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习宝典 > 历史 > 历史试题 > 高一 > 高一年级历史试题

高一年级历史试题

李金0分享

2023高一年级历史试题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高一进入备考中,也需要一点点积累才能到达好的效果。通过复习,能够巩固所学知识并灵活运用,考试时会更得心应手。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高一年级历史试题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

高一年级历史试题

高一年级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近代欧洲,曾有这么一批人,他们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揭露;他们提出了关于未来社会的种种理想;他们还曾尝试说服有钱人掏钱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他们”中的一员是()

A.圣西门B.伏尔泰C.黑格尔D.马克思

解析:A依据材料关键信息“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揭露”“尝试说服有钱人”,建立“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可知“他们”属于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是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故A项正确。

2.美国国家教育部门公布了一份“美国中学生必读书目”,《共产党宣言》赫然在列,耐人寻味。《共产党宣言》最初是()

A.《莱茵报》的核心文章

B.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指导思想

C.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纲领

D.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指导性文件

解析:C《共产党宣言》最初是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纲领,故C项正确。

3.俄国一个名叫维拉·扎苏里奇的女共产主义者给马克思写了一封信,问:社会主义是否可以在俄罗斯实现?马克思回答说,应该首先在欧洲发达国家实现。据此可知,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实现的前提是()

A.生产力高度发展B.武装__

C.无产阶级联合D.欧洲一体化

解析:A题目中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应该首先在欧洲发达国家实现,也就意味着他认为社会主义实现的前提是生产力的高度发达,故A项正确。

4.马克思说:“巴黎公社是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也就具有自发性、偶然性。并不是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这表明马克思认为巴黎公社诞生的实际原因是()

A.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外屈膝投降

B.民族矛盾尖锐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C.工业革命与当时生产关系的矛盾

D.工业革命导致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解析:B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的诞生并不是因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而是在外有普鲁士的侵略,内有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屈膝投降的特殊背景下发生的,故B项正确。

5.马克思说:“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第一次实践了这一观点的是()

A.巴黎公社B.俄国二月革命

C.俄国十月革命D.新中国的成立

解析:A巴黎公社运动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故A项正确。

6.列宁自称为巴黎公社的继承者,他曾评价:“巴黎公社走了具有全世界历史意义的第一步,苏维埃政权走了第二步”,高度赞扬了公社的()

A.革命首创精神B.团结无畏精神

C.英勇战斗精神D.高尚乐观精神

解析:A根据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列宁自称为巴黎公社的继承者”“第一步”得出,材料强调的是在社会主义实践上巴黎公社的意义: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故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

7.19世纪初的欧洲出现了一种“批判”的“主义”,对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弊端作了广泛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倡导建立一个符合理性和正义要求的新社会,并以宣传和示范方法来实现其主张。这种“批判”的“主义”应该是()

A.人文主义B.自由主义

C.空想社会主义D.科学社会主义

解析:C题干材料中的思想强调批判资本主义,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与材料中的思想不一致,故A项错误;自由主义属于资产阶级思想,与材料中倡导建立新社会不符,故B项错误;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批判,并提出了建立新社会的主张,故C项正确;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与材料中19世纪初的时间不吻合,故D项错误。

8.《共产党宣言》被称为国际工人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为此,恩格斯称要对那些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杂七杂八的思潮加以甄别和澄清,这对于确立科学社会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主导地位,无疑是完全必要的。恩格斯在此强调《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A.意味着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终结

B.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D.使工人斗争有了科学性

解析:D材料中“恩格斯称要对那些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杂七杂八的思潮加以甄别和澄清”,目的在于“确立科学社会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主导地位”。可见,恩格斯旨在强调《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使工人斗争有了科学理论作指导,故D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而B、C两项背离材料主旨。

9.下列是1871年4~5月颁布的措施:取消市场经济自由交换的原则,禁止企业克扣工人工资;没收逃亡富人的住宅,供无家可居的工人居住;对贫困的劳动者实行社会救济等。这些措施利于()

A.打碎旧的国家机器B.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C.维护劳动者利益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国家

