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关于《1984》读书笔记800字2019精选五篇

廷峰 1172分享

  作读书笔记不仅能提高阅读书、文的效率,而且能提高科学研究和写作能力。通过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图书馆的作用,不但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更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生关于《1984》读书笔记800字2019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中学生关于《1984》读书笔记800字(一)

  当时《1984》不在书单范畴,买的要阅读的书到了,就暂时放下《1984》,先读别的书。后来连叔也推荐了这两本书。所以看完10月书单,这个月重新拿起这本书,可能是看的时候心不静,再拿起这本书却没有初次捧起这本书的感觉,读的也不认真。

  《1984》是反乌托邦小说,1984反的是思想,党想控制所有人的思想,主人公温斯顿在党的单位工作,负责篡改真实事件,把所有真实事件都篡改成党想要表达的思想。不同的是,温斯顿身在曹营心在汉,在党工作,却有自己独立的思想。

  思想最不是死亡,思想最本身就是死亡。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小说分三部,第一部阐述温斯顿自己的想法,他暗恋她们单位的黑头发女生茱莉亚。

  老人家想控制所有人的思想,温斯顿始终相信人的思想是自由的,不会被人所控制。可人生来空白,思想是在成长中建立的,在物质和经历的基础上,我们思索。我究竟被控制了多少。我的判断,我的对错,我的认知极受人影响,这我知道。

  明显的东西、朴素的东西、真理,都必须捍卫到底。自知之明就是真理,坚持到底吧!

  第二部在一个夜晚,茱莉亚递给他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爱你”,后来他们创造机会见面、约会,他们租了一个房子,房子很脏、很乱,但在那间出租屋里他们是自由的。然而,他们还是被上司奥布莱恩抓捕。

  第三部温斯顿被关在小黑屋,受尽肉体和思想上的折磨,毅力坚强的温斯顿没有屈服。奥布莱恩给温斯顿套上了一个面罩,铁门打开老鼠会进入面罩撕咬他,他将痛苦的死去。最后一刻,温斯顿喊出了茱莉娅的名字,铁门关上了,他出卖了茱莉娅,老人家赢了,党赢了,党用权利压迫群众达到了他的目的。

  才疏学浅,文化底蕴不足,这本书还有很多别的观点没认真读到、体会到,给书一个好评,给自己一个差评。

  中学生关于《1984》读书笔记800字(二)

  这是英国左翼作家乔治·奥威尔于1949年出版的长篇政治讽刺小说。作者似乎有贯穿未来的眼睛,提前预知了后世的场景。虽然是1949年写的,有些话放到现在依然适用。

  自由就是奴役。

  战争就是和平。

  无知就是力量。

  整本书很压抑。恐惧,仇恨,痛苦,饥饿,冰冷,劣质,污秽,监视,叛徒,思想犯,这些词主导了《1984》。说说我印象最深的三个部分吧。

  温斯顿和茱莉亚被抓的那个场景。“你们已经死了”读到这一句,我感觉我自己的五脏六腑也跟着结了冰。思想警察逮捕了他们。前文奥布莱恩刚以兄弟会联络人的名义跟他们接触过,说可能兄弟会会需要他们牺牲,有时会受尽折磨,还可能会改变面貌。我幻想着,抓捕他们也许是兄弟会玩的把戏,只是要考验他们的忠诚度而已,放心,都是自己人,没什么大事。可是越读到后面越绝望。奥布莱恩不是兄弟会的联络人,他把自己伪装成戈德斯坦的追随者,只是为了引温斯顿上钩。

  温斯顿在狱中看到自己不成人形只剩骷髅骨架的样子,倒在凳子上失声痛哭。把好好的一个人折磨到只剩一具头皮骨架,把一个人所有的尊严全部击碎,再让他看清自己的衰败的样子,把他的内心全部击垮。有个书友马宽说的很好“一度因摸索到了人性的真义而自视甚高,忽然发现自己却是如此残破衰老的身躯。巨大的反差,瞬间的打击,可能一下子就击破了温斯顿的心理防线。伺机而动的奥布莱恩在这条裂缝上穷追猛打,还在探索阶段的温斯顿可能就此被攻陷了。”

