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_翻译_习题

俊炯2 1172分享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递进。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翻译等相关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_翻译_习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

  先秦:孟子及其弟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

  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所以,君子要么不战斗,(如果)战斗就一定会取得胜利。

  练习题

  (1)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中的“道”指的是 [  ]A. 正确的道理 B. 作战的规律 C. 施行“仁政” D. 统治的方法

  (2) 作者认为统治者应该靠什么“域民”、“固国”、“威天下”?(用文中的词回答) ________

  (3) “失道者”的最终下场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________

  (4) “战必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________

  (5) “人和”的实质和其所形成的最佳局面各是什么? 实质是:________ 最佳局面是:________

  (6) 文中开头的一组排比句有什么作用? ________

  (7) 今年5月,美国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改选中落选,再次印证了孟子关于人心向背的重要规律,即:________

  答案

  1.C;解析:(2)得道(3)亲戚畔之(4)得道者多助(5)得道;天下顺之(6)强调地利不足恃。或:说明“域民”、“固国”、“威天下”不能仅仅靠“天时”“地利”的条件,从反面强调了人和的重要。(7)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_翻译_习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递进。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翻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标签

    429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