解析:C从材料来看,反映了巴黎公社旨在维护劳动者的利益。A、D两项与材料无关,B项与史实不符。

10.巴黎公社针对战争状态造成的粮食供应紧张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解决居民食品供应,如免费向粮商提供仓库;允许商人贩卖;取消面包票;限制面包、蔬菜的价格;针对住房问题,公社颁布了关于免收三个月房租的决定和征用一切空房的法令。材料表明巴黎公社()

A.重视改善民生B.属于社会主义革命范畴

C.讲究斗争策略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尝试

解析:A材料中“粮食供应紧张问题”“住房问题”等信息反映出巴黎公社在解决人民的基本生活方面采取的措施,由此可以看出巴黎公社着力解决人民的基本生活问题,A项正确。

11.某学习小组拟对下列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请你为其拟定一个研究课题()

A.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与发展B.巴黎公社的伟大壮举

C.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D.十月革命的胜利成果

解析:C圣西门是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共产党宣言》的诞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走向科学,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践,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体现了课题的一个方面,或理论或实践,均不全面,故错误。

12.1917年3月,彼得格勒爆发了工人罢工和__,沙皇下令解散杜马,但杜马领导人拒绝执行这一命令;沙皇尼古拉发现他不再能够强迫杜马服从自己,于是决定让位给他的兄弟米哈伊尔。材料表明俄国()

A.二月革命完成社会转型B.沙皇统治权力遭到削弱

C.君主立宪政体得以确立D.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出现

解析:B从材料中“杜马领导人拒绝执行这一命令”“于是决定让位给他的兄弟米哈伊尔”得出沙皇的统治受到了国家议会(杜马)的制约而遭到了削弱,故B项正确。

13.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沙俄政府内务大臣玛克拉科夫就预言:“可能在新的战争结束之后俄国__重起。”这主要是因为()

A.垄断资产阶级掌控国家政权

B.自由主义思想在俄国影响深远

C.战争会加剧俄国经济和政治矛盾

D.军事失败必然引发俄国统治危机

解析:C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社会矛盾,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一环,一场革命不可避免。故C项正确。

14.“我们时代最使人震惊的事业是……按照他脑海里所构想的模式缔造了一个偌大的国家,改变了每个工人、每个农民、每个中产者的生活,引入了一种全新的组织,并且成为全世界的一种新秩序的象征,为一些人所钦佩,为许多人所痛骂,却没有人能无视它。”这里评价的人物是()

A.梭伦B.孟德斯鸠C.列宁D.毛泽东

解析:C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与材料“缔造了一个偌大的国家,改变了每个工人、每个农民、每个中产者的生活”相符,故C项正确。

15.以下是一组反映20世纪初期中、俄两国社会变革的图片。它们所代表的历史事件()

A.都__了专制王朝B.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都改变了社会性质D.都掀起了国内革命浪潮

解析:D第一幅图片反映的是辛亥革命之武昌起义,在武昌起义影响下,全国十几个省份纷纷宣布独立;第二幅图片反映的是俄国十月革命之攻打冬宫,十月革命掀起了国内革命浪潮,建立了人类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故D项正确。A项仅符合第一幅图片,俄国__专制王朝的是二月革命,辛亥革命不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故A、B、C三项错误。

16.1917年3月10日(俄历2月25日)晚,彼得格勒市杜马召集联席会议,许多人在发言中提出“现政府完全无能,应当下台,让位给联合内阁”。一些工人运动领导人则在市消费者协会举行会议,决定建立工人代表苏维埃。上述情况说明当时俄国()

A.沙皇统治面临严重危机B.形成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C.临时政府丧失群众基础D.社会主义革命迫在眉睫

解析:A从材料中的时间来看,这是二月革命爆发初期的形势,有人主张__现政府(沙皇政府),让位给联合内阁。有些工人运动领导人决定建立工人代表苏维埃,这意味着沙皇政府的统治面临严重危机,故选A。而B、C、D三项均发生在二月革命结束后,与材料所述事件不符。

17.1917年,列宁发表了《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即“四月提纲”),提出无产阶级目前的任务是()

A.__沙皇的专制统治

B.取得对外战争的胜利

C.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

D.将政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

解析:D“四月提纲”中列宁主张使政权转移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提出了“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D项正确。

