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解小学数学的应用题

庄宇 224分享

  应用题教学既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关键,又是重难点,它在小学数学教学和试卷中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同时又是学生数学水平的体现之一。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些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

  1.应用题解题让其明确目标,理清思路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2.应用题解题让其激发兴趣养成习惯

  兴趣是求知的动力,是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源泉,对智力发展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如何激起乐趣是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十分重视的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在“引趣”的问题上多下些功夫。挖掘教材趣味因素、趣味知识和故事,调动学生兴趣。尤其低年级儿童乐于猜谜语,听故事,教学中如能紧密结合教材,运用谜语故事的形式组织教学,对于激发兴趣能起到良好的作用。通过兴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应用题解题让其自主探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解题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投入到学习与探究活动中,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使学生的形象思维明确化,有助于他们分析数量关系,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教师应对不同年级段的学生使用适合解答应用题的训练方法,这样才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而低年级以实物图为主进行教学。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与理解与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是分不开的,因此在低年级教学中,给每个学生都配备了一套数学学具,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动脑动手,进行实际操作,把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紧密结合起来。如: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时,通过学生摆△和○及红花和黄花,弄清红花的朵数是由与黄花同样多的朵数和比黄花多的朵数合起来的。通过实物图教学让学生合作交流,给此类应用题教学提供了形象思维的依据,使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较好地掌握数量之间的关系和解答方法,同时提高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4.应用题解题要认真审题,重视数量关系的分析

  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是正确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是应用题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在应用题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训练学生分析应用题中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存在的相依关系,把数量关系从应用题中抽象出来。如:某饲养专业户养白兔800只,黑兔的只数比白兔只数的3 倍还多10只,这个饲养专业户共养兔多少只?这道题存在两个数量关系:①专业户共养兔=白兔+黑兔;②黑兔=白兔×3+10。找出这两个数量关系,对号入座,题目就很容易解答了。评析:为了防止学生一遇到叙述稍有变化的题目时就发生错误,在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进行数量关系的分析。

  5.应用题解题要注重知识间内在联系,指导灵活运用解题策略

  教师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所表现的不同水平。分析解题困难是由于没有恰当的解题策略所致,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研究、善于归纳针对不同题型的解题策略,并进行恰到好处地引导、点拨。

  ①有些应用题,学生之所以百思不得其解,原因就在于思维定势的影响,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转换思考角度,让思路清晰可辨。如:小红期终考试语文、英语、数学平均成绩86分,音乐成绩公布以后,他的平均成绩提高了1分。小红的音乐成绩多少分?按照常规解法,可知小红期终共考了四门功课,要求音乐成绩,可以用四门功课的总分减去其中三门功课的总分。由于四门功课的平均分比其中三门功课的平均分高1分,那么四门功课的平均分就是86+1=87(分),四门功课的总分为87×4=348(分),语文、英语、数学三门功课的总分为86×3=258(分),所以小红音乐成绩为348-258=90(分)。如果转换角度来考虑:小红音乐也考了86分,四门功课平均分也是86分。但实际四门功课平均分比其中三门功课平均分高出的成绩正好分给每一科,使每一科各增加1分。这样共多出1×4=4(分)。思路清晰了,问题解决了,能很快地算出小红音乐成绩是86+1×4=90(分)。

  ②有些题目较为复杂,若按常规方法来思考根本无从下手,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思维从全局出发,从整体上把握,全面观察数量之间的关系,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这样解题的效果特别好。如:有4个数的平均数是16;如果把其中一个数改为20后,这4个数的平均数为18。改动的那个数原来是多少?读了题目之后,大部分同学可能都想知道4个数各是多少,都忙着去试找这4个数,显然不可能也是没有必要的。此题的解答应该从整体的角度去把握,不要只看到其中的某个数,简单地把这4个数分开来考虑。先要知道改动后的4个数的总和为18×4=72,改动前4个数的总和为16×4=64,改动后比改动前增加了72-64=8,那么,什么数“增加8”后变为20呢?这样问题就简单化了。

  ③解答“求平均数应用题”离不开“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这个数量关系式。不过,如果能紧扣“平均”二字的意义来思考,解那些灵活性强的题目,往往能想出更简便的方法。在“平均”二字中,“平”就是“拉平”,也就是移多补少,“均”就是相等。“平均”二字的意思,通俗地说,就是用“移多补少”的办法,使每份数量都相等。

