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习宝典 > 中考 > 中考考点 > 化学 > 初三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三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梦荧0分享

初三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2023)

中考复习需要我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非常的熟悉,那么你知道关于中考化学的知识点都有哪些吗?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初三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仅供参考。

初三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三化学中考常考知识点

1、化学是⼀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以实验为基础⾃然科学。物理和化学的共同点: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然科学.

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成。化学变化中伴随发⽣⼀些如放热、发光、变⾊、放出⽓体、⽣成沉淀等现象。

3、物理性质——状态、⽓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4、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5、绿⾊粉末碱式碳酸铜加热后,①绿⾊粉末变成⿊⾊,②管⼝出现⼩⽔滴,③⽯灰⽔变浑浊。 Cu2(OH)2CO3—

6、我国的某些化学⼯艺像造纸、制⽕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明作出过巨⼤贡献。

(空⽓)

1、空⽓中氧⽓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量⽩烟⽣成,②同时钟罩内⽔⾯逐渐上升,冷却后,⽔⾯上升约1/5体积。

若测得⽔⾯上升⼩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氧⽓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法国化学家拉⽡锡提出了空⽓主要是由氧⽓和氮⽓组成的。舍勒和普利斯特⾥先后⽤不同的⽅法制得了氧⽓。

3、空⽓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约是氮⽓为78%、氧⽓为21%(氮⽓⽐氧⽓约为4︰1)、稀有⽓体(混合物)为0.94%、⼆氧化碳为0.03%、其它⽓体和杂质为0.03%。空⽓的成分以氮⽓和氧⽓为主,属于混合物。

4、排放到⼤⽓中的有害物质,⼤致可分为粉尘和⽓体两类,⽓体污染物较多是SO2、CO、NO2,这些⽓体主要来⾃矿物燃料的燃烧和⼯⼚的废⽓。

(⽔)

1、⽔在地球上分布很⼴,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表⾯积的3/4,⼈体含⽔约占⼈体质量的2/3。淡⽔资源却不充裕,地⾯淡⽔量还不到总⽔量的1%,⽽且分布很不均匀。

2、⽔的污染来⾃于①⼯⼚⽣产中的废渣、废⽔、废⽓,②⽣活污⽔的任意排放,③农业⽣产中施⽤的农药、化肥随⾬⽔流⼊河中。

3、预防和消除对⽔源的污染,保护和改善⽔质,需采取的措施:①加强对⽔质的监测,②⼯业“三废”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③农业上要合理(不是禁⽌)使⽤化肥和农药等。

4、电解⽔实验可证明:⽔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可以分成原⼦,⽽原⼦却不能再分。

5、电解⽔中正极产⽣氧⽓,负极产⽣氢⽓,体积⽐(分⼦个数⽐)为1︰2,质量⽐为8︰1,在实验中常加稀H2SO4和

NaOH来增强⽔的导电性。通的是直流电。

(O2、H2、CO2、CO、C)

1、氧⽓是⽆⾊⽆味,密度⽐空⽓略⼤,不易溶于⽔,液氧是淡蓝⾊的。

氢⽓是⽆⾊⽆味,密度最⼩,难溶于⽔。

⼆氧化碳是⽆⾊⽆味,密度⽐空⽓⼤,能溶于⽔。⼲冰是CO2固体。(碳酸⽓)

⼀氧化碳是⽆⾊⽆味,密度⽐空⽓略⼩,难溶于⽔。

甲烷是⽆⾊⽆味,密度⽐空⽓⼩,极难溶于⽔。俗名沼⽓(天然⽓的主要成分是CH4)

2、⾦刚⽯(C)是⾃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活性炭、⽊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焦炭⽤于冶铁,炭⿊加到橡胶⾥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刚⽯和⽯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差异的原因是:碳原⼦排列的不同。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差异的原因是:分⼦的构成不同。

⽣铁和钢主要成分都是铁,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含碳量不同。

3、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体时则⽤制O2的发⽣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体时则⽤制H2的发⽣装置。

密度⽐空⽓⼤⽤向上排空⽓法难或不溶于⽔⽤排⽔法收集

密度⽐空⽓⼩⽤向下排空⽓法

CO2、HCl、NH3只能⽤向上排空⽓法 CO、N2、(NO)只能⽤排⽔法

⼀、溶液

1.溶液的定义:⼀种或⼏种物质分散在另⼀种物质中,形成均⼀、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特征

