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家庭的文章:家庭习惯

巧萍 1172分享

  编者按: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习惯,当不同习惯的人住在一起,是需要时间去磨合的,就人的相处一样。

  我有两个爸爸。

  家父生于济南柳埠镇的黄巢村,岳父生于滕州龙阳镇的张唐村。

  岳父1955年生人,生活简朴,饮食寡淡,身材矫健,每天要快走二十公里。

  我是一个人去辉哥家提亲的,买了三千块的礼品,其中包括给丈母娘买的资生堂,坐了五个小时大巴,头一晚没敢住家里,说实话心里是有些怕。第二天,拐过一个没有树的街道,见一中年男人,弯腰清扫,他抬头看了我一眼,说:“来了啊”。很浓的枣庄话。

  中午摆了酒席,作陪的是辉哥的舅舅们。我全然不知枣庄的礼数,只是认定了举杯就透了。不知喝了多少,等我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躺在了家里,身上一丝不挂。我那是断片了,这也是最后一次喝白酒。

  婚后走动多是假日往来,中秋节春节坐在一起,吃顿家常,就匆匆回济南。等木童1岁半的时候,岳父为了替我们分担请保姆的家用,就来了济南,这一住就是近一年。抬头不见低头见,一年下来,他说赵学才这个人,挣钱可以,家务事不行。我却是越了解岳父越庆幸遇到了一个好爹。

  刚开口叫爸爸,估计他也是心里发毛。谁都有这么一个过程,我也是从一开始的假惺惺到现在,每天上班就习惯的说声:“爸爸,我去上班了。”

  岳父是龙阳镇第一波中专生,经历过三年饥荒,能活下来已经不错,还能走出张唐村,分配到工作,那个年代已属楷模,辉哥说小学的时候,家里还有司机,每天接岳父去上班。这样的生活或许本来就不属于他,当失去了所有待遇后,岳父没有一蹶不振,反倒是更平淡的随遇而安。提前退休,闲不下来,就找了家印刷厂的工作,直到年纪真是大了,这才辞了职。

  他们是吃过苦的人,对于粮食有信仰般的崇敬,那是小时候饿怕了。家里不管剩下多少的菜,老人家命令不许扔,明明做了新饭,却还要先吃完旧饭,我有时会觉得他在跟我们赌气。他什么埋怨的话都不说,低着头把碗里的米一粒一粒吃干净。

  过年岳父要回枣庄,我嘱咐辉哥给岳父带上两千块钱,经过了无数次唇枪舌战,他终于收下了钱,匆匆上了火车。

  不一会辉哥收到一封短信:

  “辉辉,钱我收下1000,

  另1000放在我枕头下面了,

  你这一年也没买件衣服,

  就当我给你买件新衣裳”。

  辉哥说她当时就哭了。

  今天是元宵佳节,一家人在一起吃火锅,煮的是郭伟送的羊肉。岳父终于决定要喝我特意给他买的梦之蓝了。辉哥觉得有一块肉太厚太硬,就扔到了水池里。我们还没反应过来,就见他从水池里将肉捡起,用水洗了洗,又放进了锅里。

  这样的事我们都习惯了。

  作者:根柱

  公众号:少年文章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561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