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习宝典 > 中考 > 中考考点 > 语文 > 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最新

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最新

梦荧0分享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对很多学生来说,语文是成绩提升速度最慢的学科,同时也是学起来最为复杂的学科。那么中考语文知识点怎么学习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最新,仅供参考。

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最新

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初中文言文中的通假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

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火伴皆惊忙。(《木兰诗》)帖:通“贴”。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买椟还珠》)辑:通“缉”,连缀。

24、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25、……子黑子九距之。(《公输》)距:通“拒”,挡。

26、公输盘诎,而曰……(《公输》)诎:通“屈”,折服。

2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有:通“又”。

28、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衡:通“横”。困于心,衡于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衡:通“横”,梗塞,这里指不顺。

29、虞山远甫刻。(《核舟记》)甫:通“父”。

3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简:通“拣”,挑选。

3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唐雎不辱使命》)错:通“措”。

32、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唐雎不辱使命》)仓:通“苍”。

33、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山市》)裁:通“才”,仅仅。

34、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適:通“谪”。

35、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涉世家》)唱:通“倡”,倡导。

36、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以:通“已”。

37、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被:通“披”。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被:通“披”。

3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食:通“饲”,喂。

39、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材:通“才”。

40、其真无马邪?(《马说》)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41、自余为僇人,……(《始得西山宴游记》)僇:通“戮”,遭到贬谪。

42、而游者皆暴日中。(《峡江寺飞泉亭记》)暴:通“曝”。

4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畔:通“叛”。

44、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曾:通“增”。

45、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拂:通“弼”,辅佐。

46、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具:通“俱”,全,皆。

47、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属:通“嘱”。

48、馔酒食,持其赀去。(《越巫》)赀:通“资”,资财,钱财。

49、客问元方:“尊君在不?”(《陈太丘与友期》)不:通“否”。

50、玉盘珍馐直万钱。(《行路难》其一)直:通“值”。

51、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辟:通“避”,躲避。

5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辩:通“辨”,辨别。

5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与:通“欤”,语气词。

54、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乡:通“向”,从前。

55、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信:通“伸”。

56、自董卓已来……(《隆中对》)已:通“以”。

57、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徧:通“遍”,遍及,普及。

58、四支僵硬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支:通“肢”。

59、鸡栖于(《君子于役》):通“橛”,指为栖鸡做的木架。

第一册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而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也指重温历史可以认识现在。(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不耻下问: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

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一起行走的许多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十则》)

讳疾忌医:有病不肯说,又怕见医生。比喻有了错误、缺点,生怕别人批评指出。

病入膏肓:指病已危重到无法救治的地步或事情已发展到不可挽救的程度。——《扁鹊见蔡桓公》

柳暗花明:指环境或境界的骤然转变。多指由逆境转为充满希望的顺境。(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扑朔迷离:模糊不清,很难辨别是雄是雌。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诗》)

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无他,但手熟尔。——《卖油翁》)

第二册

世外桃源:原指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在用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桃花源记》)

豁然开朗: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桃花源记》)

无人问津:没有人来问渡口了,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

吴下阿蒙: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士别当日,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

庞然大物:形容体积大而笨重的东西。现在多用来形容外强中干的事物。(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黔驴技穷: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已经用完。(《黔之驴》)

老骥伏枥:老了的好马,伏在马房中却还想去跑千里的远路。比喻人虽然老了,但仍有雄心壮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龟虽寿》)

源头活水:比喻生活气息浓厚,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

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毅力不怕困难。(《愚公移山》)

第三册

明察秋毫:能清楚地看到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比喻目光敏锐,连极小的事物都看得清楚。(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闲情记趣》)

挥汗成雨:大家用手抹汗,洒出去就像下雨一样。原来形容人多,后来也形容出汗多。

比肩继踵:肩膀靠肩膀,脚尖碰脚跟。形容人多,拥挤。

张袂成阴:张开衣服袖子就能遮住阳光,形容人多。(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晏子故事两篇》)

不求甚解:原指读书时不求深入,只求了解一个大概。现在多指学习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或了解情况不深入。(好读书,不求甚解。——《五柳先生传》)

