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习习惯有哪些培养方法

庄宇 224分享

  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能够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内部动力因素。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1.从小抓起,循序渐进,逐步发展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多大的改进,所以尽早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学生在年龄小时,习惯既容易建立,也易于巩固,不良的学习习惯若被及时发现也易于纠正,等到不良习惯越积越多并稳固定形时,既影响良好习惯的建立,又不易纠正。如有的学生有上课不专心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坏习惯,即使在老师的教诲下有了改正的决心,可往往是改了又犯,犯了又改,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 ,才能彻底改掉。很多人认为小学低年级要让孩子多玩,到了高年级习惯自然就养成了是极其错误的,所以从小学一年级,甚至幼儿园起,就要开始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强化训练,从而形成稳定的自觉行为。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一朝一夕养成,也不能统统一下子养成,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的过程。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结合能力增长的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使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小到大,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如在小学低年级,要让学生养成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等简单的切实可行的学习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水平的提高,知识的不断更新,到了小学高年级乃至中学,就要在简单的学习习惯基础上逐步训练养成高级的学习习惯,如阅读习惯,独立思考习惯,勇于创新习惯等。

  2.严格要求,偶有偏离,及时调整

  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依靠学生多次反复的实践,并且对学生来说,应主要放在课堂上进行。小学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差,一些良好学习习惯易产生,也易消退,所以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直到巩固为止。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在反复实践和强化训练中尤其要注意各科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班与班之间的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否则会降低强化效果,影响良好习惯的形成。作为学生,自己也要严格监督自己,发现偶有偏离,立即做出调整。比如,发现自己的字写得不端正了,发现上课时自己精神不集中了,发现自己没有执行或没有完成学习计划了等等,立即做出调整。培养习惯,就像走路一样,发现走的路线不对,及时调整到对的轨道上去,久而久之,一条小路便踩出来了。

  3.树立榜样,启发自觉,互相促进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家长、教师的要求或模仿他人情况下形成的,所以设身处地,树立榜样,不仅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就是对高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要多树立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榜样,如在班上多表扬一些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工整,遵守纪律的学生,使其他学生自觉模仿,形成习惯。对学生的每一点良好行为,教师不仅要及时给予表扬,而且要在班上营造一种良好的议论氛围。同时家长和教师也要注重自己的言行,做好学生的表率,不能使自己的不良习惯“传染”到孩子的身上。对高年级的学生则要给他们多讲一些名人持之以恒,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等方面的故事。引导他们多读一些课外书籍,从中感受良好习惯对一个人成材的重要影响,从而自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一、抓好常规,培养良好的习惯意识

  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首先应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意识"入手。人的习惯很多: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等,但不管是什么习惯,它们之间都存在着联系,有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作用。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成绩落后的学生往往是道德行为习惯也相对落后的学生,因此称为"双差生"。他们往往表现得不讲文明,如:在教室大呼小叫,有的甚至打架骂人。如果我们对这些现象视而不见,而只是一味的"关注"他们的学习,效果能好到哪里去呢?但如果转变一下角度,抓好平日的常规管理,从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人手,让其在头脑中形成"习惯意识",使这成为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内部动力,从而为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打好基础,提供前提。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有意的强化训练。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了解有关行为的社会意义。创设按规定的方式一贯行为的条件,尽可能地不给重复不良行为的机会。同时使学生了解行为的结果和练习的进步情况,及时给予强化。教师的评价在学生习惯形成的过程中,起着促进其进步,催化其内在发展的作用。教师要重视自己的恰如其分的评价导向。通过一个点头肯定,一句口头表扬都能给前进中的学生以信心和动力。尤其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这会更利于树立学生的信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那么再指导学生养成学习习惯也就不那么难了。

  二、课前预习,营造自主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求学生上新课前必须预习,预习时要看注释,参考"思考和练习",勤查字典、等工具书,规定学生要做到读懂词句,初步理解课文,并提出问题。经过一段时间检查督促,学生初步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预习中,首先要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初读课文时,按"导读"提示自学;深入理解课文时围绕思考练习自学。在预习中画出重点词句,寻找出不理解之处,进行质疑,甚至可以提出对知识本身进行的怀疑、研究,这就能使学生产生查阅的动力,争论的欲望,获胜的信心。在预习中学生的质疑就能营造新的学习氛围,为课堂上深入学习做好铺垫。通过课前预习研读,促进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叉吸引,设疑答疑,使教师变包场为导演,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自主探索,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课堂教学,养成积极思维习惯

  学习有疑问,才有学习的内驱力。课堂上要让学生思,必先教有疑。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想象,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进而进行发现的问题教学,激励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读书,互相议论,自主探索解决。这种教学即真正达到以学生的问题不断提出为教学的开始,至学生契而不舍地解决问题为成功的归宿,教学就十分有效和积极。学生的思维也参与到课堂上来了。特别注意培养中学生语文学习中灵活独创的思维。灵活多变、联想、想象和独创性思维,是博采灵方妙法,独立解决具体问题的学习行为。在语文教改工作中,应该鼓励、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多种办法,即使提出了不正确的主张,也要给予热情的鼓励、指导。在理解李商隐《赠荷花》中,有些学生理解文章赞美荷花高洁的品质,也有些学生认为这首诗是作者自喻,也有学生觉得这首诗是对一位名叫荷花姑娘的赞美,还有学生认为是对恶俗世风的鄙弃,思考角度不同,会有不同见解,老师不搞标准答案,对他们合理的地方给予肯定,这样真正鼓励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四、重视课外,培养广博的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重要的阅读实践活动,是形成阅读能力十分重要的方面。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首先是要让学生喜欢读书,养成读书的习惯。这既需要我们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来培养,更要用开展课外阅读来培植。让学生自己的读书实践中学阅读,注意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使他们喜欢阅读,同时鼓励学生读课外书。其次,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在校内给学生提供读书时间,自由阅读,互相交流;在课外自由读书,以一定的形式在校内外展示交流。这样既保证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又通过交流活动促进学生的读书活动,提高阅读兴趣,培养读书习惯。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吸取营养,使之成为增强语语言素养的一个重要补充。

  学生在阅读中领悟到的,比在课堂上教给他们的多得多。语文方面的许多东西都要经过不断练习,养成习惯,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启发学生阅读的自觉性,增强形成阅读的心理动力,一要培养学生学习的毅力,帮助他们克服阅读上的困难,使他们能坚持下去,取得成功;二是增强学生的自制力,经常鼓励他们勤奋努力,并及时强化这些行为,克服懒惰心理,应培养学生愉快地读书的习惯。读书时不是屈服于某种压力而是自觉地、愉快地读,甚至如饥似渴。教师要在平时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教学中有意识的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能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学生的视野随着阅读逐渐宽广起来,这样不仅可以大大拓宽视野,提高语文能力,还可以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塑造良好的品格和健康的人格。

    72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