18.列宁曾说:“现在和平发展和使政权无痛苦地转归苏维埃已不可能,因为政权事实上已经转移到__的资产阶级手中。”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俄国()

A.已经宣布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B.布尔什维克党已经决定武装起义

C.布尔什维克党还未获得民众支持

D.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

解析:D材料所反映的是七月事件后,临时政府公开反对革命,政权完全转移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故D项正确。A项发生在十月革命胜利后,故排除;材料中没有反映布尔什维克党已经决定武装起义,故B项错误;C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

19.“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主义原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即资本主义已经不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而被社会主义取代的革命,而是在俄国以资本主义方式进行的传导型现代化受到阻碍的背景下发生并取得成功的。”这段话表明()

A.资本主义制度已不能容纳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B.十月革命的发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否定

C.十月革命为发达国家开创了一条崭新的现代化道路

D.十月革命是对马克思主义在新形势下的继承和发展

解析:D注意对材料中“不是马克思主义原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等信息的理解。十月革命打破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念,冲破了帝国主义的包围,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单独取得了胜利,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D项正确。

20.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这说明十月革命()

A.是以暴力革命方式完成的

B.开创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道路

C.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成功的

D.借鉴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制度

解析:B从材料“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可以看出强调十月革命的意义在于开辟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开创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道路,B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本来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体系,如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是在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尚未发展的最初阶段出现的……这些体系的发明家们虽然曾经看出阶级的对立……但是他们没有看出无产阶级所特有的任何政治的运动。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1825年,英国爆发了第一次周期性经济危机……大批失业和挨饿的工人陷入绝望的地步,以致发生公开的__……数以千计的人群涌到赛克斯公司的工厂,冲进室内,捣毁了所有的织布机……同样在普雷斯敦、罗契台尔也发生了类似的捣毁织布机的风潮。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材料三恩格斯第一次说明了无产阶级不只是一个受苦的阶级……战斗的无产阶级是能自己帮助自己的。工人阶级的政治的运动必然会使工人认识到,他们除了社会主义以外,再没有别的出路,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只有成了工人阶级政治斗争的目标时,才会成为一种强大的力量,这就是恩格斯的关于英国工人的阶级状况的一书的基本思想。

——列宁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圣西门等人与恩格斯思想的异同。(8分)

(2)材料三谈到的工人运动与材料二所反映的工人运动有何区别?

(8分)

(3)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实的内在联系是什么?(4分)

解析:第(1)问,联系材料一中“虽然曾经看出阶级的对立……但是他们没有看出无产阶级所特有的任何政治的运动”等作答。第(2)问,材料二、三反映了工人运动斗争的目标发生了改变。第(3)问,主要反映了空想社会主义、工人运动与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联系。

答案:(1)同:都看到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4分)

异:恩格斯看到了圣西门等没有认识到的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4分)

(2)材料二反映了无产阶级斗争还处在自发阶段,斗争手段是捣毁机器;材料三反映了无产阶级的斗争已进入自觉的阶段,工人运动开始和社会主义相结合。(8分)

(3)空想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条件。

(4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奈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

——《毛泽东给肖旭东、蔡林彬并在法诸友信》1920年

材料二(1920年罗素访问苏俄的记载)残酷、贫困、猜疑、迫害,构成了我们生活于其间的气氛。我们的谈话不断受到暗中监视。深夜你会听到枪响,而且知道是唯心主义者们在狱中被杀害了。苏俄这种以暴力夺取和维系政权、将无限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里的共产主义是不可取的。

——英国哲学家罗素

材料三假如有那么一天你想看某作者的书,算是托尔斯泰的,可是有人告诉你不但他的书再也买不到,你有了书也是再也不能看的——你的感想怎样?……他(列宁)不承认他的思想有错误的机会;铁不仅是他的手,他的心也是的。……他是一个制警句编口号的圣手;他的话里有魔力。这就是他的危险性。

