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怎么进行多媒体教学

庄宇 224分享

  小学时期是学习知识的黄金时期,因此需要老师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帮助孩子更好地掌握知识。这里跟大家介绍一些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一、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一)直观的展现教学内容

  多媒体技术能够将教学内容直观的展现出来,多媒体课件具有直观的特点,很好的符合了新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的需要,多媒体可以将教学内容用图片、视频等方式在课堂上进行教学展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集中精神学习。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可以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主观的求学欲望,进而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集中精神和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课堂上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根据情景式教学的原理,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营造不同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挖掘学生潜在的数学能力。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动态的展现教学内容

  利用多媒体技术动态呈现的特点,可以将教材中静态的内容、图片等灵活的展现出来,将死板、枯燥的数学理论灵活、生动的展现出来,既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印象,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在传统数学课堂的教学中,教材上的图片缺少连贯性,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很好的弥补了这个缺点。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过程将图片完整的展示或是按照次序进行轮流式的播放,让学生根据知识的理解能力进行思考。多媒体教学还可以创建一些模拟的教学情景,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来调整课件,从而实现高质量的教学活动。

  二、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加强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建议

  (一)根据教学中的知识点来设计多媒体课件

  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涉及到很多的知识点和理论,因此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技术时,首先要将教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与多媒体技术向联系在一起,比如,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实现知识点的提出、讲述、归纳和总结等几个教学过程。将知识点应用在多媒体课件中,可以在课件上设置一些让小学生感兴趣的小游戏,比如,在“正方形的认识”这节知识点的教学中,可以设置三个游戏的关卡,将三个关卡的命名分别为“顶点”、“面”、和“棱长”,在关卡中设置知识点的概念,让学生进行学习掌握。通过在课堂上完成这样的教学游戏,既能够让学生充分的理解教学知识点,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全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二)营造互动式的教学氛围

  活跃的课堂氛围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还能够让师生之间进行充分的交流互动,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在教师帮助下改进。比如,在“圆”的认识这节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多媒体课件中介绍圆的相关知识,让学生观察在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圆,如“汽车车轮”“硬币”等,当学生了解了圆的基本定义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为什么汽车的车轮只能是圆形,不可以是其他形状呢”,让学生进行思考回答。教师要将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将抽象的数学理论转为具体动画

  小学数学中有很多抽象的理论,而小学生的思维是形象化的思维,若学生对数学理论难以形成形象化的认识,就导致学生对于教材内容理解非常困难。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理论转变为具体化的事务,从而减少学生的思维阻碍。比如,在“点、直线、面”的教学中,学生对于“直线能够无限延长”这一概念理解很难,教师可以在课件中首先形成一个点,然后点不断的移动形成一条直线,直线的两端继续延伸,或者让直线进行移动,形成一个面,从而在课件将抽象化的数学定理转化为具体的动画演示。学生根据课件这样动态的展示,可以更好的理解直线的特征。这样化抽象为具体的多媒体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中的理论,从而实现高质量的数学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一、创设有趣情境,激发学习欲望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关注学习的内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经验,为学习新知作好铺垫,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考。例如,教学《年、月、日》时,通过这样一个故事引入:有一个老大爷,今年63岁了,可是他只过了15个生日。同学们,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中有的说,老大爷今年63岁,一年过一个生日,至少也应有62个,怎么只有15个呢?是不是老师弄错了……我适时引出课题,让学生在书中寻找答案。学生打开课本,急切地阅读起来。“原来每4年有一个闰年,闰年的2月有29天,老大爷的生日就是2月29日。”“原来年、月、日这么有趣!”学生在恍然大悟中体会了数学的奥秘,激起学习的好奇心,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

  二、保障有效时空,鼓励自主探究

  有效教学需要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教学准备不仅是心理上的,而且要有与教材相关的学习材料的准备。在此基础上,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独立自主地进行探究学习。

  1.提供学习活动的材料。

  在开展自主研究活动之前,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或让学生自己准备充分的感知材料,如实物、学具、图片、文具等。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具、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把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常识性知识或经验,转化成一种可操作、讨论、思考的学习材料。例如,教学《认识线段》,给每个学生准备一根毛线,让学生通过把毛线拉直感知线段的特征:线段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接着让学生经历变式操作竖着拉直、斜着拉直等,充分感知线段的特征。通过一根毛线让学生经历了“感知表象抽象”,从而有效地完成线段这一概念学习的过程。

  2.创设充分的实践时空。

  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与发展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又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研究时间,让他们能够多维度、多层次地观察和思考,进行多角度地分析与比较,以获取丰富的感性材料,加深对问题的认识与理解。例如,教学《认识角》,安排学生找生活中的角。活动前,教师和学生商定找角的规则:音乐声起,走下座位,寻找生活中的角;一边用手指,一边轻轻说哪些物体的面上有角;音乐声停,回座位坐好。用一段音乐来掌控学生实践的时间,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学得开心,学得有效。

  3.凸显自主探究的过程。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发挥学习主体在认识活动中的能动作用,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猜想、讨论,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自主获取知识,掌握方法。例如,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我们安排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第一步,提供材料,启发大胆猜想;第二步,分组实验,发现计算方法;第三步,验证归纳,确认计算方法;第四步,整理应用,揭示学习方法。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回顾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梳理出寻求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途径:实验发现验证。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不但学习数学知识,而且能够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获得学习经验。

  三、营造有序氛围,倡导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是指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通过交流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分享数学知识与经验、思想方法。教师在引导学生经历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能让学生获得比较、反思、评价和修正的机会。

  教师要创设平等有序的氛围,要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去,对学生积极信任和期待。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将其组合成若干学习小组,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员共同合作才能达到的目标情境,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者、记录员、资料员、发言代表等。一定时间后,角色还可以互换。

  四、学习有用数学,注重实践应用

  小学数学中的实践应用不仅是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一些基本练习和变式练习,而且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做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在解决“无缝对接”问题时,例如:用一块边长15分米的正方形白铁皮做一个长7分米、宽5分米、高6分米的铁皮箱。学生通过计算得出可以做成,但有的学生是用画草图的方法作出判断,白铁皮不够长,所以不能做成。在解决“卡车运货”问题时,例如:一辆载重5吨的卡车运21吨煤,要运几趟?21÷5=4(趟)……1(吨),余下1吨还需运一趟,采用“进一法”取近似值,一共5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必须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这样的数学学习才是有用的,也是有价值的。

    725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