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习宝典 > 生物 > 生物试题 > 高一 > 高一年级生物考试试题

高一年级生物考试试题

李金0分享

高一年级生物考试试题【三篇】

时光荏再,我们进入高中后,会有这样的心理落差,比自己成绩优秀的大有人在,很少有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心理因此失衡,这是正常心理,但是应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高一年级生物考试试题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

高一年级生物考试试题

高一年级生物期末考试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用纯种高茎豌豆与纯种矮茎豌豆作杂交实验时,必需()

A.以高茎作母本,矮茎作父本

B.以矮茎作母本,高茎作父本

C.对母本去雄,授以父本花粉

D.对父本去雄,授以母本花粉

2.在有丝__的过程中,DNA和染色体数目加倍分别发生于()

A.间期、末期

B.前期、中期

C.间期、后期

D.前期、后期

3.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受精时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核融合

B.受精卵中细胞质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精子

C.受精卵中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D.合子中的染色体与本物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一致

4.下列杂交组合(遗传因子E控制显性性状,e控制隐性性状)产生的后代,哪一组会发生性状分离()

A.EE×ee

B.EE×Ee

C.EE×EE

D.Ee×Ee

5.下面是对基因型与表现型关系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A.在同样的环境中,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B.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C.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D.在同样的环境中,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6.下列哪一个现象只在减数__中发生,而在有丝__中不发生()

A.DNA的复制

B.纺锤体的形成

C.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D.着丝点的__

7.某植物测交,得到的后代的基因型为Aabb、AaBb两种,则该植株的基因型是()

A.AABb

B.AaBb

C.aabb

D.Aabb

8.如图表示某二倍体生物的一个正在减数__的细胞,请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

B.该生物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4

C.该细胞中1与2,3与4是同源染色体

D.该细胞中有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

9.选用豌豆做遗传实验材料,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这是因为豌豆是①自花传粉植物②异花传粉植物③闭花授粉植物④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⑤豌豆花大,易于去雄和人工授粉⑥单性花,容易操作()

A.②③④⑥

B.①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④⑥

10.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子代噬菌体外壳的蛋白质是()

A.在噬菌体DNA指导下,用细菌的物质合成的

B.在细菌的DNA指导下,用细菌的物质合成的

C.在噬菌体DNA指导下,用噬菌体的物质合成的

D.在细菌的DNA指导下,用噬菌体的物质合成的

11.男性的一个精子中有23条染色体,则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的四分体,染色单体,着丝点数目依次是()

A.23,23,23

B.46,46,46

C.23,92,46

D.46,92,46

12.赫尔希通过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实验包括4个步骤:

①培养噬菌体②35S和35p标记噬菌体③放射性检测④离心分离

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为()

A.①②④③

B.④②①③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13.“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指()

A.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

B.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C.细胞里的DNA大部分在染色体上

D.染色体在遗传中起主要作用

14.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于()

A.有丝__后期

B.受精卵发育过程中

C.减数第二次__后期

D.减数第一次__后期

15.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不可能产生的配子是()

A.Yy

B.yR

C.Yr

D.YR

16.孟德尔通过观察和分析提出问题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尝试性的解释,根据解释进行演绎推理,最后再通过实验进行检验.这种科学研究方法叫()

A.类比推理法

B.对照实验法

C.数学统计法

D.假说演绎法

17.血友病是一种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一对夫妇均患有该病,问这对夫妇生下健康小孩的概率是()

A.0

B.1/4

C.2/4

D.3/4

18.艾弗里和其同事进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哪种物质才是转化因子?()

A.R型的DNA

B.S型的DNA

C.S型的蛋白质

D.S型的多糖荚膜

19.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A.子代中出现不同的性状

B.控制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

C.雌雄配子的分离

D.控制相同性状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

20.在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卵细胞的比例是()

A.1:1:2:4

B.1:1:1:2

C.1:1:4:4

D.1:1:1:1

21.男性患病机会多于女性的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很可能在()

A.常染色体上

B.X染色体上

C.Y染色体上

D.线粒体中

22.下列四项中,能用于观察四分体的实验材料是()

A.蓖麻种子

B.洋葱根尖

C.蝗虫的精巢

D.人体口腔上皮细胞

23.某个生物三对等位基因分布在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其体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Dd),如图表示该生物的精细胞,试根据细胞内基因的类型,判断其精细胞至少来自几个精原细胞(不考虑交叉互换)()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24.牛的黑毛(B)对棕毛(b)是显性,现有两头黑毛牛交配,生下的小牛中有黑毛牛和棕毛牛.那么这两头黑毛牛的基因型是()