(1)均⼀性:是制溶液各部分组成、性质完全相同。

(2)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温度、压强等),溶剂的量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或⽓体。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概念:

(1)饱和溶液:在⼀定温度下、⼀定量的溶剂⾥,不能溶解某种绒织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定温度下、⼀定量的溶剂⾥,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意义在于指明“⼀定温度”和“⼀定量的溶剂”,且可以相互转化: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三、、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以及溶解度曲线

1.概念:

在⼀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解⾥的溶解度。

2.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1)溶质、溶剂本⾝的性质

(2)温度

3.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①溶解度曲线表⽰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②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表⽰溶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此时,溶液必定是饱和溶液。

③两条曲线的交叉点表⽰两种物质在该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在该温度下,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④在溶解度曲线的下⽅的点,表⽰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⑤在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过饱和溶液,也就是说,在溶液中存在未溶解的溶质。

(2)溶解度曲线变化的规律

⼤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增⼤,⼀般表现在曲线“坡度”⽐较“陡”,如硝酸钾;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表现在曲线的“坡度”⽐较“平缓”,如氯化钠;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减⼩,表现在曲线的“坡度”下降,如熟⽯灰。

⼀、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原⼦等微粒

1、由分⼦构成的物质:例如⽔、⼆氧化碳、氢⽓、氧⽓等物质

2、由原⼦构成的物质:⾦属、稀有⽓体、⾦刚

⽯、⽯墨等物质

3、物质构成的描述:物质由__分⼦(或原⼦)构成。例如:铁由铁原⼦构成;氧⽓由氧分⼦构成。

⼆、分⼦

1、基本性质:⑴质量、体积都很⼩;

⑵在不停地运动且与温度有关。温度越⾼,运动速率越快例:⽔的挥发、品红的`扩散;

⑶分⼦间存在间隔。同⼀物质⽓态时分⼦间隔最⼤,固体时分⼦间隔最⼩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分⼦间的间隔受热时增⼤,遇冷时变⼩的`缘故。

⑷同种物质间分⼦的性质相同,不同物质间分⼦的性质不同。

2、分⼦的构成:分⼦由原⼦构成。

分⼦构成的描述:①__分⼦由__原⼦和__原⼦构成。

例如:⽔分⼦由氢原⼦和氧原⼦构成

②⼀个__分⼦由⼏个__原⼦和⼏个__原⼦构成。

例如:⼀个⽔分⼦由⼀个氧原⼦和⼆个氢原⼦构成

3、含义:分⼦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微粒。

例:氢分⼦是保持氢⽓化学性质的最⼩粒⼦

4、从分⼦和原⼦⾓度来区别下列⼏组概念

⑴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由分⼦构成的物质,发⽣物理变化时,分⼦种类不变。

发⽣化学变化时,分⼦种类发⽣了改变。

⑵纯净物与混合物

由分⼦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构成。⑶单质与化合物

单质的分⼦由同种原⼦构成;化合物的分⼦由不同种原⼦构成。

三、原⼦

1、含义:原⼦是化学变化中最⼩的微粒。例:氢原⼦、氧原⼦是电解⽔中的最⼩粒⼦

2、分⼦与原⼦的⽐较

3、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分裂为原⼦,原⼦重新组合成新的分⼦。

⼀、⼈类重要的营养物质六⼤营养素:蛋⽩质、糖类、油脂、维⽣素、⽆机盐和⽔等六⼤类。

1、蛋⽩质:①作⽤:促进机体⽣长及修补受损组织。②存在:⾁类、鱼类、乳类、蛋类、⾖类等; ③CO中毒机理:CO与⾎红蛋⽩结合,造成⼈体缺氧。

2、糖类:①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②主要存在植物种⼦或块茎中(如稻、麦、薯类、⽢蔗); ③作⽤:放出能量,供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的需要。

3、油脂:是重要的供能物质,是维持⽣命活动的备⽤能源。

4、维⽣素:①作⽤: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体健康的作⽤。②存在:⽔果、蔬菜、动物肝脏、鱼类、奶制品等。③缺乏会引起夜盲症、坏⾎症等。

⼆、化学元素与⼈体健康

1、⼈体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有11种,最多的是氧,最多的⾦属元素是钙。

2、C、H、O、N以⽔、糖类、油脂、蛋⽩质和维⽣素的形式存在,其他元素以⽆机盐形式存在;

3、钙可使⾻骼和⽛齿坚硬;缺钙会得佝偻病、发育不良、⾻质疏松等病。

4、K+、Na+可维持⼈体内⽔分和体液有恒定的PH,是⼈体维持⽣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三、有机合成材料