犬牙交错:形容交界线很曲折,就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

画蛇添足: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有害无益。(《寓言四则》)

买椟还珠:取舍失当,舍本逐末,是极不可取的。(《寓言四则》)

滥竽充数:没有本事的人混在有本事的人中间凑数,终会露馅。(《寓言四则》)

塞翁失马:在一定的条件下,好事可能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为好事。(《寓言四则》)

第四册

鸿鹄之志:比喻远大的志向。(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披[被]坚执锐:身披坚硬的护甲,手上拿着锐利的兵器。比喻投身战斗。(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第五册

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所图。(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水落石出——《醉翁亭记》)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指站在正义方面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违背正义则必然陷于孤立。(《孟子二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愁患害能使人奋斗而获得生存,安逸快乐使人沉迷于享乐,反而容易导致死亡。(《孟子二章》)

百废俱兴:指任事振作有为,凡有荒废者,皆整理兴举起来。(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气象万千:谓景象宏伟绚丽,非常壮观。(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心旷神怡:心胸旷达,精神愉快。(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第六册

舍生取义: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

箪食壶浆:(老百姓)用箪盛了饭,用壶装了汤来欢迎他们所拥护的军队。后来用以形容军队受欢迎的情况。(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隆中对》)

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做完。(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再衰三竭:形容士气低落,不能再振作——(《曹刿论战》)

辙乱旗靡:车迹错乱,军旗倒下。形容军队溃败——《曹刿论战》

三顾茅庐:东汉末,刘备三次往隆中(山名,在今湖北襄阳)聘请隐居于草庐的诸葛亮出来帮助打天下。后用来指诚心诚意再三邀请或访问。(《出师表》)

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古今异义词

例词 例句 古义 今义

1 居 居十日 过了 居住

2 走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跑 走

3 再 一股作气,再而衰 第二次 又

4 池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护城河 水池

5 次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 停驻 质量差;次数

6 戾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至 暴戾

7 令 何患令名不彰耶 美好的 命令

8 寻 未果,寻病终 不久 寻找

9 狱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案件 监狱

10 坐 停车坐爱枫林晚 因为 坐下

11 渠 问渠哪得清如许 它(他) 水渠

12 微 微斯人,吾谁与归 没有 微小

13 迁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官吏调职 迁移

14 形 无案牍之劳形 身体 形状

15 鄙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目光短浅 卑鄙

16 卑鄙 先帝不以臣卑鄙 地位低下 品质低下

17 牺牲 牺牲玉帛,弗敢专也 祭祀用的物品 为正义事业而奉献

18 亲戚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父母兄弟等 姻缘亲属

19 交通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交错相通 交通运输

20 妻子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儿女 男性的配偶

21 绝境 同上 与世隔绝的地方 山穷水尽的地步

22 无论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更不必说 条件关系连词

23 几何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多少 数学学科之一

24 开张 诚宜开张圣听 扩大 开业

25 会计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聚集商议 财务人员

中考语文文言文总复习题

一. 古诗文填空。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饱含诗人无限辛酸,流露出内心的愤懑不平的诗句是 , ;诗中运用典故的诗句是

诗中有一联是千古名句,现在常用它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两句是

2.《赤壁》中既是名句,又是想像的诗句是

3.《过零丁洋》中,概括写出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历的诗句是 ,

;写出国家和个人的境遇的诗句是 , ;概括写出两次抗元,遭受失败后的的心情的诗句是 , ;表现诗人誓死报国,表现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的诗句是

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直接写明月的句子是 ;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是 , ;“此事古难全”中的“此事”指

写出词人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5.<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暗示潼关是兵家必争之地的句子是

;写曲人驻远望、感慨横生的诗句是 , ;曲中的主旨句是

6.《饮酒》中写出了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迷惘的诗句是 , ;诗中体现爱菊的名句是 , ;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

7.《行路难》中,表明诗人的政治出路全初权贵堵塞的诗句是

;暗用典故的诗句是 , ;表达诗人终将冲出苦闷,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一天会实现的情怀的诗句是

