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学开放题型的教学方法

庄宇 224分享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显得相对比较被动,只是进行机械的记忆和反复的练习,这样也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老师调整教学方法。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些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开放题型的教学方法

  一、数学开放题型的相关认识

  通常来说,数学开放题型的开放性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条件开放,即题目中的条件有可能是多余的,也有可能是不够充分的,对于多余的需要进行删选,而不足的则需要进行补充。此类问题需要学生对结论成立的条件进行深入的探索。

  (二)结论的开放,即题目中条件是一定的,但是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而是具有多样性。此类问题就需要学生根据已知的条件,探索归纳结论,然后对结论进行证明,最终达到一个既满足条件又可得出多个正确答案的效果。

  (三)解题方法的开放,即问题的思维策略与解题方法多样。此类问题需要学生具有发散性、创新性的思维。归纳总结型开放,此类问题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的规律寻求结论、要求学生自己去发现探求题中的规律:类比引申型开放。此类问题要求学生利用已知条件或结论推导出所需要的结论:信息开放型。此类问题需要学生根据已知的信息解出答案。例如,给出某班级学生成绩,求学生得分的平均数:存在性问题的开放,即根据已知条件探索结论是否成立。

  二、针对开放题型,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

  数学开放题型是数学思维的一种载体,是培养学生创新型思维、创新型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如果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够抓住数学开放题的特点并加以利用,就会对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动手实践等能力的培养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体现了新课标标准下的新的教育理念。

  (一)在数学开放题型的学习中,将整个探究过程作为学习目的。

  在原来传统的封闭式题型中,每道题都有标准答案,要求学生的最后答案与标准答案相符。所谓的标准答案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相比之下,数学开放性题型则摆脱了各种条条框框的禁锢,而是注重设计问题的探究过程,要求在问题设计的时候,考虑到所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解题策略和手段,对问题进行形式上的改变,研究在整个解题过程中,学习者的能力有了什么样的变化与提高。教师在数学开放性题型的教学中,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对标准答案的讲解的观念,而是要将整个探究过程作为学习的目的。

  (二)在数学开放题型学习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课堂上,要根据教学要求,采取分开小组的形式来打破过去的刻板的教学,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学生可以以一个朋友的心态向老师提问问题,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大胆的创新,建立一个开放的教学氛围。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不满足于问题的解决,积极鼓励学生进行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善于发现新问题,得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理论结合实际的意识和总结能力。

  (三)在开放性题型的学习中,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

  开放性题型灵活度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人制宜,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安排不同的学习内容与难度,使学生在学习中发挥自身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深刻理解学习的意义。学生可以在学习中,突出个性,在探讨交流中学会合作。

  (四)设计开放性的习题,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与深刻性。

  对于一些条件少的开放型习题,学生一般会毫无思绪,不知该如何入手,在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所学知识的综合,从多个方面来进行思考和分析问题,进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一题多问”,对于学生来说不仅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而且还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除了用一些常规思路来思考问题,还可以运用一些非常规的思路来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的思维;此外,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一些课外的有深度的题目,也要多加练习,训练一下学生的深度思维,使学生除了有解决课本题目的固定思维,还可以有一定的跳跃性的思维,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一、有效的创设教学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是实施有效教学一种非常有效的策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方式来创造教学情境。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很好的被激发。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要选取一些能够充分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比如,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我就给学生讲了一个猪八戒和孙悟空分饼的故事。两张样大小的饼,猪八戒平均分成俩份吃了其中的一份,孙悟空把饼分成份吃了其中的俩份。这时,猪八戒却说:“猴哥,你吃的饼比我吃的多。”然后我问同学们:“同学们你们说他们谁吃的饼多呢?”通过这样的一个故事,使得学生的兴趣一下就得到了调动,结果这堂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同学们整堂课都表现的比较积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教学情境,从而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得到调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在课堂上的效率。

  二、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开展数学活动也是实施有效性教学的一种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教学活动,可以使得学生很好的参与到教学中,使得学生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很好的进行探索。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五官进行学习,这样会使得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一些相应的实践机会,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很好的进行探索。比如,在讲解《认识人民币》这节课的内容时,我就给学生准备了一些小额人民币,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分类。学生们的思维方式存在着差异,自然对人民币进行分类的方法也存在着不同,有的学生按照人民币的材质进行分类,把纸币和硬币分了出来;有的学生按照人民币的单位进行分类,分成元、角、分三类;有的按照币值分成1、2、5三类。通过这样一个活动,不仅使得学生对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还能使得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起到了非常良好的效果。然而,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来开展教学活动,不能盲目的开展教学活动,这样不但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还会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受到很大的影响。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合理的安排一些教学活动,从而使得学生能够自觉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样才能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从而使得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使得我们的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三、开展合作学习

  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开展合作学习对于有效教学的实施也有着很大的帮助。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得学生在教学中能够互相交流,互相帮助,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够及时的进行解决。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之间交流学习方法,解题方法等,这样就可以使得学生的思路得到拓宽,从而使得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得到提升。

  四、合理的对学生进行提问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进行提问,这样也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在进行提问时,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设置不同的问题,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对于一些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教师要适当的问他们一些相对比较简单的问题,这样使得他们的自信心得到提升。对于一些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教师要设置一些问题来挖掘他们的潜力。教师在进行问题的选择时,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给学生提问一些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这可以很好的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使得他们能够认真的对问题进行思考,从而使得课堂提问的效果提升。

    725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