  101号房,温斯顿喊出那句“给茱莉亚用刑!我不在乎你们对她做什么,总之不是我,不是我!!”奥布莱恩说过,如果温斯顿是人类,那他是最后一个人,他身上还有人性。在看到自己骷髅骨架的身体,一度崩溃的温斯顿依然自豪的一件事,“我没有背叛茱莉亚”。即使在无尽的拷打下把所有关于茱莉亚的事情都和盘托出了,他依然爱着她,那份爱贯彻始终。可是在巨大的恐惧面前,温斯顿喊出了“给茱莉亚用刑!”到这里,最后的一个人也死了,人性失守了。“你只在乎自己,从那以后,你再也不会对他人感同身受了”。

  中学生关于《1984》读书笔记800字(三)

  我一直觉得《1984》是一本很牛的书,因为他的作者:乔治・奥威尔,活生生的把寓言写成了历史,其中书的后半部分对于权力的反思,对于极权主义的总结,简直堪称经典,满篇金句。

  1984年之前,世界上,在柏林,在苏联,在中国,在古拉格群岛,麦卡锡时代的美国,他的寓言都在发生,近代世界中的人对权力的迷思给人类带来了多少的痛苦啊,看的时候不断地有种的战栗感。我们不拥有明天,明天并不真实存在,它不均匀的分布在昨天与今天之中,所以我们要记住昨天,这样才能更好的面对未来。

  跟后四分之一,温斯顿进入友爱部后的叛变一样,面对极权与暴政,每个人都是怯懦的,甚至对今天的自己也是这样,健初之前跟我谈到过,我们不能对人有太高的要求,看完这本书,我才有一点认识到他说这句话的意思。我以前会说很多观点,现在却常常在与人的交往中有所保留,艰难的不是有这样的意识,而是面对现实,而仍留有对人的希望。

  看书的时候,想起了乔治凯南在《长电报》中的雄文:

  “我们应对苏联问题的挑战)相当程度上必须依赖于我们社会的健康和活力。世界共产主义就像是一种恶性的寄生虫,只会发生在生了病的肌肤组织上生存。在这一点上,国内和对外政策便交织在一起。每一个能够解决我们自身社会问题(的政策),每一个可以提升我们自己人民的自信心、纪律性、士气和集体精神的勇敢而坚定的举动,都是针对苏联的一个外交胜利,这要比集体精神的勇敢而坚定的举动,都是针对苏联的一个外交胜利,这要比数千个(与莫斯科之间产生的)外交文件和共同声明要更有价值得多。假若我们无法消除宿命论的影响,无法改变我们的社会面对(外部)挑战的漠然,莫斯科将得分,因为莫斯科无法不利用(我们的)这些(弱点)在外交政策上获利。 ”

  面对极权与,最好的方式不是殊死的斗争或是宿命论般的漠然与逃避,恰恰是最普通的,最基本的,自信心、纪律性、士气和集体精神的勇敢而坚定的举动,是比集体精神,极权还要勇敢和坚定的健康的,智慧的人性。

  最后插一点题外的,关于奥威尔英语的东西:

  奥威尔的英语很好,记得之前听时殷弘讲课,他调侃奥威尔:伦敦开作家大会的时候,与会的一个作家曾经讽刺奥威尔说:“你只会英语这一门语言。”

  奥威尔语言的限制使他的语言描写中的张力与诗意有限制,但奥威尔的英语,不得不说,真的是太好了!能把英语用到这个地步,近现代的英语作家很少,史蒂芬・平克的语言也很好,不过那完全是另外一种美了,没有奥威尔的这种激情与感染力。我记得之前参加过一个雅思申请群,里面教作文的老师改作文之前,要求就是从奥威尔的文集中调5篇,根据他提供的框架进行分析,理解,之后才正式开始作文讲解,据说效果很不错。

  中学生关于《1984》读书笔记800字(四)

  奥威尔的这本书应该是三本反乌托邦中最如雷贯耳的一本了,去年二月改xian后微博传要禁止1984的发行(似乎微博已经河蟹了这本书?)。看完后就想除非x大大下令人们禁止讨论w g或主张w g是正确的,这本书才会被禁止。毕竟译者们求生欲都很强,开篇立即解释奥威尔并非fan共,而是主张“只有击败极权主义,社会主义才有可能胜利”。奥威尔主张的是政治民主和社会公正的社会主义。(小编这篇文章一审没过,求生欲同样强的我索性能用拼音的都用拼音啦)