8.《茅屋这秋风所破歌》中,写出诗人从沉思中振作起来的句子是

表现无私奉献精神的语句是

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从视觉角度,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诗句是

写北方过地风狂风早的诗句是 , ;以春花喻冬雪的诗句是 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的诗句是 , ;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10.《己亥杂诗》中,被后人形容老一辈革命家鞠躬尽瘁精神的诗句是

11.《小石潭记》中,能够反映心境感伤的句子是

12.《岳阳楼记》中,表达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喜的两个四字句是 ;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悲的两个四字句是 ;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表现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叙述腾子京政绩的句子是 ;文中“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与“退”分别指 。

13.《醉翁亭记》一文中的主旨句是 ;在第一段就微露主旨的句子是 ;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 ;山间早晚景色的句子是

描绘的四季景色是

14.《与朱元思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句子是 ;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句子是 ;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句子是 。

15.《马说》一文的主旨句是 ;描写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

写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

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千里马被埋没的具体表现是 。怀才不遇的人时常感叹的两句话是 。

16.对联是中国文学的特有样式。有一副对联的上联是:欧阳修与民同乐。请你根据课文《岳阳楼记》的有关内容拟一个下联。

下联:

二. 阅读题。

(一)阅读《五柳先生传》,做题。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亦不详其姓字 详: (2)既醉而退 既:

(3)亲旧知其如此 旧: (4)以乐其志 乐: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亦不详其姓字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B.因以为号焉 以乐其志

C.或置酒而招之 无怀氏之民欤 D.或置酒而招之 既醉而退

3.请把“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和“造饮辄尽,期在必醉”两个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译文:(1) 。

(2) 。

4.写了五柳先生哪几方面的爱好?请摘录原文回答。(4分)

答:

5.“不求甚解”一词,按现在的理解含有贬义,为什么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答:

6.文中有“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的句子,请用自己的回答,他的“志”是什么? 答: (不超过15个字)

(二)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做题。

1.写出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1)嗜学( ) (2)叱咄( ) ⑶容臭( ) ⑷曳屣( ) ⑸皲裂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录毕,走送之( ) (2)俟其欣悦( ) (3)寓逆旅主人( ) (4)皆被绮绣( ) ⑸主人日再食( ) ⑹卒获有所闻( ) ⑺持汤沃灌( )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负者歌于途 B.当余之从师也 髻鬟之始掠

C.足肤皲裂而不知 佳木秀而繁阴 D.以衾拥覆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找出文中通假字,并解释。

5.《 》,是 , (朝代)文学家,他与 、 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写此文的目的是

6.翻译下面的句子。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文: 。

7.选段写了幼时求学的艰难和成年后求师的艰难这两方面的内容,其中“求师的艰难”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

(三)阅读《与朱元思书》,做题。

1.这篇文章从文体上看,应是一篇 介绍的是 的景色。

2.对这一处的景色,主要抓住了 的特点来写。

3.句子“泉水激石……百叫无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可否不写?

4.句子“鸢飞戾天者……忘反”从表达上看属于 ,表达了

5.的是 ,是 代文学家。他的散文以写景见长,有人仿效他的文体,称“ ”。

6.描绘异水时,抓住了 的特点,描绘奇山时,紧扣

的特征。

(四)阅读《岳阳楼记》选段“若夫霪雨霏霏……吾谁与归”,回答问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而或长烟一空( ) ②至若春和景明 ( ) ③连月不开( ) ④去国怀乡( ) ⑤薄暮冥冥 ( ) ⑥沙鸥翔集( ) ⑦山岳潜行( ) ⑧属予作文( )

2.在选文第③段找出四对反义词:

⑴ , ⑵ , ⑶ , ⑷ , 。

3.在第②段中找出与“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面悲者矣”形成鲜明对比的句子。

答: 。

4.翻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 。

5.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答: 。

6.选文第一二段都是写景的名段,却表达了不同的心情。第一段写了 的景色,表达了 的心情;第二段写了 景色,表达了

的心情。

7.“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指:__________________。

8.“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句理解最好的一项是( )A.勉励滕子京以“古仁人”为榜样,做自己的好朋友。B.表现自己学习“古仁人”崇高思想的抱负和决心。C.表达了自己做人为官的追求,也期望友人与己共勉。D.表现找不到志同道合伙伴的惆怅。

