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习习惯应该怎么培养

庄宇 224分享

  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规律化与科学化,进而更加有效的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知识点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从小学阶段就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不仅对学生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对学生以后的学科学习也有重要意义。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些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策略

  一、对学习习惯的培养要引起重视

  在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引起重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会在语文学习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教学的不断发展,要求教师能够从多个角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很多教师都将注意力集中于不同教学方法的应用,当然,教师将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能够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然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

  二、兴趣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前提

  本人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想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应该对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学习兴趣引起重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能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学生只有对语文学科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的去获取知识,同理学生只有对语文学科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语文知识,对教师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才有更大的帮助。

  在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只有有趣的课堂教学,才能更好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使学生逐渐对语文学科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小学阶段不仅是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学习兴趣的关键时期,因此,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将学生良好学习兴趣的培养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有效结合起来,将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

  预习作为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不仅对学生语文学科的学习有很大帮助,对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很大帮助。那么教师该如何有效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预习习惯呢?本人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有效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预习引起了高度重视,在实际的教学中,本人也归纳总结了很多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的方法,在此与大家分享:

  (一)布置一定的预习任务

  小学生进行语文学科学习的时间还较短,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及时有效的进行课前预习,没有引起学生的应有重视。因此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就可以布置一定的预习任务,督促学生更好的开展预习活动。学生通过预习,提前了解了教师在课堂上要讲解的重点知识与难点知识,在听课的过程中,学生会明显感觉到轻松,能够更加有效的掌握知识点,逐渐学生会明白预习的重要性,并在教师的督促下,逐渐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二)家长在学生预习的过程中给予一定的帮助

  预习是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过程,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明显感觉难度较大,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预习,也为了更好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家长也应该在学生预习的过程中,给予一定的帮助。

  四、听课习惯的培养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十分重要,学生只有把握好课堂教学阶段,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才能更好地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在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课堂听课习惯的过程中,教师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了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耐心的引导,而且还要讲究方法。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来讲,想要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首先需要教师有耐心。良好习惯的养成不仅需要时间,更需要教师耐心的引导,例如: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进行思考习惯的养成,就需要教师耐心的、反复的,通过一个问题的设置等,使学生逐渐学会思考,并在课堂教学中积极的进行思考。另外,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课堂学习技巧的过程中,还要讲解相关的方法,通过一定的指导使学生逐渐更好的通过课堂教学获取知识点。

  五、复习习惯的培养

  复习也是小学生有效进行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复习活动引起重视,也要落实到实处。那么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呢?在实际的教学中不难发现,虽然学生的复习活动是在课余时间进行的,然而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复习活动进行调控。

  (一)布置复习任务

  为了引导小学生在课余时间及时对课堂上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复习,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布置作业或者复习任务,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这样对学生的复习活动是一种有效的督促。学生刚开始进行的复习活动可能只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逐渐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更好的体会到了复习的好处,复习自然逐渐成为学生有效语文学习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

  (二)对复习的内容进行提问

  教师针对学生在课余时间复习的内容进行提问,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复习习惯。学生为了很好的回答教师在课堂上设置的问题,能够进主动的进行复习。相反,如果教师对学生复习的内容不进行提问,那么,可能学生就难以对复习引起高度重视。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预习与复习的习惯

  当前,有的教师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新课上完后,学生才知道学习了什么,这样无准备的教学,是不可能取得最佳效果的。预习好比火力侦察,能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重、难点在哪里,带着疑问上课,从而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学实践表明,课堂上学生学会了的东西,课后还会忘记,这是大脑遗忘规律的表现。因此,只有及时复习,才能降低遗忘率,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把平日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弥补学生知识的缺陷。

  二、勤于思考与全神贯注的学习习惯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如果不能积极动脑思考,就不能学好数学。在课堂教学与课后辅导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对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要使学生尽量自己解决,而不依赖他人。在课堂上,如果学生"人在曹营心在汉",不可能学习好,课堂教学任务也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全神贯注学习的习惯,课外学习时,也要帮助学生克服边学习边玩,边学习边吃东西等不良习惯。

  三、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习惯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往往由教师进行小结或优等生作答,大部分学生失去了思考、交流的机会。素质教育要求,应让学生全员主�硬斡肟翁醚�习活动,提高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率。所谓“课堂学习活动”是指为完成课堂学习任务而设计的,由学生自主参与的各种学习形式。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习惯,教师就要适时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主动思考,主动操练,主动交流,激起思维的火花,激发学习兴趣,逐步形成“主动参与”的学习习惯。

  四、多动脑,勤动手的习惯

  小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发展尚在起步阶段,掌握概念的过程一般以认识具体实物为起点,先形成表象,然后抽象概括得到概念。针对学生这一思维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遇事问个为什么,更要把得到的结论记录下来动手演练,进行验证,在实践中体验获取知识的规律和乐趣,这样长此以往,勤思勤动的习惯就会在“乐”中逐步形成。

  五、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习惯

  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疑难是正常现象,有的学生善于质疑问难,能请教老师或他人,有的学生则遇到疑难不吱声,怕别人笑话,这是不良习惯。解决疑难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许多的科学发现和发明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实现的。教学中,要多创设让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习惯。

  六、独立完成作业与自我评价的习惯

  完成作业是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环,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做作业前要准备好一切学习用品,如书、本、笔、尺等,而且应先复习当天的功课或复习与作业有关的内容,然后再独立完成作业,不抄袭别人的;做作业时精力要集中。如果是做假期作业,应先制订做作业的计划,每天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不能拖拉,做完作业之后,应认真检查,发现错误及时更正,做作业要字迹工整,答卷时卷面要洁净。

  许多学生做完题目,让老师和家长检查,这有好的一方面,同时也容易养成依赖思想。在学生的学习中,应把这种积极性逐渐引导到自我评价上来,使他们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做完作业,先验算,发现问题再看书,看例题对照检查,做出正确与否的评价,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教师和家长长期这样要求,就能形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七、课外阅读的习惯

  要学好数学,光靠课内是不够的,还必须阅读一些课外读物,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教学中,要有计划地介绍一些课外读物,指导学生阅读,要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和使用工具书的方法,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要教会学生如何从众多的课外读物中选择适合自己情况的书来学习,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729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