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有哪些

庄宇 224分享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对语文的学习至关重要,是学好语文的源头和根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十分重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提高教学效率,并且还能够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其将来的学习与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作为课堂教学的前奏,预习不仅对课堂教学效果有着影响,而且对于学生的自身发展也有着影响,所以,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的培养是自主学习习惯形成的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也是教育改革和学生终生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学生在这一时期有极佳的模仿性和可塑性,这一时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因此,教师在这一时期要引导小学生逐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同时,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又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所以,教师要从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入手,逐步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培养良好的习惯。对于预习习惯的培养,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首先,在上课之前,学生必须熟读课文,对每篇文章至少读三遍并写出读后感;其次,预习时,学生要圈出本课的生字新词,找出重点句子并写出体会,而且要标出不理解的地方并提问;再次,预习情况要及时检查。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进行检查,也可以采用小组交流汇报等检查方式。如果发现有学生没有完成预习,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督促,使其及时完成。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首先,培养学生会倾听、善于倾听的习惯。学生通过倾听实现与人的沟通,在课堂上,学生要学会倾听,要倾听其他学生的意见和思路,以便实现更好的理解、做出准确的判断。

  其次,培养学生合作、善于交流的习惯。教师要利用好课堂上的合作学习机会,而且要有意识地给学生创造合作学习机会,同时要运用好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活动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学会合作技巧,逐步培养合作、善于交流的习惯。

  再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教师要结合本班学生状况实际,生活环境实际,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空间,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做作业的习惯

  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来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生通过做作业来巩固所学的知识。因此,良好的做作业的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形成严谨的治学精神,小学语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一定要重视小学生良好做作业习惯的培养。首先,教师对学生要严格要求,要规范学生的书写习惯。良好的书写习惯要从小抓起,小学语文教师要要求学生书写时做到一笔一划、规范公整,要保证作业的正确性,切忌养成书写潦草、粗心马虎等不良习惯,使学生逐步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其次,教师要教学生学会读题、审题。学生无论做任何作业首先要读题,所以,要学会读题。而要保证作业的准确度和正确性,学生就要学会审题,因为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学生要仔细审题,在申请题目要求的基础上解题,并且逐渐养成习惯。再次,教师要培养和激发学生浓厚的做作业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做作业的兴趣,学生只有对做作业感兴趣,才有可能主动做作业、保证作业质量,因此,教师可以布置多样的作业形式,如课堂口述、集体讨论等,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感受知识的存在,这样,学生才会乐于接受和完成。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与升华是靠大量的阅读来积淀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非常有必要培养学生“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的习惯。学生除了学习课内的文章外,还应该多读课外读物,课外读物中有更加丰富的知识。学生通过阅读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自己的视野、陶冶自己的情操,极大地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还非常有利于自己良好精神品质的塑造和形成。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无论是课堂教学、布置作业,还是开展课外活动,都应该非常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和培养,要力求通过语文教学这个途径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真正感觉到读书是人生一大幸事、乐事。当然,小学语文教师也要重视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和调动,因为只有有了阅读兴趣,小学生才能主动阅读、感觉到阅读是有了乐趣的,才会逐渐形成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小学语文教师要确立以教材为本、向课外延伸的教学思路,鼓励学生多读书。例如,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有时就课文中涉及的某一问题会产生强烈的进一步深入探究的动机,他们渴望能读到更多的课外知识。对此,教师要给学生推荐好的课外读物并指导他们阅读。阅读教学应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拓展和补充。教师要使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成为有机整体,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培养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习惯的方法策略

  一、明确具体自主学习习惯的意义。

  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长期处于一种知识灌输填鸭的被动学习状态,自身主观能动性以及自主学习意识都受到极大程度的阻碍影响。因而,在具体设计相关课堂知识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对自我进行客观正确的相关评价,从而对自己的行为举止进行自我激励、自我控制、自我调节,有力保障学生自身身心健康发展,强化提升学生自身意志力及抗挫折能力。只有学生切实明确认知具体自己学习的目标及意义,才能够促使自己在具体知识学习过程中保持一种主动积极状态,只有学生发自内心的主动积极学习才能够使得自身的内在潜能及学习能力得以充分激发。

  二、以学生为主展开课堂教学

  教师在当前具体实施开展相关课堂知识教学过程中,应当切实响应当前素质教育理念的号召提倡,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围绕学生做课堂教学主体进而展开相应学科知识教学,为学生营造构建和谐欢愉的良好课堂教学氛围。实现具体语文自主学习,首先应当培养好学生自身自主学习意识,有效强化提升其相关自主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针对具体知识内容展开学习时,应当切实端正明确自我教学理念,学生对具体知识内容的学习掌握并不能够依靠被动接受的外界信息,而是根据学生自我情感特征及观念认知有选择的理解接收,脱离学生具体投入参与的相关知识教学活动的开展实施都是毫无意义的。

  三、激发学生具体学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切实对具体知识学习产生兴趣,才能够保证其能够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动机及良好学习状态投入到具体学习过程中。一旦学生没有较为端正的学习态度,很难明确制定规划学习目标及合理安排规划具体学习过程,其对应的具体知识学习效果也是差强人意,自主学习更不必再提。在具体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良好端正的学习态度及动机对于具体自主学习的落实时限有着直接影响。部分学生由于对自身能力的片面错误认知导致其学习动机不足,甚至滋生抵触厌倦情绪。为避免该现象的发生,教师在具体课堂知识教学过程中应当采用激励为主、批评为辅的教学理念,尽量多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其体会感受成功的喜悦,帮助学生强化提升自主学习的信心及责任感。

  四、注重学生之间个体差异

  由于学生不同的生活经历、性格及观念致使其具体自主学习能力也不尽相同,就是在具体教学开展过程中应当切实尊重学生人格,在具体相关教学策略措施运用时切实关注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将整体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强化与个人个体自主学习能力的开发培养有机融汇结合起来。教师在实际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开展过程中,应当巧妙营造构建和融洽和谐的良好学习氛围,进而通过具体的接触了解掌握不同学生的自主能力,针对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设定不同要求。在具体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当多用肯定的言语鼓励学生,找准契机适时给予赞赏使其体验成功的乐趣。即使片面错误的见解也不应严厉斥责,而是对其独特体验给予一定尊重,进而循循善诱地帮助其纠正改善,如此开展进行促使学生拥有学习信心及兴趣,有力保障其能够主动参与投入学习。

    729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