9.对写作目的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应朋友之托,为重修的岳阳楼作记。

B.借作记之机,表达自己的胸襟和抱负。C.当时和滕子京都在被贬之时,要借此文与朋友共勉。D.描写巴陵胜状,抒发览物之情,评说迁客骚人。

(五)阅读“庆历四年春……得无异乎”,做题。

1.选文第一段中的“今人”指的是 朝人;第二段中的“骚人”指的是 ,其含义于 。玉龙五中初五十九班现代文测试题

一.阅读《藤野先生》“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还没有中国的留学生”。做题。

1.文段节选____写的回忆性散文《_____》,文章选自散文集《_____》。

2.文段中“油光可鉴”的“鉴”原意_____,文中作______词用。

3.文段中“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这句话中,“无非”的意思是________,这句话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4.文段中抓住“清国留学生”______的细节,以_____式的笔法,刻画了他们的丑态。

5.文中,[甲]“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乙)实在标致极了。[甲][乙]句子分别用______和_____的修辞手法。

6.在文段中说:“问问精通时事的人”,这里的“时事”意指________,这是一种______________的说法。

7.文段记述了在东京的________。

8.鲁迅本来满怀学医救国的希望来东京的,但从所看到的情形未免有些失望。文中哪一句表达了的这种失望情绪? 。

二.阅读《藤野先生》“①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实在标致极了”、“②这藤野先生……上讲堂没有带领结”、“③只有他的照相……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1.①段在刻画“清国留学生”的标致形象时,抓住了他们三个方面的特征。这三个特征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①段在刻画“清国留学生”的标致形象时,没有采用工笔细描的笔法,而是采用了带有夸张意味的____________式笔法。

3.①段刻画“清国留学生”的丑态,目的在于批判他们那种__________的颓废思想。

4.②段中“模胡”一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5.②段通过人物的_________描写,表现了藤野先生_________的品质。

6.③段中“良心发现”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7.③段中“增加勇气”的原因是________。

8.③段中看到藤野先生的照相就“良心发现”,就“增加勇气”。在这里,文章采用了由此及彼的__________手法。

9.③段中“正人君子”指的是当时________。

10.藤野先生热爱教育鲁迅,从文中看,主要原因是什么?

三.阅读《藤野先生》“有一天,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并且离开这仙台”,做题。

1. 简要概括上文所写的两件事。

2. 怎样理解“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这个句子?

3. 文中“呜呼,无法可想”的感慨,表现了“我”怎样的思想认识?

4. “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一句中的“那时”,“那地”分别指什么?

5. 句子“中国是弱国……疑惑” 表达了的怎样的思想感情?该如何理解这句话?

6. “也无怪他们疑惑”、“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他们何尝不酒醉的喝采” 加点词“他们”分别指代 。

7. “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是与什么情景相呼应

8.“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冒号后包括几类中国人?

9.中加点词“偏”表示了此时对电影中的“中国人”怎样的心情?

10.看电影和赠照片分别表现了爱国青年和藤野先生对另人抱着怎样的不同感情?

11. 选文中“这一声特别听得刺耳”一句应怎样理解?

12. 结合原文分析“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回答以下问题

(1)“我的意见”是指 。

(2)“意见变化”的内容 。

(3)“意见变化”的原因 。

13.“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写出当时某些中国人

的精神状态。

四.阅读《我的母亲》“但这九年的生活……这就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做题。

1.选文第一自然段就全文来说,在内容与结构上分别有什么作用?

2.选文第三自然段说母亲重罚“我”后,“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是什么原因?

3.如果从文章中选出一句话来概括母亲对“我”的态度,哪一句最为恰当?

4.文段记叙的事情既写母亲对“我”的“严厉”,也写母亲对“我”的疼爱,从选材的角度看,这样选材的好处是什么?

