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西游记》读后感八百字

《西游记》读后感八百字

乐妍0分享

《西游记》读后感八百字5篇

《西游记》主要讲了唐僧师徒四人经过了多年跋涉才达成目标的故事,在期间虽然疲累,但是也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不知道你从中有什么感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西游记》读后感八百字例文,希望你喜欢。

《西游记》读后感八百字

《西游记》读后感八百字(精选篇1)

这是我在学校得一等奖的作文,大家多多捧场哦!

这是一部古老的神话故事,但却引起了儿童的喜爱,那就是——《西游记》。它是明代作家吴承恩的创作。大概内容是这样的:唐代的玄奘到遥远的古印度天竺去得取经书,在这途中遇到了:机智灵巧,会七十二变的孙悟空;懒惰贪吃、忠心耿耿的猪八戒;任劳任怨、一心向佛的沙和尚。他们一起保护他们的师傅—唐僧去印度取得真经,在我国佛教史上留下了辉煌的篇章。《西游记》中有四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会火眼睛睛,能上天入地,调皮的孙悟空;懒惰贪吃,爱夸海口的猪八戒;一心向佛,忠心保护师傅的沙和尚;当然还少不了“吸引妖魔鬼怪眼球”的唐僧。我最羡慕的就是孙悟空了!

我羡慕他能上天入地,会72般变化。每当“笨蛋”唐僧误会悟空时,我就忍不住冲进电视机里,指着唐僧说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再指着“笨蛋”唐僧的鼻子破口大骂。

呵呵,总而言之我就是喜欢孙悟空。当然我还爱看那挺着肚子的猪八戒;他那“呆呆傻傻”的模样总会另我开怀大笑,每当看到悟空拉着八戒耳朵时,我便灰不顾形象的大笑起来,就这样八戒成了我的开心果。

当然,还有那一心向佛的沙和尚,虽然我不太象喜欢悟空和八戒那样喜欢他,但我还是挺佩服他的勇气的,我认为他应该排行老二,因为他不象八戒那样贪生怕死。有了徒弟,那就当然少不了师傅喽!

一心向佛,不会被美酒、美女迷倒的唐僧,取经便是他的目标。他们师徒四人取得真经靠的什么?靠的是顽强的意志、坚持不懈的精神,大慈大悲的胸襟,所以才能到达遥远的古印度。他们一路上遇到的困难和坎坷无数,他们只能依靠这种精神才能战胜一切,越过陡峭的大山,跨过宽广的大河,战胜妖魔。因为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唐僧,具有顽强的意志、坚持不懈的精神,大慈大悲的胸襟,所一他们能突破重重难关,并且妥善的“解救”许多矛盾和误解。《西游记》这本书对我的启发很大,它让我明白了做人要有坚强的意志和宽容别人的精神。我们应该努力改正,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学生!不要做懦弱的人!

《西游记》读后感八百字(精选篇2)

“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这是《西游记》中的经典语句,乃孙悟空不满玉皇大帝久居于龙位上大闹天时所言。

从前我是一直把这句话当作不喜欢孙悟空的原因——放荡无羁,目中无人!居然威胁如来佛让他把玉皇大帝的龙位给自己坐!如来佛,这么高大的一个人物,受着众仙的敬仰,威胁他?也不看看自己的身份,简直找死!

可是,再读《西游记》,却忍不住把人物标签上“放荡无羁,目中无人”的评价擦了又擦,其实,悟空和我们一样。

没用追求,就没有拥有。如果说良好的身体是生存的支撑,那美好的向往不就是快乐生活的支撑吗?时至今日,我非常羡慕悟空这个愿意为自己想拥有的东西勇敢地去追求这一个性格。说说我吧,在小学时,我对那值周生的荣耀到了钟爱的地步。可我却没有去争取,让这机会白白的送给了别人。每当我想去追求这个荣耀,都被内心的胆怯逼退了回去。数学老师要选课代表去协助他,一个男同学大胆的站了起来,说道:“老师,如果我数学考了全班第一,这个位置让我来坐好吗?”老师欣然地答应了。现在回想起来,才明白当时我只是对那个荣耀一见钟情,却没有勇敢的追求过,所以也没有拥有过。

祸从口出

孙悟空追求过,可却没有拥有。那却是因为“祸”从他的嘴里溜出来了。

孙悟空因为在如来佛面前大放厥词,所以被如来佛压在了五行山下。这个情节很好的反映出我们的现实生活。我们要为我们所说的话,做的事付出相应的代价。收获相应的果实,可这果实却会因为一句不留心的话而变成恶果。

在我的小区里,有一个女孩子,她什么都还好,可就是说话不知收敛,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可谁曾想,是她自己的话语,得罪了一群人,后果——被群殴进医院。我妈妈一直提醒着我,说话不要说完,要说三分留三分,小心祸从口出。有的时候真的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或许自己认为自己是随口说的,可别人听了就心里不舒服。在生活中,我处处的留意自己所说的话,生怕被因为一句无心之失,而被“打入冷宫”。

大圣,皇帝轮流坐,明年到你家,那你就要记住这公式:保持勇敢的追求+说话得体=你想要的龙位。不要介意,你的“放荡无羁,目中无人”是我喜欢的样子。

《西游记》读后感八百字(精选篇3)

如今在我们的生活中,《西游记》的故事早已是众人皆知,而我便是其中之一。里面每一个片段都是那么得精彩,每当我拿起这本书,都会爱不释手地读起来。今天就让我来讲一下我的读后感吧。

