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习宝典 > 化学 > 化学试题 > 高一 > 高一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高一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李金0分享

高一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

据了解,目前进入了高一的阶段。学习化学,其中试题是考核某种技能水平的标准。你知道什么样的试题才是规范的吗?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高一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

高一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高一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48分)

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

1.【广州市执信中学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有关物质及其用途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Al2O3(作耐火坩埚)②KAl(SO4)2•12H2O(作水的消毒剂)③Fe2O3(作黄色油漆和涂料)④NaHCO3(作食用碱)⑤钠、钾、锶、钡等化合物(作烟花的焰色)⑥Na2O2(作呼吸面具供氧剂)

A.①④⑤⑥B.①②⑤⑥C.①③④⑤D.全部

【答案】A

考点: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2.【丰台区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下列物质中,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

①Al②Al2O3③Ca(OH)2④Al(OH)3⑤Na2CO3⑥NaHCO3

A.①②⑤⑥B.①②③⑤C.①②④⑥D.②③④⑥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Al、Al2O3、Al(OH)3、NaHCO3、NH4HCO3、(NH4)2CO3、NH4HSO3、(NH4)2SO3、NH4HS、(NH4)2S等,因此C正确。

考点: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3.【濉溪县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纯碱和小苏打都是白色晶体,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找到。若要在家中将它们区分开来,下面的方法中可行的是()

A.分别放在炒锅中加热,观察是否有残留物

B.分别用干净铁丝蘸取样品在煤气炉的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

C.将样品溶解,分别加入澄清石灰水,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

D.在水杯中各盛相同质量的样品,分别加入等体积的白醋,观察反应的剧烈程度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纯碱是Na2CO3,小苏打是NaHCO3。纯碱和小苏打都是白色晶体,加热后还是白色的,无法区别,A错;纯碱和小苏打的焰色反应颜色都是黄色,不能区别,B错;纯碱和小苏打都都可以和澄清石灰水产生白色沉淀,不能区别,C错;小苏打与醋酸反应比纯碱剧烈,可以区别,D对。

考点:Na2CO3和NaHCO3的鉴别。

4.【太原五中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若在能溶解氧化铝的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各组离子,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A.NH4+、NO3-、CO32-、Na+

B.NO3-、Ba2+、K+、Cl-

C.Al3+、Ba2+、Mg2+、HCO3-

D.NO3-、K+、SO32-、H+

【答案】B

考点:离子共存。

5.【临川一中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把NaHCO3和Na2CO3.10H2O混合6.56克溶于水,制成100ml溶液,其中Na+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若将等质量的该混合物加热至恒重,所得固体质量为()

A.2.65gB.3.91gC.5.3gD.4.23g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混合物加热至恒重,所得固体为碳酸钠,Na+的物质的量为0.5mol/L×0.1L=0.05mol,所以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为0.025mol,质量为2.65g,故A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质量守恒。

6.【海南省文昌中学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铁与稀硫酸反应Fe+2H+==Fe3++H2↑

B.AlCl3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Al3++OH-==Al(OH)3↓

C.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CO32-+2H+==CO2↑+H2O

D.氢氧化铝与足量盐酸反应Al(OH)3+3H+==Al3++3H2O

【答案】D

考点: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7.【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将某些化学知识用图像表示,可以收到直观、简明的效果。下列图象所表示的化学知识中,明显不正确的是()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分散系按照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可分为溶液、胶体、浊液,当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该分散系为浊液,当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则该分散系为溶液,当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nm和100nm之间,则该分散系为胶体,A项图示中溶液与浊液错误,故A项错误;对于某电解质的溶液,稀释的倍数越大,则单位体积内离子数目越少,电荷数目越少,则溶液导电能力减弱,故B项正确;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首先发生反应:CO32—+H+=HCO3—,无气体产生,后发生反应:HCO3—+H+=H2O+CO2↑,产生气体,故C项正确;向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Al3++3OH—=Al(OH)3↓,继续滴加:沉淀溶解:Al(OH)3+OH—=AlO2—+H2O,故D项正确;本题选A。

考点:化学反应图像问题。

8.【云南省玉溪一中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金属钠分别与下列溶液反应时,既有气体又有沉淀产生的是()

A.HClB.NaClC.FeCl3D.Na2SO4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中2Na+2HCl=2NaCl+H2↑,不符;金属Na与盐溶液反应时,先和水反应生成NaOH,溶质再和NaOH反应,NaCl和Na2SO4与NaOH不反应,BD项不符,3NaOH+FeCl3=Fe(OH)3↓+3NaCl,C项符合,选C。

