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开展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

庄宇 224分享

  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同学们接触最多就是课堂教学,因此老师需要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些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情况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情况

  现如今,要想使小学生一节课40分钟内都专心听课,那几乎是完不成的,因为他们或多或少都会走神儿去做别的事情,有的小学生书本都不拿出来,在课堂上只会开玩笑、打打闹闹。一旦老师考试提问题,学生就会特别紧张,他们回答不出老师提出的问题,这种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模式根本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他们在课堂上没有注意听老师讲课,思考的空间就很小,思维能力因此就跟不上老师,同时,老师在提问中不能够发现学生哪里存在问题,教师与学生做不到积极配合这一教学目标,也不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不能让学生主动回答问题,在数学课上每次都是老师进行提问,对于数学教学,教师没兴趣进行教学,学生也没有心情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的积极性就消退了。

  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分析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很重要,教师应该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对课堂上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使小学生很快融入课堂中,而不是学生自己做自己的事情,老师自己讲自己的课,这样双方都在浪费时间。只有做到因地制宜,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具体分析,具体教学,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开始进行独立思考,这样学生的活跃性、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才能自主地去学习。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

  1.教师应该注重开发学生对数学的思考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更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使教学变得更加形象,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抓住了学生的特点,最后,使教学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2.教师应该把更多的思维空间留给学生

  教师,教书育人,应该做到将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能力结合起来,这样就必须做到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同时还应该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激发,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积极性变得更高。

  3.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应该利用合理的提问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提问,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应该让学生养成主动去学习的好习惯,从而达到教师与学生积极配合这一教学目标。还有一点,应该不断地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主动回答问题,而不是在数学课上每次都是老师进行提问,对于数学教学,它的关键不在于改变数学知识本身,而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观,“授人以渔”的道理每个人都明白,教师只有做到将学习数学方法纳入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才能使学生终身受益,不断钻研数学,这种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就会帮助学生一生。

  三、要使学生的潜在能力更好地发挥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特别注意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思考机会,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努力发展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在认识所学的知识、理解所学知识的同时,智力水平也不断提高。要不断地激励学生,使学生的潜在能力得到更好的发挥,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必须进行互动、交往,这样才能使教师转变思想,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给予学生更大的帮助,引导学生不断与老师进行交流,对学生进行鼓励,使其越来越喜欢参加与数学相关的活动,对不同的小学生进行具体分析,这样才能够提高小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和学生互换角色,这些方法都有助于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学习。

  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下,大力加强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大力加强教学策略的发展,不仅是学生生存发展、提高竞争能力的需要,更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四、构建媒体型学习模式,追求高效课堂

  使用多媒体与数学教学相结合,可以节省教师的备课时间;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加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等。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数学计算能力和拓展数学思维方法等智力素质,同时像情感因素、心理素质和精神品格等智力因素也能得到相应的发展,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以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一、运用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处于发展阶段,复杂的数学问题会增加学生的学习难度。将生活情境运用到具体的课堂问题中,便于学生理解问题。教师要尝试情境设置的方法,使学生在情境中思考数学问题。例如,笔者在讲教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时,先让同学们拿出刻度尺,在刻度尺上标出1cm,笔者对于厘米进行了讲解,“从刻度0到1,这段长度就是1厘米,同学们可以找到1厘米的长度吗?”学生们认识了1厘米之后,笔者让同学们测量食指的宽度。测得食指的宽度正好是1cm。最后,让同学们测量铅笔、课本以及书桌的宽度,测得书桌的宽度为1m,得出1m=100cm的结论。

  二、利用实物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教师可以运用生活中存在的实物来对小学生进行数学教育。教师可以有意识给学生讲解生活中的知识:黑板是长方形的,铅笔有多长,尺子是多少厘米,课桌和凳子有多高。当给学生讲到找零钱这样的数学题目时,教师可以拿1元、1角、5角、5元这样的实物来告诉学生这些钱币是多少,可以怎么用。当讲到观察物体时,教师可以拿一个小球进入教室,让学生们观察球是什么形状。

  用实物开展数学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好习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从家到学校的距离,这样可以为之后的数学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笔者在讲《认识线段》这节课时,从家里面拿来了一团毛线。在开始讲课之前,让学生们先想想线段有什么特点?课本上给出了线段的定义,学生们看完了定义,还是不太明白线段说的是什么。笔者拿来事先准备好的小剪刀,把一小团毛线剪成不同长度的线段。笔者把这些线段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们对于线段有了直观的认识。笔者把其中的一段毛线摆成弯曲的形状,笔者提问学生:“同学们,这段毛线是线段吗?为什么?”学生们纷纷摇头,有同学抢着回答:“这段毛线不是线段,它是弯曲的。”笔者对于学生的回答进行了赞扬,“这位同学回答的好,哪位同学可以概括一下线段的特点呢?”“两端都有端点,线段是直的,它是可以测量的。”每个同学都十分踊跃的回答问题,笔者又让几名同学到黑板上来用直尺测量一下线段的长度。

  小学生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定义有时不能很好的把握,需要教师运用实物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实物教学以实物的形式把数学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使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容易被小学生接受。

  三、利用生活化的场景开展数学教学

  教师在教学数学问题时,可以把数学问题融入到实际的场景中,教师可以设置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场景,学生在这样的场景中会有熟悉感,进而会认真的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在处理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会意识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

  比如,在讲完《直角的认识》这节课后,笔者会带领学生们观察生活中直角的例子,学生们举出了桌子腿、课本、窗户、地面、门等多种物品是直角的例子。学生们在思考直角例子的过程中,也理解了直角的概念以及特征。又如,笔者在讲授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法时,利用生活情境展开了教学。同学们,有这样一道题目:二、三年级的老师商量,打算让二年级和三年级四个班的同学周四去看《寻梦环游记》,二、三年级一共四个班,二(1)班33人,二(2)班29人,三(1)班36人,三(2)班31人。老师雇来了两个客车,每个车有65个座位,怎样坐比较合理呢?

  有学生回答:“两个班凑一辆车。”笔者回复道:“这位同学思考的非常好,怎样安排呢?”同学们纷纷说出自己的安排,笔者在黑板上把可能分配的几种情况写了下来。①33+2936+31②33+3629+31③33+3129+36同学们对于算出的结果进行讨论,全班同学讨论后得出了选择第三组乘车搭配。

    725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