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习宝典 > 语文 > 语文教案 > 七年级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开鹏0分享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选6篇)

好的教学设计课件是很重要的。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

2、品味语言,体会运用修辞手法,短句和富有张力的词语所构成的场面描写。

4、借鉴本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完成简单有一定内涵的场面描写。

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一曲激昂高亢的《黄土高坡》,把我们的思绪引向了广袤的黄土高原,这里不是鲁迅笔下的杏花春雨江南,这里没有小桥流水人家,没有吴侬软语的咿咿呀呀;这里只有奔腾的黄河、酱色的土地,只有火红的高粱,和那朴实彪悍的西北汉子。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他们用特有的感情蹦出了一种舞蹈——安塞腰鼓。

放视频短片,了解安塞腰鼓的历史和特点。请同学们用词语概括一下。

今天,我们一起随着刘成章的生花妙笔,踏上黄土高原,去安塞古镇,聆听那从2000多年前的战场传来的战鼓声,去欣赏生命的搏击——安塞腰鼓。

朗读抒情 (用时10分钟)

? 小组自由朗读,注意节奏、重音和情感。

? 本文情感线索:好一个安塞腰鼓。

? 小组代表朗读展示。

? 听名家朗读全文。

整体感知 (用时15分钟)

听名家朗读全文,整体感知,思考下列问题

? 本文记述了一个什么过程,描述了一个什么的场面?(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是一样的。) 参考答案:安塞腰鼓表演

? 文章以表演安塞腰鼓为主体,可以分为三部分,用一个词概括过程的特点。

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

参考答案:安静 舞动 寂静

? 本文场面描写构成的要素有哪些具体的东西?

参考答案: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系着红绸的腰鼓、黄土高原起伏的群山、火红的高粱

? 这些东西聚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参考答案:粗犷、豪放、狂野、大气、磅礴、活力、张扬、激情的宣泄、生命的激荡、精神的自由

? 这篇文章作者想要表达什么呢?

参考答案:歌颂了生命中奔腾的力量。表现要冲破束缚的强烈渴望。歌颂阳刚之美。人就应该这样痛快淋漓地生活。

主题感悟:

一场安塞腰鼓表演,慢慢沉寂下来的是鼓声,而久久震撼我们的心田的是那近乎疯狂的搏击着的生命,那千年黄土孕育的、奔流黄河滋润的安塞腰鼓,它敲击着生命之门,跳动着生命之舞,燃烧着生命之火。

也许它就是一场人生的奋斗历程,在起始的安静中积蓄,孕育到奋斗时的挥洒与张扬,再到结束时的的沉思与宁寂。当远处那声渺远的鸡啼响起,我们感受到有另一种生命在涌动。 我们的这些感受都是通过作者的文字描述出来的,可见语言的魅力。

品味语言

? 小组讨论,文章哪些句子很美,请赏析。

赏析格式: 我认为----------------句子很美,因为-------------------

仿真写作

例一、 段内的排比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一样,是------------;----------一样,是--------;-----------一样,是------------……。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参考答案:闪电一样,是移动的身影;灵蛇一样,是扭动的腰肢;虎啸狮吼一样,是惊天动地的鼓声;热火一样,是燃烧的红绸;打雷一样,是震聋发聩的吼声;狡兔一样,是移动的脚步;雄鹰一样,是张开的臂膀……

例二、段落间的排比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

是隆隆,隆隆,隆隆。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_ _ _ _ _ 上, _ _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_ _ _ _ _ _上,_ _ _ _ _ _ _ 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参考答案:碰撞在大地的胸膛上,大地变成牛皮鼓面了;碰撞在华夏儿女的心上,华夏儿女的心变成牛皮鼓面了。

? 自由仿写:选取你认为优美的语句或者段落进行仿写,小组交流。

写作借鉴

? 自我小结学习本课之后在写作方面有哪些收获。

参考答案:场面描写的技巧;

? 调动多种感官描写人物、景物和场面。

? 具体有景、有物。

? 选择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描写人物、景物和场面。

? 描写要有层次和顺序。

? 使用多种修辞手法。本文的排比、比喻、反复的运用很成功。

我抒我情

播放影片

? 观看,感受生命的力量,感受中国的力量。用你的笔,记录那气势磅礴的救援场面;用你的笔,抒写撼天动地的无疆大爱;用你的笔,刻写那坚定不移的人生信念;用你的笔,铸就那顶天立地的中国脊梁。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2】