考点:考查Na的化学性质。

9.【乐山市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把一定量的铁粉放入氯化铁溶液中,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Fe2+和Fe3+的浓度恰好相等。则已反应的Fe3+和未反应的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1B.2∶1C.2∶3D.3∶2

【答案】C

考点: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转化。

10.【德州市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别向Na2CO3和NaHCO3溶液中滴加澄清石灰水,都能生成白色沉淀

B.分别向FeCl2、FeCl3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溶液中都立即出现红褐色沉淀

C.等质量的Al分别与过量的NaOH、HCl溶液反应,NaOH溶液中放出的多

D.向等物质的量的Na2CO3和NaHCO3溶液中分别滴入足量的稀HC1,前者生成的CO2多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能和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沉淀,所以选A;B、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氯化亚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白色沉淀,后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所以不选B;C、等质量的铝不管和氢氧化钠还是和盐酸反应生成等量的氢气,所以不选C;D、等物质的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等量的二氧化碳,不选D。

考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11.【深圳市南山区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下列反应,其产物的颜色按红色、红褐色、淡黄色、蓝色顺序排列的是()

①金属钠在纯氧中燃烧②FeSO4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并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

③FeCl3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④无水硫酸铜放入医用酒精中

A.②③①④B.③②①④C.③①②④D.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①金属钠在纯氧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是淡黄色的;②FeSO4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生成白色的Fe(OH)2,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Fe(OH)2会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Fe(OH)3,变为红褐色;③FeCl3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溶液变成红色;④无水硫酸铜放入医用酒精中遇到酒精中的水变成蓝色;故选B

考点:化学反应的现象。

12.【东城区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下列关于Na2O2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浅黄色固体B.可用作供氧剂

C.与H2O反应时,H2O作还原剂D.与H2O反应时,放出热量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C项错误。

考点:过氧化钠的性质。

13.【成都市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下列实验观察记录错误的是()

A.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振荡,可观察到生成白色沉淀

B.氯化铁溶液加入过量的NaOH稀溶液,振荡,可观察到生成红褐色沉淀

C.氯化铁溶液加适量铁粉,振荡,溶液由黄棕色变成浅绿色

D.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充分振荡,可观察到生成白色沉淀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生成的Al(OH)3沉淀不溶于过量的氨水,正确;B、三氯化铁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该红褐色沉淀是氢氧化铁沉淀,FeCl3+3NaOH=3NaCl+Fe(OH)3↓,正确;C、氯化铁溶液加适量铁粉,2Fe3++Fe=2Fe2+,含Fe3+的溶液为黄棕色,含Fe2+的溶液为浅绿色,正确;D、氨水呈碱性,亚铁离子与之结合产生氢氧化亚铁的白色沉淀,氢氧化亚铁易被氧气氧化生成氢氧化铁,所以迅速转为灰绿色,一会变为红褐色沉淀,错误。

考点:考查常见无机物间的反应及现象。

14.【江西省奉新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现有CuO、FeO、Fe2O3组成的混合物mg,向其中加入100mL1mol•L-1硫酸,恰好完全溶解,若mg该混合物在过量氢气流中加热充分反应,则冷却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

A.(m-0.8)gB.(m-1.2)gC.(m-1.6)gD.无法计算

【答案】C

考点:考查铁、铜及化合物的计算。

15.【云南省蒙自一中2014—2015学年10月月考】右图所示是某化学小组根据教材知识设计,说明Na2CO3与NaHCO3热稳定性的套管实验。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甲为NaHCO3,乙为Na2CO3

B.要证明NaHCO3受热能产生水,可在小试管内放置沾有少量

无水硫酸铜粉末的棉花球

C.加热不久就能看到A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整个实验过程中A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证明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差,将碳酸氢钠放在内层小试管中,A正确;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水蒸汽,能使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为蓝色,B正确;碳酸钠的热稳定性强,加强热也不会分解,故A处观察不到石灰水变浑浊,故C错误D正确;答案选C.