1、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含CO、CO

2、H2CO

3、碳酸盐)

2、⽆机化合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含CO、CO2、H2CO

3、碳酸盐)

3、天然⾼分⼦材料:棉花、⽺⽑、天然橡胶等。

4、三⼤合成材料:塑料(热固性和热塑性)、合成纤维(涤伦、锦伦、腈伦)、合成橡胶。

5、⽩⾊污染:废弃塑料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治理措施:①减少使⽤;②重复使⽤;③开发新型塑料;④回收利⽤

中考化学答题技巧及注意事项

口号:慢做会 , 求全对 , 抓住中等题 , 一分不浪费。向规范书写要分数 。

要认真审题 , 它是快速 , 准确解答试题的重要环节 . 特别注意莫把盐酸误入为硫酸 , 符号看成名称 , 质量算成质量分数 , 错误的选项看成正确的选项等。

要合理安排答题时间 , 稳中有求快 . 考试时间紧 , 不可有先草草做一遍 , 再检查修改的心理 , 立足一次成功。时间安排有余地 , 要有足够时间检查试卷 , 答卷尽量使用规范语言 . 切不可为省时间对一看就知的题草草作答 , 这样容易使会做的题丢分 , 不会做的题也得不到分。

一、审题 :仔细研读题目不准不看题,看题时应注意的字眼 :

选择题:要求选“正确”或“不正确”;选“正确”或“错误”

选“是”或“不是”;选“能”或“不能”

选“最高”或“最低”; 选“一定”或“不一定”

二、合理分配时间 :看清题后,不能因为一个题做不出来而影响做其它题,合理搭配时间是有效的。

三、字体一定要清楚 , 试卷要保持整洁

四、小括号内的要求要看清 :每年都出现在填空题、计算题中,要看清是让写元素名称,元素符号,物质名称,化学式,化学反应方程式要分清,不能误答。还是要保留几位小数。

五、探究题的答案一般不唯一,尽量选择熟悉的的答案,一般情况下不生搬硬套。

六、实验题 , 探究题,简答题,推断题要求思维高度集中,思路要严密 , 每一个步骤要记牢 , 解题时尽时搞清实验步骤,实验目的,形成一个整体思路 。

七、文字叙述要严密 :

做实验探究题时要认真阅读,注意题给信息,文字的字样,少量、足量、适量、过量;有无现象,沉淀、气泡,沉淀的颜色,白色、蓝色等;溶液的颜色,浅绿色、棕黄色、蓝色等,要先取样再操作,描述变化时要“… . 变为… . ”。 指错时要写“不能… .. ”或“应当…”

八、计算题的格式:

解 ---- 设 ----- 答要全,切不可少一个,相对原子质量要用试卷上的。

一些能计算出的先计算出来,如 146 克 __5%==73 克,每步计算要带单位。

计算过程分 3 步: 1 、列比例式, 2 、化简, 3 、得出结果。计算过程在草稿纸上完成,一定要先化简,再计算,减少出错机会。

九、当遇到难题时,要思考与之相关的基础知识,尽量用所学知识作答,抓住关键的话,从中找出问题的突破口。实在太难不好解决就坚决跳过,先做简单的,把难题留到最后解决,还有可能因为最后思路通畅,而顺利解决。

十、试卷上有无未做的题目,尤其是试卷的反面。一定不要丢题、漏填。

第一:具体题型分析 :

(一)选择题

选择题目中的关键词有:物质(包括化学式等),数据(包括等质量),化学反应方程式,微粒符号(包括示意图),及要求选择的选项是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错误的是 …… ,而选项中注意的关键词有:足量的 __ 、过量的 __, 适量的 __ ,或一定是、不一定是 …… 等。

简答题目中的关键词有:足量的 a 、过量的 b, 适量的 c ,充分反应(不等于恰好完全反应),恰好完全反应;而答题要求中的关键词有:填写化学式,名称,序号,及阴、阳离子符号等。

计算题目中的关键词有:物质(化学式),数据(包括坐标图或标签中的化学式,数据),所求的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是质量还是质量分数。

小结:在作答时一定在题目中找到解题的关键词,这样既有利于答题时能按要求正确选择、填写,同时也为复查试卷时迅速把握题意,重新判断所选选项或答案是否正确争取时间。牢记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几个在选择题目中出现的易混淆的概念辨析

