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习宝典 > 中考 > 中考考点 > 历史 > 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梦荧0分享

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

想要在中考里考个好的历史成绩的话,在初三时期不能不做好复习。那么九年级历史知识点怎么学习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仅供参考。

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第1课:古代埃及

【课程标准】初步了解原始社会时期的人类活动;通过金字塔,了解亚非古代文明及其传播。(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1.地理位置与文明渊源① 地理位置:古埃及位于非洲的东北角,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贯穿南北。② 文明渊源:尼罗河定期泛滥后两岸留下肥沃的黑色淤泥,有利于农业生产。因此,古埃及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

2.国家建立: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尼罗河下游陆续出现若干小国。

3.初步统一: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埃及初步实现统一

4.强盛:在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古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

5.灭亡: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吞并古埃及;后来,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占领古埃及。

6.文明成就:

① 科学:古埃及天文学、数学和医学最为突出。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

② 文化: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学之一。

(二)金字塔

1、用途:法老的陵墓,胡夫金字塔(最大)

2、评价: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古王国时代的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逐渐衰落。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课程标准】

通过《汉谟拉比法典》,了解亚非古代文明及其传播。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地理位置:两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2.建国: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产生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大约在公元前24世纪,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

3.文明成就(苏美尔人):文字:楔形文字 历法:阴历 计数法:60进制

(二)古巴比伦王国

1.统一: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2、统治: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三)《汉谟拉比法典》

1、地位: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内容:①社会等级严格: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②奴隶制发达:家庭奴隶制是其一大特征③商品经济活跃

3、实质: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5、意义:《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第 3课 古代印度

【课程标准】

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了解亚非古代文明及其传播。

1.地理位置: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

2.早期文明遗址: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

3.出现国家: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在印度北部建立了许多小国家。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4.文明成就:数学:阿拉伯数字

5.种姓制度

(1)建立: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建立的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2)主要内容

 

等级名称

从事职业

第一等级

婆罗门

掌管祭祀(从事宗教事务)

第二等级

刹帝利

掌管军事行政权力国王、武士、官吏)

第三等级

吠舍

从事农业、畜牧业商业

第四等级

首陀罗

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四个等级之外是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

特点:各等级世代相袭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的人不得通婚

影响:激化了社会矛盾,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发展;是佛教产生的社会背景。

6.佛教:(1)创立:时间:公元前 6 世纪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2)教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3)传播:公元前3世纪开始向外传播。公元前1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中国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佛教往南经锡兰,传到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单元小结:古代亚非文明均是产生于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制社会的国家地区。古代亚非文明的主要成果:古代埃及的金字塔、象形文字、太阳历;古代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汉谟拉比法典》;古代印度的梵文、佛教、种姓制度、创造从0到9的计数法;中国的甲骨文和青铜器等。

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

第 4课 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课程标准】

知道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希腊城邦和罗马共和国,了解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成就,以及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对文化传播和交流的作用。

(一)希腊城邦

1.地理范围:

古代希腊地理范围大致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小亚细亚半岛西岸、黑海沿岸、意大利南部以及西西里亚岛等地区,希腊半岛是古代希腊的主体,地理环境呈现环海、多山、多岛屿的特点,不利于统一,但适宜航海业和海外贸易。

2.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海洋文明),最早文明是爱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3.希腊城邦

(1)出现:公元前8世纪希腊出现城邦,特点是“小国寡民”;斯巴达是最大的城邦。

(2)居民:分为公民和非公民,二者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 成年男性公民有参与统治的权利,只有公民才能占有土地;参军打仗是公民的义务;城邦各项活动都以公民为主体。非公民包括外邦人和奴隶。

(二)雅典的民主政治

1.鼎盛时期: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2.伯里克利时期民主政治

(1)扩大公民权利,公职人员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2)代表各地的10个主席团轮流主持城邦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3)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种职能(4)建立津贴制度。

(5)局限性: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三)亚历山大帝国

1. 东征:(1)公元前 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进攻波斯帝国。 (2)继续南下,攻占地中海东岸地区,攻入埃及。(3)公元前 331年,亚历山大进入两河流域,再次战胜波斯大军。一年后,波斯帝国灭亡。

3.帝国建立:亚历山大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其版图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亚,南达埃及,地跨欧、亚、非三洲。这个帝国被称为“亚历山大帝国”,亚历山大被称为“亚历山大大帝”。

4.亚历山大东征的性质:具有侵略性质。

5.影响:(1)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2)东征和帝国的建立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3)大量工商业者随军队流动,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

总结:古代世界交往的方式有哪两种?

①暴力冲突:亚历山大东征、布匿战争、希波战争、罗马帝国的扩张等战争

②和平交往:丝绸之路、鉴真东渡、玄奘西游、郑和下西洋等

【归纳提升】

★我们应当如何客观公正的认识雅典的民主政治?

(1)进步性:雅典民主政治的核心是广大公民直接参与,原则上公民都有权决定和管理国家大事,通过选举担任各级政府官职。这种先进的古代政治制度,为公民创造了广泛的参政机会,激发了公民的自由、开拓精神,推动了雅典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的进步性。同时,它对日后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制度的演进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2)局限性:雅典民主是建立在奴隶主对奴隶专政基础之上的,广大奴隶根本不被当人看待,自然没有公民权和民主可言。

★伯里克利当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给我们哪些启示?

(1)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2)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亚历山大东征对东西方文化交流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亚历山大大军先后征服了波斯、埃及、小亚细亚、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的部分地区。这些都古代东方文明高度发达的地区,除了中国外,三大东方文明古国都在其内,而亚历山大统治下的希腊本身就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这样,亚历山大通过东征,将东西方联结起来,帝国范围内文明荟萃,交相辉映,为东西方文化交流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2)亚历山大帝国内的文化交流大体上是东西互动的,但由于希腊是征服者一方,人员的流动也是以希腊人到东方去为多,因而相对来说以希腊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明对东方的影响更大一些;但东方文明对希腊人的某些影响也是不可抹杀的。

第 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课程标准】

知道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希腊城邦和罗马共和国,了解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成就,以及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对文化传播和交流的作用。

(一)罗马城邦兴起:公元前1000年兴起于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

(二)罗马共和国(公元前509年建立)

1.国家机构:元老院:由 300名贵族组成,掌握决策权;执政官:主持日常政务;公民大会: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保民官:平民自己选出,有权否决执政官与元老院提出的对平民不利的决议。

2.《十二铜表法》

颁布:公元前 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因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被称为《十二铜表法》。

内容:《十二铜表法》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内容。

意义:使定罪量刑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地位: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来

(三)罗马帝国

1、建立:

(1)凯撒:公元前49年,控制罗马元老院,后来,元老院任命他为终身独裁官。

(2)屋大维:首创“元首制”,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

2、辉煌: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帝国的版图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了罗马帝国的“内湖”。

3、衰亡(1)原因:(内因)3世纪,罗马帝国陷入长期的政治、经济大危机(实质:奴隶制危机)。统治者争斗混战不断,人民起义此起彼伏,农业萎缩,工商业衰落,民生凋敝 。(外因)375年,日耳曼人开始大举侵入罗马帝国。

(2)过程:①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 ②476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

【归纳提升】

★东方亚非文明与西方欧洲文明的差异及原因分别是什么?

差异:亚非文明古国大多发源于大河流域,是大河文明,以农业经营为主;而古代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都是发源于海洋,是海洋文明,工商业发达。

主要原因:

第一,东西方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古代东方各国文明的发生多与大河有关。这里的人们最早定居下来从事采集与农耕,由于长期居住在一个地方,从而自然地产生爱故土、爱家乡的思想,并升华为保家卫国的思想。而希腊半岛三面环海,岛屿棋布,陆地贫瘠,农业不发达,主要从事海外贸易。在航海和扩张战争中,培养了富于冒险的精神。

第二,东西方所具有的政治经济条件不同。古代东方各国经济上多以村社为单位的农业型经济为主,政治上是奴隶主专制制度,从而形成“人治”的传统。而西方在经济上在多是以城邦为单位的商业型经济,政治上建立的是奴隶主民主政治,它比奴隶主专制统治要进步,对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

第6课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课程标准】

知道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希腊城邦和罗马共和国,了解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成就,以及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对文化传播和交流的作用。

(一)文学和雕塑

1.希腊神话的特点:“神人同形同性”。代表:《荷马史诗》是宝贵的文学遗产,也是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

2.雕塑:《掷铁饼者》是希腊雕塑艺术中的杰作之一。宙斯像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二)建筑艺术

