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习宝典 > 历史 > 历史教研 > 教学设计 > 初中历史学科教学设计模板

初中历史学科教学设计模板

炳林21343分享

初中历史学科教学设计模板2022

关于初中历史学科教学设计模板有哪些?历史是延伸的。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接下来是关于初中历史学科教学设计模板的文章,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初中历史学科教学设计模板1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

(2)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陈独秀蔡元培、等人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2)感受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她的两面旗帜就是“民主”与“科学”,新时代的青年必须增强民主与科学意义。

教学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矛头对准孔教?

一、导入

20世纪初期,在北大的讲坛上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既有从海外归来的、西装革履的大力宣传新思想的进步人士;也有拖着长辫子、身穿马褂的满口之乎者也的封建遗老,他们相互抨击对方的思想观点,出现了激烈的思想冲突。通过这次思想交锋,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新思想,中国出现了第三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今天我们学习了“新文化运动”,大家就会有所了解。

二、授课过程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学生们回忆一下辛亥革命的成果是什么?(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师:中华民国成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小节的内容,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是什么?)

1、政治方面:

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国家支持袁世凯称帝;袁世凯死了之后,中国陷入军阀割据混战的动荡局面之中,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这给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侵略中国提供了一个有利时机。

面对辛亥革命没有完成的革命任务,先进的中国人继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强调: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里的延续。)

2、经济方面:

一战期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就为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奠定了物质基础。

3、思想文化方面: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之后,利用人们失望的情绪来诋毁民主共和,妄图使人们相信只有尊孔复古才能救中国,为其复辟大造舆论。于是中外反动势力大搞尊孔复古,重谈“三纲五常”,使思想界乌烟瘴气,但是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介绍到中国,而且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思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的行为使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不能容忍,于是他们以西方的民权、平等和达尔文的进化论为武器在思想领域里向封建思想发起猛烈地冲击,新文化运动兴起。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学生活动:结合课文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具体情况如何?结合小字,了解蔡元培先生的主要思想。学生回答后,老师评价点拨。)

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2、前期的指导思想:民权、平等、达尔文的进化论

3、主要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蔡元培先生的主要思想:“思想自由”:实质是让新思想能在北大得以传播;“兼容并包”:鼓励新思想的倡导者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正是由于蔡元培先生的这种进步的思想,使北大成为当时中国思想活跃、学术兴盛的学府,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在北大里,在《新青年》这个主要阵地中,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提出了要以新文化取代封建旧文化,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要求,下边我们来学习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新文化运动以十月革命为界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在不同的时期内容也是不一样的。(学生看书讨论、总结)

1、前期:

①提倡民主、科学

“民主、科学”既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民主即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科学主要指自然科学,也包括从西方传入的某些唯心主义社会科学理论。

它体现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希望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希望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强烈愿望。但是我们也看到从西方传入中国的并非全是科学的事物,但是对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来说是全盘接受。

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所谓旧道德就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心是“三纲五常”,以此来维护封建专制制度。所以新文化运动中就把斗争矛头指向旧道德,提出“_孔家店”的口号,全盘否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学生活动:大家思考一下:他们这样做是否正确?)

对儒家传统道德要予以批判,但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家思想来说,其中不乏有糟粕,但是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如:“仁”的学说、以德治民、选贤任能、教育思想方法等等,所以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要批判地继承,而不能全盘否定。

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文学是一定思想和精神的载体。新文化运动又是一场文学革命,它包括文学的内容与形式两方面。

胡适提出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侧重于文体形式的改革;陈独秀要求文学不仅要在形式上,而且要在内容上进行一些改革,_旧文学,建设新文学。鲁迅把反封建礼教的革命内容与白话文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被誉为是文学革命的主将。

也正是这一项内容促进了民主、科学思想的进一步传播,使人们进一步摆脱封建旧道德的束缚。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实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

(学生活动:新文化运动反映资产阶级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的愿望能否实现呢?)

辛亥革命的失败已经证明资本主义民主共和的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中国的出路究竟在哪里?就在中国人民陷入迷茫之时,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了。

2、后期:宣传社会主义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111页关于《庶民的胜利》的节选材料,回答先进的知识分子对待十月革命是什么态度?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传到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大力宣传十月革命。第一次在中国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是李大钊同志,他发表众多文章宣传十月革命,传播社会主义思想,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给中国人民指明了真正的出路。

作为资产阶级新文化与封建旧文化的这次激烈交锋,它究竟产生了什么重要的影响呢?

