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水浒传读后感600字

水浒传读后感600字

乐妍0分享

水浒传读后感600字5篇

《水浒传》中的英雄好汉们都十分仗义,并且有勇,各自的功夫都很厉害,可惜光有勇无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水浒传读后感600字例文,希望你喜欢。

水浒传读后感600字

水浒传读后感600字篇1

好汉们从生到死,都能为同伴出生入死,我从中体会到了这些好汉的忠和义。宋江,他刚被逼上梁山时,一直效忠于晁盖。后来,晁盖死了,大家推选宋江为头领。可宋江却一直推辞,可看出宋江十分忠心。

国不可一日无君,梁山正在与官兵对抗,宋江只能当上了梁山的领主。后来,宋江统领的梁山攻打祝家庄。交战期间,有些好汉因疏忽大意而被捉去,宋江立刻下令解救他们,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宋江的义。一百零八个好汉中,有一个黑大汉,他生性鲁莽,性情暴躁。

但他喜欢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为了朋友可以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他就是黑旋风李逵。李逵经常不听劝告鲁莽行事,每次都被别人打的落花流水。但是,他唯一就听宋江的话,每次他要鲁莽行事,谁劝他他也不听。

可只要宋江一说,李逵立刻就停下了,这也是忠。一个“义”字,包括了太多的内容。一百零八个好汉为朋友两面插刀,为的就是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也只是为了一个“义”字。由此可见,一个“义”字。

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在现实生活中,给人让座谁都可以做到,但救人于为难之中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一个人,可以不相信神,却不可以不相信“神圣”。

水浒传读后感600字篇2

《水浒传》这本书讲述了北宋末期,宋江、晁盖等人建立水浒寨,与江湖好汉们结为兄弟,一同上山聚义。由于晁盖在曾头市中箭,宋江成为寨主。他们受了招安,向北宋朝廷投降。经过平王庆、田虎,消灭方腊后,一百零八位好汉仅剩二十七位。余下的人却被奸臣迫害,这队轰轰烈烈的起义军竟落了个悲壮的下场。

读了《水浒传》后,我认为宋江这个山寨之主,有三点做的不是很好。

其一,宋江投降招安的纲领路线,不是一条好路线。

北宋小朝廷是一个十分昏庸腐败的王朝。不仅这个“君”是昏君,天子的手下宠臣,还全都是奸臣,陷害忠良,重用小人。宋江若投降,后果就会使被奸臣陷害,只能落得一个“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场。若是像李逵一样,嚷嚷着“夺位当皇帝”,以宋江的军事力量,有可能成功,但他与方腊,却不免会有一场恶战。想当皇帝的,又会有好几个,但皇帝位子只有一个。怎么办?那就只好打!打到剩一个为止。然而,宋江却没有当皇帝的魄力,他便只好选择了投降。投降又有什么好处呢?无非就是想青史留名嘛!如果当好了皇帝,国泰民安,救民众于水深火热之中,百姓还会感激你的!

其二,宋江把“忠孝节义”四字看得过重,导致他起义失败。

自从孔子主张道学后,“忠孝节义”四字已经变得比生命还重要了。然而,古话说得好:物极必反。“忠孝节义”泛滥的背后,禁锢了不少人才的思想,演绎了不少悲剧故事,不少人被活活“憋”死。“只要听话的饭桶,不要叛逆的人才”,成了封建主义者的宗旨。宋江也走不出这个“老框架”,当了以“忠孝节义”为代表的封建思想的牺牲者。历史上,当了皇帝,成就霸业的人,都不怎么讲“忠孝节义”。例如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置自己的女婿的儿子——周静帝的生死而不管,还将他杀害,并没有什么道学精神。“忠孝节义”可以用,但也要注意用法与轻重。如果像宋江这样用,死心塌地的投降招安,那就是“愚忠”。宋江只是梁山泊中的一个小小草寇,就把“忠孝节义”放得如此高,岂不犯傻?

其三,宋江打方腊,是一个极大的错误。

打仗有两个目的:第一,扩大自己的地盘,充实自己的兵马;第二,使别人降服自己。如果像宋江打方腊,人马从一百零八人减到二十七人,带着一群残兵败将,跑回去领赏,那就是拿自己的队伍开玩笑。打方腊,实质上也是从招安开始的。投降,相当于去当朝廷的走狗。走狗的任务,就是帮猎人逮猎物。以盗治盗,这种封建统治者的惯用伎俩,宋江竟糊涂到看不出来?