(1)希腊:体现在神庙建筑,四周以廊柱环绕,柱身有粗有细,雅典帕特农神庙是典型代表。

(2)罗马:特点是石拱门、穹顶等。代表性建筑有罗马大竞技场 、引水道工程、凯旋门和万神庙

(三)哲学

德谟克利特提出“原子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微小的“原子”组成的。

苏格拉底的思考转向人类社会。他指出,求得知识的最好办法是有系统的问和答;他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这对认识人的内心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创立了逻辑学,提出演绎法,奠定了动物学基础。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四)法学

法学是罗马人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罗马帝国的法学家对法律进行了广泛论证,包括适用于罗马公民和非公民之间关系的万民法、关于商品生产和交换的经济法,以及众多的法律概念。它们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罗马法学系统。

罗马法成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

(五)历法:公历的起源:罗马的历法来源于古埃及人的太阳历。凯撒命人以太阳历为蓝本编制新的历法,称“ 儒略历 ”。4世纪,罗马皇帝以此作为历法。是今天公历的基础。

(太阳历---儒略历---历法—公历)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中世纪西欧社会特特征:

1.西欧进入封建社会;2.盛行,教权与王权结合,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

3.封建庄园经济盛行;4.西欧城市重新兴起

第7课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课程标准】

通过封君封臣制、庄园生活、的传播,以及欧洲城市和大学的兴起,了解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变化;

(一)的兴起1.兴起:1世纪时,兴起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

2.教义:耶稣就是“救世主”。耶稣教导人们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

3.发展:4 世纪末,罗马皇帝将确定为国教,促进了的传播。

(二)法兰克王国

1.建国: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 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的许多“蛮族王国”中最强大的是481年克洛维建立的法兰克王国。

2.统治:①克洛维皈依了,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②保留了原来罗马大地主的土地,把原属罗马国有的土地和无主土地赐给教会和部下。

3.封君与封臣——形成西欧封建制度

(1)形成: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改革。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成为封臣。

(2)关系: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

(3) 封君与封臣制度特点:

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严格的等级性,权利、义务交织,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4)影响:11世纪,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普遍存在。

(三)查理曼帝国

1.疆域:今天的意大利北部、西班牙北部和德国西部的广大地区,与原来西罗马帝国的欧洲部分基本相当,成为当时西欧最大的王国。

2.发展:查理曼实行鼓励发展的政策,把王国划分为很多教区,实行“什一税”。

3.查理曼帝国:800年,教皇在罗马为查理举行加冕礼,称查理为“罗马人的皇帝”。因此查理被称为“查理大帝”或“查理曼”。他统治时期的法兰克王国,史称“查理曼帝国”。

4.分裂:843年,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三个王国彼此间不存在隶属关系。

【归纳提升】

★西欧封建社会与中国封建社会的差异:

西欧

中国

长期处于分裂状态

长期处于统一状态,分裂是暂时的

神权大于王权

皇权高于一切

5世纪形成,比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晚约1000年

公元前5世纪(战国时期)进入封建社会

第 8课 西欧庄园

【课程标准】

通过封君封臣制、庄园生活、的传播,以及欧洲城市和大学的兴起,了解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变化;

(一)庄园的领主与佃户

1.庄园的性质:领主统治下的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是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

2.庄园的土地

①自营地: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通常占庄园全部可耕地的 1/3到1/2,收入全部归领主所有。

②份地:庄园除直领地以外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是佃户的生活来源。佃户取得份地的条件是义务耕种领主的“直领地”,一般每周要在直领地上劳动 3天,剩下的时间才属于自己。领主还向佃户征收其他捐税。

③共用地:庄园周围的林地、荒地等,全体佃户都可以放牧,共同使用。

3.庄园的居民

(1)领主

①定义:受封领地的封建主。②权利:直领地的收入全部归领主所有;可以向佃户征收捐税。③限制:不能随意没收自由农民的土地。

(2)领主的佃户(庄园的居民)①分类: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②义务:基本义务是为领主提供劳役;缴纳捐税;③自由农民:独立的小生产者,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和财产,有份地保有权。

(二)庄园法庭

1.权利:庄园具有司法权,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他的管家。

2.开庭时间:每隔一段时间为解决一批问题而开庭一次;地点:领主宅第的厅堂,或教堂,或庄园里的大树下

(没有固定的时间、地点和专门的工作人员)

4.审理内容:侵犯领主利益的行为;佃户之间的纠纷;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

5.惩罚手段:罚金,罚金全部归领主所有。

6.审判依据:习惯法或村法。

7.作用:维护庄园公共秩序; 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第 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课程标准】

通过封君封臣制、庄园生活、的传播,以及欧洲城市和大学的兴起,了解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变化;

(一)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1.城市复兴:从 10世纪起,西欧开始恢复,旧的城市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

2.城市争取自由和自治的手段: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典型代表:法国琅城)

3.自由、自治的表现:13 世纪,许多城市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城市。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部分城市还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设立城市法庭,成为自治城市。

4.获取自由和自治的形式: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特许状”。

5.意义:(1)积极:国王颁发特许状,既削弱了割据势力,又获得城市的拥护,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2)局限性:取得自治的城市并不能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城市贵族一般也都是国王的支持者。

(二)城市居民的身份

1.基本居民:手工工匠和商人。

2.来源:农民、农奴(进入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

3.手工业者:从事小商品生产,拥有简单的生产资料,自己和家属都参加劳动,靠出卖产品换取其他生活用品以维持生活。家庭既是生产的作坊,也是店铺。

4.商人:专事商业和贸易,通常比手工业者富裕。

5.社会阶层: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逐渐形成。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三)大学的兴起

1.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_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

2.中世纪大学的课程分为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课程设置特点:一方面仍受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归纳提升】

★西欧城市兴起的意义是什么?

(1)经济方面:城市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用。

(2)政治方面:拥有自由和自治权利的城市,成为新的政治实体;市民阶层不断发展,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

(3)思想文化方面:伴随着市民阶层在政治、经济生活方面地位的提高,一种新的世俗生活观念逐渐形成,这为以后文艺复兴等运动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课程标准】

知道《查士丁尼法典》,初步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

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查士丁尼:527年继任东罗马帝国皇帝。

《查士丁尼法典》:(1)目的:为了稳定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2)内容:2世纪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汇编

《罗马民法大全》

(1)组成:

《查士丁尼法典》

把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

《新法典》

查士丁尼执政时期的法令汇编

《法学汇纂》

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汇编

《法理概要》

指导学习法律文献汇编

(2)评价:进步性:《罗马民法大全》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典,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局限性:仍然承认奴隶制,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1. 原因:7世纪开始,阿拉伯人的进攻占领了部分地区;西欧封建主组建的十字军的攻打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大部分领土;国势日渐衰落。

2. 灭亡:1453年,被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尔,帝国灭亡。

3. 影响:(1)它对、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采取兼容并蓄,创造出独特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2)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3)为西欧的相对稳定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对西欧起到了保护作用。

【归纳提升】

★怎样认识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1)灭亡原因:拜占庭帝国穷兵黩武;陶醉于已有的辉煌,不善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奥斯曼帝国的进攻。

(2)启示:开放宽容致使文明兴盛,保守狭隘导致文明衰落;一个国家或民族,必须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善于学习,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第 11课 古代日本

【课程标准】

通过伊斯兰教的创立、阿拉伯帝国的崛起、日本大化改新,以及非洲、美洲的社会发展概况,初步了解中古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

(一)6世纪前的日本

兴起:1——2世纪日本有100多个小国与中国通使

统一:5世纪大和政权基本实现统一。统治: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奴隶。

(二)大化改新

1. 开始:从 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称日本国。

2.主要内容

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3.影响: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温馨提示:大化改新以学习和模仿中国古代唐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为主,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属于封建性质的改革。

(三)幕府统治

1.武士集团的形成:地方豪强为保护自己的庄园组织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

2.幕府统治确立: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日本由此进入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3.特点: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领名义上又天皇任命,实际上天皇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幕府将军把持国家大权。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

【归纳提升】

★怎样认识日本的大化改新?