有关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中和反应:关注反应物是否为酸和碱,即是否为酸与碱反应 生成盐和水。如在反应 CuO + H2SO4 = CuSO4 + H2O 中生成物属于盐和水,但反应物不满足中和反应的概念要求;

置换反应:关注反应前、后的所有物质的类别,即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如在反应 CO + CuO = Cu + CO2 中生成物的物质类别属于单质和化合物,但反应物不满足置换反应的概念要求;

复分解反应:关注两种化合物是否通过相互交换成分完成反应,而不仅仅是反应物生成物的物质类别满足要求,如在反应 CO2+2NaOH = Na2CO3+H2O 中,就不是通过反应物相互交换成分完成的,所以虽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都满足复分解概念要求,但这类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也不属于任何基本反应类型。

有关酸、碱、盐的概念与性质

碱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如氨水;盐中也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如铵盐;

碱溶液一定显碱性,但显碱性的不一定是碱溶液,可以是盐溶液,如 Na2CO3 溶液;

不是所有的碱都可以使指示剂变色,如一些难溶的碱就不可以使指示剂变色。

有关分子、原子、单质、化合物、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

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但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不一定是分子。对于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来说,保持其化学性质的微粒是原子;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可能是一种单质,也可能是几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

( 3 )化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可能是混合物如空气。

(二)实验题:找到实验目的,通读题。

实验,最重要的就是实验目的,所有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实验的反思与评价都围绕着实验的目的来展开的。在把握不准实验目的时,可以通过通读题目的实验设计,实验步骤等明确实验目的;在进行实验评价时要从实验是否达到目的,实验方案是否简单、安全,快速,环保、经济,实验现象是否与实验结论相符等各个层面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 弄清楚是制取装置还是收集装置。

(三)推断题:找到突破口,顺藤摸瓜。

推断题的突破口是一眼就能认出来的物质或反应 , 特别是沉淀、气体物质,一些特殊颜色的物质 , 在书写推断题答案时 , 要注意是要求书写名称还是化学式 , 涉及酸碱盐反应推断的试题还要注意写什么物质或什么溶液 . 物质的特殊颜色(如黑色固体有铁粉、碳粉, CuO 粉末 Fe3O4 粉末或某些离子的颜色如 Fe2+ 浅绿色、 Cu2+ 蓝色和各种沉淀的颜色等),特殊性质(如 CO , H2 , C 高温下的还原性, CaO 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等),典型用途(如作干燥剂的 CaO ,焙制糕点、治疗胃酸的 NaHCO3 ,做建筑材料的或补钙剂的 CaCO3 等),反应的特殊条件(水通电分解, CO 或 C 在高温下还原 CuO 、 Fe2O3 等),都是推断题的突破口。找到突破口后,可根据突破口的具体位置进行正推或者逆推。

(四)计算题:找准已知、所求,步骤多得分。

综合计算题的评分标准是分步给分的“不全会不等于全不会”,哪怕写对化学方程式也能得到一定的分数。一个原理写一步,切不可列一步到位的综合式,防止计算结果出错而多扣了应得分数。做计算题要注意步骤清晰,解、设、列、答齐全,书写格式和单位、有效数字等都应规范。

第二:冷静沉着,答题规范

从历年答卷情况来看,一些 学生 由于思想过度紧张,粗心大意,导致得分较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不按要求答题;如把答案写在密封线外,因阅卷老师无法看到而失分。

2. 写错别字:不少考生因写错别字、书写潦草使阅卷老师辨别不清而被扣分。如“石蕊”写成“石芯”:“碳”和“炭”不分:“饱和”写成“饱合”:“长颈漏斗”写成“长劲漏斗”等。

3. 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计算单位写错:在化学学科中,每种元素、每种物质都有专用的化学符号,一些考生常将化学符号写错。如元素符号忘记了大小写的原则,化学方程式忘记配平,状态符号漏标注,反应条件未写清等;在化学计算中,有时单位不统一就代入计算,导致答案错误而失分,这都说明考生平时训练不够严格,出错率较高,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考场情绪不稳定,粗心大意,答题不规范。为了避免这种失误,首先要加强基本功训练,做到认真细心,一丝不苟,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以提高答题的正确率。另外,要熟记化学基本概念、公式,正确使用,稍有差错,就可能造成前功尽弃。