  相比《一九八四》我更喜欢《美丽新世界》,原因无他,纯粹个人对社会学和心理学的兴趣远胜于政治。可能我和《一九八四》中的裘利亚有许些相似,自己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只对周遭能触及的范围感兴趣,而大到国家、社会环境的事情便觉得与己无关了,你好我好关心的人好那便是真的好...总之,政治悟性不够哇,毕竟大学党校考试考了个不及格被骂了个狗血淋头= =

  这本书很多云里雾里的地方,有机会有兴趣再多刷多看吧....主要是没兴趣,不知道《我们》能不能坚持看完。反正《动物农场》我是放弃了...orz

  变种的社会主义法西斯为极权主义,而并非高级的资本主义。

  奥威尔找到了一种新的写作形式,这就是把新闻写作发展成为一种艺术,在极其精确和客观的事实报道的外衣下,对现实作了艺术的复原和再现。

  对一个孩子最残酷的事莫过于把他送到溢价富家子弟的学校中去,一个意识到贫穷的孩子由于虚荣而感到痛苦,是承认所不能想象的。

  我希望融合到受压迫的人中间去,成为他们之中的一个,站在他们的一边反对他们的暴君……在这时候,在我看来,没有出息倒是唯一的美德。自我奋斗,哪怕稍有成就,一年能挣上几百磅,我觉得稍有这种想法都是精神丑恶的,是一种欺压行为。

  英国人的阶级烙印是打再舌头上的。

  这种政治上的“顿悟”也许可以用禅宗信徒的大彻大悟来做比喻,也仿佛保罗在去大马士革的路上听到上帝的启示而皈依基督教一样——奥威尔的“去维冈码头之路”就是保罗的“大马士革之路”。不过在他身上用这种宗教比喻恐怕是十分不恰当的。尤其是因为奥威尔是一个十足的理性主义者,他对某些社会主义政党的神秘性和盲从性特别反感。做这样的比喻只是说明他的觉悟的即时性、彻底性和不可动摇性而已。

  老大哥在看着你。

  我们将在没有黑暗的地方相见。

  他是个孤独的鬼魂,说了一句没有人会听到的真话。但是只要他说出来了,不知怎么的,连续性就没有打断。不是由于你的话有人听到了,而是由于你保持清醒的理智,你就继承了人类的传统。他回到左边,蘸了一下笔,又写道:千篇一律的时代,孤独的时代,老大哥的时代,双重思想的时代,向未来,向过去,向一个思想自由、人们各不相同、但并不孤独生活的时代向一个真理存在、做过的事不能抹掉的时代致敬。

  谁控制过去就控制未来,谁控制现在就控制过去。

  思想罪不会带来死亡,思想罪本身就是死亡。

  全部历史都像一张不断刮干净重写的羊皮纸。这种行为连伪造都算不上,不过是用一个谎话来代替另一个谎话。

  新话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词汇量在减少的语言,他们把语言削减到只剩下骨架。例如,与“好”相对应的词只有“不好”,而没有“坏”或“恶”。新话的全部目的是要缩小思想的范围,最后使大家在实际上不可能犯任何思想罪,因为将来没有词汇可以表达。凡是有必要使用的概念,都只有一个词来表达,意义受到严格限制,一切附带含义都被消除忘掉。甚至连共产党原有口号“自由即奴役”都不复存在,因为“自由”的概念将被取消。在新话盛行的世界里,每个拥有正统思想的人都不存在意识,正统的意思是不想——不需要想。

  温斯顿闭上眼睛躺着,仍沉浸在梦境中的气氛里,这是一场光亮夺目、场面很大的梦,他的整个一生好像夏日傍晚雨后的景色一样,展现在他的面前。这都是在那玻璃镇纸里面发生的,玻璃的表面成了苍穹,苍穹之下,什么东西都充满了柔和的清澈的光芒,一望无际。这场梦也可以由他的母亲的手臂的一个动作所概括,实际上也可以说是她母亲的手臂的一个动作所构成的。这个动作在30年后,他又在新闻中看到了,那就是那个犹太妇女为了保护他的小孩不受子弹的小事儿而做的一个动作,但是仍不能防止直升机把她们母子俩炸得粉碎。

