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业布置的原则和方法

庄宇 224分享

  对很多学生来说,作业是一种负担,实际上作业是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的,只是老师缺乏恰当的布置方法,所以才会产生反作用。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小学语文作业布置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作业布置的原则

  一是减负原则

  对老师来讲这样布置,学生回家做机械抄写的作业,简单容易操作,好批改。但是学生很辛苦,且低效。对家长而言,检查落实比较简单,只要看孩子写了没有就行了。而从长远看,学生只会机械教师习惯于让学生书面完成家庭作业。在人们的眼光中,口头作业其实算不得作业,因此,要求学生完成的也就少了。学生成了做作业机器,没有主动动脑的习惯,久而久之,学生会厌倦,并会增添因能力不济而形成的学习负担。所以,我主张语文家庭作业以读、背为主。读课文以及读和课文相关的资料,读课外书;背诵年段要求积累的语言文字。另外,我要求学生读课文时必须边读边勾画,勾画不了解的,有疑问的地方,或是自己认为重点的地方。读后也有要求家长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抽查孩子读的效果,增加家长与孩子的互动。因为有这样的要求,就使读书有口无心的孩子不得不在读书的时候边读边想,带着目标来读书,从而提高自读课文的质量。相对于学生的机械重复地写,读背更加轻松,避免了身体上因为过多的写而遭受损害。学生读书读得效果不好,家长抽查都不会答,就要让学生再读,可能这样会对学生有压力,也拖延了时间。其实,没事,效果不好就说明带着想记住的目标去读还不能达到高效,我这样要求抽查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读的时候就试图努力记住或精力高度集中,形成好的读书习惯。如果多次记不住,也是正常的,缓一缓,打一个自评或家长评的等级,到校以后再上课,如果学生第二天能过关,可以给他补打等级。长此以往,学生阅读面逐渐增宽,赢得了大量的时间,对达到低年段大量的识字要求很有好处。当然,家庭作业中多读,也不是不写,只不过确实要以读为主。而我在学校再布置了适量的抄写作业,偶尔进行听写默写的检测,以保证学生整个语文知识体系的落实。

  二是形式多样化原则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布置动手作业、“画画”作业、“说”的作业,留给学生空间和时间,让他们有表达的场所和机会。对于内容枯燥、形式单调的作业感到乏味,因此,我们可以给一些枯燥的作业创设一定的情境,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在教学“分类”知识时让学生在家把一些好玩好用的东西,进行分类,鼓励学生通过不同标准来分类。

  三是素质全面发展原则

  对学生学习语文的要求,不能局限于掌握了哪些知识,要着眼于学生学习语文在知识、能力、态度上都有所提升。所以,学生学习时智力的和非智力的素质都要有所发展。家长们在家里对孩子的关注是全方位的,家长们对孩子完成作业情况的反馈,可以提示教师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比如:有家长在孩子的作业本上反馈:表扬孩子独立作业并自主做试卷练习,我及时予以回应,激励了好学向上的学生追求更高的目标。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常常能自己给自己安排一些学习任务,培养了主动学习的良好态度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我布置的作业当中,还有诸如:订正作业错误,跳绳一分钟计数,给课本包书皮……都是基于对学生某些生活、学习习惯的培养要求而设。按照老师要求不折不扣去做的孩子,长此以往也就形成了很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四是层次性原则

  家庭作业是要孩子在家庭环境中去完成的,家长应该承担其家庭教育的责任。社会各个家庭是有层次的,对孩子的影响也是有层次的。有的家长对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理解程度也是有层次的。比如,有的因各种原因,把孩子寄托在托管班,有的家长对学校教育有一些不好的看法,对学校教育是不够信任的态度……这些因素会使我布置的作业完成起来不会达到我十分的理想,作业完成的情况必然出现层次性的差别。我相信绝大多数家长在为自己孩子的成长尽心尽力,家长们可以按照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落实孩子的家庭作业。学生也是有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遏制。老师在布置作业时,就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作业有一定的层次性和发挥空间,便于学生选择练习的量度和难度。

  五是服务家长原则

  有的家庭关注孩子身体健康多一点,有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要求很高,有的家长有攀比的心理,有时候甚至不顾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一味拔高。每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规划是不同的,对孩子的要求也不一样,因此在布置学生读背学习作业的时候,抽查是由家长来把握标准的。要求高的家长自然抽查等级的标准会高,要求低的家长抽查等级的标准会低。不同家长抽查打相同的等级,“含金量”会有所不同。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方法更适合自己的孩子,这样布置家庭作业,给了家长和孩子一些空间,避免了学校和家庭对孩子要求标准不一致,给家长或孩子造成负担。

