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

李金0分享

相信大家一定都接触过知识点吧!知识点是知识中的最小单位,最具体的内容,有时候也叫“考点”。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

关于溶液

1.酸、碱、盐的溶液能导电,因为溶液中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蔗糖溶液、酒精溶液等不能导电,因为溶液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2.溶质可以有多种,溶剂只能一种。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溶质。同样,溶剂也有固体、气体、液体状态。比如洁净的空气,其溶质、溶剂都是气体。

3.物质溶解于水时,通常伴有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可以用手触摸感知,也可以借助温度计测量。

(1)有些物质溶解时会使溶液的温度升高,如:氢氧化钠;

(2)有些物质溶解时会使溶液的温度降低,如:硝酸铵;

(3)有些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不大,如食盐、蔗糖。

4.同一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度要大。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只是不能溶解该物质,但是还能溶解其他易溶物。

5.配制一定质量、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分为两种情况

(1)固体溶质配溶液:

步骤:①计算②称量③溶解(④装瓶贴标签)

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2)浓溶液稀释:

步骤:①计算②量取③稀释(④装瓶贴标签)

仪器: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注意:需要选择与回答时,一定要先辨别是上述两种配制中的哪一种,进行有针对地回答。

(3)分析所配制溶液浓度偏大或者偏小的原因

固体溶质配溶液时浓度偏小的可能原因:

固体不纯;称量固体时,左物右码放反了(使用了游码);转移固体时有残留;取水时仰视读数等

(4)将溶液稀释或者浓缩的计算:依据溶质质量不变

计算式:

浓溶液浓度X浓溶液质量=稀溶液浓度X稀溶液质量

稀释加水(或蒸发水)质量=m(稀溶液)-m(浓溶液)

6.某物质的饱和溶液改变温度结晶时,其溶质质量分数变小(仅溶质减少,溶剂不变);恒温蒸发结晶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得到的仍是该温度的饱和溶液)。所以出现结晶现象,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发生变化。

注意:结晶后得到的母液,一定是晶体物质的饱和溶液

7.

(1)从硝酸钾中除去混有的少量氯化钠

提纯方法是:降温结晶;

操作步骤为:

①用沸水溶解(制成热饱和溶液)

②降温结晶

③过滤

④洗涤、烘干。

(2)从氯化钠中除去混有的少量硝酸钾

提纯方法是:蒸发结晶;

操作步骤为:

①溶解

②蒸发结晶

③趁热过滤

④洗涤、烘干。

(3)在流程题中,经过化学变化所得到的溶液通常是常温下的不饱和溶液,如果要通过降温结晶获得溶质,通常的操作步骤是:

①蒸发浓缩

②降温结晶

③过滤

④洗涤、烘干。

8.溶解度曲线A下面的点M,表示T2℃时的A物质不饱和溶液。要使其达到N点,应采取:恒温蒸发溶剂或增加该溶质至饱和;如果对N点溶液降温,则N点沿溶解度曲线左移;如果升温,N点水平右移。

9.生石灰放入常温下的饱和石灰水中,生石灰会与水反应并且放热,当恢复至原温后,最终溶液中水的质量减少(与生石灰反应消耗),溶质氢氧化钙减少(因水少而析出),而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仍是室温的饱和溶液)。

10.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压强增大而增大。

11.气体溶质形成的溶液不能通过蒸发浓缩达到一定的浓度,因为气体溶质会挥发。

12.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时,关键是如何计算所得溶液的质量,可以有两种计算方法:

①m(溶液)=m(溶质)+m(溶剂)

注意:溶剂的质量包括了原溶液中的溶剂水和生成的水两方面,不能遗漏。

②m(溶液)=m(总质量)-m(固体)-m(气体)

注意:此计算方法是利用质量守恒定律直接得到了溶液的质量,不必再算生成水的质量了,避免与方法①混淆。

建议:先用方法②计算更简便。

九年级化学顺口溜

1.元素符号:

氢是H,氧是O,钨的符号W。

碳C,磷P,硫S,钾K,碘I,铜Cu。

Mn是锰,N是氮,Sn是锡都常见。

钠Na,锌Zn,符号Au它是金。

溴Br,铅Pb,铬Cr,钙Ca。

氯Cl,银Ag,铝Al,钡Ba。

Hg是汞,Si是硅,Mg是镁不稀奇。

锑的符号Sb,铁的符号Fe,

二十八个字母溜到底。

2.元素周期表前20个元素:

H He Li Be B 氢氦锂铍硼

C N O F Ne 碳氮氧氟氖

Na Mg Al Si P 钠镁铝硅磷

S Cl Ar K Ca 硫氯氩钾钙

3.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

固体需匙或纸槽, 手贴标签再倾倒。

读数要与切面平, 仰视偏低俯视高。

试纸测液先剪小, 玻棒沾液测最好。

试纸测气先湿润, 粘在棒上向气靠。

酒灯加热用外燃, 三分之二为界限。

硫酸入水搅不停, 慢慢注入防沸溅。

实验先查气密性, 隔网加热杯和瓶。

排水集气完毕后, 先撤导管后移灯。

4.过滤操作实验 :