考点:钠的化合物的性质

16.【华师一附中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某干燥粉末可能由Na2O、Na2O2、Na2CO3、NaHCO3、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将该粉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有气体X逸出,X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后体积缩小(同温、同压下测定)有剩余气体。若将原来混合粉末在空气中用酒精灯加热,也有气体放出,且剩余固体的质量大于原混合粉末的质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粉末中一定有Na2O、Na2O2、NaHCO3

②粉末中一定不含有Na2CO3和NaCl

③粉末中一定不含有Na2O和NaCl

④无法肯定粉末中是否含有Na2CO3和NaCl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D

考点:元素及其化合物推断。

第Ⅱ卷(非选择题52分)

17.(8分)【资阳市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电子工业常用30%的FeCl3溶液腐蚀敷在绝缘板上的铜箔,制造印刷电路板。用FeCl3溶液做腐蚀液与Cu反应生成CuCl2和FeCl2。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印刷电路的废腐蚀液含有大量CuCl2、FeCl2、FeCl3,任意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及资源的浪费。通过下列流程可从该废液中回收铜,并将铁的化合物全部转化为FeCl3溶液,作为腐蚀液原料循环使用。

Ⅰ、步骤②需加入的试剂A是(填化学式);

Ⅱ、步骤③通入的气体B是(填化学式),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答案】(1)2FeCl3+Cu=2FeCl2+CuCl2(2)(Ⅰ)HCl;(Ⅱ)Cl2;2Fe2++Cl2=2Fe3++2Cl-

考点:考查关于Fe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的知识。

18.(14分)【深圳市南山区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Ⅰ、Na2O2与SO3(g)的反应类似于Na2O2与CO2(g)的反应,请写出Na2O2与S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每2molNa2O2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为。

Ⅱ、某学生课外活动小组模拟呼吸面具中的反应原理,设计用下图所示的仪器来制取氧气并测量氧气的体积。图中量气装置E由甲乙两根玻璃管组成,它们由橡皮管连通,并装入适量水。甲管有刻度(0~50mL)供量气用,乙管可上下移动调节液面高低。

实验可供选用的药品还有:稀硫酸、盐酸、过氧化钠、碳酸钠、大理石、水。

请回答:

(1)图中各装置接口连接顺序是:(填各接口的编号,其中连接胶管及夹持装置均省略)

→→→⑥→⑦→→→

(2)装置C中放入的反应物是和(填化学式)。

(3)装置B的作用是。

(4)为了较准确测量氧气的体积,除了必须检查整个装置的气密性之外,在读反应前后甲管中液面的读数求其差值的过程中,应注意(填字母编号)。

a.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b.等待气体恢复常温才读数

c.读数时应上下移动乙管,使甲乙两管液面相平d.读数时不一定使甲乙两管液面相平

(5)实验测收集的氧气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VL,则参与反应的Na2O2的物质的量为mol。

【答案】Ⅰ、2SO3+2Na2O2=2Na2SO4+O2(2分)2mol(2分)Ⅱ、(1)⑤③④⑥⑦②①⑧(2分)(2)大理石和盐酸(2分)(3)吸收CO2中混有的HCl(2分)(4)abc(2分)(5)V/11.2mol(2分)

【解析】

试题分析:Ⅰ、Na2O2与CO2(g)的反应为2CO3+2Na2O2=2Na2CO3+O2,则Na2O2与SO3(g)的反应为2SO3+2Na2O2=2Na2SO4+O2,反应中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每反应2分子的Na2O2转移的电子为2e—,则每2molNa2O2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mol。Ⅱ、C装置中是制取CO2,那么选用的药品为大理石和盐酸、不能用碳酸钠,反应太快,盐酸有挥发性,故制得的CO2中混有HCl,除去HCl用B装置,要长进短出,CO2在进入到D中与Na2O2反应产生O2,由于还有CO2没有反应完,所以O2中混有CO2,除去O2中的CO2用装置A,同样要长进短出,从①得到的较纯的O2,在通入到E装置中测量O2的体积。(1)通过上述分析,仪器的连接顺序为:⑤③④⑥⑦②①⑧。(2)装置C中放入的反应物是大理石和盐酸。(3)装置B的作用是吸收CO2中混有的HCl.(4)在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反应放热,温度较高,气体受热膨胀,为了更正确应该等待气体恢复常温才读数;读数时应上下移动乙管,使甲乙两管液面相平,保持压强相等。选abc。(5)氧气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VL,氧气的物质的量为V/22.4mol,根据反应2CO3+2Na2O2=2Na2CO3+O2,生成V/22.4mol的氧气需要消耗Na2O2的物质的量为:V/11.2mol。