教材分析

《安塞腰鼓》是一篇文质兼美,大气磅礴的美文。语句铿锵激越,词语简洁

有力,意象生动、意境恢宏,充分展示了力量美、生命美、高原美、后生美,是

篇很好的诵读教材,也是“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的好所在。 教学设想

采用“难文浅教”的处理方法,“选点突破”的教学策略,“变讲为读”的教

学手段。教师点拨指导,学生学会在诵读中感悟。在琅琅的诵读中,感知内容,

感悟语言,采宝撷玉;在壮美的氛围中,引起共鸣,受到熏陶,得到发展。

教学目标

1.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在品读中揣摩美点,感悟语言。

2.体味作者歌咏力量美、生命美、高原美、后生美;挖掘主旨,积累语言。

3.感受作品的韵律美、意境美。

教学重点

感受安塞腰鼓磅礴的气势,感悟文章铿锵激越的语言。

教学难点

主旨的挖掘

教法学法

教师点拨指导;学生学会在诵读中感悟。

教学流程设计

一、激情导入

西北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也孕育了中华民

族灿烂辉煌的文化。古秦的底蕴,大唐的雄风,都深深地融在令我们叹服的民族

文化里,而这些又都通过古老的民间艺术展现出来,如浓缩了秦人精神的大秦腔,攫取了陕北人元气和神魂的安塞腰鼓,都让我们感到生命的激情与力量,感到黄

土高原的厚重和魅力。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指导:全文由“整装待鼓”的静态画面开启,着力刻画了激情昂扬的“擂鼓

舞蹈”画面,又以“戛然而止”的静态画面收束,朗读时要把握住热烈激越的基

调,语气、语速可随画面的变化作调适。

朗读:一女生:1—3段;全体:4—27段;一女生:最后三段

思考:请用“__________的安塞腰鼓”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

主体部分用几个片段展示了安塞腰鼓的艺术魅力?请以“__________美”拟

加小标题。

三、诵读课文 感悟美点

1.诵读“场面美”

指导:起始男生领读,排比句式男女轮读,其余齐读。

要做到节奏迅疾、重音突出、急速高昂,读出场面的特点。

感受擂鼓场面的特点,指出表现特点的词语(壮阔、豪放、火烈)。

2.诵读“鼓声美”

男生齐读,深情舒缓,读出力度。

找出关键词:它使无形的声音变成了有声的形象,产生了强烈的感

染力、震撼力。

3.诵读“后生美”

指导:男生读好“后生擂鼓”片段,读出精神;女生读好“黄土高原”片段,

读出深情。

感悟:后生美,美在哪里?“元气淋漓”是什么意思?

想象:假如你是导演,欲拍摄“后生擂鼓”这个画面,该设置什么样的背景?

选取什么样的视角?拍摄怎样的对象?

学生谈出创意。 提问:“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起到了怎

样的作用?

4.诵读“舞姿美”

女生齐读,读出感情,读出美感

揣摩:在赞颂安塞腰鼓舞姿美时,紧紧扣住了哪个词?(艺术)

5.诵读“意蕴美”

教师范读,学生闭眼体味:体味人鼓合一,体味思想与感情的升华。

教师点拨:看!脚踏黄土高原,背依黄河长风,这群“茂腾腾地”“元气淋

漓”的后生是在舞蹈欢歌,还是在抒写憧憬?是在宣泄激情,还是在展示生命?所有的悲叹劳顿,荣耀好梦都融在这鼓声中。听!从远古响起,欢腾到如今,这是黄土高原的元气和精魂,更是生生不息,代代相承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齐诵“意蕴美”,读出高潮,读出热情和力度。

明确主旨:礼赞腰鼓是为了礼赞力量与生命,礼赞高原与后生。

四、品读课文 做点评析

1.品味以上五幅画面,请以“腰鼓美,美在——”做点评析。

2.读了这激动人心的篇章,感受了安塞腰鼓的艺术魅力,说说你

最喜欢的地方吧。

(提示:从词语、句子、修辞、语言、结构等方面均可以)