斗架烧杯玻璃棒, 滤纸漏斗角一样。

过滤之前要静置, 三靠两低不要忘。

5.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

氢气检纯试管倾, 先通氢气后点灯。

黑色变红水珠出, 熄灭灯后再停氢。

氢气早出晚归, 酒精灯迟到早退。

6.重要演示实验 :

氢在氯中苍白焰, 磷在氯中烟雾漫。

甲烷氢气氯相混, 强光照射太危险。

二氧碳中镁条燃, 两酸遇氨冒白烟。

氯化铵热象升华, 碘遇淀粉即变蓝。

硫氢甲烷一氧碳, 五者燃烧火焰蓝。

铜丝伸入硫气中, 硫铁混热黑物生。

热铜热铁遇氯气, 烟色相似皆为棕。

7.酸碱盐:

盐酸硫酸和硝酸,全溶于水为强酸。

胃液消化靠盐酸,工业冶金用硫酸。

烟雾炸药靠硝酸,化工化肥很常见。

氢氧化钠为强碱,火碱烧碱苛性钠。

氢氧化钙也常见,石灰建材需要它。

氢氧化铜为蓝色,氢氧化铁红褐色。

常见沉淀氯化银,胃镜透视硫酸钡。

钾钠铵盐硝酸盐,全溶于水不沉淀。

8.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铜汞银铂金。

九年级化学典型实验汇总

一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 定

1.操作步骤: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 5 等份。用止水夹加紧胶皮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观察红磷燃烧的现象。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实验现象及水面的变化情况。

2.实验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了约 1/5 体积。

3.实验结论: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 1/5。

4.注意事项:①红磷要取足量或过量;②实验前检查装置气密性;③止水夹夹紧;④点燃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⑤要冷却完全。

二 、高锰酸钾制氧

1.操作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

2.实验现象:有大量气体进入集气瓶中。

3.实验结论:利用高锰酸钾可以制氧。

4.注意事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

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 1/3 处

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

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

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炸裂

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三 、电解水

1.操作步骤:在一个盛有水的水槽中倒立两支盛满水的试管,接通直流电源,观察电极上和试管内有什么现象发生。切断装置的电源,在水下用拇指堵住试管口,把试管取出,直立后松开拇指,立即把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进行观察。

2.实验现象:通电后,电极上出现了气泡,通电一段时间以后,正、负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大约为 1:2。伸入正极试管里的带火星木条燃烧,负极试管里的气体/燃烧并出现淡蓝色火焰。

3.实验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4.注意事项:

①水中可加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

②在实验进程刚开始时,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与 1:2 不符,是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但会溶解一小部分;氢气难溶,反应速率较慢,所以氢气较少。

四 、木炭还原氧化铜

1.操作步骤:把刚烘干的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混匀,小心地铺放进试管,并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装有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导管,用酒精灯加热混合物几分钟。然后先撤出导气管,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观察现象。

2.实验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3.实验结论:碳具有还原性。

4.注意事项:

①反应完后先将盛有石灰水的试管移走,防止液体倒吸进入试管,使热的试管炸裂。

②实验完毕不能立即将试管内的物质倒出观察,防止高温的铜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重新氧化成氧化铜。

五 、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1.操作步骤: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在玻璃管里放入氧化铜,先通 CO,后加热,反应完毕先停止加热,至玻璃管冷却后停止通入 CO。

2.实验现象:黑色固体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末端导管处产生蓝色火焰。

3.实验结论: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4.注意事项:实验前要对一氧化碳进行验纯。

六 、铁的冶炼

1.操作步骤: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在玻璃管里放入氧化铁,先通 CO,后加热,反应完毕先停止加热,至玻璃管冷却后停止通入 CO。

2.实验现象:玻璃管里的粉末由红棕色逐渐变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实验结论:炼铁的原理就是利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

4.注意事项:反应结束后应先停止加热,待冷却后停止通气。

七 、铁制品锈蚀条件

1.操作步骤:

(1)在第一支试管中放入一根铁钉,注入蒸馏水,不要浸没铁钉,使铁钉与空气和水接触。

(2)在第二支试管中放入一根铁钉,注入刚煮沸过的蒸馏水(以赶走水中溶解的空气)至浸没铁钉,然后在水面上加一层植物油,使铁钉只与水接触。

(3)将第三支试管用酒精灯烘干,放入一根铁钉,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使铁钉只与干燥的空气接触。每天观察铁钉生锈的情况,并认真做好记录。

2.实验现象:Ⅰ中铁钉生锈,Ⅱ中铁钉不生锈,Ⅲ中铁钉不生锈。

3.实验结论:铁生锈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4.注意事项:①要用蒸馏水;②要用洁净无锈的铁钉。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相关文章:

初三化学中考知识点最新2022年

初三化学必考知识知识点2021

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基本知识理论整理大全2021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3篇

初三化学上学期知识点最新大全

初三化学知识点之燃烧3篇

2021初中化学知识中考考点

    47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