1.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隋唐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2.大化改新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3.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请说说古代的中日关系。就日本改革的成功,谈谈你的看法:

1.关系:从汉朝开始,中日有了交往。隋朝时,日本遣使来化。唐朝时,受到唐朝繁荣的吸引,日本频繁派遣遣唐使,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2.看法:日本民族非常善于把其他民族的文化拿来,变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日本古代向中国学习,近代向西方学习,这些都使日本不断进步、强盛。因此,我们要善于学习和借鉴,促进我们的进步与发展。

第 12课 阿拉伯帝国

【课程标准】

通过伊斯兰教的创立、阿拉伯帝国的崛起、日本大化改新,以及非洲、美洲的社会发展概况,初步了解中古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

(一)伊斯兰教

1、 创立者、时间:穆罕默德阐述了独尊安拉的宗教思想,7世纪初创立伊斯兰教。

2、发展(阿拉伯国家的雏形)

(1)622 年穆罕默德迁居麦地那,建立穆斯林公社。阿拉伯国家的雏形由此诞生。

(2)630 年,穆罕穆德率穆斯林占领麦加,此后,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二)阿拉伯帝国

形成: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伊斯兰教向阿拉伯半岛以外的地区广泛传播。

(三)阿拉伯的文化成就

(1)译著:设立“智慧宫”,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翻译了大量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

(2)数学: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阿拉伯数字”,并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

(3)医学:阿拉伯人著的《医学集成》和《医典》两部书,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

(4)文学:《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

(四)阿拉伯人贡献

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

第五单元:步入近代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出现,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1.租地农场:(英国最早、最典型)

(1)建立背景: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农奴通过购买劳役豁免权、缴纳迁徙税等方式获得自由,导致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

建立:14世纪中叶以后,一些富裕农民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

特点:集中土地,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农业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影响:促使农村土地关系发生变化,富裕农民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2.手工工场:

(1)形成过程:①13世纪,手工业分工细化,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②随着商人与工人雇佣关系的形成,生产工具统一配备,工人在同一地点集中劳动,集中的手工工场形成。(手工业生产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特点: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生产更多地为市场生产;采用雇佣劳动的方式进行生产。

(3)影响:经济:雇工分工合作,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政治: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市民阶层),商人巨贾的政治权利不断扩大,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欧洲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

3.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共同影响: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了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归纳提升】

★西欧市民阶层是怎样形成的?他们在历史上起了什么作用?

形成:10世纪以后,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在城市重新兴起和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层逐渐形成。

作用:市民阶层形成后,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发展成早期资产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第 14课 文艺复兴运动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欧洲兴起的文艺复兴运动及其代表人物和作品,如《神曲》、莎士比亚的戏剧,初步理解“人文主义”的发展及其对人的思想解放的意义。

(一)文艺复兴

1、背景

(1)14世纪中叶,意大利的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根本原因)

(2)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

2、核心思想: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

3、方式:“复兴”(继承和创新)古代希腊罗马文化。

4、性质(实质):一场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5、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1)但丁

①地位: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与彼特拉克、薄伽丘并称文艺复兴“文学三杰”。

②代表作:长篇诗作《神曲》分“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 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

(2)达·芬奇

①代表作:《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②地位:达·芬奇与拉斐尔、米开朗琪罗并称文艺复兴“美术三杰”。

(3)莎士比亚

①背景:15、16世纪,文艺复兴开始向西欧其他国家和地区传播。

②地位: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巨匠,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著名的文学艺术家。

③代表作:《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

6、影响:文艺复兴是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7、认识:思想解放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归纳提升】

★文艺复兴是复古还是创新?

文艺复兴是创新,而不是复古。文艺复兴在当时的人们看来,好像是古典文化经天主教会压抑后的重新出现,其实是新兴资产阶级借助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所发起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运动。因此,恩格斯说:“文艺复兴这个名字并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表达出来。”

★文艺复兴对欧洲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1.它摧毁了教会的精神枷锁,将越来越多的人从“神”的统治下解放出来,同时培养了人们乐观进取的人生观和创造精神,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动力。

2.文艺复兴时期产生的光彩夺目的文学艺术杰作,是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它使自然科学脱离了神学,从而在诸多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伟大成就。

4.它不仅推动了政治学说的发展,而且对以后的资产阶级社会革命思想产生了影响。

第 15课 探寻新航路

【课程标准】

通过哥伦布、麦哲伦等航海家的探险活动,以及新航路开辟后的殖民扩张、物种交换和全球贸易,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和残酷性,认识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理解世界逐渐形成一个整体。

(一)探寻新航路的原因

1.经济根源(根因):欧洲市场需求逐渐扩大,商品经济日趋发达,新生资产阶级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

2.社会根源: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对中国、印度等东方国家的描绘,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无限想象和向往。

3.直接原因:15世纪中期,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的所有重要商道,要求商人缴纳高额关税。

(二)探寻新航路的条件

1.客观条件:欧洲地理学的发展,地圆学说的流行;造船技术和航海(罗盘)技术的发展。

2.主观条件:航海家积极的探索和冒险精神;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三)探寻新航路的概况

1.迪亚士到达非洲好望角

1487—1488年,迪亚士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率领船队到达非洲的好望角,实际上已经打开了绕道非洲南端通往东方的航路。

2.达·伽马到达印度

1497—1498年,达伽马从葡萄牙出发,绕过好望角,溯非洲东海岸北上,横渡印度洋,到达印度西海岸。

3.哥伦布发现“美洲”

1492年,从西班牙出发,横渡大西洋,到达巴哈马群岛中的圣萨尔瓦多岛。后又“发现”了古巴和海地。打破了美洲大陆与世隔绝的状态。哥伦布始终认为他到达的就是亚洲的印度,还把当地人称为“印第安人”,即印度人。

4.麦哲伦船队全球航行

过程:1519年,麦哲伦船队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于 1522年返回欧洲。

意义:这次航行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次创举,麦哲伦成为第一位横渡太平洋的欧洲人,他的船队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

(四)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对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对世界:①欧洲和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市场开始出现;

②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③揭开了早期殖民掠夺和殖民扩张的序幕,给亚非拉美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第16课 早期殖民掠夺

【课程标准】

通过哥伦布、麦哲伦等航海家的探险活动,以及新航路开辟后的殖民扩张、物种交换和全球贸易,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和残酷性,认识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理解世界逐渐形成一个整体。

(一)早期殖民国家:

1.葡萄牙: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建立了一些殖民据点与商站,控制了从印度洋到太平洋的海上通道,以殖民据点为基础在当地进行劫掠式贸易。

2.西班牙:16世纪西班牙凭借“无敌舰队”,在美洲建立起一个殖民大帝国。

(二)英国的殖民扩张:(1)背景:①16世纪末,英国的手工业尤其是毛纺织业迅速发展,促使英国开拓海外市场。②英国位于海上贸易航道的要冲,只有打破西班牙的海上霸权才能向海外发展。③1588男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逐渐成为海上霸主,开始在海外扩张殖民地

(2)方式:①17世纪,英国在北美殖民地建立大种植园,生产英国工业所需的棉花、烟草等原料。②“三角贸易”:以贩卖黑奴为中心的贸易 A.出程:欧洲→非洲(火器、机械制品和酒)B. 中程:非洲→美洲(在非洲掳获黑奴运往西印度群岛和美洲殖民地,卖给当地的种植园主) C. 归程:美洲→欧洲(蔗糖、烟草)

(3)影响:为英国等殖民国家带来了巨额利润。

(三)殖民争霸战争:① 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成为海上霸主;②17世纪下半叶起,英国相继打败荷兰(“海上马车夫”在亚洲:入侵印尼爪哇岛、夺取马六甲和锡兰、强占中国台湾;在非洲:建立好望角殖民地;在美洲:建立新尼德兰殖民地)、法国(先后在北美洲、非洲和亚洲建立殖民地),夺取了大片殖民地,自诩为“日不落帝国”。

(四)殖民扩张的影响:

对欧洲:客观上有助于欧洲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

对世界:促进了世界物种、文化的交流,客观上有助于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对殖民地:给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欧洲文化传到殖民地,对殖民地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单元小结:14、15世纪,欧洲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逐步发展;文艺复兴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新航路开辟及殖民掠夺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都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第 17课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课程标准】

知道英国1640年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进程,了解《权利法案》《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和《人权宣言》《拿破仑法典》等文献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这些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原因:

(1)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阶级力量:资产阶级和新规族势力不断增强

(3)思想文化: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文化发展

(4)历史传统:1215年,英格兰颁布《大宪章》,逐渐确立了“王权有限”和“王在法下”的基本原则。 13 世纪末,英格兰基本确立议会制度。征税权掌握在议会手中。

(5)现实因素: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推行君主专断政策,无视议会的权利。

2.过程:

(1)开始标志:1640年,议会重新召开。1642年,查理一世宣布讨伐议会,挑起了内战。

(2)高潮:1649年,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英国宣布为共和国。

(3)低谷:1653年,克伦威尔被尊为“护国主”,独揽大权。

(3)复辟:1660年,查理二世做了英国国王,恢复君主制。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4)结束:1688年,英国发生政变,废黜詹姆士二世,迎请玛丽和威廉入主英国,史称“光荣革命”。