归结:气势磅礴腰鼓美,“元气淋漓”后生美;铿锵激昂语言美,壮丽恢弘艺术美。学会表情诵读,以期情动于中,意悟于心。

五、美读课文 回味内化

全体起立,运用前次诵读的形式(分角色、定形式)大合唱般美读全文,读清文路,读出文气、读出韵致。

六、辐射拓展

1.推荐作品:贾平凹《秦腔》、乔 良《高原,我的中国色》

2.积累雅词妙句好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感受安塞腰鼓的独特魅力。

3、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安塞人的粗犷、豪放的性格和他们身上那种活跃和强盛的生命力。

4、感受文本的语言美。

教学过程:

一、 观看录像,再次感受安塞腰鼓火烈的舞蹈场面

1、先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播放一段安塞腰鼓表演的视频)这段视频展示了什么?(安塞腰鼓,)怎样的安塞腰鼓?(豪放、火烈)

2、是啊,好一个豪放、火烈的安塞腰鼓!让我们翻开课本,再一起来感受一下那豪放、火烈的舞蹈场面。(感情朗读第6节,引读第7、8小节)

二、 感受鼓声的气壮山河

1、现在让我们把摄像机的镜头再次对准安塞腰鼓的表演。

出示句子: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默读)这部分内容写了什么?( 鼓声,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 )你觉得这鼓声怎么样?( )从哪句话中看出来的?(学生读句子、说理解)

4、小结:这是一种能让高山挺拔,让大河咆哮的声音,这声音气壮山河。(板书:气壮山河)

这是一种能让观众心情激荡、热血沸腾的声音。

5、让我们的心也随着这激越的鼓点响起来吧!(感情朗读第9、10小节)

6、引读:难怪作者发自内心的赞叹————好一个安塞腰鼓

三、 感受后生的生命强盛和黄土高原的广袤坚实

1、 同学们,让我们再睁大眼睛仔细看看这些捶鼓的后生吧, 这些黄土高原的后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请放声自读第12、13小节,尝试用文中的词语来

概括这些后生的特点(元气淋漓、奇伟磅礴、生命强盛、活跃)

2、 文中的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他们身上有着强盛的生命力?(板书:人 生命强盛)

① 学生读文找出句子:出示(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急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

② 这“有力的搏击”如同斗虎一样,有着强健的风姿,这“急速地搏击”如同 骤雨一样,这“大起大落的搏击” 同百十块被强震不断激起的石头 ,狂舞在你面前,一种强盛的生命力正从这搏击中喷薄而出。

③ 你们还想让自己的视觉和听觉再获得一次享受吗?(观看视频片段) ④ 这种搏击犹如奔腾的骏马在原野上驰骋,又如汹涌的巨浪撞击着海岸! 这种搏击力度强劲,令人有震撼之感,这种搏击燃烧着激情,令人有烧灼之感,这种搏击气势磅礴,令人有威逼之感。

2、把这种活跃和强盛的生命力读出来。指名读→评价→指名读→齐读

(评价:你已经把那种活跃、强盛的生命力表现出来了,但力量还不够,你可以通过调整语速来增强这种力度。再试试?)

3、朗读这些句子,让我们感受到后生们那粗犷、豪放的性格和活跃、强盛的生命力,那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来表现的呢?(作者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能让我们感受到文章节奏之美,韵律之美,朗读起来能增强气势,更好的突出腰鼓舞的恢宏气势), (再读这两个句子,读出节奏、气势 。)

( 在我们的阅读中或生活中经常可以遇到这样的句子:

出示:1、“诺曼底”号就要沉了,船上的那女老少都奔跑着,呼喊着,哭泣着。乱得不可开交。

2、) 学生填空,然后朗读,感受)

4、让我们再次感受课文语言的魅力(朗读句子)

5、引读“它使你————它使你————”

8、你从这“农民衣着”“红豆角,老南瓜”看出了什么?(土地的贫瘠,环境的恶劣 生活的贫穷 )

出示资料:安塞县地处西北内陆黄土高原腹地,鄂尔多斯盆地边缘,位于陕西省北部,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境内沟壑纵横、川道狭长。由于降水量少,干旱成了黄土高原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播放图片)