——徐志摩《欧游漫录》1925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材料中对俄国革命的不同评价。(20分)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需要概括三则材料的观点,其次能上升到理论层面分析三种不同观点的成因,最后结合相关史实进行论述。材料一的主要观点是毛泽东认为俄国采取暴力夺权的方式是历史的必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分析毛泽东此观点产生的原因。材料二的主要观点是罗素反对俄国暴力夺权、专制__和文化专制的手段和统治方式,需结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和罗素所接受的思想观念进行分析即可。材料三的主要观点是反对对列宁的个人崇拜和思想专制政策,结合徐志摩所处的时代特征分析即可。三种不同观点出现一方面是由于俄国革命本身的不完善性,另一方面是由于评价者的立场、所处环境和文化背景不同,以及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答案:本大题采用分项评级方法。评级观察的要素是:概括观点、分析观点、论述。

评级项一:概括观点

水平1:能准确概括三个人的主要观点。如毛泽东认为俄国采取暴力夺权的方式是历史的必然;罗素反对俄国暴力夺权、专制__和文化专制的手段和统治方式;徐志摩反对对列宁的个人崇拜和思想专制政策。

水平2:只概括了部分人的观点或概括不准确。

水平3:无观点或观点与情景无关。

评级项二:分析观点

水平1:能上升到理论层面分析作者观点形成的原因。如:俄国革命是建立社会主义的第一次尝试,本身不完善;评价者的立场、所处环境和文化背景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水平2: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者观点形成的原因。如毛泽东:1920年的中国面临外部帝国主义国家恃强凌弱,巴黎和会上列强损害中国主权,内部军阀混战,动荡不安,在毛泽东看来只有学习俄国的方法才能拯救中国;罗素:1920年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高度集权,对于生于现代民主制度诞生地英国,深受自由主义思想影响的罗素是无法接受的;徐志摩:深受五四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和英国文化影响的徐志摩无法接受布尔什维克的文化专制政策和个人崇拜。

水平3:不能全面分析作者观点形成的原因。

水平4:没有分析作者观点形成的原因或分析的原因不正确。

评级项三:论述

水平1:能够进行深刻的论述;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能做到一致,逻辑完整。

水平2: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不一致,逻辑混乱、跳跃。(20分)

高一历史学习方法整理

1、养成浓厚的学习的兴趣:张载说过:“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克成。”杨振宁亦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兴趣是自学学习的先导,是人们探究世界的动力,是的老师。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遇到挫折困难才能顽强攻克,百折不挠。”

2、培养学习的主动性,真正理解和把握学习规律:什么是学习的主动性呢?就是不靠别人督促,不在外力推动下学习。怎样才能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呢?一是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斯大林有一句名言:“伟大的毅力产生伟大的目的”。只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认清学习的重要性,才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地、坚持不懈地学习。二是要采取积极的学习态度,有计划地学习每门课程,要注意做到课前认真预习,对老师要讲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对于疑难问题做出记号,等到老师讲解时集中精神听。

3、“温故知新”与“温新知故”相结合。“温故知新”反映了学习过程不能一次性完成,认识过程必然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规律,它告诫我们探求学问应该逐步消化,切忌囫囵吞枣,有的知识由表及里,深思熟虑;有的知识需要由此及彼,融会贯通;有的知识应引进先知,触类旁通;有的知识应该联系实际,具体领悟。然而,“温故知新”也有先天不足,它的知识面狭窄,难以深入下去,所以,在实践中,“温故知新”走向“温新知故”,从后者中找方法和规律,与“温故知新”相辅相成,成为我们学习方法中的重要原则。“温新知故”就是不拘于旧知,在不断探求新知识的同时,以新带旧,组成知识的网络系统,显现知识间固有的逻辑关系,从而成为转化能力,提高素质。

4、学历史其实是不用死记硬背的,只要带着心去看课本,认真多看几次课本,记清事件的背景、过程和意义,理清历史线索就可以了。

5、上课要专心听,多记,多背,对一些历史年代要联系上下文的内容来记忆。掌握问答题时,首先要对历史事件的背景有个清晰的了解,再运用所学过的知识作答,做到理解记忆。多阅读一些历史课外书,除了能增长见闻外,还帮助你理解历史课文。