(学生活动:阅读、总结)

(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以往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都没有彻底批判封建思想,经过此次运动,人们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学生活动:前两次思想解放潮流分别指的是什么?答:第一次是维新派和顽固派的论战,第二次是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

2、弘扬(民主、科学),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

3、宣传动员: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的作用。

4、最重要的成果:

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作思想武器。

5、有利于文化繁荣、普及

五、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110页节选材料——陈独秀:“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结合本节内容评价新文化运动。老师点评)

积极:沉重打击了封建文化,宣传、传播了资产阶级新文化,马克思主义在这一过程中传入中国,给中国人民指明了方向;

局限:由于前期新文化运动属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其自身局限性决定他们提不出实际的反帝反封的政治方案,不能给中国人民指明真正的出路;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绝对肯定的态度;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局限在知识分子范围内,没有形成一场_。

初中历史学科教学设计模板2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了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能力训练

过程方法探索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中英《南京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运用史料指导学生阅读插图、资料、自由阅读卡,从中获取与本课相关的史识

逻辑思维训练学生从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的时空坐标中,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网络,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情感、

态度

价值观思想意识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惟利是图的本质

爱国情感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记取鸦片战争“落后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责任感

教学重点中国从主权独立、领土完整、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虎门销烟和南京条约)

教学难点分析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的重大变化,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组织学生回顾初一学习情况,联系新学期课改趋势,修订课堂评价办法,并落实到位。

2、指导学生阅读第1页“导入框”。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指导学生阅读本目以及第5页“自由阅读卡•从罂粟到毒品”,讨论回答问题:

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

(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原料而侵华,为牟取暴利而走私鸦片。)

2.英国走私鸦片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

(a.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b.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加重农民负担;c.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更加腐败;d.毒害中国人民身心健康,削弱军队战斗力。)

3.面对着鸦片的危害,林则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严厉禁烟)收到什么效果?(将缴获的230多万斤鸦片销毁在虎门,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4、林则徐处理鸦片是烧毁它们吗?(不是)为什么?(因为烧鸦片会产生大量毒烟,造成人们“被动吸毒”,所以才利用生石灰与海水化合反应产生的高温来熔化鸦片,避免污染。)

小结、过渡:林则徐虎门销烟打击了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挫败了英国用鸦片打开中国大门的美梦。他们就悍然发动侵略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

二、中英《南京条约》

学生阅读本目,思考回答:

1、这场战争是否因林则徐禁烟而引起?(不是。因为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政府的既定政策,他们要保护肮脏的烟片贸易,推行殖民扩张政策,什么手段都耍得出来。即使没有林则徐的禁烟,他们也要用大炮说话的。德国军事学家克劳塞维茨说过:“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马克思也说过:“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接受一种名叫鸦片的麻醉剂”,因此,这场战争被称作“鸦片战争”。)

2、这场战争的结局如何?(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定《南京条约》。)

3、根据课本第5页“练一练”:结合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请你分析一下,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负担;开放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师讲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涵义:“半封建”指原有的封建经济已被破坏,有了一定成分的资本主义经济形式,但仍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半殖民地”指当时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帝国主义压迫和控制的国家。

4、根据课本第5页“活动与探究1”:中国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

中国和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几乎是同时产生的,但是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封建专制主义的严重阻碍,始终处于萌芽状态。而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欧洲社会的一系列活动和运动都在促进它的成长。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成功,资本主义的生产力迅猛发展起来,欧洲的资本主义长成了参天大树。而英国这时已成为号称“世界工场”和“日不落帝国”的资本主义“老大”。它与清政府相比,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拥有明显的优势。“落后就要挨打”是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深刻的历史教训。

5、小表演活动: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仪式上双方代表的对话(可自由发挥)。

巩固小结

1、指导学生根据“知识网络”,进行“接龙复习”,并完成第3页“自我测评”。

2、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5页“练一练”。

3、提醒学生预习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初中历史学科教学设计模板3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农民起义军的反抗斗争等史实

记住圆明园被烧毁,主权进一步丧失,领土被大量割占的耻辱

能力训练

过程方法综合理解

探索分析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听、看、议,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理解列强肆无忌惮侵略我国的根源以及太平天国运动将清政府作为自己斗争首要目标的原因

识图填图新学案91页第三题:沙俄割占我国领土及其条约名称

情感、态度

价值观爱国情感民族的强弱同国家的先进或落后是息息相关的,要为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强大而发愤学习,努力奋斗

思想意识要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坚决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