9、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然而,正是这贫瘠的土地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这是一个广袤、坚实的土地,只有这样的土地,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

因此,作者要由衷地赞颂————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板书:地 广袤 坚实)

10、捧起书,让我们再次感受安塞小伙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强盛的生命活力和黄土高原那坚强博大的胸怀。

四、感受舞姿的变幻,希望的天地

1、是啊,好一个安塞腰鼓!你看,(出示图片和文字:(教师范读)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之中,使人叹为观止。

2、自由大声地朗读这部分内容,你认为这部分内容写了什么?(舞姿 怎样的舞姿? )

他们把这广袤的高原当做舞台,尽情的搏击,此时,鼓、人、地 已经完融为一体,这是一种艺术,一种充满力量的艺术,一种充满了变幻的艺术,一种充满了希望的艺术。这就是安塞腰鼓!因此,作者

2安塞腰鼓教案3会高声赞叹————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3、观看这种表演,朗读这些文字,都是一种艺术的享受啊。同学们,这种机会我们怎能错过呢?捧起书来!感情朗读第15节。

4、这种充满了奇伟磅礴的能量的搏击,这种不断变幻的舞姿会给你怎样的遐想?( )

(是啊,虽然现在的大西北依然经济落后,但是我们从这气壮山河的安塞腰鼓声中,从这些充满生命活力的后生身上,看到了生命的力量!看到了奋斗的精神,相信那片响彻着隆隆鼓声的黄土地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够大放异彩。(补充资料:图片:西部大开发十年,黄土高原的发展日新月异。10年来,安塞县紧紧抓住

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建设美好安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黄土高原,这是一个多姿的舞台,这是一片充满希望的天地。(板书:多姿的舞台 希望的天地)(播放安塞腰鼓音乐)

5、补充资料: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年5月20日,安塞腰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月,作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143团的安塞腰鼓图片资料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参加在成都举行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

我们相信,安塞腰鼓总有一天会被真正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的名录,安塞的明天一定会更辉煌!

五、作业

摘抄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中精彩的比喻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和强烈的感情。

2、了解作者,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唤起学生对李大钊先生的崇敬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教学重点

欣赏文章浩荡雄奇之语言,仰先生博大磊落之英雄气概。

教学准备:李大钊先生名言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历史的车轮滚滚驶进了崭新的二十一世纪,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在黄河之滨写下了一首回肠荡气的壮丽的史诗。中国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辉煌与骄傲。正因为此,有一些人,我们应当永远怀念,是他们赋予了共和国新生;有一些话语,我们应当永远铭记……

二、了解作者:

你了解李大钊吗?——学生介绍完毕后教师作适当补充。

三、新课学习:

(一)李大钊先生在1927年不幸被反动军阀杀害,他的身影离我们已经很远很远,但历史永远也不会忘记他们。当我们阅读他的遗作,仍然能感觉到他的心跳和呼吸,倾听到那超越时空的激情澎湃的心声。下面听教师范读。

思考:A、勾画出应该掌握和不能理解的词语。

B、文章的语言有什么样的特点?

C、艰难的国运是怎么样的一种命运,请联系文的具体语言来回答。

1、出示应该掌握的词和不理解的词, 清除阅读障碍。其经历亦复如是 固是高高兴兴地往前走 奇绝壮绝的境界 老于旅途的人 以成其浊流滚滚 魄势 阻抑

2、初步把握语言特点。(指名回答)-----本文语言气势磅礴,铿锵有力,

3、“艰难的国运”的含义:对二十年代的国家命运,作者在文中是怎么样比喻的,你了解当时的历史吗?----------了解写作背景

帝国主义列强虎视眈眈,国内军阀混战,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二) 指名朗读各段,每读完一段即归纳各段内容---------研究写了什么、怎么阐述

1、历史的道路崎岖不平,全靠雄健的精神冲过去。

2、民族生命的进程就像江河的进程,是曲折坎坷的。

3人类的历史生活正如旅行,在奇绝壮绝的境界才能感受到冒险的美趣。

4、中华民族的道路崎岖险阻(国运艰难),需要有雄健的精神才能欣赏到壮美的趣味

5、中华民族国运艰难,需要我们发扬黄河那种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三) 揣摩文章的语言:

1、喜欢哪些句子呢?请它推荐给大家。

2、联系课后练习二,理解文中比喻的含义和作用。(讨论下列比喻句的含义)

A……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乐趣。

B第四节的含义

C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你是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的含义的?深刻理解“趣味”的含义:

A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挑战艰险,征服旅途,无限风光在险峰。

B国难当头,挺身而出,英勇斗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C为民族的新生而奋斗,奉献生命的光和热,谱写壮丽的人生之歌。

李大钊先生在他的作品里,表达了他对这种乐趣的理解:

“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与球,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重点突破:

1、朗读并理解乐趣的含义。你能联系历史事实来谈谈你的看法吗?

2、联系第五节,谈谈“雄健的精神”的具体含义。

从课文的标题来看,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要提示两者的关系,你能结合文章,把作者言而未尽的意思说出来吗?————-理解写作目的。

在国运艰难的时候,要发扬雄健的精神,为民族的尊严和发展而奋斗、奉献。

3、你从李大钊先生的文章中感受到他怎样的人格风范?

他的信念、忠诚、追求、勇气、执著、热血、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4、李大钊先生用他的生命诠释了“雄健的国民”的含义,那就是一种像高山一样巍峨、像黄河一样浩荡一样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朗读名言,唤起学生对李大钊先生的崇敬之情)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郁达夫)

四、带着崇敬的心情齐读课文,注意读出文章的磅礴激越的情感。

五、感悟联想:1、李大钊先生对人生乐趣表述,实际上也是对人生意义的一次庄严的思考。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最有趣味、最有意义的呢?学生自由发表看法。教师引用李大钊先生的名言,学生朗读并背诵李大钊先生的名言:

人生的目的,在于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远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今天的中华民族,国运昌盛,联系国际形式来想想,我们还需要“雄健的国民”吗?(学生自由发言,集体交流。(联系我驻南使馆被炸一事实、《立此存照》,日本青年长谷川弘一在网上发表的言论,见《读者》2000年第七期))

六、总结全文: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伟大的灵魂,总是把自己的身家命运和民族命运国家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并把自己的生命交付给自己的国家,自己的人民,把它作为终身的幸福。这些为理想而奋斗的勇士,为了信念而逝去的志士, 把自己的生命铸成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人们的心里。因为有了他们的牺牲和奋斗,共和国才有今天的繁荣和富强,每一个有民族责任感的人都应该对自己说:让共和国的明天因为有我而更加强大和美丽!

七、家作:任选一题作文:《昌盛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或结合课文写读后感一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5】

一. 教学目标 与教学设想

1. 向为革命事业献身的先驱者学习,落实到在艰难困苦的厄运降临时(或面对困难),仍充满必胜的信念:站得高看得

远;爱得深看得清。

2. 通过本文的学习,了解H版教材单元编排的特点,做好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过渡与衔接。

3. 初步品味语言。(1)关键词语的品味。(2)通过反复朗读,领会这些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二. 课时安排:两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作者简介和题解,默读朗读课文,了解大意,解决下列问题:

1 课文共分五段,各段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2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的具体含义是什么?3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之间有什么联系?

教学步骤 :

一. 由题解及作者简介等导入 新课

(一) 板书课题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提问 1 几个词(7)

2 几个虚词(2助1连)

3 几个实词(2形2名)

4 何种短语(并列)

5结构分析(见图:框式图解法)

(二) 猜猜H版高中语文第一册开卷第一篇编者意图

参考答案:1 缅怀先烈

2 激励奋进(艰难的求学之路与雄健的求学精神)

3 品味语言(早期党务工作者都擅长演讲宣传,如列宁、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托洛茨基、斯大林,如毛泽东、

周恩来、刘少奇、邓,李大钊亦如是)

李大钊生平介绍:李大钊同志,字守常,一八年十月二十九日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他在青年时代就确立了救国救民、“再造神州”的宏伟抱负和坚强决心,大力宣传“共产主义在中国必将胜利”,“试看将来的环

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党成立以后,长期领导党在北方的各地组织,开展反帝反封建军阀的斗争。一九二二年七月在党的二次代

