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朗读应该怎么教

庄宇 224分享

  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朗读能力的提高也增强了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朗读是阅读的基础,是深入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朗读的指导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方法

  1、树立小学生全新的朗读教学观

  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他们的自制能力比较差,他们活泼好动,很难对自己进行自我约束,他们的朗读训练主要是靠教师来进行的。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比较充分的,他们朗读能力的提升主要是通过语文教学来实现的。在语文课上,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朗读课文,只有多读多思考,学生才能深入课文,领悟文中的要领。所以,教师要不断强化学生的朗读,培养他们朗读思考的综合能力,能自主领会文本核心要领,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

  2、因材施教,保证学生朗读时间

  在小学语文朗读课堂上,教师应把朗读时间充分交给学生,给他们足够的朗读空间和自由,教师指导学生正确的朗读方法,要求学生把文本中的每个字读清读准,培养学生自主朗读的习惯,指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应该富有充沛的情感,这样才能读出作者在文本中的思想感情。由于文本中作者的情感是需要人去感受的,学生只有在朗读的过程中品味出作者的情感,他们的思想感情上才会达成共鸣。

  3、教师注重合理安排学生朗读时间

  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年级、学情以及每节课的侧重点合理地安排学生朗读时间,使学生能够自觉地进行朗读,并且能够定下心来完全投入到朗读当中去。教师对学生的朗读习惯要严格要求,必须要讲普通话,将字音读准读清,不能自由散漫随心所欲的去朗读。学生进行自主朗读时,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的大声的朗读,学生就好比是水中的鱼儿,让他们尽情地饮水尽情地遨游。

  4、教师选择优化朗读训练

  教师的正确引导是开展小学生朗读训练的第一步,接下来该考虑的是如何提升朗读训练的质量和效率,如何将朗读训练落实在实处。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要明确学生朗读的内容和时间,不能浪费课堂中宝贵的时间。小学语文朗读训练应采用多读多思考的模式,将朗读教学贯穿语文教学,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5、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适当的扩大朗读的广度和深度,例如在朗读时安排学生要加上必要的表情和肢体动作,将课文置于生活实践之中,激发学生参与朗读训练的欲望。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问题与对策

  一、基于新课改的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朗读缺乏参与感

  在不断发展的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语文课堂中已经随处可见多媒体教学的应用。通过多媒体教学,能够保证学生具有浓厚的兴趣,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的文字、图像以及声音,能够满足学生的感官刺激的需求。但是,这样的背景下,经常出现教师的鼠标不离手,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都在屏幕上的情况。多媒体课件成了课堂教学的主角,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自然没有阅读的乐趣可言。

  2.朗读缺乏必要的指导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部分教师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朗读,改变了传统的教师大部分时间都在进行课文讲解的教学方式。这样学生就具有一定的主动权,能够进行相应的朗读活动。但是,部分教师的做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在低年级的语文课堂中,教师说:“下面是阅读时间,请同学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进行课文阅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根据教师的要求,教室中立即呈现出热热闹闹的情景,而教师并没有给予任何指导,这种随心所欲的阅读方式收效甚微。如果学生养成了不正确的朗读习惯,教师就难以纠正,造成严重的后果。

  3.朗读流于表面

  在实际语文教学中,部分学生仅仅是在教师的命令下进行阅读活动,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阅读,往往很难带着真实的感情,尽管表面看起来非常认真,但学生的阅读缺乏针对性和目的性。

  4.朗读评价缺少针对性

  为更好地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经常对学生的阅读行为进行称赞。比如,“你真棒”“不错”“非常好”。尽管学生需要鼓励,但是,这些没有任何帮助的“廉价表扬”并不能帮助学生提升阅读兴趣。

  二、优化朗读教学的对策分析与思考

  1.通过读练结合进行广泛朗读

  具体的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实际情况考虑,结合他们的心理发展以及认知水平,针对不同年级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朗读活动。朗读训练在小学每个年级都应被充分重视。在具有一定的朗读量的基础上,教师应该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工作,这样就会取得良好效果。教师应结合教学目标,选择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内容进行朗读,并灵活采用各种方式,以保持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2.利用读导结合开展充足朗读

  教师应该从学生实际的生活入手,积极进行课文情感的灌输,保证学生能够完完全全投入课文之中,充分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这样的朗读才更有效果。这里通过《放风筝》中的前两个自然段为例进行说明。比如教师通过询问的方式,问同学们:“有没有放过风筝?”然后,询问他们当时的心情。这样大部分学生的思维就能很快地跟上,在此基础上,进行课文的朗读,就能更好地体会出感情,理解课文的意境。

  3.进行读思结合

  在阅读课文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感情,较为准确地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而不应只流于形式,片面追求课堂热闹的气氛。在阅读中,应该鼓励学生积极用心去思考。课堂教学中,应该结合阅读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带着思考走入课文。

  4.注重读评结合

  在进行评价时,教师应该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结合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应该将层次性在朗读评价中进行体现,也应该使用具体的评价语言。比如,在进行《秋天的图画》的讲解中,在阅读完第一自然段后,可以让学生进行点评。一位学生说道:“她读得很流利,声音洪亮,可是我觉得没有感情色彩。”这时,教师应该进一步追问:“你能带着感情色彩,再去好好读一遍这一段吗?”在这样的引导下,这位学生将很乐意进行阅读。阅读完毕,再请其他学生点评,有位学生说道:“她读得非常有感情,还配上了动作,我觉得很好。”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收到很好的朗读效果。

    73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