教学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以及列强侵华的罪行

教学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新学案第2页的“知识网络”,讨论回答问题:

1.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签定,给中国带来什么后果?(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负担;开放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列强是否满足已经得到的利益?(不满足)

小结、过渡:《南京条约》使侵略者攫取了许多利益、中国遭受到了沉重的灾难,列强并没有满足贪婪的欲望,想要通过修订条约来扩大权益。遭到清政府拒绝后,他们便找借口发动战争,想要迫使清政府就范。由于这场战争是上一次战争的继续,所以它被叫做第二次鸦片战争。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火烧圆明园

教师介绍圆明园建筑的宏伟和精美,组织学生看、说、议。

学生阅读6——7页的本目课文、插图、资料和第10页“自由阅读卡”内容,根据教师的提问在书上划出或标注答案。

1、看过电影《火烧圆明园》的同学请举手。谁能结合课文内容揭发列强的罪行?(掠夺珍宝,焚烧罪证)

2、哪那两位同学愿意扮演当年的英国兵和法国兵?(背景是火烧圆明园后,他们在伦敦重逢的某一天)请他们通过对话,表示一种忏悔的心情。

二、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学生阅读7——8页的本目课文和表格、地图,随堂练习:

1、学生先根据第8页表格,在4人小组内“动脑筋”:沙俄通过哪些不等条约割占我国北方哪些领土?(说出大致位置和面积)

2、学生完成新学案第7页[自我测评]第二题“知识联线”:([数字]表示相应的地理位置)

(1)——[4];(2)——[1];(3)——[2];(4)——[3]

3、学生完成课本第9页“练一练”。(答案应选C)

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学生阅读第9页本目课文和“插图”以及“说明文字”,思考回答:

太平军的斗争,说明中国人民怎样对待国内的腐败政府和外国的侵略势力?(“落后就要挨打”是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深刻的历史教训。所以,要想改变落后挨打的命运,就必须_国内的腐败政府,坚决抗击外来的野蛮侵略。)

如时间许可,巩固小结

1、指导学生根据[知识网络]梳理本课线索。

2、布置作业

3、提醒学生预习第3课《收复x疆》。

初中历史学科教学设计模板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和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成就以及863计划的制定;理解教育发展为“科教兴国”战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一论断;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及其意义。

(2)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凡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你怎样理解上述法律条文中你所享受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失学或辍学原因有哪些?”等问题,培养学生理解历史材料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3)通过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课前分组搜集、整理资料,用生动的事例说明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培养学生根据需要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以探究式学习为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3)课后延伸:小组讨论“你准备怎样帮助失学儿童?”或者以“让我们一起托起明天的太阳”为题(也可自拟题目),写一封倡议书。激发学生关注祖国命运的情感和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

(4)通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录音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历史情境,增强直观性,感悟历史。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教育事业辉煌成就的教学,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邓小平“三个面向”的题词以及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方针等的教学,帮助学生树立科教兴国的意识。

(3)通过对所在社区学校同少数落后地区义务教育情况的对比,加深学生对我国基本国情的认识,增强热爱家乡的观念,树立学好本领、建设好祖国的伟大志向。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2、难点

“科教兴国”战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重温课本84页“自由阅读卡”,启发学生思考:加入WTO以后,给我国带来了哪些机遇和挑战?

学生回答:有助于加强我国同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贸易联系,为我国对外开放拓展了新的空间。同时,在WTO里进行经济贸易活动,必须遵循这个组织规定的许多“游戏规则”,假如有所违犯,可能得不偿失。

一、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师:“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有很大发展。党和政府尤其重视基础教育的发展,国家增加了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并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办学。各地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出现了一些设备先进的中小学校。”

多媒体显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及邓小平的照片)”

师:这个题词不仅是对景山学校的,更是当今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为新时期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这是新时期教育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方针。体现了党中央对我国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真可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下面我们一起进入历史回顾。

多媒体显示:历史回顾

师:我国自清朝末年以来,一再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但从未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实施义务教育创造了条件,改革开放则使义务教育由理想变成事实。

多媒体显示:1986年我国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到2000年,我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师:“在政治课中大家多次接触到《义务教育法》,哪位同学能为大家介绍一下它的含义是什么?”

生:它是国家运用法律手段推行基础教育,强制学龄儿童接受一定的教育,提高民族素质的必要措施。

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个问题。”

多媒体显示:《义务教育法》规定:“凡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

你怎样理解上述法律条文中你所享受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他们谁说的对?为什么?

