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怎么提高孩子的自律能力

书奇 1172分享

  自律性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无论孩子的能力有多强,没有良好的自控能力,也是很难有所成就的。下面小编精心整理了培养孩子的自律的方法,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

  1. 延迟满足

  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首先要从延迟对孩子需要的满足开始。心理学实验已经表明,自我控制能力最早出现在宝宝6~12个月,而4岁则是自我控制能力迅速发展的时期。所以,从孩子很小时家长就要有这种意识,不要总在第一时间满足孩子的愿望,适当延迟满足孩子欲望的时间。也不要让孩子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注意培养宝宝抵制诱惑、克制自己的能力。

  记得女儿三岁左右时,有一次在商场里看到了一个遥控小汽车,喜欢的不得了,非要买着不可。我想不能让孩子养成想要什么就要什么的坏习惯,得让孩子学会克制自己的欲望,虽然看着孩子眼泪汪汪的小脸也很心疼,但还是咬牙坚持没给她买。过了一段时间,我看孩子特别懂事,就偷偷把遥控车买回来给了孩子一个惊喜。没想到这件事过后,带孩子去商场时丫头再也不吵闹着要东西了。看来,只要家长在生活中多注意适当延迟满足孩子的欲望,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是会慢慢养成的。

  2. 时间管理

  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离不开对时间的管理,当孩子对时间有了一定的认识后,家长就要逐渐培养孩子在时间上的自律意识。孩子想做某一件特别喜欢的事情,比如看电视、上网玩游戏时,家长要先和孩子约定玩的时间,在规定时间内孩子可以尽情的玩,约定时间一到,孩子必须自觉停止。如果孩子不能马上停止,就需要对孩子适当“惩罚”,可以减少玩的次数或减少下次玩的时间,让孩子为自己的“违约”付出代价,培养孩子正确的时间观念,懂得守时的重要性。当孩子开始做一件不太喜欢的事情,比如写作业、做家务时,可以先让孩子自己制定完成的时间,告诉孩子只要认真完成,剩余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让孩子逐渐养成重视时间的良好意识和管理时间的良好习惯。

  3. 提供动机

  训练孩子的自律能力,不能光凭家长的“行政命令”,最好给孩子提供一个有诱惑力的动机。家长首先要了解什么才是孩子真正在乎或需要的事情,当要求孩子在某一方面自律时,尽可能想办法把你的要求与孩子的某种需求关联起来,构成因果关系,给孩子的自律提供一个强大的动机,促使孩子心甘情愿的去完成。

  女儿小时玩完玩具从来不收拾,嘱咐多少遍也不听。为了让女儿能自觉收拾玩具,我想了一个点子,然后告诉女儿:“如果不把玩具收拾好,玩具就会自己藏起来,不和你一起玩了。”刚开始,女儿根本不相信,玩过玩具后还是乱放在那儿,我就趁她看不见时把玩具藏起来,结果女儿找不着玩具了,女儿特别惊讶:“玩具真的藏起来了!”“我还想玩这些玩具”———这个简单的需求成为女儿自觉收拾好玩具的强烈动机,再也不要我督促了。

  4. 遵守规则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无规则的争先恐后势必会造成社会的混乱,要想孩子自律,首先就要学会遵守规则。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家长必须以身作则,给予孩子正面的影响,在日常行为中为孩子树立遵守规则的好榜样。家长要让孩子了解各种规则,行人车辆要遵守交通规则,和小朋友玩游戏要遵守游戏规则,各种体育运动要遵守竞赛规则,还有要礼貌待人啦、按时作息啦、做事不影响别人啦等等,并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遵守规则给予孩子监督指导。

  比如,孩子想荡秋千玩,可是已经有小朋友在那里正玩着呢,家长就要告诉孩子“先来后到”的规则,劝导孩子学会克制自己,陪孩子耐心等待。全家一起出游,不乱扔垃圾,不乱涂乱画,不大声喧哗,遇到热门景点需要排队时,家长一定要不加塞、不催促,孩子在旁边看着呢。要让孩子明白遵守规则的严肃性,可不能让自己的“不文明”影响到孩子。

  5. 游戏训练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采用角色扮演游戏或者叫情境模拟游戏,能够很好的锻炼孩子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模拟医院、商店、学校、消防人员救火等等。在模仿过程中,如果发现孩子走神了,家长要提醒孩子回到自己的角色中,完成应该完成的任务。

  给孩子提供一些训练活动,对孩子自律能力的培养也不失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我女儿最喜欢和我玩的是折纸小游戏,准备一些白纸片,随意折出一些小动物、小物品,按照个人的喜好画上颜色,再把自己的作品和树叶、小石块等身边的小物品摆成不同的造型,一起欣赏,那叫一个美呀。这种动手类的小游戏,孩子大都非常感兴趣,既锻炼孩子了的注意力,长期坚持下去还能帮助孩子逐渐形成自律的能力。

  孩子自律意识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家长针对孩子的心理发展和个性特点,在日常生活中循序渐进地进行。在进行过程中,也难免出现一些反复的情况,家长要多关爱、多提醒、多鼓励,这样才会帮助孩子逐步养成自律的意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自律的重要性

  1.小时候,受了很多故事的骗。经常看到这样的电影桥段:功夫远远不如对手的人,被打趴下了,想到某句叮嘱,突然从地上奋力跃起,把对手彻底打败。

  这是蹩脚的文艺修辞手法,叫“欲扬先抑”。小学课本上总是提到。要表现一个人的顽强,就把他的对手塑造成十分强大,然后,由于意志的力量,他最终战胜了不可能战胜的人。

  稍微看过一些比赛就会知道,无论是足球、篮球、拳击、围棋,还是别的什么,如果实力上有碾压性的差距,胜负是没有悬念的。

  自作聪明的人总是高估欲望的力量。而且,会换个名称,把它叫意志的力量。其实,欲望和意志是一码事,换成英文的will就会看得更清楚。长跑考验的不是意志,不是咬紧牙关死撑一下,就能跑第一。长跑考验耐力,能不能跑下来,能跑多快,取决于你背后训练过多少小时。如果以为欲望的力量可以压倒持久的训练,就天真了。