A.BB×Bb

B.BB×BB

C.Bb×Bb

D.Bb×bb

25.精原细胞增殖的方式是()

A.无丝__

B.有丝__

C.减数__

D.有丝__和减数__

26.杂合的红花植株为第一代,让其连续自交,第三代中纯合子占同代个体总数的()

A.25%

B.50%

C.75%

D.100%

27.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已知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那么该生物的体细胞,在有丝__的后期,基因的走向是()

A.A与B走向一极,a与b走向另一极

B.A与b走向一极,a与B走向另一极

C.A与a走向一极,B与b走向另一极

D.走向两极的均为A、a、B、b

28.在香水玫瑰的花色遗传中,红花、白花为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Rr表示).从下面的杂交实验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杂交组合后代性状

一红花甲×白花乙全为红花

二红花丙×红花丁红花:白花=3:1

A.红花是显性性状

B.甲的基因型为Rr

C.丙的基因型为RR

D.丁的基因型为rr

29.如图所示是某一伴性遗传病的家庭系谱图,根据此图你可以推理出的结论有

()

A.该病是隐性遗传疾病

B.该病是显性遗传疾病

C.该病的遗传方式与色盲病相同

D.根据此图可以确定Ⅱ-3不一定是杂合子

30.有关减数__和有丝__的比较中,错误的是()

A.减数__的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有丝__的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

B.减数__有联会,有丝__无联会

C.两者都有着丝点__,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D.减数__有同源染色体分离,有丝__无同源染色体分离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

31.某种蝴蝶紫翅(P)对黄翅(p)是显性,绿眼(G)对白眼(g)为显性,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生物小组同学用紫翅绿眼和紫翅白眼的蝴蝶进行杂交,F1出现的性状类型及比例如图所示.

(1)上述亲本的基因型是(紫翅绿眼)_________,(紫翅白眼)_________.

(2)F1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是(写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__它们之间的数量比是_________,F1中的纯合子占比例是_________.

(3)作出上述判断所运用的遗传规律是和_________和_________.

32.如图1曲线表示某生物(2N=4)的体细胞__过程及精子形成过程中每个细胞中染色体和DNA的数量的变化.图2A,B,C,D,E分别表示__过程中的某几个时期的细胞中染色体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代表DNA相对数量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_.

(2)图中0-8时期表示细胞的___________过程.A~D细胞中处在这个时期的有_________

(3)A~D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_,A细胞染色体数:DNA数:染色单体数的比例是_________.

(4)着丝点__分别在横坐标数字的_________处进行.

33.如图所示是一个遗传病的系谱(设该病受一对基因控制,A是显性,a是隐性),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_染色体上,是_________性遗传.

(2)Ⅲ9的基因型是_________,Ⅲ10可能的基因型是_________.

(3)如果Ⅱ5与Ⅱ6再生一个小孩,是患病男孩的可能性为_________.

(4)该图可不可能是红绿色盲病的系谱图?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

一、单选题:共35题每题2分共70分

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以自由扩散的方式从消化道腔进入内环境

B.H2CO3/NaHCO3对血浆pH的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C.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变化而变化

D.人体的内环境即体液

【答案】B

【解析】葡萄糖以主动运输的方式从消化道腔进入内环境,A错误;H2CO3/NaHCO3是血浆中重要的缓冲对,对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B正确;内环境的温度能保持相对稳定,不会随气温变化而变化,C错误;人体的内环境即细胞外液,D错误。

2.下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

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

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

D.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Na+和Cl-同时内流

【答案】D

【解析】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A正确;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B正确;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C正确;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Na+内流,引起膜电位改变,D错误。

3.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

A.在细胞内发挥作用B.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

C.在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D.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

【答案】C

【解析】激素与靶细胞或靶器官表面的受体蛋白结合发挥作用,并非在细胞内,酶可以在细胞内也可以在细胞外发挥作用,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也并非在细胞内,A错误;正常人体内的激素并非都为蛋白类,还有固醇类和氨基酸衍生物类,少数酶为RNA,并非都是蛋白质,神经递质不是蛋白质,B错误;激素和神经递质要与其受体结合起作用,酶要与底物结合才起催化作用,C正确;激素和神经递质在作用后会被分解,D错误。