表大会上选为中央委员。一九二七年四月六日不幸被捕,在狱中历尽磨难,顽强不屈,四月二十八日壮烈牺牲,时年仅三十八岁,

表现了共产党员英勇坚贞的崇高品质。

这里录一首李大钊留学日本时(一九一六年)作的《口占一绝》以志纪念:

壮别天涯未许愁,尽将离恨付东流。

何当痛饮黄龙府,高筑神州风雨楼。

(诗歌大意):我们怀抱着救国救民的雄心壮志分别了,从此海角天涯,各自一方,但是祖国的前途,人民的命运,时局的艰辛,

并不容许我们发愁啊,快把离愁别恨统统抛到滚滚东流的水中去吧!何日消灭了窃国大盗袁世凯,且让我们尽情开怀畅饮,庆功祝

捷,到那时候,我们一定会回想起今天小饮饯别时共同约定的诺言,高高地筑起一座神州风雨楼来纪念这伟大的胜利。

听写练习(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铭记一段李大钊的话语:人生的目的,在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

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

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

三年前,我执教此篇时正是李大钊就义七十年祭,当时我说,为理想献身的必是勇士,我的叔伯父(宜兴官村人)也是殉道者

中的一个,当时他任中共苏维埃团中央书记。让我们再次带着对为革命事业献身的先驱者的崇敬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分段,概括段意。

1.默读课文,达到熟悉课文的目的。

2.由学生分段读并归纳各段大意。

课文各段的主要意思:

1 总领全文,揭示题意,点明主旨。

2 自然现象

3 从人生道路三个方面具体形象地阐发了险峻环境与雄健精神的关系。

4 民族史路

5 用扬子江、黄河精神高度概括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和战斗风貌,号召民众以雄健精神,用顽强斗争创造未来。

三.分组轮读后,思考“艰难的国运”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1.相互讨论,要求在原文中寻找答案。

(1) 指名朗读课文第四节开头的一句: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

(2) 指名朗读课文第五节中间的一句:目前的艰难境界,那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

(3) 掌握品味语言的第一环节:理解关键词语的意义。

崎岖:本义是“高低不平貌”,这里借用了它的引申义“坎坷险恶”。

境界:本是指事物达到的程度,如理想境界,此指国运艰难程度。(将这些关键词语加上着重号,再默读一遍,是否有所领悟。)

2.讨论归纳。

由此可见,“艰难的国运”有两个方面,一是时代性,“现在”“目前”——1923年,是作者所处的那个时代,那个社会环境。军

阀混战,帝国主义列强入侵,内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疯狂镇压进步革命力量,国家和民族到了非常时期,前途茫茫。

二是艰难国运的严重性——“崎岖险阻”、“艰难境界”。

四.分组轮读后,思考“雄健的国民” 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1.第一节第四节都提到“雄健的精神”,但具体展开则在第五节第三句和第四句中,据此是否可以看出“雄健的国民”

应具备的品质呢?

2.学生寻找关键词语

“高唱”——主动(被动)、积极(无奈):雄健的国民是以一个奋进者的姿态出现在崎岖道路上的。

“悲壮”——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会有流血,会有牺牲。奋进本身就是壮烈的。正如李大钊所言,“绝美的风

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

“走过”——不用“要走”、“将走”,也不是“走着”,而是面对艰难险阻满怀斗争信念,一定要走过这一段困苦的路,

到达胜利的彼岸。

以上是第三句中显示出的一种大无畏的斗争精神,而第四句中显示出的则是一种乐观主义精神,请问哪个词语最能体现“雄健

的国民”的乐观主义精神?(参考答案:“趣味”,有情趣,有意味,有意义。既然是环境艰难险恶困苦,为什么还会觉得“有趣

味”?而且是“最”有趣味?这当然是乐观主义精神的写照。这正是我们(学习上的苦行僧们所必须具备的品质),向先驱者

学习的要点所在——在艰难困苦的厄运降临时仍充满必胜的信念!