考点:Na2O2的性质、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的计算、实验仪器的连接、装置中各部分的作用、排液法测气体体积时读数方法。

19.(6分)【赤峰市宁城县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某物质可能含有炭粉、碳酸钙、氧化铜、氧化铁中的一种或几种,现进行如下实验:

(1)取样品,加热至高温,产生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2)往冷却后的固体残渣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固体残渣全部溶解,同时产生一种可燃性气体。根据以上实验推断:该固体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一定不含有_______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以上各空填写化学式)

【答案】C、Fe2O3,CuO,CaCO3。

考点: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物质的鉴别。

20.(12分)【广州市执信中学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某Al2O3样品中含有一定量的Cu、Fe、Fe2O3杂质。现通过下列生产过程,从该样品中提纯Al2O3,并回收铁红。流程如下:

(1)操作①是_______,在实验室进行该操作需要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

(2)试剂①是_________,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固体①加入适量稀盐酸,可能发生的反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达)。

(4)溶液③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如何用实验证明:__________________。

(5)溶液③中通入某气体,该气体可以是__________(任写一种的化学式),红褐色固体制得铁红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过滤(1分)烧杯、漏斗、玻璃棒(1×3=3分)

(2)NaOH溶液(1分)Al2O3+2OH-=2AlO2-+H2O(2分)

(3)Fe2O3+6H+=2Fe3++3H2OFe+2H+=Fe2++H2↑Fe+2Fe3+=3Fe2+(1×3=分)

(4)Fe2+,(2分)取少量溶液,加入1滴KSCN溶液不显红色,再加入氯水,溶液变红,说明溶液中铁元素以Fe2+形式存在。(3分)

(5)O2或Cl2,(1分)2Fe(OH)3===Fe2O3+3H2O(2分)

考点:金属化合物的分离。

21.(12分)【武汉二中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向一定量MgCl2、AlCl3溶液中滴加常用试剂NaOH与盐酸(t时刻之前滴加的试剂a,t时刻之后改滴试剂b),沉淀的物质的量y(mol)与试剂体积x(mL)间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试回答:

(1)AB段所表示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CD段所表示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若向B处生成的溶液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a是______________,且c(a)∶c(b)=_______________

(4)原混合液中,c(Al3+)∶c(Mg2+)∶c(Cl-)=_____________________

(5)纳米氧化铝在陶瓷材料、电子工业、生物医药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它可通过硫酸铝铵晶体热分解得到。取4.53g硫酸铝铵晶体【Al2(NH4)2(SO4)n•24H2O,相对分子质量为906】加热分解,最终剩余0.51gAl2O3固体。加热过程中,固体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试通过计算确定400℃剩余固体成分的化学式。(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Al(OH)3+OH-==AlO2-+2H2O;AlO2-+H++H2O==Al(OH)3↓;

(2)AlO2-+2H2O+CO2==Al(OH)3↓+HCO3-;(3)NaOH;1:1;(4)1:1:5;(5)Al2(NH4)2(SO4)4•H2O

考点:镁铝化合物的性质,氢氧化铝的两性。

高考化学答题技巧

一、临场心理技巧

1.树立信心,克服怯场

信心是成功的一半,没有信心就没有希望,信心不足就会临场心慌意乱,影响自已应有水平的发挥。拿到试卷后应先填写考生信息(如考生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等),然后先粗略看一遍试题,做到心中有数,对试题难易不必介意。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多数题目并不比平时练习的题目难,也不都是新题,有好多题目是我们平时练习过的知识或熟题略加改造而成,如果平时训练的题目多数都会做,那么要坚信高考你也一定能考出好成绩。建议先做选择题,再做容易的题。

2.摒弃杂念,缓解情绪

在考试之前应该摒弃杂念,使大脑处于“空白状态”,很多同学明知这个道理却无法做到。不妨尝试与别人交谈,谈些与考试无关的话题,最好是一些既幽默又含蓄的笑话,尽量使心情放松,排除干扰。

3.集中精力,进入状态

注意力集中是考试成功的关键,一定的神经亢奋或紧张有利于大脑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有助于活跃思维,所以为了能在考试中起得最佳效果,应高度集中注意力,确保思维的灵活和敏捷。

二、临场答题技巧

1.减少失误,争得高分

历次考试中,考生因失误而失去的分数平均在5-10分左右,有的甚至更多。若能克服失误,在有效的时间内把会做的题目都做对,这本身意味着多得分。通常易失误的方面有:

(1)关键的字。在题目的问题中,通常出现如下词语:正确与错误;大与小;强与弱;能与否;由强到弱或由弱到强;名称与符号;分子式与结构简式;化学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等,即使题目会做,由于不注意上述词语,就有可能造成人为失分。

(2)量的单位。物质的量浓度(mol/L),摩尔质量(g/mol),溶解度(g)、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互换时的体积易错等。

(3)隐性条件。如酸性的无色透明溶液;PH=0的溶液;水电离出的C(OH-)=10-14mol/L的溶液等。

(4)符号运用。如“=”与“可逆符号”;“+Q”与“-Q”;沉淀与气体符号;电荷与价标;写电子式时“[ ]”;物质的聚集状态;特殊的反应条件等。

(5)表述准确。①如做实验填空题或简答题时,不要用错别字:如脂与酯;铵与氨;坩与甘;蘸与粘;蓝与兰;褪与退;溶与熔;戊与戌;催与崔;苯与笨等;②不用俗语:如打开分液漏斗的开关(活塞);将气体通进(入)盛溴水的洗气瓶;酸遇石蕊变红色(酸使石蕊呈红色)等。

2.审题要慢,答题要快

有些考生只知道一味求快,往往题意未理解清楚,便匆忙动笔,结果误入歧途,即所谓欲速则不达。看错一个字可能会遗憾终生,所以审题一定要慢,有了这个“慢”,才能形成完整的合理的解题策略,才有答题的“快”。

3.运算要准,胆子要大

注意演算要有序,以便复检。开考前,可大致将草稿纸分好区,按题号较整洁地列式计算,保留好原始反应式和分析过程、算式等。这样在最后复检、核对时才有原始依据,又快又准,避免做重复工作,出现低级错误。高考没有足够的时间让你反复验算,更不容你再三地变换解题方法,往往是拿到一个题目,凭感觉选定一种方法就动手做,这时除了你的每一步运算务求正确外,还要求把你当时的解法坚持到底,也许你选择的不是最好的方法,但如回头重来将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当然坚持到底并不意味着钻牛角尖,一旦发现自己走进死胡同,还是要立刻迷途知返。对于选择题、填空题两种题型里涉及的计算问题,其中多有巧解、妙算,注意开阔思路、少走弯路、少做无用功,以增加有效时间.

高考化学答题规范

一、把握关键字,准确理解化学概念,规范表达化学用语。

09年高考化学阅卷对错别字及化学用语表达不完整是“斤斤计较”的。同样第21题⑶的② 甲醛分子的空间构型是 ;标准答案是:平面三角形。评分细则中只认同了“型”可以等同于“形”,其他的如果写成“平面三角角”、 “平面三角角形”、“平面三角”等这些都视为错误。

化学语言的准确运用,是建立在对化学概念的准确理解基础之上的。这让我们联想到了2008年阅卷时,对15题⑶评分细则的制定情况。

08年第15题的⑶原题是:蒸馏瓶比吸收液面要高出很多,其目的是 。标准答案是:防止倒吸。在评分细则中,对关键表述“倒吸”学生若回答成“倒流”、“流回去”都认同了,但说成“回流”就不能得分,因为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化学概念了,不能仅从字面理解“回”也即“倒”的意思。

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阅读教材的指导,使学生能够对概念、用语、原理、公式等从定义、表达式、内涵和外延上抓住实质和重点,从微观本质上理解相关概念、原理的形成过程,而不仅仅是记忆表象、结论和规律的简单表述,更不能望文生义!在各种教学及效果反馈活动中,如提问、作业、检测等,对学生应严格要求,加强规范表达训练,认真细致地指导把好质量关。

二、重视实验的客观性,细致观察,全面、准确、规范地描述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设计、操作严谨规范决定了实验结果的真实可靠性,因此,化学考试中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描述的要求是客观、准确、规范的。

如,09年第15题的⑴检验Fe(OH)3是否沉淀完全的实验操作是 。标准答案是:取少量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若不出现血红色,则表明Fe(OH)3 沉淀完全。在评分细则中,对这一答案中的两处关键表达都有明确要求:一是“取少量上层清液”,若没有表述则扣分,因为如果不取样而直接向原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就是引入新的杂质,这是科学性错误。若回答时体现出取样的含义则就视为等同了,如说成“取样”、“向少量”、“取滤液”等等。二是“血红色”现象的描绘,若说成“血红色沉淀”则扣分,因为溶液和沉淀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分散系,应明确区分。而有些描绘视为对现象描述不够准确但没有计较,如“红色”、“溶液颜色变深”等等。由此,我们应注意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教材上的概念、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的准确理解和模仿。