4.下列关于神经系统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切除下丘脑的动物丧失血糖调节能力

B.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高级神经中枢是下丘脑

C.机体对刺激作出迅速反应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

D.先天性行为与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无直接联系

【答案】C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过程和特点。血糖调节既有神经调节又有激素调节,所以,即使动物的下丘脑被切除,其血糖调节也不会丧失,A选项错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高级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B选项错误;神经调节的特点是反应迅速、作用时间短,C选项正确;动物先天性行为也受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D选项错误。

5.人在恐惧、紧张时,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可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肾上腺素作用的靶器官包括心脏

B.该实例包含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C.该肾上腺素通过神经纤维运输到心脏

D.该实例中反射弧是实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人体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从情境材料中提取信息及分析信息的能力。反射弧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紧张、恐惧等刺激需靠反射弧中的感受器来感受并产生兴奋,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是神经调节的结果,肾上腺为反射弧的效应器。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是体液调节的结果,心脏是肾上腺素作用的靶器官,但激素的运输是通过血液循环进行的。

6.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呼气是人体的主要散热途径

B.骨骼肌和肝脏是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

C.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人体产热的重要途径

D.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也有感受渗透压变化的功能

【答案】A

【解析】皮肤散热是人体的主要散热途径,A错误;骨骼肌和肝脏是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B正确;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人体产热的重要途径,C正确;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也有感受渗透压变化的功能,D正确。

7.下列关于人在剧烈运动时生理变化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

B.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

C.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元和肌糖元分解

D.血液中O2含量下降,刺激了呼吸中枢促进呼吸运动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水平衡调节、内环境稳态、血糖调节及体液调节相关知识的分析能力,属于考纲中的分析判断层次要求。钠主要存在于细胞外,因此大量失钠,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人体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当大量乳酸进入血液后,乳酸会与NaHCO3反应,产生乳酸钠和碳酸,碳酸不稳定会分解成水和CO2,因此血浆维持中性;肌糖元不能被分解成葡萄糖;CO2是呼吸中枢的有效刺激,而不是O2。

8.下列有关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当抗原侵入宿主细胞时,细胞免疫才开始发挥作用

B.浆细胞的产生,需要T细胞和抗原的共同刺激

C.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每种浆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

D.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产生的浆细胞全部来自记忆细胞

【答案】C

【解析】细胞免疫在抗原经吞噬细胞处理时就开始了,和体液免疫前几步是相同的,A错误;部分抗原可以不经过T细胞的呈递,直接刺激B细胞而产生效应B细胞,B错误;在体液免疫中,每个效应B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C正确;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产生的效应B细胞除来自记忆细胞外,有部分会来自于B细胞,D错误

9.乙肝疫苗的有效成分是乙肝病毒的一种抗原。接种该疫苗后人体会产生相应抗体,该抗体

A.由T淋巴细胞产生B.可与多种抗原结合C.可裂解乙肝病毒D.可被蛋白酶水解

【答案】D

【解析】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A错误;抗体具有特异性,只能和相应的抗原结合,B错误;抗体和乙肝病毒结合,会形成沉淀和细胞集团,不会裂解乙肝病毒,C错误;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可被蛋白酶水解,D正确。

10.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

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酶体杀灭细菌的机制不同

C.内环境中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可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D.人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

【答案】A

【解析】抗体只能识别抗原并与其特异性结合,而不能进入细胞消灭抗原,A错误;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为与其特异性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并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而溶酶体通过多种水解酶,水解侵入细胞的细菌,因此两者机制不同,B正确;内环境中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可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C正确;人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D正确。

11.下列说法与图示不相符的是

A.若A表示抗利尿激素的浓度,则B可以表示尿量的变化

B.若A表示血糖的浓度,则B可以代表胰岛素的浓度

C.若A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草的数量,则B可以表示植食性动物的数量

D.若A表示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则B可以表示呼吸频率的变化

【答案】A

【解析】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则尿量减少,反之,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两者的量呈反比例,A错误;血糖的浓度升高,则胰岛素分泌增强,呈正比例,B正确;某草原生态系统草的数量增加,则植食性动物的数量增加,呈正比例,C正确;血液中的CO2浓度升高,可以刺激呼吸中枢脑干,加快呼吸频率,两者呈正比例,D正确。

12.研究人员培育了一种称为“__鼠”的实验动物,这种鼠缺少胸腺,其免疫功能表现为A.体内淋巴细胞的种类减少B.体液免疫功能维持正常

C.进入体内的细菌仍能被裂解D.机体不能产生浆细胞

【答案】A

【解析】缺少胸腺,则不能产生T淋巴细胞,体内淋巴细胞的种类减少,A正确;T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机体缺少胸腺,则细胞免疫丧失,体液免疫功能下降,B错误;“__鼠”无胸腺,无T细胞,而细菌被裂解是效应T细胞的功能,C错误;抗原能直接呈递给B细胞,则机体仍能产生浆细胞,D错误。