宋江犯的以上三个错误,基本上就是他起义失败的原因。如果一味地只知道像绵羊一般,任由奸臣们这批狼宰割,除了兔死狗烹这个下场外,别无选择。

水浒传读后感600字篇3

“光耀飞离土窟间,天罡地煞降人寰。说时豪气侵肌冷,讲出英风透胆寒。”夜里凭栏怅惘,细数着夜幕下高高挂起的一百单八颗璀璨的星子。

只怪是生逢乱世,把这一百单八名好汉禁锢在了这腐朽将亡的国度里。冥冥之中仿佛自有天意,因为社会方方面面的不公与污浊黑暗,将他们聚集在了一起。这36位天罡星,72位地煞星,都是天选之人,派来拯救这日暮西山的王国于水火之中。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大体形容的就是这充满侠义的小集体了吧。麻雀虽小,可这五脏也还俱全。仅是一百单八将,就有十分强悍的气魄,其中令我最为震撼的便是那花和尚鲁智深了。他虽是一名小提辖,却十分仗义。他醉打蒋门神,后遭了奸人的暗算。但因为金老报恩,挽救了自己的生命。可谓是善有善报,令人感叹。

颇令人叹惋的,就是他们生在了一个隐藏在浮华表面之下的国度了。国家不仅有着外患,还有肆虐不息的内忧。官官相护,对内恣意,草菅人命,极其腐败。

水浒于忠义,须臾不可离!他们招募了义军,于梁山起义。与朝廷周旋了几年之后,他们决定招安。征战沙场的他们屡次立下赫赫战功,但这也带领他们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使他们成为了黑暗的统治阶级的鹰犬,他们为朝廷扫清障碍,却沦落得战死沙场的地步。当初在梁山泊上尽显雄姿,春风得意的好汉们,晚年竟如此凄惨,令人唏嘘。

令人最是难以忘却的便是宋江与李逵笑饮毒酒的故事了。而后,花荣与吴用也双双吊死在树上,随他们而去,留得清白在人间。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漫嗟吁。他是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逝者已矣,书已掩卷。再次抬头望了望这灰天,那一百单八颗星辰似乎更绽芳华。虽然梁山好汉已去,但是他们的侠魄还留存在这人世间,并与我们长存。

纷纷五代乱离间,一旦云开复见天…

水浒传读后感600字篇4

在暑假里我通读了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读完之后感悟颇多。

整部水浒传,主要是讲了在北宋末年,高俅弄权,整个朝廷奸臣当道,是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被逼无奈反上梁山。后来受朝廷招安,在出兵征讨方腊时死伤过半,最后不幸起义失败。

我在读书时,常常会被作者那入情入境的描写给深深地吸引住了,似乎那情景就在我眼前发生一般。每当我读到宋江在梁山泊义聚108位好汉时,我似乎热血沸腾。每当我读到宋江率领大军杀得高俅落荒而逃、丢盔弃甲时,我不禁拍手称快。当我读到书末宋江和其他头领惨死时,却又忍不住涕泪纵横。

在水浒传里,宋江一直都是忠义两全,因为他的忠义所以在他的身边凝聚了一群英雄好汉。无论是来自敌营,还是与宋江素昧相识,这些好汉们都会死心塌地的为宋江赴汤蹈火。也正是因为他的忠义,在当他得知皇帝赐给自己一瓶毒酒时,仍无怨无悔。还怕李逵听到自己的死讯了后再去造反,毁了自己的一世忠义,于是又将李逵一起拉下了黄泉路。可以说成就宋江的是他的忠义,毁了宋江的也还是他的忠义。

在水浒传中,还有一个人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他的身上我可以看到几分张飞的影子,我们可以做一个对比。他们共同点有很多,第一:“他们两人都是爱酒如命,而且酒风不正。”张飞醉酒后喜欢鞭打士卒,而李逵呢则是“酒性不好,多人惧他”。第二:“他们都有着惊人的武艺。”李逵是一把板斧,几乎天下无敌。张飞的武艺按照关羽的说法是:“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第三:“这两人都很鲁莽。”李逵的鲁莽常在言行举止中流露出来,张飞则在他那火辣辣的性格上,当然张飞在有些时候还是有点细心的。

我觉得水浒传中虽然有一些血腥的场面在里面,但它绝对是一本很有价值的读物。

水浒传读后感600字篇5

初读水浒传,觉得里面的故事有点荒唐。好汉林冲被奸佞诬陷却无处伸冤;曹盖等人在绿林打劫的却被称为好汉;英雄鲁智深行侠仗义却落得个落荒逃跑的命运;粗莽汉李逵这种滥杀无辜的人也能在江湖中立足;梁山好汉本以占山为王,且力量足以和朝顶对抗,为何还要替朝廷出力,导致最后梁山落了个凄凉的结局……

这些都使我不解,我不明白施耐庵为何要这样落笔。我在疑惑之余,被里面的故事情节深深得吸引,我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得读完水浒传,读到第三遍时,才明白作者的深意。

读完水浒传,我才明白了其中的“荒唐”。这些荒唐,是当时那个朝纲、民不聊生的社会造成的。正是朝廷无能、徽宗昏庸、小人当道,才有了好汉林冲被高衙内和好友设计陷害,流放路上受尽折磨,几次三番地遇险,差点丢了性命;正是当时社会民不聊生,老百姓处于水生火热之中,才有人打着“劫富济贫”的旗号抢劫官府、富商,并受到尊重;正是那个社会朝廷力量日益变弱,遭遇内忧外患的局面,才有各地好汉揭竿而起、占山为王,与朝廷作对。

不过也正是那个社会,那个社会的忠君报国的主流思想,才导致了宋江掌权后,要把梁山这艘船驶向朝廷,像皇帝靠岸。但是那个奸佞当道的朝廷、昏庸无能的皇帝却不是梁山的港湾,所以,梁山最终被小人所灭,真是呜呼哀哉!悲哉!

    665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