小女孩:我们上学是家长和学校的事,家长和学校让上学就上,不让上学就不上。

小男孩:不对,上学是我们自己的事,既是我们对国家和社会的义务,也是我们接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依法执行。不能让上学就上,不让上学就不上。

师:“尽管我们国家用法律的形式赋予了青少年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有少数地区的孩子还不能享受到这种权利和义务。”

随后教师问题:总有一些孩子由于种种现实问题而辍学,我们应该怎么办?

学生纷纷阐发他们的观点和见解。

生:“应该大力发展经济,经济搞上去,我们就能很好的发展教育。教育搞好了,人才就多了,科技就进步了,经济也就发展了。”

生:“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生:一方面要加大执法力度,坚决处理那些侵犯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权利的人和事。另一方面要发动社会力量加大教育投入,大力兴办“希望工程”、“阳光工程”,切切实实地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改善办学条件,让他们真正享受到应得的权利。

师:“刚才有的同学提到发展经济和教育的关系,提得很好,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就提出了‘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多媒体播放短片“科教兴国”(视频:科教兴国)。

师:“‘科教兴国’战略中明确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是怎样发展教育事业的呢?”

①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②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师:“面对我国过去所取得的成绩,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与此同时,作为与‘科教兴国’战略同步成长的你们更应该放眼看世界!”

请同学们各抒己见,讨论一下。

生:“日本大力发展教育,长期坚持智力高投资,不断改革教育体制,为现代化经济的发展培养大批具有中等以上学历的有技术的优秀工人和科技人才。”

生:“德国和日本都是二战中战败的法西斯国家,战后经济颓废。然而仅仅一、二十年时间,联邦德国和日本经济的飞跃令人咋舌,两国分别成为60年代初和60年代末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尤其日本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了美国。究其原因,我们发现除了一定的民主改革、加强国民经济的非军事化、依靠美国扶植等因素外,还有一个共同的原因那就是高度重视教育。”

生:“发展中国家新加坡也是大力发展科教事业、重视道德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不仅保证了科技和生产对人才的需要,也造就了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劳动大军,70年代新加坡经济年增长率不仅超过西方,而且成为美国、西欧和日本的竞争对手,令世界瞩目,被称为‘70年代的奇迹’。”

师:“这些国家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科技和后天的生产力,所以高瞻远瞩的邓小平一再强调,发展科技,不抓教育不行。没有教育的发展,就没有科技的进步”。

教师过渡:现在我们的“九年义务教育”,也就是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基础教育牢固了,高等教育的发展自然能够“水到渠成”了。

二、高等教育的大发展

师: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教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教师请同学们把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展示出来。学生通过资料的汇总,思考、讨论并作答。

①数量大增,学科齐全,布局合理。(展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高校的网址、图片、文字资料等)

②科学研究硕果累累。(“863” 计划项目和国家发明奖。鼓励学生查找课外资料,说出具体事例)

师:“党中央、国务院站在时代的高度,审时度势,提出了‘科教兴国’的重大战略决策,同时,坚持“三个面向”的指导思想,这都是我们新时期教育取得成就的有力保障。那么,我们青少年又应以怎样的实际行动珍惜受教育的机会呢?你能否为自己将来的学习前景作一番美妙的设想?譬如,你将为自己初中毕业以后选择什么道路?你将以哪门课程作为重点选学的方向?”

生:“当前我们正处于新课程标准的教育改革大潮之中,学校和老师为我们搭建了展示才华的广阔舞台,精心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探索活动,大家要珍惜这些机会,争取多学些本领,为实现自己美好的理想打下坚实基础。”

生:“想要考重点高中,争取考上理想的大学,理科我很喜欢,我想搞科研工作,希望拿到‘诺贝尔’奖,为国家作贡献。”

生:“初中毕业后,我打算去读艺术高中,以后考艺术学院,做一名演员,能走向国际。”

生:“我不想读高中,我希望直接去读技术学校,早点工作,边工作边深造,开一个属于自己的公司。”

生:“我们读初中毕业是最低的标准了,多数人都还是希望能继续深造,现在读大学是我们的起码要求了,研究生和博士生更是不断地扩招,所以,我们为了自己也得好好学习,要不然,怎么在以后的竞争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啊?”

教师总结:“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青少年受教育的程度如何,直接关系着祖国的命运和前途。所以大家有责任、有义务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

课后思考和探讨

对于我国目前尚存在8507万的成人文盲,请你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建议。

课后小结

学完这节课,你有什么感想?