3.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4.性质:资产阶级革命

(二)《权利法案》

1.颁布时间、机构:1689年、英国议会

2. 内容:(1)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如议会定期召开、议员享有讨论国事和言论自由的权利、征税权属于议会、国民可以自由请愿等。(2)限制王权,国王不经议会许可,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不得征收捐税。(3)限制王位继承人选,今后任何天主教徒都不能担任英国国王,英国国王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

3.意义:英国议会的权利日益超过国王,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

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对英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对世界,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对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第 18课 美国的独立

【课程标准】

知道英国1640年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进程,了解《权利法案》《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和《人权宣言》《拿破仑法典》等文献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这些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

(一) 美国独立战争

1、原因①根本原因:英国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直接原因:新税法激化了北美人民与英国殖民者之间的矛盾

2、战争过程

(1)开始标志:1775年4月,来克星顿的枪声。

(2)建军:1775年,第二届大陆会议组建大陆军,委任华盛顿为总司令。

(3)建国:1776年 7月 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由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告北美 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

(4)转折点: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5)胜利:1781年,约克镇战役,英军投降。

(6)结束:1783年,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

3、性质: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4、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欧洲、拉丁美洲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独立宣言》与美国宪法

1.《独立宣言》:(1)时间:1776年7月4日(美国国庆日)

(2)内容:①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②列举了英国殖民者统治的种种暴政,号召殖民地人民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

(3)地位: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献,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4)局限性:宣言没有宣布废除奴隶制,天赋人权的享有者不包括黑人和印第安人。

2.美国宪法(1787年宪法):

(1)原因:各州先后制定州宪法,各行其是,矛盾重重,代表国家的中央政府软弱无力。

(2)概况:1787年,在费城,华盛顿主持召开制宪会议制定出了美国宪法。

(3)内容: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及其相关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制衡;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分享权力;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

(4)影响: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5)局限性:允许奴隶制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政治权利。

第 19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课程标准】

知道英国1640年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进程,了解《权利法案》《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和《人权宣言》《拿破仑法典》等文献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这些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

(一)法国大革命

1.原因:(1)根本原因:法国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思想基础:启蒙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启蒙运动:核心思想:理想主义;运动中心:法国;思想主张:①抨击法国的封建制度;②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反对专制,③提倡对民众进行启蒙教育,用理性之光驱散愚昧的黑暗)

(3)政治原因:旧制度对对经济发展的制约,致使法国各种社会矛盾激化

(4)经济原因:支持美国独立战争使法国政府财政危机更加严重。

(5)外部因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的鼓舞

(二)法国大革命

1.导火线:1789年5月,三级会议的召开

2.开始标志:1789年7月14日巴黎民众攻占巴士底狱

3.制宪:1789年 8月,制宪议会通过了《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1791年,制宪议会制定了宪法,废除了旧制度,确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

4.发展:1792年,法国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3年,国王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

5.高潮: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雅各宾派平息国内叛乱,打退反法联军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6.影响: 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

(三)拿破仑帝国

1.夺取政权:1799年 11月 ,拿破仑·波拿巴发动政变,组成了一个新的政府,建立起高效率的国家机器

(1)对内统治: ①发展经济:重视改善财政和发展经济,大力发展工商业。

②制定法律:1804年颁布《拿破仑法典》影响: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整理了法国大革命以来的立法成果,今天仍然在法国施行;成为很多国家民法的参照蓝本。

(2)对外战争: 多次打败反法联盟,横扫欧洲大陆,在废除各地封建特权的同时,也对当地人民进行压榨和掠夺。

2.称帝: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拿破仑加冕称帝。

3.失败:1812年,拿破仑远征俄国,大败而归。

4.覆灭:1815年,兵败滑铁卢,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

单元小结: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英、美、法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扫除了本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

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第 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初步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一)背景(在英国首先开始的原因):(1)政治前提:17 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后,政局稳定;(2)经济根源: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

(二)开始

时间:18世纪60年代 行业:棉纺织行业(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实质:是工场手工业发展到大机器生产的一次生产领域的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三)重要成就

1、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开始标志)

2、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到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影响:①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②瓦特蒸汽机提供了更有效便捷的动力,工厂设置摆脱了自然条件限制,规模更大。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3、1825年,由史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试车成功,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影响:铁路时代的到来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

(四)工业革命的影响

1.19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2.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3.从 18 世纪后期起,其他西方国家纷纷学习英国的先进技术和生产经验。法国、美国、德国等国先后进行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五)工业革命的启示: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②我们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科技创新。③发展科技的同时,要趋利避害,保护环境。

第2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早期工人阶级的斗争,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通过了解第一国际成立、巴黎公社,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

1.诞生标志: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的出版。

《共产党宣言》内容:

① 有文字记载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共产主义社会所取代。

② 肯定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起到非常革命的作用。工人阶级创造了巨大社会财富,但他们相对日益贫困。

③ 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建立共产党,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2.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3.意义:①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②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③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④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⑤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

1.第一国际:1864年,英、法、德等国工人代表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马克思是第一国际的创始人之一。

2.巴黎公社:(1871.3)

①背景: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的失败,社会矛盾激化。

②建立:1871年3月18日巴黎无产阶级和人民举行武装起义,推翻资产阶级反动统治,3月28日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③失败:5月28日,公社失败(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时期,无产阶级力量还不够强大)。

④巴黎公社失败后公社社员欧仁•鲍狄埃创作的《国际歌》成为鼓励无产阶级继续斗争的战歌。

附:世界历史上突出的法制成果比较

        项目

名称

时间

国家

制定者

内容

影响

《汉谟拉比法典》

前18世纪

古巴比伦

汉谟拉比

内容广泛

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十二铜表法》

前450左右

古罗马

罗马共和国

涉及宗教法、民法、刑法

后世欧洲法学的渊源

《罗马民法大全》

529

东罗马

查士丁尼

四部法典合称

欧洲民法的基础

《权利法案》

1689

英国

英国议会

议会高于王权

确立君主立宪政体

《独立宣言》

1776

美国

北美大陆会议

宣告北美独立

标志着美国诞生

1787年宪法

1787

美国

美国国会

三权分立

美国创立民主政体

《人权宣言》

1789

法国

法国制宪议会

人权和法治

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

《拿破仑法典》

19世纪初

法国

拿破仑

自由平等私产不受侵犯

为欧洲法律提供蓝本

九年级历史学习方法

识图、释图的方法。

识图:一是注意看图的标题,理解图意;二是要看图例,了解该图的说明符号;三是要注意历史沿革和古今地名变化等;四是要识别不同历史地图的学习要求。如“唐代主要交通路线图”主要要求指出水、陆交通要道、涉及的主要城市和国家等。利用地图对知识进行归纳、分析、综合,如把历代疆域图按时间顺序加以贯穿,就能勾勒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过程。

释图:教材上的插图、彩图,在老师的指导下,讲清它的背景,反映的内容和问题,努力使自己通过观察、分析、从而形成正确释图的能力。

九年级历史基础差要怎么做?

一、整理历史线索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中用记忆来获取历史知识时学好历史的第一步,众所周知,想要把知识记在脑中,记忆是首要的,其次就是理解和运用,所以要学会把握记忆方法。在学习历史,可以先去理解课本上的某个历史事件,然后再去背诵其接下来的人物、概念、过程和时间等。在记忆复杂的年代地点人物和事件时可以尝试一些新的方法,例如整理出一条线索,找出各个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弄清每件史实的前因后果。

二、经常和同学们交流

老师在上课时,讲解的内容很多,可能一下子难以掌握,课下基础差的同学,应主动基础好的同学请教,针对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新知识点及时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对所学的知识有所收获,才能真正理解掌握教材内容,为以后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掌握答题技巧

要想学好初中历史,在历史考试时取得高分,要掌握答题技巧。简答题是最容易失分的点,一定要看清题目,如果要结合材料,那么就是抄也要把材料抄上,分析材料,和自己背诵的知识相结合。有时候它的出题非常简单只有一句话,只看这句话是看不出来任何东西的,要联想相关知识点,把这句话套进去。

四、重视错题

一定要对错题重视起来,现在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大都是喜欢作对题,因为对的题不费脑子,省事,又能显出自已的水平有多高,在自已已掌握的知识里来回的去埋头苦干等于浪费你的时间,要学会在错题中不放松,作错的题型一定要反复的去看,错题才是拉开你和其它同学分值的唯一方法,初中历史不用浪费那么多的时间,紧盯着自已的每次作业中的错题就行了,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主科”也并不影响历史的成绩。

