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朗读有哪些有效地指导方法

庄宇 224分享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其是语文阅读教学和语言学习的重要方法,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文章中作者的情感变化和文章中所包含的中心思想,对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朗读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中朗读的有效策略

  一、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

  朗读是一项能力,课堂是训练朗读的主阵地,出色的朗读训练能高效地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有利于学生对于文本地理解与解读。因此,教师对朗读要有具体指导的策略

  (一)在朗读教学中,不断丰富课堂内容。

  首先老师要从根本上保证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应该从实际出发,充分结合每一个学生的特点,进而制定出尽可能符合教学现状的朗读教学方案。在教学方案制定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起学校的教学资源,明确教学目标,最大限度的为学生提供更大的朗读空间,其次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还应该实现不断延伸,而且在延伸的过程中一定不能脱离教材,并保证朗读教学的内容,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而体现朗读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在语文朗读教学的过程中充满兴趣,进而提高学生朗读的热情和积极性。随着新课标的改革和深入,语文朗读也必须不断地改进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手段,如此才能够保证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二)在语文朗读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学生的思想和能力的提高。

  语文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语文思想和阅读能力,所以在语文课堂的朗读教学中,老师应该指导学生独立完成文章和语言的理解,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读完后再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来完成学习意见和学习情境的构建,如此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才能够不断提高。

  (三)及时改进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式。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及时的改进教学理念,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应该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在课堂上朗读的时间应该适当提高,而且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时间应该让其自由支配,如此,才能够真正实现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其次,老师一定要明确自己在课堂的上的地位,要及时转变课堂身份,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只能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而不能够指挥学生去学习,要留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随后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生行,老师也应该优化教学方案,适当延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时间,学生在自主学习和朗读的过程中,老师则做好监督工作,进而保证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服务。

  二、课堂朗读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

  1.通过有层次的阅读提高朗读教学有效性,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朗读教学的过程中,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做的就是保证朗读教学的层次性。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在训练学生声朗读的过程中,应该将朗读内容进行由少到多的安排,通过有层次感的朗读教学设计来让学生逐渐的对教学的内容进行适应,从而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朗读教学的内容,达到提高朗读教学的目的。

  2.通过合作学习提高朗读教学有效性,在实施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过程中,要提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一个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就是合作学习模式。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每一篇文章的朗读均由若干个学生合作完成每个学生朗读一部分,或者是按照角色的不同对学生进行朗读的安排,这样不仅仅可以让学生合作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也可以提高。朗读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的质量。

  3.通过不同文本训练提高朗读教学有效性,小学语文课本中教学的内容有很多,其中包括的文本类型有诗歌类文本、叙事类文本、说明类文本以及童话类文本等,每一类文章的朗读方法和模式均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想要提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就应该给予不同的文体训练,教师应根据不同文本的内容以及模式来让学生进行不同的朗读训练,进而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朗读方法,提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指导

  一、模仿式朗读

  模仿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方式,特别对于小学生来讲更是不可缺少的,小学生通过模仿可以初步感知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朗读的基本方法与技巧,形成一定的语言感受力和初步的欣赏能力。模仿的对象有很多,可以是录音,可以是老师,可以是同学,也可以是家长。例如,学习一篇美文,上课伊始,教师可以先声情并茂地朗读,让学生静静地听,悠悠地想。这种读,生字新词在不知不觉中映入学生的眼中,进入学生的耳里,流入学生的心里;这种读,可以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停顿、重音、语调、速度,无须细说,一切尽在读中;这种读,能让学生明明白白地模仿,学困者受到启迪,学优者受到感染。除课堂上的模仿式朗读之外,课外的模仿也非常重要,可以引导小学生向优秀的电视节目学习、向优秀的主持人学习,也可以向朗读水平高的家长学习。

  二、联想式朗读

  要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不容易,这是因为小学生受生活体验少、理解能力低等因素的影响,在准确把握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方面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小学生惟朗读而朗读,单一地从课文中去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要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确有点难。

  但是,我们可以将朗读课文与实际生活体验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联想,符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此来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这样学生就可以比较容易地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例如:学习小学三年级《荷花》中的第一、二自然段,我们没有直接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而是换了一个角度来教。首先问学生有没有看过荷花,在得到确切的回答后问他们看荷花时候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回味看荷花时候的心情。小学生看荷花的体验被唤醒了,他们很快地进入了看荷花时候的状态。这个时候再进行朗读训练,学生就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把自己完全融入到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当中,很轻易地把握住了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就毫不费劲地读出了那种对荷花的喜爱之情,让朗读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想象式朗读

  想象式朗读是指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以文本为基本资源,以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顺利进入到文本描绘的特定情境为基本目标,从而让学生准确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朗读方式。朗读是一项口头语言的艺术,是一项需要读者合理地还原语气,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活生生的有声的口头语言的一种再创造的过程。这种再创造的过程,离不开人的想象力。想象力是人进行创造活动的本源之一,它在小学生的学习和思维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生的想象力是极为丰富的,作为一名教师要勇于开发他们的想象力,让小学生在丰富的想象力中再现文本所提供的特定情境,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例如学习一年级下册《鲜花和星星》这篇课文,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节可抓住“满地”、“这一朵”、“那里一朵”等词语,让学生感受到夏天到处开满了鲜花,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朗读“真比天上的星星还多”这句话,把花朵与星星联系起来想象,在脑海中展现出“鲜花满地,数不胜数”的情景。

  四、对比式朗读

  主要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对比。教师的范读对于学生准确把握课文的情感、掌握朗读的速度和技巧具有较强的借鉴、示范作用,这种范读应该建立在学生尝试阅读的基础之上,是学生对文本有了初步的了解和体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善于利用学生尝试阅读所产生的不满足感和困惑,以高水平的范读来引领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和阅读能力。比如课文《画杨桃》文中,父亲叮嘱的那句话和老师说的那几句话,我们先让学生去读,一般来说,学生很难把长辈对晚辈说话的那种语气读出来。接下来,老师就要读了,把那种充满期待希望的感情读出来。老师读完以后接着问学生:“你从老师的朗读中听出了什么?你们感觉谁读得更好?好在哪里?”学生都会毫不犹豫地说:“老师读得好。”于是,我们启发学生:“你能不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如何读才能读出来呢?”学生朗读的热情一下子被激发了起来。在这里,教师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而不是老师指出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得以发挥,让他们主动地去发现问题,然后协同解决问题。

    73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