《西游记》讲述的是孙悟空和唐僧等人经历了重重磨难,次次困难最后终于完成了他们的任务,取得了真经。孙悟空是西游记的主人公,他与生俱来的正义感使他成为了一个降妖除魔,为民除害的英雄,无论什么妖魔鬼怪都逃不出他的火眼金睛。可他就是不喜欢被别人控制,经过了那次大闹天宫,他成长了不少。

他不会轻易放弃,无论发生了什么他总不向困难低头是他的特点。提到猪八戒,他和孙悟空可真是天渊之别,无论是本事还是其他都和孙悟空差远了,他懒惰,贪吃,好色还贪生怕死,他的缺点数不胜数。一提到沙僧,我便会想到他的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精神,尽管他没有孙悟空的神通广大,但他的勤劳是他最大的优点。

唐僧是一个拥有坚定信念的人,他不怕千刀万剐,他的信念是无人能及的。这四个人物的特点各不相同。在这些人物中,我最喜欢的人就是孙悟空了,他那不半途而废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在我心中孙悟空给我树立了一个勇敢的形象。还有沙僧的勤快和朴实也给我了一很好的印象,在西游记的人物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这些也正是我们要学习的地方。

书中写唐僧徒经历了八十一个磨难,让我联想到了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这着实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废、虎头蛇尾,我不禁惭愧自己当初为何不能像他们一样坚持到底呢?也许这就是我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从头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不要我尽力去做了,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成功啊!因为我去做了而且坚持到了最后。

《西游记》读后感八百字(精选篇4)

那些年少的过往,那些青春的写照。——题记

当时光把所有的稚嫩碾成青春的烦恼,当风儿把童年的风筝带向远方,不知不觉中,我们已长大。

再读《西游记》,不再是因为当初那份浅薄的好奇,也不是因为倾慕某个人,而是沉醉之余的思忖生活,回味过往。

孙悟空,纯真的

取经路上,孙悟空总是主角,人们总是不自觉地把目光投向他,如磁铁吸引铁屑般理所当然。他有着七十二般变化,火眼金睛,筋斗云等诸多本领。细品,陡然发现那是我们纯真的初级中学一级年级生活写照。孙悟空总是天不怕地不怕,自由自在,甚至是易怒易躁:逗引猪八戒,小妖的恶作剧是他的最爱,充满纯真,顽皮和无畏,也充满对未来世界的好奇。看着他,仿佛看到了年少的我们,总能勾起几丝甜蜜。

猪八戒,懵懂的

提起《西游记》,老猪那憨厚老实的摸样总第一时间跃然于脑海。他时常横冲直撞,像个懵懂的少年:他朴实,知错就改,重情重义,但难免带着些缺点,懒惰,贪吃,是常事,毕竟是一个青年。陡然发现其实这就是我们初级中学二级年级的时候,雄心万丈却屡屡出错。

沙僧,顿悟的

印象里,沙僧似乎总是一个人默默地挑着担子走在最后,一副任劳任怨的样子,充满了干劲。不难看出他的嘴角始终挂着一丝若有似无的微笑。奋斗并快乐着,或许这就是他诠释的幸福。同样过着“苦行僧”般生活的还有为中考奋斗的我们。脱去了初级中学一级年级的稚幼,走过了初级中学二级年级的激情,我们该“上路取经”了,摒弃年少的轻狂,带着和沙僧眼中一样的坚定,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走向“西方”。

《西游记》诠释的不仅仅是取经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难,更是初级中学生活的写照,让我们充满孙悟空的蓬勃朝气,带着猪八戒的纯真朴实,携着沙僧的沉着稳重风雨兼程吧!未来属于我们!

《西游记》读后感八百字(精选篇5)

自盘古开天以来,东胜神州傲来国便有一块巨石。因汲取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故一日崩裂,从中跳出一只石猴。他生来便能跑能跳,为长生不老之身,拜菩提祖师为师,授号“悟空”。

练就七十二般变化后,硬闯龙宫,获得金箍棒;强进地府,勾生死簿;大闹天宫,犯下弥天大罪,被如来佛祖压于五行山下。

唐僧,原为如来弟子金蝉子,后被贬下凡间,转世为唐玄奘。他精心研究佛学,悟性极高,被如来选中去西天取经。

于是,唐僧一路西行,先后在五行山下解救悟空,鹰愁涧收服白龙,云栈洞降服八戒,流沙河擒服沙僧。三人一马皆为唐僧之徒,一路保护唐僧,去往西天取经。

一天,唐僧师徒四人行至白骨岭前。在白骨岭白骨洞内,住着一个凶残、狡猾的白骨精。为吃唐僧肉,先后变化为上山送斋饭的村姑、朝山进香的老妪和寻找亲人的老翁,却一次次被孙悟空识破、轮棒喝打。然而唐僧不辨人妖,反怪悟空行凶,将其赶回花果山。之后,唐僧遇险,险些被妖怪吃掉。多亏悟空及时赶回,才免遭一死。

又一日,师徒四人经过一座山时,唐僧听到有个小孩喊救命,便派悟空去救。悟空一下认出是妖精所变,于是回过头来说师傅听错了,赶紧走路。结果喊声又起,唐僧再次催促悟空去救。悟空奈何不了,救下红孩儿。红孩儿趁大家不备,变法把唐僧收去。悟空去救,却被三昧真火烧伤眼睛。多亏观世音菩萨来救,唐僧才保全性命。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这一日他们来到火焰山。大火熊熊燃烧,师徒无法前行。悟空三借芭蕉扇,每次都失手。请来托塔李天王和天兵天将,收服牛魔王,得到芭蕉扇,熄灭大火,这才过得火焰山。

西行路上,他们风餐露宿,日月兼程,遇到许多妖魔鬼怪,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师徒一行才取回真经,修成正果,五者成佛,一同返回东土大唐传教度人。

    67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