,仅供参考。

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第1课:古代埃及

【课程标准】初步了解原始社会时期的人类活动;通过金字塔,了解亚非古代文明及其传播。(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1.地理位置与文明渊源① 地理位置:古埃及位于非洲的东北角,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贯穿南北。② 文明渊源:尼罗河定期泛滥后两岸留下肥沃的黑色淤泥,有利于农业生产。因此,古埃及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

2.国家建立: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尼罗河下游陆续出现若干小国。

3.初步统一: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埃及初步实现统一

4.强盛:在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古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

5.灭亡: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吞并古埃及;后来,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占领古埃及。

6.文明成就:

① 科学:古埃及天文学、数学和医学最为突出。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

② 文化: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学之一。

(二)金字塔

1、用途:法老的陵墓,胡夫金字塔(最大)

2、评价: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古王国时代的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逐渐衰落。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课程标准】

通过《汉谟拉比法典》,了解亚非古代文明及其传播。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地理位置:两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2.建国: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产生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大约在公元前24世纪,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

3.文明成就(苏美尔人):文字:楔形文字 历法:阴历 计数法:60进制

(二)古巴比伦王国

1.统一: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2、统治: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三)《汉谟拉比法典》

1、地位: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内容:①社会等级严格: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②奴隶制发达:家庭奴隶制是其一大特征③商品经济活跃

3、实质: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5、意义:《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第 3课 古代印度

【课程标准】

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了解亚非古代文明及其传播。

1.地理位置: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

2.早期文明遗址: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

3.出现国家: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在印度北部建立了许多小国家。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4.文明成就:数学:阿拉伯数字

5.种姓制度

(1)建立: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建立的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2)主要内容

 

等级名称

从事职业

第一等级

婆罗门

掌管祭祀(从事宗教事务)

第二等级

刹帝利

掌管军事行政权力国王、武士、官吏)

第三等级

吠舍

从事农业、畜牧业商业

第四等级

首陀罗

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四个等级之外是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

特点:各等级世代相袭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的人不得通婚

影响:激化了社会矛盾,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发展;是佛教产生的社会背景。

6.佛教:(1)创立:时间:公元前 6 世纪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2)教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3)传播:公元前3世纪开始向外传播。公元前1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中国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佛教往南经锡兰,传到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单元小结:古代亚非文明均是产生于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制社会的国家地区。古代亚非文明的主要成果:古代埃及的金字塔、象形文字、太阳历;古代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汉谟拉比法典》;古代印度的梵文、佛教、种姓制度、创造从0到9的计数法;中国的甲骨文和青铜器等。

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

第 4课 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课程标准】

知道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希腊城邦和罗马共和国,了解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成就,以及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对文化传播和交流的作用。

(一)希腊城邦

1.地理范围:

古代希腊地理范围大致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小亚细亚半岛西岸、黑海沿岸、意大利南部以及西西里亚岛等地区,希腊半岛是古代希腊的主体,地理环境呈现环海、多山、多岛屿的特点,不利于统一,但适宜航海业和海外贸易。

2.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海洋文明),最早文明是爱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3.希腊城邦

(1)出现:公元前8世纪希腊出现城邦,特点是“小国寡民”;斯巴达是最大的城邦。

(2)居民:分为公民和非公民,二者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 成年男性公民有参与统治的权利,只有公民才能占有土地;参军打仗是公民的义务;城邦各项活动都以公民为主体。非公民包括外邦人和奴隶。

(二)雅典的民主政治

1.鼎盛时期: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2.伯里克利时期民主政治

(1)扩大公民权利,公职人员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2)代表各地的10个主席团轮流主持城邦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3)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种职能(4)建立津贴制度。

(5)局限性: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三)亚历山大帝国

1. 东征:(1)公元前 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进攻波斯帝国。 (2)继续南下,攻占地中海东岸地区,攻入埃及。(3)公元前 331年,亚历山大进入两河流域,再次战胜波斯大军。一年后,波斯帝国灭亡。

3.帝国建立:亚历山大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其版图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亚,南达埃及,地跨欧、亚、非三洲。这个帝国被称为“亚历山大帝国”,亚历山大被称为“亚历山大大帝”。

4.亚历山大东征的性质:具有侵略性质。

5.影响:(1)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2)东征和帝国的建立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3)大量工商业者随军队流动,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

总结:古代世界交往的方式有哪两种?

①暴力冲突:亚历山大东征、布匿战争、希波战争、罗马帝国的扩张等战争

②和平交往:丝绸之路、鉴真东渡、玄奘西游、郑和下西洋等

【归纳提升】

★我们应当如何客观公正的认识雅典的民主政治?

(1)进步性:雅典民主政治的核心是广大公民直接参与,原则上公民都有权决定和管理国家大事,通过选举担任各级政府官职。这种先进的古代政治制度,为公民创造了广泛的参政机会,激发了公民的自由、开拓精神,推动了雅典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的进步性。同时,它对日后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制度的演进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2)局限性:雅典民主是建立在奴隶主对奴隶专政基础之上的,广大奴隶根本不被当人看待,自然没有公民权和民主可言。

★伯里克利当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给我们哪些启示?

(1)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2)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亚历山大东征对东西方文化交流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亚历山大大军先后征服了波斯、埃及、小亚细亚、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的部分地区。这些都古代东方文明高度发达的地区,除了中国外,三大东方文明古国都在其内,而亚历山大统治下的希腊本身就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这样,亚历山大通过东征,将东西方联结起来,帝国范围内文明荟萃,交相辉映,为东西方文化交流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2)亚历山大帝国内的文化交流大体上是东西互动的,但由于希腊是征服者一方,人员的流动也是以希腊人到东方去为多,因而相对来说以希腊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明对东方的影响更大一些;但东方文明对希腊人的某些影响也是不可抹杀的。

第 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课程标准】

知道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希腊城邦和罗马共和国,了解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成就,以及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对文化传播和交流的作用。

(一)罗马城邦兴起:公元前1000年兴起于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

(二)罗马共和国(公元前509年建立)

1.国家机构:元老院:由 300名贵族组成,掌握决策权;执政官:主持日常政务;公民大会: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保民官:平民自己选出,有权否决执政官与元老院提出的对平民不利的决议。

2.《十二铜表法》

颁布:公元前 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因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被称为《十二铜表法》。

内容:《十二铜表法》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内容。

意义:使定罪量刑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地位: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来

(三)罗马帝国

1、建立:

(1)凯撒:公元前49年,控制罗马元老院,后来,元老院任命他为终身独裁官。

(2)屋大维:首创“元首制”,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

2、辉煌: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帝国的版图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了罗马帝国的“内湖”。

3、衰亡(1)原因:(内因)3世纪,罗马帝国陷入长期的政治、经济大危机(实质:奴隶制危机)。统治者争斗混战不断,人民起义此起彼伏,农业萎缩,工商业衰落,民生凋敝 。(外因)375年,日耳曼人开始大举侵入罗马帝国。

(2)过程:①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 ②476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

【归纳提升】

★东方亚非文明与西方欧洲文明的差异及原因分别是什么?

差异:亚非文明古国大多发源于大河流域,是大河文明,以农业经营为主;而古代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都是发源于海洋,是海洋文明,工商业发达。

主要原因:

第一,东西方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古代东方各国文明的发生多与大河有关。这里的人们最早定居下来从事采集与农耕,由于长期居住在一个地方,从而自然地产生爱故土、爱家乡的思想,并升华为保家卫国的思想。而希腊半岛三面环海,岛屿棋布,陆地贫瘠,农业不发达,主要从事海外贸易。在航海和扩张战争中,培养了富于冒险的精神。

第二,东西方所具有的政治经济条件不同。古代东方各国经济上多以村社为单位的农业型经济为主,政治上是奴隶主专制制度,从而形成“人治”的传统。而西方在经济上在多是以城邦为单位的商业型经济,政治上建立的是奴隶主民主政治,它比奴隶主专制统治要进步,对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

第6课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课程标准】

知道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希腊城邦和罗马共和国,了解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成就,以及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对文化传播和交流的作用。

(一)文学和雕塑

1.希腊神话的特点:“神人同形同性”。代表:《荷马史诗》是宝贵的文学遗产,也是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

2.雕塑:《掷铁饼者》是希腊雕塑艺术中的杰作之一。宙斯像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二)建筑艺术

