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智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和特点

书奇 1172分享

  智力低于一定的平均标准的儿童被判定为弱智儿童,弱智儿童一般的成长与常人无异,但是可能会在起步和过程中趋于缓慢,父母更需要特别关注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营造适合他们的教育。 小编为大家准备了相关的资料,接下来就让小编带大家一睹为快!

  弱智儿童的心理发展有什么特点

  (1) 发展的起步迟

  弱智儿童许多心理特征开始出现的年龄比一般正常儿童要晚。比如正常儿童在1岁-1岁半语言有明显发展,弱智儿童却要晚得多,重度弱智儿童甚至晚五六年,深重度弱智儿童还有终生不会说话的。

  (2) 发展速度慢

  再以语言为例,正常儿童开始说一两个字以后,很快就会说十几个字、几十个字,接着会说简单句、复杂句,可是弱智儿童开始说一两个字以后,很长时间都停留在这个层次上,有时甚至一两年也只会讲四五个字。

  (3) 达到的最后水平低

  仍以语言为例,正常儿童会说句子以后,句型越来越复杂,内容越来越丰富,而轻度弱智者,进入成人阶段,其语言的能力可能也只有七八岁正常儿童的水平。

  这是三个不同的但是又相互关联的特点。有人认为,轻度弱智者成年后的心理能力大约只有10-12岁正常儿童的水平;中度的只有6~7岁的水平;重度的只有2岁以下的水平。

  不过,经过早期训练,弱智儿童的心理发展会有很大的改进。虽然仍有起步迟的特点,但速度可以加快一些,最后达到的水平也会有较大的提高。过去认为先天愚型的弱智儿童的智力相当于重度弱智的水平,不能学习学校的功课。但现在看来不是的,在北京的特殊学校,(培智学校)里就有不少经过早期教育训练的先天愚型儿童,学得还不错。由此可见,经过早期教育训练,可以提高弱智儿童心理发展的速度和水平。

  如何抓好弱智儿童少年的品德教育

  一、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使校园成为弱智儿童少年的乐园。

  校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本环境。校园美如花园,空气清新,活动器材齐全整洁,环境优美并富于教育性,这不仅可以吸引学生对学校的热爱,使之心情愉快,精神焕发,性情得以陶冶,而且对学生思想品德乃至个性的形成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可以培养学生讲文明、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好习惯;还可利用校园扩充教育内容,创造教育气氛。因此,良好的校园环境,是实施德育的重要条件,也是实施德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二、学校、家长与社会要相互协调配合,为弱智儿童少年创造安全的参与活动场所,寓德育于各种实践活动之中。

  普通中小学品德教育的途径、形式和方法也都适用于弱智儿童少年的品德教育。如品德课、课外活动、团队活动、节日活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参观、纪念活动等途径和形式在弱智儿童少年品德教育中都是可行的。但是应该注意,利用这些途径和形式进行品德教育必须符合弱智儿童少年的身心特点和智力特点,除此之外学校还要做好家长与社会的工作,使家庭和社会为“弱智儿童少年充分参与”创造条件,让他们在监护和安全条件下,开展有利于他们品德发展的活动。如教育学生孝敬长辈,让他们学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这样既能培养他们尊老爱幼、关心他人、热爱劳动的观念,又能提高他们做事的能力,提高自立、自强信心。又如在助残日里号召社会为弱智儿童学校捐资助学,弱智儿童向来宾--献上自己动手做的书包、围裙、小工艺品等,这样能增强弱智儿童少年的自立、自强勇气,有利于他们克服自卑感。

  三、教师满腔热情的爱心、理解和信任是对弱智儿童少年进行品德教育的前提。

  弱智儿童少年是社会的不幸儿,在社会和家庭中他们受到的常常是冷落和歧视,很少能享受到温暖和爱,这就使他们的缺陷程度加重,如胆孝任性、蛮横无理,动不动就表现出一种防卫姿态,丧失自信心,自卑心理突出。这些病态的心理,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但教师的满腔热情的爱心,再加上特殊的理解和信任,可使他们智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并能逐步建立起向上的信心,使不良行为习惯得以淡化,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步强化。例如:有的学生由于记忆功能失调,偶然错拿了别人的铅笔、小刀;有的因语言障碍,说话词不达意,被误认为是骂人,等等;这些看起来好像是不道德行为,其实是弱智儿童少年的某种器官功能缺陷所造成的,教师必须从弱智儿至少年的生理、心理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作出正确的处理,使他们时刻感受到老师的爱,集体的温暖。这样才有利于他们良好品德的培养。

  四、寓德育与各科教学之中。

  教学本身具有教育意义,任何学校的教学工作在完成智育任务的同时都要完成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弱智儿童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应从学生思想实际出发,寓思想品德教育于传授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之中,善于引导学生由知识学习向行为修养方面转化,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数学课中学生口头编求和的应用题时说:今天早上我给8盆花浇了水,李强给9盆花浇了水,我们俩一共浇了多少盆?教师不仅表扬了他题编得对,而且还表扬他们关心集体爱劳动的好品德。又如让学生默写后,先让他们自己检查一下默错了几个字,同时教育学生要作诚实的孩子。

  五、弱智儿童学校也必须坚持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常规制度是一 套系统的行为规则,它确定着对儿童行为活动规范的方式和标准。弱智儿童由于易遗忘,丢三落四,时间观念差,个人卫生差,坚持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更为重要。例如每周一升国旗,在国旗下奖励卫生好、学习好、不迟到、爱劳动、讲文明的优秀班集体和优秀个人。这一活动的经常化和制度化,对学生优良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学生养成了每周日自觉洗头、洗澡、剪指甲、换衣服的习惯,每个星期一都能穿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按时到校上课。

  另外,为加深学生对日常规范的记忆与贯彻,我们一月一个重点项目训练,周周有检查评比,并把条文式的规范编成押韵易学的儿歌,使学生易说、易做、易评比。

  六、与正常学校建立友谊班,加强与正常儿童的接触和交往,增强其自信心和独立意识。

  为加强与正常儿童的交往,我们与附近的学校建立了友谊班集体,正常儿童每月来帮他们打扫卫生,辅导他们做数学题。他们也向正常学生表演他们的文艺节目,还向正常儿童赠送小礼品等。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他们懂得了人与人之间需要理解,需要友爱,从而培养了正常儿童理解、尊重、帮助残疾儿童的良好美德,对弱智儿童来说也克服了自卑感,增强了独立意识,也学习了正常儿童的办事效率与优秀品质。

  总之,弱智儿童少年的品德教育是弱智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正确而科学地实施品德教育,才有助于弱智教育目标的实现,有助于发展中国的残疾人教育事业。

  弱智患儿的常见原因

  弱智,即智能低下,一般可分为三种,最严重的是“白痴”,中等程度的是“痴愚”,轻度的是“愚蠢”。弱智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无非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先天性亦即在出生前便已罹患的疾病,其中有遗传性的也有非遗传性。先天的有染色体因素,如“先天愚型”;遗传性代谢缺陷,如苯丙酮尿症;先天畸形,如小头畸形,脑积水等;宫内获得性,是因为孕妇在妊娠期间患风疹、缺乏微量元素、缺氧、服药不当,受到X线照射及有毒物质作用等而引起的。后天性因素:在出生时和出生后造成的。出生时,例如有产伤,颅内出血、缺氧、窒息、感染等而致;出生后,由各种脑炎,颅脑创伤、中毒、脑缺氧、脑血管病等造成的后遗症。当然,还有些弱智患儿的病因不明。

    热门标签

    461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