  ④应用题解题要防止并纠正审题定题型,解题套方法的定势模式,在达到基本教学要求或学过相关的新知以后,应当示范并鼓励学生拓宽思路,灵活转移思考角度,优化思维,巧妙解题。如:要加工600个零件,甲单独做要30天完工,乙单独做要60天完工。现由甲乙两人合作,需几天完成任务?按常规解法,先分别求出甲、乙每天加工的零件数,再求出甲乙合作时每天加工的零件数。根据题意,列式计算为: 600÷(600÷30+600÷60)=20(天)。在学过工程问题后,可启发学生用工程问题的解答思路解答:设要加工的零件总数为“1”,则甲、乙的 工作效率分别1/30和1/60,列式计算为: 1÷(1/30+1/60)=20(天),生1还这样想:根据题意,这批零件甲用30天做完,乙用60天做完,这就是说,乙工作2天相当于甲工作1天。因此甲乙合作1天,相当于乙单独做(1+2)天。乙单独做60天完成的工作,由甲乙合做时,只要60÷(1+2)=20(天)。评析: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已学的知识解答应用题,理解其不同的解题思路及解答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1. 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教学活动主要包含“教”和“学”两个部分,因此在研究信息化教学过程中,要先分析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的现状和学生“学”的现状:

  1.1 小学生的学习现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淡薄,在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只有少数学生能参与进来,而且对于学习的问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强,通常情况下被动的去学习,因而习惯教师直接传授知识的模式,欠缺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教师的教学现状:传统的教学教师教学目标模糊,大多照本宣读,不能有效的拓宽数学知识,教学设计单一,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教学角色定位模糊,教师未能成为教学的指导者,只是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2 信息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学有效策略

  2.1 创建教学环境,以生动的视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对新鲜事物会产生很强的好奇心。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想要学生学习好,教师必须创建教学环境,创设生动的视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兴趣的推动下,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学习,这样的学习远远要强于学生被动学习来的知识。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形象、丰富、新鲜、图文并茂等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被老师重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对事物存在着极强的好奇心,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对于抽象的数学知识构建情境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其产生学习的兴趣,进而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知识的获取不再是被动的,而是在主动的情况下愉悦的获取知识。例如,在小学一年级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确保学生对“加法”的教学内容有深入理解,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分别呈现水果的图片,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图片,计算水果的数量,通过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从而确保对加大内容的联系。

  因此,在将信息技术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运用丰富的资源,为学生呈现良好的教学环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2.2 教学内容生活化,拉近教学和生活的距离:知识源于生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小学数学知识生活化,新课程改革提倡教学生活化,回归自然。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相当多的教师认为,只有课本中提炼出来的抽象知识才能全面的概括和反映事物的本质,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每个章节的知识都是独立的,教师认为学生能够独立的吃透和运用这部分数学知识。虽然这样的教学也有一定的成果,但是教学方式的单一性使得学生的学习变得枯燥无味。而在信息化环境下,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结合在一起,以动态、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能有效丰富教学内容,也能切实的联系生活实际,对学生也有感染力和影响力。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生活化教学,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实现教学内容生活化,拉近教学和生活的距离。

  2.3 整合教学资源,启发学生的思维:小学生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年龄,具有生命活力的课堂也可以激发小学的思维火花。为了促进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有广泛应用,应当整合教学资源,启发学生的思维。例如,在学习《圆的认识》这个章节的时候,借助多媒体软件,演示与圆相关的画面,在网络上搜集圆的车轮、圆的飞碟、圆边的餐具等等,将这些资源与教学内容有机联系在一起,这时候小学生的好奇心就会使他们提问,怎么演示的图片都是圆形的,根据学生的这个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让他们进行其他图形演示,出示方形或三角形的车轮在颠簸的行驶,方边的餐具不方便使用,而且容量小等等。通过学生讨论和演示学习,加强学生对圆形知识的理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获学生不经意提问中的亮点,这些亮点就是学生学习的灵感爆发点。只有教师及时捕捉这些知识亮点,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学习,也能让学生的智慧闪耀出火花。

  2.4 在学习中体验美,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每个人都有追求美的本性,美的事物能激发人们的创作灵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借助信息化技术进行审美化教学,展示数学知识之美,能激发学生体验美的情趣。例如学习《对称图形》的时候,借助多媒体技术,将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不能触及到的事物进行图形演示,教师从其他方面收集大量的对称图形,并且是一些美丽的著名建筑“埃菲尔铁塔”、“法国凯旋门”、“印度泰姬陵”、“北京天安门”、“故宫天坛”等,将这些建筑图片显示在课堂上,学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发现也生活中存在的对称图形,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欲望,感受数学知识与美的共存,让学生以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生活、观察自然。这样的审美教学活动能有效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数学智慧,在发现生活美的同时学习数学知识。

    725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