(1)希腊:体现在神庙建筑,四周以廊柱环绕,柱身有粗有细,雅典帕特农神庙是典型代表。

(2)罗马:特点是石拱门、穹顶等。代表性建筑有罗马大竞技场 、引水道工程、凯旋门和万神庙

(三)哲学

德谟克利特提出“原子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微小的“原子”组成的。

苏格拉底的思考转向人类社会。他指出,求得知识的最好办法是有系统的问和答;他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这对认识人的内心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创立了逻辑学,提出演绎法,奠定了动物学基础。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四)法学

法学是罗马人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罗马帝国的法学家对法律进行了广泛论证,包括适用于罗马公民和非公民之间关系的万民法、关于商品生产和交换的经济法,以及众多的法律概念。它们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罗马法学系统。

罗马法成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

(五)历法:公历的起源:罗马的历法来源于古埃及人的太阳历。凯撒命人以太阳历为蓝本编制新的历法,称“ 儒略历 ”。4世纪,罗马皇帝以此作为历法。是今天公历的基础。

(太阳历---儒略历---历法—公历)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中世纪西欧社会特特征:

1.西欧进入封建社会;2.盛行,教权与王权结合,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

3.封建庄园经济盛行;4.西欧城市重新兴起

第7课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课程标准】

通过封君封臣制、庄园生活、的传播,以及欧洲城市和大学的兴起,了解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变化;

(一)的兴起1.兴起:1世纪时,兴起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

2.教义:耶稣就是“救世主”。耶稣教导人们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

3.发展:4 世纪末,罗马皇帝将确定为国教,促进了的传播。

(二)法兰克王国

1.建国: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 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的许多“蛮族王国”中最强大的是481年克洛维建立的法兰克王国。

2.统治:①克洛维皈依了,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②保留了原来罗马大地主的土地,把原属罗马国有的土地和无主土地赐给教会和部下。

3.封君与封臣——形成西欧封建制度

(1)形成: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改革。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成为封臣。

(2)关系: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

(3) 封君与封臣制度特点:

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严格的等级性,权利、义务交织,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4)影响:11世纪,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普遍存在。

(三)查理曼帝国

1.疆域:今天的意大利北部、西班牙北部和德国西部的广大地区,与原来西罗马帝国的欧洲部分基本相当,成为当时西欧最大的王国。

2.发展:查理曼实行鼓励发展的政策,把王国划分为很多教区,实行“什一税”。

3.查理曼帝国:800年,教皇在罗马为查理举行加冕礼,称查理为“罗马人的皇帝”。因此查理被称为“查理大帝”或“查理曼”。他统治时期的法兰克王国,史称“查理曼帝国”。

4.分裂:843年,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三个王国彼此间不存在隶属关系。

【归纳提升】

★西欧封建社会与中国封建社会的差异:

西欧

中国

长期处于分裂状态

长期处于统一状态,分裂是暂时的

神权大于王权

皇权高于一切

5世纪形成,比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晚约1000年

公元前5世纪(战国时期)进入封建社会

第 8课 西欧庄园

【课程标准】

通过封君封臣制、庄园生活、的传播,以及欧洲城市和大学的兴起,了解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变化;

(一)庄园的领主与佃户

1.庄园的性质:领主统治下的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是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

2.庄园的土地

①自营地: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通常占庄园全部可耕地的 1/3到1/2,收入全部归领主所有。

②份地:庄园除直领地以外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是佃户的生活来源。佃户取得份地的条件是义务耕种领主的“直领地”,一般每周要在直领地上劳动 3天,剩下的时间才属于自己。领主还向佃户征收其他捐税。

③共用地:庄园周围的林地、荒地等,全体佃户都可以放牧,共同使用。

3.庄园的居民

(1)领主

①定义:受封领地的封建主。②权利:直领地的收入全部归领主所有;可以向佃户征收捐税。③限制:不能随意没收自由农民的土地。

(2)领主的佃户(庄园的居民)①分类: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②义务:基本义务是为领主提供劳役;缴纳捐税;③自由农民:独立的小生产者,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和财产,有份地保有权。

(二)庄园法庭

1.权利:庄园具有司法权,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他的管家。

2.开庭时间:每隔一段时间为解决一批问题而开庭一次;地点:领主宅第的厅堂,或教堂,或庄园里的大树下

(没有固定的时间、地点和专门的工作人员)

4.审理内容:侵犯领主利益的行为;佃户之间的纠纷;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

5.惩罚手段:罚金,罚金全部归领主所有。

6.审判依据:习惯法或村法。

7.作用:维护庄园公共秩序; 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第 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课程标准】

通过封君封臣制、庄园生活、的传播,以及欧洲城市和大学的兴起,了解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变化;

(一)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1.城市复兴:从 10世纪起,西欧开始恢复,旧的城市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

2.城市争取自由和自治的手段: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典型代表:法国琅城)

3.自由、自治的表现:13 世纪,许多城市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城市。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部分城市还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设立城市法庭,成为自治城市。

4.获取自由和自治的形式: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特许状”。

5.意义:(1)积极:国王颁发特许状,既削弱了割据势力,又获得城市的拥护,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2)局限性:取得自治的城市并不能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城市贵族一般也都是国王的支持者。

(二)城市居民的身份

1.基本居民:手工工匠和商人。

2.来源:农民、农奴(进入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

3.手工业者:从事小商品生产,拥有简单的生产资料,自己和家属都参加劳动,靠出卖产品换取其他生活用品以维持生活。家庭既是生产的作坊,也是店铺。

4.商人:专事商业和贸易,通常比手工业者富裕。

5.社会阶层: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逐渐形成。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三)大学的兴起

1.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_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

2.中世纪大学的课程分为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课程设置特点:一方面仍受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归纳提升】

★西欧城市兴起的意义是什么?

(1)经济方面:城市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用。

(2)政治方面:拥有自由和自治权利的城市,成为新的政治实体;市民阶层不断发展,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

(3)思想文化方面:伴随着市民阶层在政治、经济生活方面地位的提高,一种新的世俗生活观念逐渐形成,这为以后文艺复兴等运动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课程标准】

知道《查士丁尼法典》,初步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

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查士丁尼:527年继任东罗马帝国皇帝。

《查士丁尼法典》:(1)目的:为了稳定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2)内容:2世纪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汇编

《罗马民法大全》

(1)组成:

《查士丁尼法典》

把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

《新法典》

查士丁尼执政时期的法令汇编

《法学汇纂》

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汇编

《法理概要》

指导学习法律文献汇编

(2)评价:进步性:《罗马民法大全》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典,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局限性:仍然承认奴隶制,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1. 原因:7世纪开始,阿拉伯人的进攻占领了部分地区;西欧封建主组建的十字军的攻打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大部分领土;国势日渐衰落。

2. 灭亡:1453年,被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尔,帝国灭亡。

3. 影响:(1)它对、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采取兼容并蓄,创造出独特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2)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3)为西欧的相对稳定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对西欧起到了保护作用。

【归纳提升】

★怎样认识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1)灭亡原因:拜占庭帝国穷兵黩武;陶醉于已有的辉煌,不善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奥斯曼帝国的进攻。

(2)启示:开放宽容致使文明兴盛,保守狭隘导致文明衰落;一个国家或民族,必须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善于学习,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第 11课 古代日本

【课程标准】

通过伊斯兰教的创立、阿拉伯帝国的崛起、日本大化改新,以及非洲、美洲的社会发展概况,初步了解中古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

(一)6世纪前的日本

兴起:1——2世纪日本有100多个小国与中国通使

统一:5世纪大和政权基本实现统一。统治: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奴隶。

(二)大化改新

1. 开始:从 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称日本国。

2.主要内容

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3.影响: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温馨提示:大化改新以学习和模仿中国古代唐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为主,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属于封建性质的改革。

(三)幕府统治

1.武士集团的形成:地方豪强为保护自己的庄园组织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

2.幕府统治确立: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日本由此进入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3.特点: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领名义上又天皇任命,实际上天皇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幕府将军把持国家大权。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

【归纳提升】

★怎样认识日本的大化改新?