6、要做到熟练地掌握历史知识,一是对课文要做到全面而深入地理解,二是平时要认真记录好老师提出的重点内容,三是背诵;但即使是背诵也要讲究方法:以时间为主轴,形成一条历史事件演变的线索,如以“北美独立战争”为例,1773年、1774年、1775年、1776年各发生的事件串成一条历史线索。也可以历史事件的性质为中心点,把同类性质的事件联在一起比较、记忆:如美国独立战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等。

7、牢记历史教学的目标掌握分析、归纳、综合、比较、概括、推理等逻辑思维方法;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这是进行历史复习时的指导方针,应侧重从这几个方面提高自己的能力。

应试性的历史复习,应注意把握模式与事例的结合,即把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作为答题的框架、结构,把各个重大历史事件的事例充当这种模式的基本内容,即使用历史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和论证。此种方法的应用是进行各种形式逻辑的练习,以加强自己的应试技巧性。

在复习历史教材时,不仅按历史的具体面貌进行,还顾及抽象理论要前后一贯的原则。比较和分类,是我使用得最普遍也是最得心应手的方法、横向的,纵向的,比较始终是训练逻辑思维的有效方法。选择、例举、材料、问答是历史的基本题型,它们的题目和答案中都含有归纳和演绎的万分,所以我在答量特别是答问答题时很注意前后的关联性、条理性和系统性。我总结的历史发散性思维和收缩性思维的并用,思路要开放,要全面,但观点要统一,要准确。即思想要受观点的约束。同时答题时应先有条理的列出答题要点,即观点,然后再根据观点来扩充历史事件,以事实来证论观点,图表始终是解答历史题的一种有效途径。

8、历史是记忆性较强的学科,但仅仅死记硬背史实是远远不够的,应注重考查我们分析史实、理解的能力。因而历史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在记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和运用。理出一条线索,找出各个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弄清每件史实前因后果,在今后历史学科的学习中非常重要。同时,我们还应将历史与马列主义的方法紧密相连,用方法作指导,去正确的评价每一历史事件。

高一历史答题技巧

一、层次到位。

层次是说话、作文内容的次序,层次到位是正确分段的前提保证。每个历史问题的解答总有主要线索,有的按时间划分若干阶段,有的按地点划分几个地域,有的按社会结构分为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层面,有的须要按因果关系进行从因素到结论进行论证。我们应该找准适合题目的主要线索,依据线索,整理出第一层次的若干方面,这些方面有几个,就应用几个并列自然段去阐述。一般来说,在第一层次(或每个自然段)内部,只需要将知识要点化就行了,不必再细化第三、第四层次为更多的自然段了。

二、语言到位。

例如说鸦片战争就是特指第一次鸦片战争,不能理解为两次鸦片战争。所以,历史学科考试答题,不能自造历史名词,也不能用口头语言,文学语言,甚至修辞手法。要充分尊重历史学科语言的严肃性和科学性,采用教材中的标准概念、历史老师讲解时的正确观点来阐述史实,分析史料,评价人物。同时,文字要简洁,语言要精练。

三、书写到位。

要求用楷体或行楷体书写文字,不要用草体书写,一笔一划、减少连笔、工整清晰,自然爽心悦目;用笔、用墨也很重要,高考要求用0.5mm黑色签字笔,因此平时做题训练尽量靠近高考要求,不要用铅笔、亮度太低的蓝黑墨水、蓝黑色圆珠笔也少用;历史客观题目前都采用涂卡答题,我们在训练中应选用合格的2B铅笔涂卡,这样能很好地掌握这种铅笔的特性,以免上考场出现折断铅笔芯,涂得太轻、太重等不利现象;考试书写中千万不能出现错误字,否则会大煞风景,影响阅卷者对你的印象。

四、格式到位。

文科书写的规格式样是统一的,语文考试中作文格式应运用到历史学科作答中来。答题应分段,每个自然段起笔必须空两格,一行书写不尽的文字转行应该顶格继续书写,不能象做豆腐一样,四四方方一大块,不知头绪;每段字里行间要均匀大方,标点符号也要准确清晰,不能从头至尾只用“圆点”符号;同时,另一个极端也是错误的:有些同学将一道题的答案没头没脑地分成八段、十段文字,“豆腐块”变成了“面条”,这显然是逻辑混乱的表现。

    684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