初中历史学科教学设计模板5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进步,感受到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生发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之情。认识到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掌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就业制度发生的变化及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的情况;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运用漫画、地图、实物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采用分组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加强学生间的团结协作;设计课后延伸内容,让学生拓展知识,提出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合理方案。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巨大变化。组织学生分四个小组学习,合作探究,在交流中感受变化。

2.难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就业制度的变化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通过学生的社会调查和教师的适时引导突破难点。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讲授: 过去男女谈婚论嫁,常以“四大件”作为物质基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旧四大件”早就被“新四大件”所取代,(课件展示新旧“四大件”图片)。“四大件”的演变,足以说明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由此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衣食住行的变迁

(一)服饰看变迁

1.新中国刚成立时,人们的服装上还保留着民国时期的样式。城市市民一般穿侧面开襟扣扣的长袍,妇女穿旗袍。农村男子一般穿中式的对襟短衣、长裤,妇女穿左边开襟的短衫、长裤,有的还穿一条长裙。

2.六、七十年代人们的服饰被称为“蓝(灰)色的海洋” 这一时期人们的衣着不仅色彩和样式单调,而且数量有限,需要凭布票来购买。

3.“_”时,青少年喜欢穿绿色的军装。

4.改革开放以来,服装的花色、款式更加多样化,面料、质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二)日益丰富的饮食

“民以食为天”,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吃”的方面有何变化呢?

1.改革开放前,“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后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的人们 “吃”的水平也很低,营养严重不足。有些地方有些年份甚至难以果腹,只好以野菜、粗粮充饥。城镇居民吃粮油要凭票供应,居民每天只能凭粮票、肉票、菜票 等获取有限的食物。

2.改革开放后,大米等精细口粮成为人们的主食,蔬菜种类日渐丰富,90年代营养搭配、绿色食品、膳食平衡成为百姓饮食“主旋律”。人们不但能吃饱还要吃好,吃出营养、吃出文化、吃出健康。

教师过渡:人们常说,我们现在吃得好了,穿得好了,住得也好了,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怎样的改善呢?

(三)面貌一新的居民住宅

1. 人均居住面积:改革开放前,人们的居住条件较差,1978年人均居住面积,城镇只有3.6平方米,农村是8.1平方米。改革开放后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十几年里,中国的城市面貌和百姓住房条件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到2000年,人均居住面积,城镇超过了10平方米,农村超过24平方米。

提问:你在家里有独立的房间吗?请说说你家现在的居住条件怎样?

2.配套设施、房屋装修: 改革开放前随处可见破旧木板房,改革开放后逐步被外表装饰漂亮的楼房所取代。城镇居民住上了高楼大厦,而且装饰讲究,宽敞明亮,中国农村的住房变化同样令人吃惊。

(四)四通八达的交通

改革开放前,农村靠畜力和步行,城市靠公共汽车和自行车,改革开放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乘出租汽车和开私家车的人多了起来,除此之外,我国铁路、公路和航线的增长都很快,出门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坐飞机不再是件稀罕事,开私人汽车出行的人也占了一定的比重,说明我国的交通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和改革前交通工具紧张,道路拥挤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提问:

1、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汽车的发展,随之带来了什么严重的问题?

2、如何缓解城市中交通堵塞和环境污染问题

教师过渡:了解完了衣食住行状况,我们再来看一下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两个内容:

就业和社会保障

提问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就业制度发生了哪些变化?

提问2:铁饭碗要不要打破 ?为什么?

提问3:对于改革过程中产生的“弱势群体”应该怎么帮助?

课后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正是由于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人民的生活水平才有了大幅度提高。

课后习题

1、改革开放前,人们买粮食要凭粮票,主要是因为当时( )

A人口多,耕地少

B 政府控制城镇人口规模

C 政府提倡节约粮食

D 经济发展水平低

2、下列符合_时期人们服饰特点的是( )

A 服装争奇斗艳

B 时装表演成为风景线

C 穿解放装,千篇一律

D 西服革履,风度翩翩

3、下列各项就业办法中属于

“铁饭碗”的是( )

A 持证上岗

B 毕业分配

C 就业培训

D 公开招聘


初中历史学科教学设计模板相关文章: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模板

人教版中学历史教学设计5篇

初中历史教案范文模板

初中生历史教案范文大全

七年级历史教案模板

初中下册历史教案范文大全

初中下册历史教案大全

中考历史总复习教案模板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教案模板

中学历史教学设计创新2021

    49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