1.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隋唐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2.大化改新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3.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请说说古代的中日关系。就日本改革的成功,谈谈你的看法:

1.关系:从汉朝开始,中日有了交往。隋朝时,日本遣使来化。唐朝时,受到唐朝繁荣的吸引,日本频繁派遣遣唐使,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2.看法:日本民族非常善于把其他民族的文化拿来,变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日本古代向中国学习,近代向西方学习,这些都使日本不断进步、强盛。因此,我们要善于学习和借鉴,促进我们的进步与发展。

第 12课 阿拉伯帝国

【课程标准】

通过伊斯兰教的创立、阿拉伯帝国的崛起、日本大化改新,以及非洲、美洲的社会发展概况,初步了解中古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

(一)伊斯兰教

1、 创立者、时间:穆罕默德阐述了独尊安拉的宗教思想,7世纪初创立伊斯兰教。

2、发展(阿拉伯国家的雏形)

(1)622 年穆罕默德迁居麦地那,建立穆斯林公社。阿拉伯国家的雏形由此诞生。

(2)630 年,穆罕穆德率穆斯林占领麦加,此后,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二)阿拉伯帝国

形成: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伊斯兰教向阿拉伯半岛以外的地区广泛传播。

(三)阿拉伯的文化成就

(1)译著:设立“智慧宫”,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翻译了大量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

(2)数学: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阿拉伯数字”,并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

(3)医学:阿拉伯人著的《医学集成》和《医典》两部书,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

(4)文学:《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

(四)阿拉伯人贡献

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

第五单元:步入近代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出现,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1.租地农场:(英国最早、最典型)

(1)建立背景: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农奴通过购买劳役豁免权、缴纳迁徙税等方式获得自由,导致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

建立:14世纪中叶以后,一些富裕农民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

特点:集中土地,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农业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影响:促使农村土地关系发生变化,富裕农民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2.手工工场:

(1)形成过程:①13世纪,手工业分工细化,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②随着商人与工人雇佣关系的形成,生产工具统一配备,工人在同一地点集中劳动,集中的手工工场形成。(手工业生产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特点: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生产更多地为市场生产;采用雇佣劳动的方式进行生产。

(3)影响:经济:雇工分工合作,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政治: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市民阶层),商人巨贾的政治权利不断扩大,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欧洲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

3.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共同影响: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了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归纳提升】

★西欧市民阶层是怎样形成的?他们在历史上起了什么作用?

形成:10世纪以后,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在城市重新兴起和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层逐渐形成。

作用:市民阶层形成后,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发展成早期资产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第 14课 文艺复兴运动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欧洲兴起的文艺复兴运动及其代表人物和作品,如《神曲》、莎士比亚的戏剧,初步理解“人文主义”的发展及其对人的思想解放的意义。

(一)文艺复兴

1、背景

(1)14世纪中叶,意大利的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根本原因)

(2)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

2、核心思想: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

3、方式:“复兴”(继承和创新)古代希腊罗马文化。

4、性质(实质):一场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5、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1)但丁

①地位: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与彼特拉克、薄伽丘并称文艺复兴“文学三杰”。

②代表作:长篇诗作《神曲》分“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 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

(2)达·芬奇

①代表作:《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②地位:达·芬奇与拉斐尔、米开朗琪罗并称文艺复兴“美术三杰”。

(3)莎士比亚

①背景:15、16世纪,文艺复兴开始向西欧其他国家和地区传播。

②地位: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巨匠,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著名的文学艺术家。

③代表作:《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

6、影响:文艺复兴是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7、认识:思想解放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归纳提升】

★文艺复兴是复古还是创新?

文艺复兴是创新,而不是复古。文艺复兴在当时的人们看来,好像是古典文化经天主教会压抑后的重新出现,其实是新兴资产阶级借助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所发起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运动。因此,恩格斯说:“文艺复兴这个名字并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表达出来。”

★文艺复兴对欧洲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1.它摧毁了教会的精神枷锁,将越来越多的人从“神”的统治下解放出来,同时培养了人们乐观进取的人生观和创造精神,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动力。

2.文艺复兴时期产生的光彩夺目的文学艺术杰作,是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它使自然科学脱离了神学,从而在诸多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伟大成就。

4.它不仅推动了政治学说的发展,而且对以后的资产阶级社会革命思想产生了影响。

第 15课 探寻新航路

【课程标准】

通过哥伦布、麦哲伦等航海家的探险活动,以及新航路开辟后的殖民扩张、物种交换和全球贸易,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和残酷性,认识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理解世界逐渐形成一个整体。

(一)探寻新航路的原因

1.经济根源(根因):欧洲市场需求逐渐扩大,商品经济日趋发达,新生资产阶级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

2.社会根源: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对中国、印度等东方国家的描绘,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无限想象和向往。

3.直接原因:15世纪中期,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的所有重要商道,要求商人缴纳高额关税。

(二)探寻新航路的条件

1.客观条件:欧洲地理学的发展,地圆学说的流行;造船技术和航海(罗盘)技术的发展。

2.主观条件:航海家积极的探索和冒险精神;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三)探寻新航路的概况

1.迪亚士到达非洲好望角

1487—1488年,迪亚士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率领船队到达非洲的好望角,实际上已经打开了绕道非洲南端通往东方的航路。

2.达·伽马到达印度

1497—1498年,达伽马从葡萄牙出发,绕过好望角,溯非洲东海岸北上,横渡印度洋,到达印度西海岸。

3.哥伦布发现“美洲”

1492年,从西班牙出发,横渡大西洋,到达巴哈马群岛中的圣萨尔瓦多岛。后又“发现”了古巴和海地。打破了美洲大陆与世隔绝的状态。哥伦布始终认为他到达的就是亚洲的印度,还把当地人称为“印第安人”,即印度人。

4.麦哲伦船队全球航行

过程:1519年,麦哲伦船队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于 1522年返回欧洲。

意义:这次航行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次创举,麦哲伦成为第一位横渡太平洋的欧洲人,他的船队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

(四)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对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对世界:①欧洲和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市场开始出现;

②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③揭开了早期殖民掠夺和殖民扩张的序幕,给亚非拉美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第16课 早期殖民掠夺

【课程标准】

通过哥伦布、麦哲伦等航海家的探险活动,以及新航路开辟后的殖民扩张、物种交换和全球贸易,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和残酷性,认识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理解世界逐渐形成一个整体。

(一)早期殖民国家:

1.葡萄牙: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建立了一些殖民据点与商站,控制了从印度洋到太平洋的海上通道,以殖民据点为基础在当地进行劫掠式贸易。

2.西班牙:16世纪西班牙凭借“无敌舰队”,在美洲建立起一个殖民大帝国。

(二)英国的殖民扩张:(1)背景:①16世纪末,英国的手工业尤其是毛纺织业迅速发展,促使英国开拓海外市场。②英国位于海上贸易航道的要冲,只有打破西班牙的海上霸权才能向海外发展。③1588男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逐渐成为海上霸主,开始在海外扩张殖民地

(2)方式:①17世纪,英国在北美殖民地建立大种植园,生产英国工业所需的棉花、烟草等原料。②“三角贸易”:以贩卖黑奴为中心的贸易 A.出程:欧洲→非洲(火器、机械制品和酒)B. 中程:非洲→美洲(在非洲掳获黑奴运往西印度群岛和美洲殖民地,卖给当地的种植园主) C. 归程:美洲→欧洲(蔗糖、烟草)

(3)影响:为英国等殖民国家带来了巨额利润。

(三)殖民争霸战争:① 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成为海上霸主;②17世纪下半叶起,英国相继打败荷兰(“海上马车夫”在亚洲:入侵印尼爪哇岛、夺取马六甲和锡兰、强占中国台湾;在非洲:建立好望角殖民地;在美洲:建立新尼德兰殖民地)、法国(先后在北美洲、非洲和亚洲建立殖民地),夺取了大片殖民地,自诩为“日不落帝国”。

(四)殖民扩张的影响:

对欧洲:客观上有助于欧洲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

对世界:促进了世界物种、文化的交流,客观上有助于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对殖民地:给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欧洲文化传到殖民地,对殖民地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单元小结:14、15世纪,欧洲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逐步发展;文艺复兴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新航路开辟及殖民掠夺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都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第 17课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课程标准】

知道英国1640年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进程,了解《权利法案》《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和《人权宣言》《拿破仑法典》等文献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这些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原因:

(1)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阶级力量:资产阶级和新规族势力不断增强

(3)思想文化: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文化发展

(4)历史传统:1215年,英格兰颁布《大宪章》,逐渐确立了“王权有限”和“王在法下”的基本原则。 13 世纪末,英格兰基本确立议会制度。征税权掌握在议会手中。

(5)现实因素: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推行君主专断政策,无视议会的权利。

2.过程:

(1)开始标志:1640年,议会重新召开。1642年,查理一世宣布讨伐议会,挑起了内战。

(2)高潮:1649年,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英国宣布为共和国。

(3)低谷:1653年,克伦威尔被尊为“护国主”,独揽大权。

(3)复辟:1660年,查理二世做了英国国王,恢复君主制。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4)结束:1688年,英国发生政变,废黜詹姆士二世,迎请玛丽和威廉入主英国,史称“光荣革命”。