  六是正面反馈原则

  无论孩子们的学习效果如何,只要他们尽自己所能做了,就要肯定他们作出的努力。学生中出现暂时学习成绩的优、良、中不等于他们定型了,就是这样了。我期待的是学生一直保持这一种孜孜以求的学习状态。对任何一个表现出积极状态的孩子,就及时予以表扬。就是没有起色的学生,我的态度是期待,绝不否定。

  七是其他科目优先原则

  因为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写的作业不能多,还因为学科特点的不同,我将大部分写家庭作业的时间留给数学。语文学习的生活化和积累特点以及学科综合性强,决定了不能以时间来限定作业量。比如,我要求学生游览家乡名胜,或找找写家乡名胜的文章读一读,和家长讨论讨论某个相关问题,这是无法以时间来计算的。所以,我主张学生优先完成语文以外的作业,再完成学生可以完成的语文作业。

  小学语文作业的布置安排

  一、阅读与写作并重,充分激发小学生的创造能力。

  1、模仿写作

  儿童都有着天然的模仿才能,而仿写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借助范文指导小学生进行仿写,能激发小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发展创造思维能力。 在仿写时,要精心选择具有明显特征且具有价值的精彩片断。如《瑞雪》的第四自然段主要写了雪后的美丽景色。这一段在构段方式上是从整体到部分,在写法上运用了静态描写和运态描写。学文后,教师应要求小学生按这种构段方式运用这两种描写方法来写一处景物。

  2、联想写作

  此举要求小学生根据原文的叙述,合理推敲故事的发展趋向,这样形式的练笔,能够培养小学生想象的完整性和完美性,把小学生的想象引向纵深。如《滥竽充数》结尾写南郭先生只好偷偷地逃走,像这种滥竽充数的人逃跑后又会怎样呢?这就给小学生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对此,可让小学生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续写。如《南郭先生后传》使得概括的叙述具体化,没有明示的结尾多样化。

  二、突破课本,展开课外活动,拓宽学生知识面。

  儿童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课堂中的内容远远不能满足他们。新课标强调:培养小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注重课内和课外的有机结合。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立足课内,注目课外,拓展性布置课外阅读作业,开阔小学生视野,帮助小学生积累语言,提高小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1、开展预习性的课外阅读

  这种阅读通常在课前进行,让小学生围绕课文内容查找相关的资料,进行探究性的阅读。这样既可以提供背景知识,帮助小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认识,又在阅读、加工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参与了阅读实践。

  2、与课文内容结合开展课外阅读。

  这种阅读是在小学生学完课文后,延伸性地阅读有关资料,参与语言实践。这些教学环节的设计,是从小学生心理特点入手,将语言文字,内化为自己的言语表达需求,使小学生在阅读中产生强烈的表达欲,从而实现语言与精神共生的目的。又比如学了《白杨》,补充读《白杨礼赞》;读了《猫》,推荐读老舍的其它著作。这种创造性地拓展延伸,深化了课文内容,给课文教学增添了无穷魅力。

  三、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提高学生运用能力。

  1、大胆创新,开展轻松愉快的实践活动。

  小学生活泼好动,爱唱爱跳,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实践活动不能成为学生运用语文的一种负担。因此要选择小学生喜闻乐见,爱做的实践活动。如:猜谜语、做游戏、改编课本剧、成语接龙、校园模仿秀、创编故事、设计广告等等。如:学习了寓言《南辕北辙》后,让小学生自己根据课文改编课本剧进行表演,小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自编、自导、自演,最后评一评谁演得好。使小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活动起来,在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

  2、定期开展黑板报评比活动,锻炼小学生的综合能力。

  要求学习小组成员每月合作完成一期手抄报或剪报、墙报,其中每期手抄报要有一篇自己写的文章。小学生在办报的过程中,首先要广泛阅读书刊、杂志,收集有关资料,深入实际生活中去调查采访。办报时,小学生要综合运用阅读、作文、美术、书法等各种知识与技能,将刊头设计、材料取舍、排版、插图等集于一身。最后,每月开展一次评报活动。

    735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