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注意差错不使儿童的思维落地

梓荣 1172分享

  教学过程中儿童的思维会出现差错,面对这样的差错,我们能做点什么呢? 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写家长如何注意差错不使儿童的思维落地,一起来看看吧!

  一、差错的儿童思维需要经验

  建构主义认为,儿童走进课堂时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已经带有十分丰富的生活经验。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关注和用好学生的已有经验,只有将新的教学知识与学生的已有经验相结合,才能充分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才能帮助学生从差错中寻找正确的答案。

  例如我们在教学“面积单位”中的平方分米时,如果直接教学1平方分米的大小是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大小,虽然这样的教学很科学、很准确,但学生往往记不住或无法正确运用,在学生实际使用时就会出现各种差错。比如有的学生会填写操场面积为3000平方分米,因为学生并没有形成1平方分米大小的已有经验,所学到的就是学生心中认为的那个1平方分米,而这个1平方分米就有可能与实际面积有出入。如果我们能结合学生生活已有经验,将1平方分米的面积与生活中的电源开关面板或我们的手掌相结合,用已有经验帮助学生理解,便能很好地起到纠错和引导的作用。学生在思考有关平方分米的问题时,能借助于已有生活经验对思维进行校正,这不正是我们需要的吗?

  二、差错的儿童思维需要交流

  在实际教学中,如果要纠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差错,有一个很简单又实用的方法,就是请学生将学到的知识用语言或文字、图画表达出来,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不断进行修正,这样就会得到一个正确的答案。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及时而准确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交流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领会教师的教学内容,交流也能让教师了解学生的思维动态,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比如我在教学“平均数”时,出示男女两组学生投篮的个数统计表,学生观察后我提出问题:要想比较一下,男生和女生哪一组投篮更准,你会比较什么?学生接到学习任务后各抒己见,有的学生说要比较男女生中投篮最多的那个同学,如果最多的那个同学一样就比第二多的那个同学。显然这种比较方法是借鉴于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还有的学生提出比较每组学生投篮的总数,但是立刻就有学生表示反对,提出女生的人数比男生要多1人,比总数的话不公平。学生经过交流讨论,不断地修正自己的思维。最后,有的学生提出应该比较平均数,因为平均数的比较方法最能体现这两组学生投篮准确率大小。

  三、差错的儿童思维需要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数学学习中,所学的知识是否正确,思维方式是否合理,实践也是一种很好的检验手段。数学课堂上,我们就有数学探索活动,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课堂探索活动来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是否正确,引导学生向着合理的思维方向前进。

  例如,在“三角形”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了各种不同的三角形后,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教学实践活动:我将许多不同的三角形放在一个大纸袋中,每次只将一个三角形的一个角露出来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根据已经看到的角,判断一下这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我第一次展示了一个三角形的一个直角,学生判断是直角三角形;我第二次展示了一个三角形的一个钝角,学生立刻判断是钝角三角形;我第三次展示了一个三角形的一个锐角,学生判断是锐角三角形,结果我拿出这个三角形给学生看,学生发现居然是个钝角三角形。这个实践活动中出现的差错让学生明白了,只看到一个角是锐角是不能判断这个三角形的种类的。

  四、差错的儿童思维需要宽容

  有的时候,学生出差错并不代表他们对这个知识点的认知不够,而是有着一些非常简单的原因,比如审题不够认真,比如思考不够细致等。而这样的差错出现,往往最能激起教师的怒火,使得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怀疑。

  三年级下册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有一个经典的判断题: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我在教学“面积”时就曾经强调过,不同的单位是不能比较大小的。有一次一个学生在练习过多次后依然判断这题为正确。我在批改看到这题时差点从办公椅上跳起来:这样的差错也能有。不过后来我什么也没说,只是把作业本原封不动退了回去。那个学生看了看,突然脸就红了,对我说:老师我看错了,周长和面积是不能比的。

  其实,差错之于学习就像沙粒之于河蚌,当沙粒出现时,能发现它、正确对待它、包容它,最后,它会成为耀眼的珍珠。所以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思维差错时,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惊慌,因为我们最少可能证明,我们的学生没有“生搬硬抄”,学生只是在学习理解知识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差。合理地抓住、用好这样的差错,可能会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学习方式,这才是一个教师应该做且必须做到的。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

    597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