5.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母爱,也是世界上最崇高的爱。你认为选文中母爱的表现形式有哪些?请分别加以归纳。并请你收集几句歌颂母爱的诗歌或名句,写在下面,并注明出处。

五.阅读《雪》,做题。

1.写“江南的雪”,是写的眼前的景物,还是回忆中的景物?从第一自然段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

2.在第四自然段的开头,用了“但是”一词,请你说说这样用的用意。

3.对江南的雪和北方的雪各有怎样的感情?为什么会对朔方的雪情有独钟?

4.说说句子“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的含义。

5.与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写了塑雪罗汉,两文在写到塑雪罗汉时的写法和目的有何不同?

6.探究下列语句的含义。

(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上句中用“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来修饰“雪花”主要强调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上句中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分别形容江南的雪的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7.写出第一段中一个比喻句,并写出喻体写出了本体的什么特点?

8. 第一段是一幅美的图画,根据内容,这幅图可取各什么?具有什么特点?

9. 第一段文字写的虚景是什么?这虚景的描绘,却表达了对未来的信心,结合全文,这信心是什么?

10.在第一段中景物描写色彩布置也很别致,突出了江南雪的“美艳”,试作具体分析。

8.写自己艰苦求学经历的目的是什么?我们从中受到什么样的启发? 答:

六.阅读《海燕》,做题。

1. (1)高尔基是前__________无产阶级革命作家,他的小说有自传体三部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海燕》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__________》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

2.“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摔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一句中主要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

3.写狂风时用了一系列动词,如“抱”“摔”等,形象地表现了狂风的什么特点?

4.说说下面句子中的两个破折号的不同作用。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

5.请你说说“乌云遮不住太阳”一句的深刻含义。

6.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这篇散文诗的主要意思。

7.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海燕象征 ;海鸥等海鸟象征 ;暴风雨象征 。

8.除了海燕,课文还描写了海鸥、海鸭、企鹅在暴风雨来临前的表现。请你想像一下,海燕在海上振翅飞翔会有什么想法,它对海鸥、海鸭、企鹅会说些什么?试以“海燕的宣言”为题写一段话,充分表现出海燕的心理活动。

七.阅读《敬畏自然》“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他们看来也不过尔尔”。做题。

1.文章中句子“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中“这种”指代

2.文章中句子“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一就像母亲面对无知的孩子那样的笑”,结合选文概括人类的“无知”表现在哪些方面。

3.文章段④中画虚线的句子“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说这句话的理由是什么?

4.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1)不自量力: (2)喜形于色:

(3)不过尔尔: (4)相形见绌

八.阅读《喂——出来》“有一位学者叫人从研究所里……并且还附带建造了一个广场”。

1.解释下列词语。

哂笑: 投机: 众目睽睽:

胸有成竹:

2.这位学者为什么用“不容置疑的语气”吩咐把这个洞填掉?由此可以看出他研究的目的是什么?学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选文第三段属于什么描写?句是“出丑”的含义是什么?

4.周围的人“都觉得有些可惜”的是什么?他们又是一些什么心理?

5.村民们为什么“异口同声”地同意将这个洞让给投机商?这说明了一种什么社会现象?

6.投机商人这么做,不是做赔本生意吗?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有什么好处?

7.从选文内容看,这部分属于小说的( ) A、开端 B、发展 C、高潮 D、结局

8.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文中的“洞”指的是什么?

9.虽是一篇科幻小说,富有想像和联系,但是给人一种比较真实的感觉。请你举一两例来说明。

九.阅读《云南的歌会》“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都充满一种淳朴本色美”。做题。

1.你认为选文第一段从描写的笔法看这是中国画中的水墨画还是工笔画?

2.第一段是人物的________ 描写,写了人物的面容、________ 、________。

3.你认为这段描写好在哪里? 。

4.选文第二段写唱歌的环境,写了植物 ,写了动物 、 、 。

5.选文第二段用 、 的自然美景有力地烘托映衬了 。

6.“赶马女孩子的唱歌”有什么特征? 。

7.“赶马女孩子年纪多不过十四五岁,嗓子通常并没经过训练”,就能唱出如此动人的歌,这体现了云南怎样的风格特点?