3.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4.性质:资产阶级革命

(二)《权利法案》

1.颁布时间、机构:1689年、英国议会

2. 内容:(1)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如议会定期召开、议员享有讨论国事和言论自由的权利、征税权属于议会、国民可以自由请愿等。(2)限制王权,国王不经议会许可,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不得征收捐税。(3)限制王位继承人选,今后任何天主教徒都不能担任英国国王,英国国王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

3.意义:英国议会的权利日益超过国王,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

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对英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对世界,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对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第 18课 美国的独立

【课程标准】

知道英国1640年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进程,了解《权利法案》《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和《人权宣言》《拿破仑法典》等文献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这些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

(一) 美国独立战争

1、原因①根本原因:英国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直接原因:新税法激化了北美人民与英国殖民者之间的矛盾

2、战争过程

(1)开始标志:1775年4月,来克星顿的枪声。

(2)建军:1775年,第二届大陆会议组建大陆军,委任华盛顿为总司令。

(3)建国:1776年 7月 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由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告北美 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

(4)转折点: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5)胜利:1781年,约克镇战役,英军投降。

(6)结束:1783年,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

3、性质: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4、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欧洲、拉丁美洲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独立宣言》与美国宪法

1.《独立宣言》:(1)时间:1776年7月4日(美国国庆日)

(2)内容:①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②列举了英国殖民者统治的种种暴政,号召殖民地人民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

(3)地位: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献,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4)局限性:宣言没有宣布废除奴隶制,天赋人权的享有者不包括黑人和印第安人。

2.美国宪法(1787年宪法):

(1)原因:各州先后制定州宪法,各行其是,矛盾重重,代表国家的中央政府软弱无力。

(2)概况:1787年,在费城,华盛顿主持召开制宪会议制定出了美国宪法。

(3)内容: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及其相关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制衡;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分享权力;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

(4)影响: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5)局限性:允许奴隶制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政治权利。

第 19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课程标准】

知道英国1640年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进程,了解《权利法案》《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和《人权宣言》《拿破仑法典》等文献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这些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

(一)法国大革命

1.原因:(1)根本原因:法国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思想基础:启蒙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启蒙运动:核心思想:理想主义;运动中心:法国;思想主张:①抨击法国的封建制度;②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反对专制,③提倡对民众进行启蒙教育,用理性之光驱散愚昧的黑暗)

(3)政治原因:旧制度对对经济发展的制约,致使法国各种社会矛盾激化

(4)经济原因:支持美国独立战争使法国政府财政危机更加严重。

(5)外部因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的鼓舞

(二)法国大革命

1.导火线:1789年5月,三级会议的召开

2.开始标志:1789年7月14日巴黎民众攻占巴士底狱

3.制宪:1789年 8月,制宪议会通过了《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1791年,制宪议会制定了宪法,废除了旧制度,确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

4.发展:1792年,法国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3年,国王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

5.高潮: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雅各宾派平息国内叛乱,打退反法联军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6.影响: 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

(三)拿破仑帝国

1.夺取政权:1799年 11月 ,拿破仑·波拿巴发动政变,组成了一个新的政府,建立起高效率的国家机器

(1)对内统治: ①发展经济:重视改善财政和发展经济,大力发展工商业。

②制定法律:1804年颁布《拿破仑法典》影响: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整理了法国大革命以来的立法成果,今天仍然在法国施行;成为很多国家民法的参照蓝本。

(2)对外战争: 多次打败反法联盟,横扫欧洲大陆,在废除各地封建特权的同时,也对当地人民进行压榨和掠夺。

2.称帝: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拿破仑加冕称帝。

3.失败:1812年,拿破仑远征俄国,大败而归。

4.覆灭:1815年,兵败滑铁卢,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

单元小结: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英、美、法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扫除了本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

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第 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初步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一)背景(在英国首先开始的原因):(1)政治前提:17 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后,政局稳定;(2)经济根源: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

(二)开始

时间:18世纪60年代 行业:棉纺织行业(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实质:是工场手工业发展到大机器生产的一次生产领域的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三)重要成就

1、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开始标志)

2、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到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影响:①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②瓦特蒸汽机提供了更有效便捷的动力,工厂设置摆脱了自然条件限制,规模更大。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3、1825年,由史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试车成功,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影响:铁路时代的到来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

(四)工业革命的影响

1.19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2.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3.从 18 世纪后期起,其他西方国家纷纷学习英国的先进技术和生产经验。法国、美国、德国等国先后进行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五)工业革命的启示: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②我们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科技创新。③发展科技的同时,要趋利避害,保护环境。

第2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早期工人阶级的斗争,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通过了解第一国际成立、巴黎公社,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

1.诞生标志: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的出版。

《共产党宣言》内容:

① 有文字记载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共产主义社会所取代。

② 肯定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起到非常革命的作用。工人阶级创造了巨大社会财富,但他们相对日益贫困。

③ 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建立共产党,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2.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3.意义:①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②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③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④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⑤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

1.第一国际:1864年,英、法、德等国工人代表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马克思是第一国际的创始人之一。

2.巴黎公社:(1871.3)

①背景: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的失败,社会矛盾激化。

②建立:1871年3月18日巴黎无产阶级和人民举行武装起义,推翻资产阶级反动统治,3月28日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③失败:5月28日,公社失败(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时期,无产阶级力量还不够强大)。

④巴黎公社失败后公社社员欧仁•鲍狄埃创作的《国际歌》成为鼓励无产阶级继续斗争的战歌。

附:世界历史上突出的法制成果比较

        项目

名称

时间

国家

制定者

内容

影响

《汉谟拉比法典》

前18世纪

古巴比伦

汉谟拉比

内容广泛

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十二铜表法》

前450左右

古罗马

罗马共和国

涉及宗教法、民法、刑法

后世欧洲法学的渊源

《罗马民法大全》

529

东罗马

查士丁尼

四部法典合称

欧洲民法的基础

《权利法案》

1689

英国

英国议会

议会高于王权

确立君主立宪政体

《独立宣言》

1776

美国

北美大陆会议

宣告北美独立

标志着美国诞生

1787年宪法

1787

美国

美国国会

三权分立

美国创立民主政体

《人权宣言》

1789

法国

法国制宪议会

人权和法治

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

《拿破仑法典》

19世纪初

法国

拿破仑

自由平等私产不受侵犯

为欧洲法律提供蓝本

九年级历史学习方法

识图、释图的方法。

识图:一是注意看图的标题,理解图意;二是要看图例,了解该图的说明符号;三是要注意历史沿革和古今地名变化等;四是要识别不同历史地图的学习要求。如“唐代主要交通路线图”主要要求指出水、陆交通要道、涉及的主要城市和国家等。利用地图对知识进行归纳、分析、综合,如把历代疆域图按时间顺序加以贯穿,就能勾勒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过程。

释图:教材上的插图、彩图,在老师的指导下,讲清它的背景,反映的内容和问题,努力使自己通过观察、分析、从而形成正确释图的能力。

九年级历史基础差要怎么做

一、整理历史线索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中用记忆来获取历史知识时学好历史的第一步,众所周知,想要把知识记在脑中,记忆是首要的,其次就是理解和运用,所以要学会把握记忆方法。在学习历史,可以先去理解课本上的某个历史事件,然后再去背诵其接下来的人物、概念、过程和时间等。在记忆复杂的年代地点人物和事件时可以尝试一些新的方法,例如整理出一条线索,找出各个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弄清每件史实的前因后果。

二、经常和同学们交流

老师在上课时,讲解的内容很多,可能一下子难以掌握,课下基础差的同学,应主动基础好的同学请教,针对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新知识点及时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对所学的知识有所收获,才能真正理解掌握教材内容,为以后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掌握答题技巧

要想学好初中历史,在历史考试时取得高分,要掌握答题技巧。简答题是最容易失分的点,一定要看清题目,如果要结合材料,那么就是抄也要把材料抄上,分析材料,和自己背诵的知识相结合。有时候它的出题非常简单只有一句话,只看这句话是看不出来任何东西的,要联想相关知识点,把这句话套进去。

四、重视错题

一定要对错题重视起来,现在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大都是喜欢作对题,因为对的题不费脑子,省事,又能显出自已的水平有多高,在自已已掌握的知识里来回的去埋头苦干等于浪费你的时间,要学会在错题中不放松,作错的题型一定要反复的去看,错题才是拉开你和其它同学分值的唯一方法,初中历史不用浪费那么多的时间,紧盯着自已的每次作业中的错题就行了,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主科”也并不影响历史的成绩。

    87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