五.将这些关键词语加上着重号,再默读一遍,是否有所领悟。

个别朗读。

齐读。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6】

教学要点:了解教材编排特点,了解语言品味的途径。

教学步骤 :

一. 领会单元阅读提示要领。

可能同学们已经发现这册新教材与以往的教材有着明显的区别:

(一) 课文的编排不像过去那样以文章的体裁归类,而是一种新的面孔,如我们的第一册安排有三个板块——

语言的品味

思路的探究

主旨的把握

从语言角度来看,有现代文,也有文言文。

(二)是在每个单元前都写有一段说明——“单元阅读提示”。它的作用一是告诉我们这个单元的中心目标,二是告诉我们从哪几

个角度入手去实现这个目标。

请学生朗读“单元阅读提示”。(同时请准备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提示”每一段意思。)

1. 什么是语言的品味

2. 品味语言的几个角度及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譬如“崎岖”: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分析/ “走过”:“要走”“将走”

“走着”同义词的辨析)

3. 品味语言的基本方法(途径)。(譬如“反复朗读”)

可以这样简单概括“提示”的三段话:1是什么 2为什么 3怎么样

二. 解决思考和练习第四题

查字典,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阔的境界……境地(选择同义词)

2.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坦平的,有时走到很艰难险阻的境界。进程(近义词)

境况,情况

3.老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高兴兴地向前走,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

常常

高低不平

4.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

处境困难

5.旅途上的征人所经过的地方,有时是坦荡平原,……

走远路的人

6.目前的艰难境界,那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

阻止,抑制

三. 重温品味语言的三种途径

反复朗读

比较异同

探究疑点

1.回答一/3“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之间有什么联系?

答:只有雄健的国民才能扭转艰难的国运;惟有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才更能锻炼、造就国民的雄健精神。

(换一种提问“假如有人以为,课题中的两个短语的次序更换一下,并不改变题意,你以为如何?

答:是艰难国运造就了一大批真正的猛士,真正的革命者,倘若把“雄健的国民“放到前面,因果关系就颠倒了。)

2.在理解了“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的具体含义之后,是不是再深入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不开门见山点名这两者

的具体含义,而要先从长江大河,旅途上的征人写起,直到课文最后两节才加以说明?

长江大河,有时流到……,有时流到……

民族生命的进程,其经历亦复如是。

(前后两者有相似之处)

旅途上的征人,有时是……,有时是……

人类在历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

(前后两者有相似处)

上述接连类比比喻之后,为下文进入题旨作了有力铺陈。而层层推进的比喻推理则显得形象具体也更有气势。

3.由以上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理解得深透多了。但从语言品味角度入手来感受语言的表现力,体会作者的情感还是远

远不够的。我们不妨思考一下练习二:“艰难”与“雄健”的意思在课文中贯穿始终,举例说说它们的丰富内涵在各段中是通

过哪些词语体现的。

(1)国运的艰难程度究竟如何?

第一段“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坦平的”(客观判断,侧重在“不平坦”)

第二段“有时流到很逼狭的境界”(“逼狭”很特殊,“逼”有四个义项①逼迫②强索③迫近④狭窄、局促。结合课文具体语境,

应取④,在这里有到了十分险峻的地步,几乎无路可走了)“回环曲折” “险峻”

第三段“崎岖险路”、“崎岖的境界”

第四段“崎岖险阻”

第五段“艰难境界”、“崎岖险阻的道路”、“艰难的国运”

(2)“雄健”精神是由以下一些词语来表现的——

第一段“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此处“全”与上一句不一样,它强调的是无一例外,含有“必须依靠”的意

思。“冲”是雄健精神的一种标志,面对艰难,面对险峻,面对崎岖,没有“冲动”——这种雄健的精神,是过不了关的。

第二段“浩浩荡荡”“宽阔”“一泻千里”

第三段“坦荡平原”“老于旅途的人……”(“老”字义项有17中之多,此取“经常”、“往往”讲。这样就突出了不安于现状,

甘为国家民族奋斗的精神)

“愈……愈”(层进关系,点出了征人即老于旅途的人的人生境界)

“美趣”“奇趣”(充分显示了先驱者非同寻常的审美观念)

第四段“奇绝壮绝”“壮美的趣味”

第五段“浩浩荡荡”“浊流滚滚” “一泻千里”“高唱”“最有趣味”

四. 反复朗读课文,力求把文中磅礴的语势体现出来。

五. 回家作业 (讨论一下) 完成练习三:课文末了三段强调了一个“趣”字,如“冒险的美趣”、“壮美的趣味”、“最有趣味的事”。这些词语表现了怎样的感情基调?

    696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