8.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第二段的大意。

9.这一段用很多笔墨写进城一路的景色,想一想路上的景色、小鸟的歌唱和“赶马女孩子的歌唱”有什么关系呢,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意图?

十.阅读“我的家乡是水乡……白嘴吃也可以。

1. 选文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写“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用意是突出家乡咸鸭蛋的________________。

3.(1)高邮咸蛋的特点是什么?

(2)用袁枚的话说高邮咸蛋的特点是什么?

4.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如句子“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给你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引用文言文为文章增加了________________的语言美。

6.品析“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一句的语言特色及方法。

7.选文第三段,从表达方式看属于 ,除介绍特点外还重点介绍了 ,这一段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的是 ,其次还运用了 、 。

8.高邮咸蛋的吃法有两种,一种是 ,一种是 。从这一段的说明顺序看属于 说明。

9.“别说鸭蛋都是-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一句中“蠢”和“秀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特色?

10.结合本地风俗,介绍一种春节你最喜欢的东西。

十一、阅读《吆喝》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课文第一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第二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请你谈谈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吆喝的。

4.阅读第五至第九自然段,在课文中画出表示从早到晚顺序的词语,写在下面。

清早卖早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现在北京城倒还剩一种吆喝,就是“冰棍儿——三分嘞”。语气间像是五分的减成三分了,其实就是三分一根儿,可见这种带戏剧性的叫卖艺术并没失传。

(1)选文中画线的句子和文中的哪一句是相互照应的?

(2)这一段表现出对吆喝声怎样的感情?

6.萧乾,蒙古族,北京人,著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35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后,先后主编天津、上海、香港等地的________兼旅行。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我国在欧洲惟一的战地。1995年中国作家协会授予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岳阳楼之大观”的描写很简略,其原因是 。

3.“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句话译成现代汉语应是 ,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 。

(六)阅读《醉翁亭记》,做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 蔚然而深秀者( ) 醉翁之意不在酒( )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临于泉上者( ) 伛偻提携( ) 宴酣之乐 ( ) 颓然乎其间者( )

2.第一段中,有一个现在常用的成语,这个成语是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3.第一段文字的写景部分有一定的顺序。首先写 ,其次写 ,最后写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二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5.第二段文字中含有一个成语,请把它概括出来,再说说它现在的意思。

6.第二段中“乐亦无穷”的原因是什么?

7.第二段开头“若夫”一词的作用是什么?

8.第三段可以分为四层。每层的意思都可以用文中语句概括。第一层写的是 ;第二层写的是 ;第三层写的是 ;第四层写的是 。

9.的主旨是“与民同乐”,写滁人游与的主旨有什么关系?

10.第三段中“太守醉”中“醉”有两层意思,一层是“酒喝醉了”,另一层意思是

,表现了 。

11.第三段中能表明本段文字内容核心的是哪个句子?

12.第四段中“醉能同其乐”句中的“其”指的是谁?

13.“醒能述以文者”中的“文”指的是什么?

14.文中能表达“太守之乐”的是哪句话?

15.文中哪句话将“醉”和“乐”统一起来,点明文章的主旨?

16.这段话中写禽鸟之乐和游人之乐的用意是什么?

17.“醉能同其乐”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七)阅读下列两段文字,做下面的题。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得无异乎”,[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而乐亦无穷也”。

1.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云归而岩穴暝( ) 南极潇湘( )

2.甲段中的“前人之述备矣”之中的“前人之述”是指上一节的 (用文中语句回答)

3.选出与乙段中“野芳发而幽香”所描写的季节景色不同的一项是( )

A、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4.甲段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联系下文,这个“异”写具体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5.有一个成语出自乙段,请用这个成语造句。

6.甲、乙两段均为写景语段,甲描写了 景。乙描写了 景,两者写景的角度有何不同?

7.乙段中“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中的“乐”与甲段“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乐”的内涵有什么不同?

    863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