(天然漆的一种),这种颜色与周围颜色和谐地统一在一起,从而使人有一种“安静闲适”的感觉。到了花开的季节,相映成趣,把花衬托得更加“明艳照眼”。

四、映衬美

映衬美称为陪衬、衬托。园林中花草树木的映衬也着眼于画意:“高树与低树……”两个“……相间”从而使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远景和近景层次的映衬,园林中设置花墙、廊子和漏窗,其目的都是为增加观赏点,力求从有限的空间创造出更多的优美的意境,让游览者感到美不胜收。

五、结构美

精巧的结构给人以美的感觉。本文采用总分的结构形式。文章是在高度概括的基础上从全局到局部,从大的显眼的事物到小的不显眼的事物,分项进行叙述。全文的结构脉络大致是这样的:首先提出总纲(“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接着说明总体上的特色,阐发总纲的思想(“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然后就形成这个总体上的特色的四设计原则(布局、配合、映衬、层次),分别作出具体介绍、并谈到其他的一些次要特色(门、窗、梁柱的特殊风格);最后结束全文,留有余地,给人回味。从而使文章严丝合缝。

总之,《苏州园林》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融说明、记叙、议论于一炉,以精炼优美的语言、严谨的结构,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条分缕析地作了正确、深刻的介绍,使文章既眉目清楚,生动形象,又耐人寻味,启人兴趣。此文章不仅给人以知识,更重要的是给人以美的享受。

袁化村,安徽宿州市祁县中学教师。

《苏州园林》同步训练

1.给下列形近字注音、组词。

(注意区别形近字的不同部位。)

2.根据下面的意思,填上合适的成语。

(1)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________

(2)出于自心的剪裁、创造。________

(3)独有的巧妙的构思。________

(4)重重叠叠的山峰、峭壁。________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作者认为“苏州园林的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现在常用来指经过处理而保存原形的动物、植物、矿物等实物样品,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2)苏州园林总的特征是________。

(3)本文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语言特点是________。

(4)常见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

4.读下边4个句子,仿照其句式,再写2句:

①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②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③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④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苏州园林沪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九年级上册语文的教学设计五篇

九年级上册语文新编备课教案展示2021五篇

九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授课教案五篇

九年级的语文教师教案详解五篇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实用上课教案参考五篇

九年级语文人教版教材教案优秀案例五篇

九年级上册语文2021年新修订同步教案五篇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新修订参考教案五篇

九年级苏教版教材语文讲评教案五篇

九年级语文课文授课的教案设计五篇

    277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