  如果你感到保持人性是值得的,即使这不能有任何结果,你也依旧打败了他们。

  在哲学、宗教、伦理政治方面,二加二可能等于五,但你在设计枪炮飞机是二加二只能等于四,效能低劣的民族迟早要被征服,要提高效能就不能有幻觉。此外要有效能就必须向过去学习,这就需要对过去发生的事有个比较正确的了解。

  战争现在纯粹成了内政,其目的是保持社会结构不受破坏,而非征服别国领土或保卫本国领土。

  历史循环论:中等人标榜自己为自由和正义而奋斗,把下等人争取到自己一边来;中等人一旦达到了目的,就把下个人重又推回到原来的被奴役地位,自己变成上等人;不久其他人的人中有一个人或者两个人都分裂出一批新的中等人来,这场斗争就周而复始。

  寡头政体的关键不是父子相传,而是死人加于活人身上的一种世界观,一种生活方式的延续。一个统治集团,只要能够指定他的接班人就是一个统治集团。党所操心的不是维系血统相传,而是,维系党本身的永存,是以谁掌握权力并不重要,只要等级结构保持不变。

  在中国和日本的市场,到处都站立着那个结实的不可打垮的声影。因辛劳工作和生儿育女而发了胖,从生下来到死亡,都一直忙碌不停,但是仍在唱歌。就是从他们这些强壮的肚皮里,有一天总会生产出一种有自觉的人类。你是死者,未来是他们的,但是如果你能像他们保持身体的生命一样,保持头脑的生命,把二加二等于四的秘密学说代代相传,你也可以分享他们的未来。

  人类面前的选择是自由或幸福,对大多数人类来说,选择幸福更好一些,党是弱者的永恒监护人,是为了使善可能到来而作恶的一个专心一致的派系,为了别人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幸福。

  中学生关于《1984》读书笔记800字(五)

  《1984》 在老大哥为首的政党下,生活的人们,似乎被教化了,麻木了,不再有基本的思考能力,不能有自己的思维,整个世界仿佛都被控制了,没有了活力。

  温斯顿,在那个被老大哥的政权控制的时代里,更像是一个典型的代表,更像是一个如何被转变思想历程的缩写。 在他的记忆深处,隐隐约约有着城市最初的印象,有最初生活的印象,有欢唱的歌谣,有母亲和小妹的影子,只是记忆的混乱,让他都难以确定,那些不断出现的片段,是否与影片有重叠的关系……不知他的成长经历里,是否被送进劳改所,是否受过少年侦查队的训练,而这一切不过是平常的驯化日常。

  如同以奥布兰为首的教化工作,对温斯顿这类有着异类思想的改造,分学习、理解、接受三步,不断地进一步强化对老大哥的认同和忠诚。只是这学习的过程,更像是严刑拷打下的委屈求全,是对折磨的求饶,是对痛楚最深层的认识,而不是真正的认同。然而,囚禁的生活不会因为你的妥协而改变,紧接着的是对精神上的折磨,他们会迫使你放弃挚爱,出卖对方,放弃情感上最后的一根绳索。 不断地通过三国战争来控制产品的消耗,控制国民分配和供给,通过电影、书刊、报纸等一切宣传途径,将反叛人物的行为扭曲,引起民众的愤怒和绝望,从小抓住孩子的思想灌输,建立少年侦察队,到处分布电幕和麦克风,监视人们的行为,伪造和篡改文件,摧毁一切不符合老大哥传统的档案……都印证着那句话:老大哥正在看着你。一切都不过为了从根本上控制过去而控制现在,控制未来,巩固高层集团的政权,一个有着双重思想的荒诞虚假的世界。

  那些有着“思想罪”的人,无一不是从世界消失了,从档案中消失了,从人们的记忆里消失不见。 这是一个可怕的世界,所有的一切仿佛就是谎言,用一个又一个谎言堆积起来的世界。 人们生活在谎言里,巧克力等生活用品,不断地克扣,单薄的衣物,发黑的面包,令人作呕的“胜利杜松子酒”,濒临倒闭的住房,然而政府还依旧不停地报道生产计划的完成,超指标达成,形成一个假象,关于生活满意度的假象,关于生活幸福感的假象。可人们的生活依旧贫困,依旧温饱不济,不断地边缘挣扎。

    96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