  2.以前,我最欣赏的品质是聪明,后来,发现聪明没什么用,真正起作用的是自律。聪明是什么呢?聪明会让你变得更像你,自律则让你变得不太像你。聪明让你在眼前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但它没有办法改变方向。

  一个卖菜的人靠缺斤短两挣了些钱,沾沾自喜,以为自己很聪明,就会在缺斤短两的路上越走越远。每次缺斤短两占的只是块儿八毛的便宜,长期下去,生意就断送了。这个道理,旁观者看得很清,当局者却糊涂,为什么呢?因为他需要给自己的小聪明一处用武之地,并借此得到对自己的认同。

  明知道发脾气不对的人,还是要发脾气,看起来是面子问题,其实牵涉到背后对自己的认同。一个人不肯轻易地否定自己,哪怕做错了,也拒绝承认,因为一旦否定,自我的大厦就要崩塌,他担心这种崩塌不能承受。

  我见过一帮这样的小孩,考完试,问他考得怎么样,他说,考得不好,才99。问他有多少人考100,他说,没有,90分以上的就我自己。又说,我不跟人家比,我只跟自己比。——他不知道这种话很讨厌,只知道从这种话里得到了快感,就会认同它并持续下去。长大之后,人家问他生意做得怎么样,他就说:一点小生意,一年忙到头也就挣个一两百万,不能跟你们吃公家饭的人比。

  之所以会把周围人反感的行为视作聪明,正因为他们在日常的小事中,一点点强化了对自己的肯定。往深处说,是缺乏自省和自律。自省是哪怕你觉得自己做得很对了,也要问一句:别人真的这样看吗,我的判断真的没有偏颇吗?自律是通过不断的练习,把这种功夫强化。

  3.自律是约束自己的聪明。聪明好比马鞭,而自律是缰绳。聪明会驱策你向前,自律则让你能够掌控。骑马不一定需要马鞭,但一定需要缰绳。

  《天龙八部》里,扫地僧对萧远山、慕容博、鸠摩智等人说,练功之人,需要用佛法来化解修习上层内功对自身造成的损伤。修习上层内功,未能伤人,先已伤己。这是绝佳的比喻。一个在事业上取得成就的人,在享受成就带来的好处之前,先要受到冲击。如果不能承受,成就会把自己压垮。足以化解成就带来的冲击的,就是自律。

  自律让一个人配得上站在更高的地方,接受更猛烈的风暴袭击。如果没有自律的美德,成就越多,束缚就越多。能力本来是让人更加自由的东西,却因为附着其上的瓜葛,而成为制约。一个人没有本事的时候,倒容易活得自在。稍微有些力量,有求的人就蜂拥上门了。这让他滋长错觉,认为自己很重要,凭空生出很多身不由己的事情来。

  一个人越是有力量,就越容易认为很多事情缺不了自己。他不能把业已取得的成就消化掉,成就就会变成障碍。在这种转变中,力量增加了,自由却减少了。满足欲望的力量增长的时候,如果不用自律来裁抑,欲望增长的速度就会超过力量增长的速度,距离自由也就越来越远。

  孩子自律性差的原因

  责任在哪里

  责任感是自律产生的基础。在现代家庭生活中,宝宝普遍都缺乏责任感的培养,一些宝宝力所能及的家务都是由成人包办。即使宝宝完成了任务,家长也会认为那是宝宝的一时冲动、好玩而不予重视和关注。家长的一些消极评价也会让宝宝的失去自信心,使宝宝无法坚持到底,从而造成了孩子的任务意识淡薄,责任感不强。

  好奇心使然

  宝宝喜欢干扰别人,容易被其他事物所吸引,其实是宝宝的模仿能力极强以及有好奇心的表现。家长要理解宝宝的这种心理发展特点,要尊重宝宝的这种模仿和好奇的心理特质,充分地给宝宝提供模仿和有新奇感的对象。

  让宝宝多多认识事物,并鼓励宝宝当小老师,让宝宝享受不断更新的认知信息和情感信息,获得成功的满足感。这样才能有助于家长更好的进行家庭教育,更有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的秩序美感,这样也才能逐步培养孩子的自主和自律性。

  因为他还小

  其实宝宝的这种所谓自律性差是和其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有关的。比如,宝宝不能完成一项家长要求的任务,可能是因为他的肌肉运动缺乏协调动作的能力。当宝宝的这些大、小肌肉动作的协调性有了提高,他们控制自己的能力也就会有所提高。

  哭闹成法宝

  当家长没有满足孩子的要求时,孩子就会经常大吵大闹,这说明平时家长对孩子情绪方面的自我控制的培养并不重视,孩子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把哭闹当成法宝。因此,家长要重视在平时的生活中注重关心宝宝的情绪问题,培养宝宝的情绪自制。

  规则要不要

  有很多家长都不重视对孩子树立规则的意识,就算制定了规则的也只是基本停留在孩子的生理上,还没有上升到孩子的行为品德规则上。这也是孩子自律能力发展较弱的原因之一。

  孩子最初的自我控制,是在外界纪律的制约和成人语言的影响下,从遵守规则开始的,因此,家长在家中应该为宝宝制定一些基本的饮食、作息、行为和品德规则。

    热门标签

    431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