第三:答题严密,语言简练

一些 学 生在简答题方面失分较多,主要原因是答题不够严密,逻辑性较差,抓不住要领。解答此类题目,主要根据已学过的基础知识,在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围绕题目的核心简明而恰当地运用自己的语言,加以阐明。试卷中有难题在所难免,但都不会超出我们所学知识范围,要思考与之相关的基础知识,尽量用所学知识作答,抓住关键的话,从中找出问题的突破口。实在太难不好解决就坚决跳过,先做简单的,把难题留到最后解决,还有可能因为最后思路通畅,而顺利解决。所谓难题无非是把课本上那些知识变来变去,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沉着冷静、遇难不乱、遇新不慌,仔细审题,抓点突破,难题自会迎刃而解。

第四:认真检查,改正错误

做完试卷后,要抓紧时间检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检查:一要检查试题是否全部答完,有无漏答或没有答全的;二要检查解题步骤是否完整、是否规范,检查时要认真细致,要有耐心,避免出现由于粗枝大叶而造成的一些错误;三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答案是否合理。

1) 先根据自己平时考试曾经出现的问题 , 有针对性地检查 .

2) 查化学方程式 ( 是否配平 , 是否注明条件 , 是否标明气体或沉淀生成等 ).

3) 查括号内的要求 , 有无按括号内的要求作答 .

4) 有无未完成的试题 , 特别是选择题式题 , 看试卷反面有没有题未做 .

5) 查化学计算 , 相对分子质量的准确性 , 数据的准确性 , 步骤的完整性 , 一定要答 .

中考化学五大题型答题技巧汇总

一、选择题答题技巧

1)答题稳

评卷看准确度、不看速度,答快不加分。答题时切记毛躁,看清题再落笔。

2)看全面

A、B、C、D四个选项都要看,这样可以避免选出“好像正确”的“陷阱”答案。

3)做标记

标记出否定叙述。要求选出“不正确”或“错误”选项的题,审题时要做个标记,以便在答题和检查时提醒自己别选成“正确”的。

4)留痕迹

错误选项在审题时可以在选项上划一个小小的“\”或“×”,组合式的选择题更要把错误的或正确的标记出来,审题时应留下具体的痕迹。

5)巧联系

答题方法多样化,选择题既能从题干出发作答,也能从选项出发作答,要看清楚选项与选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合理采用排除法、比较法、代入法、猜测法等方法。

6)两检查

一检查分析的和答的是否一致;二检查试卷上的答案和答题卡上涂的是否一致。

二、填空/简答题答题技巧

1)记忆型的题目:解答时只需要对所学知识进行回忆即可,答题时注意看准题目问的是什么。

2)结合图表的试题:解题关键点是仔细观察图像的形状、位置、特殊点、变化趋势等有关信息,运用对比归纳法总结图、表中的规律。

3)某些开放型/拓展型的试题:其实是对课本知识的一些延伸,审题时结合已学知识进行归纳、比较即可解答。

三、推断题答题技巧

1)做标记

标记出题干中出现的题眼,将题眼转化成有用信息,如某物质的化学式或可能的范围;并将其标注在图中。

2)巧联系

结合已知物质顺藤摸瓜,推断其他物质;推断不出的物质莫心急,在底下设问中也可挖掘出有用信息。

3)三检查

一检查推断出来的物质能不能根据题给转化图进行转化;二检查是否还有其他可能;三检查答案是否与题目设问相符。

四、实验探究答题技巧

1)稳心态

探究题是中考中最难的一道题,但不是每个空都难,做探究题时一定不要畏惧。

2)明意图

找出探究的意图,围绕实验目的或探究目的,不要偏离核心。

3)巧联系

联系上下文,一些答案结合上下文就能作答,如结合结论写步骤,结合现象判断结论。

五、计算题答题技巧

1)认真审题,阅读题干,分析题意,找出核心反应方程式。

2)认真分析并判断数据获取的依据(多是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计算物质质量)。

3)计算题为分步给分,所以答题步骤一定要完整,过程要规范!

六、非选择题答题注意事项

1)避免答非所问,看清试题对表达方式的要求,是用化学用语回答,还是文字或者图形。

2)回答问题要直接,不要转弯抹角;回答问题要精炼,不要重复叙述。

3)语言表达要有逻辑性,要体现出因果关系,回答要环环相扣。

4)不要写错别字,字迹要整洁。如“长颈漏斗”写成“长劲漏斗”;写错了要划清楚,改清楚,不要“越描越黑”。

5)不要把化学用语、计量单位写错。计算中,单位要统一,不能错标或不标注单位。


    779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