值得重视的是,在这一空的评阅中还出现了很多没有明确指向性的回答,如“滴加KSCN溶液,看是否出现血红色溶液”,这样回答的考生可能是掌握了Fe3+的鉴定方法的,但是这种回答是不能得分的。因为没有明确给出与 “是”获“否”相应的结论。而我们平时的测试中,对于此类回答往往不计较,认为学生懂了,但是在这里却十分计较,真是细节决定成败呀。

三、解答技巧不是投机取巧,科学答题,防止答题过程中的弄巧成拙

1.杜绝投机取巧

这次阅卷中暴露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有些老师没有正确理解以往高考阅卷的一些评分细则,在教学中把它们作为技巧教给学生,希望能减轻学生负担多拿分,但结果却事与愿违。

如,对于09年的第19题⑸中有机合成的反应条件书写问题,在今年的评分细则中也是争论的热点之一。题目是:苯乙酸乙酯是一种常见的合成香料。请设计合理的方案以苯甲醛和乙醇为原料合成苯乙酸乙酯(用合成路线流程图表示,并注明反应条件)。标准答案是:

评分细则中对反应条件必需明确写出,写错或含糊写出“一定条件”的一律不得分。对此有些阅卷老师认为写成一定条件也应给分,理由是前几年评分时这样写是给分的。对此,阅卷专家的答复很值得我们反思。他们认为,对于教材上出现的常规的反应条件是必需要掌握的,以前的“一定条件”给分是对未知反应的处理,而不料这却被老师们当成技巧传给了学生,导致今年明明是常规的反应条件还是有很多考生写成了“一定条件”,这样就不符合考纲要求了,因此不能得分。由此看来,我们教师希望能减轻学生的负担多拿分这个想法是对的,但绝不能违脱离教学基本要求,不能脱离考纲,否则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再如,09年第20题的⑴是选择题,答案是“BC”,而有些考生确写成了“B/C”。“/”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分析写出这种答案的考生的心理:一可能是笔误;二就可能是拿不准答案而故意这样写的,希望能够无论答案是“B”或“C”或“BC”都可以得分。而这些写法归根究底其实是一种投机的行为,是想讨巧而不是技巧,是不能提倡的,因此,评分细则中当然不会认可。

2.学会科学的答题技巧

在遵循科学严谨规范的原则下,对一些题型特点及评分细则进行研究,还是可以总结出一些科学的解题技巧的,这样可以帮助考生加快解题速度,提高解题准确率。

如,对于计算题,今年高考考查力度有所提升,共约24分,除了考查思维方法外,对计算速度、准确度及有效数字保留的要求较高,考生失分比较严重。对于较为复杂的计算,如何在有限时间内提高缩小计算量速度,对计算数字进行合理的处理,这的确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科学的方法。如15题⑶的②,完整的计算式是,准确结果是99.90%,这个计算量是较大的,但如果把其中的20.39近似处理成20.4则简化了计算,所得结果是99.96%,只相差0.06%,这个误差是允许的。但是我们对数据不能过于简化,如果20.39处理成20.0,虽然计算量更少但是结果为98.67%,这个误差就不允许了。

当然,如果学生的计算能力达不到一定程度,技巧也不能帮忙。所以我们从高一开始就要提倡学生不用计算器代为计算,帮助学生消除对计算的畏难情心理,强化学生笔算、心算的能力,形成解计算题的良好的习惯。

又如,对于实验现象的分析对实验手段工艺流程等的评价似乎已是高考的必考点。虽然提供的标准答案是只有一二,但是真实的影响因素可能是复杂的,这类问题的解答往往会有多种可能性,对此阅卷专家们制定的评分细则更加符合科学实际:就是制定关键点,回答到了关键点就给分,多余评述可以视而不见,但自相矛盾的则不给分。因此,就这类题的评分细则是不是可以作为一种技巧教给我们的学生,建议他们在解答此类问题时若拿不准则多分析几种可能性,但还是要靠船下篙,因为漫无边际的回答也是得不到分的。

我们研究高考题、研究评分细则会发现,在平时教学中让学生养成表达科学准确、书写规范的答题习惯才是以不变应万变才是最实实在在的技巧。

    697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