13.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

B.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无关

C.草莓果实的自然生长过程与生长素无关而与乙烯有关

D.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答案】B

【解析】顶芽生长占优势是由于侧芽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了侧芽的生长,A错误;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无关,B正确;草莓果实的自然生长过程与生长素和乙烯都有关,生长素促进果实的发育,乙烯促进果实的成熟,C错误;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是顺浓度梯度属于扩散,并非主动运输,D错误。

14.播种时随机摆放的种子萌发后,根和茎会出现下图所示的生长现象,以下对此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重力会影响生长素的分布B.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C.重力只对根的生长产生影响D.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

【答案】C

【解析】重力会影响生长素的分布,使生长素浓度近地侧高于远地侧,A正确;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B正确;重力不仅对根的生长产生影响,对茎的生长也产生影响,C错误;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D正确。

15.某同学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NAA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获得了如图所示结果,下面对本实验的分析或评价正确的是

A.若要达到该实验的目的,应进行预实验

B.插条上侧芽的数目及饱满程度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C.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为c

D.不同浓度的NAA处理插条的时间应该不同

【答案】A

【解析】因该实验不能确定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的生长素类似物NAA的最适浓度范围,为了达到实验目的,应进行预实验。迎春花插条上侧芽的数目及饱满程度的差异会导致自身所具有的生长素的量有差异,从而影响实验结果,因此,一定要控制好无关变量——自身生长素含量。图中所示曲线只是部分结果,NAA浓度大于c时平均生根数目不能确定,因此不能确定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该实验中时间是无关变量,对照实验中必须保证无关变量的统一。

16.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应用,正确的是

A.苹果树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脱落

B.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

C.用一定浓度乙烯利处理采摘后未成熟的香蕉,可促其成熟

D.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自然状态下生长的番茄幼苗,可得到无子番茄

【答案】C

【解析】苹果树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可防止果实脱落而脱落酸能够抑制细胞__,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A错误;赤霉素能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应用脱落酸处理马铃薯块茎,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B错误;用一定浓度乙烯利处理采摘后未成熟的香蕉,可促其成熟,C正确;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授粉的番茄雌蕊,可得到无子番茄,D错误。

17.在沙漠的一个灌木群落中,某种基于种子繁殖的灌木,其分布型随着生长进程会发生改变,幼小和小灌木呈集群分布,中灌木呈随机分布,大灌木呈均匀分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这种改变使群落的水平结构发生变化

B.这种改变是群落演替所引起的结果

C.均匀分布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种内竞争

D.集群分布主要是由于种子不能远离母株所致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种群分布型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种群分布型的改变使群落的水平结构发生变化,故A正确;这种分布型的改变主要是灌木适应环境条件的结果,故B错误;均匀分布是种内竞争的结果,故C正确;树木的种子常落在母株附近而形成集群分布,故D正确。

18.瓶插鲜花鲜重的变化与衰败相关,鲜重累积增加率下降时插花衰败。下图为细胞__素和蔗糖对插花鲜重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蔗糖和细胞__素都有延缓衰败的作用

B.蔗糖可为花的呼吸作用提供更多的底物

C.同时添加蔗糖和细胞__素更利于插花保鲜

D.第5天花中脱落酸的含量应该是清水组最低

【答案】D

【解析】蔗糖和细胞__素与清水相比,鲜花累积增加率下降时间延迟,因此可以得出蔗糖和细胞__素都有延缓衰败的作用,A正确;呼吸作用的底物为糖类,因此蔗糖可为花的呼吸作用提供更多的底物,B正确;同时添加蔗糖和细胞__素更利于插花保鲜,C正确;脱落酸能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因此第5天花中脱落酸的含量应该是清水组,D错误。

19.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

A.改变培养液的pH不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

B.用抽样检测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

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

D.营养条件是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答案】B

【解析】改变培养液的pH值就改变了酵母菌的生长环境,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A错误;用抽样检测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B正确;取适量培养液滴于血细胞计数板并非普通载玻片对酵母菌准确计数,C错误;除营养条件外,气体环境以及酵母菌代谢废物的积累等等也是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D错误。

20.如图表示在一个10mL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酵母细胞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内竞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B.可用数学模型Nt=N0λt表示

C.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D.K值约为120000个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及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意在考查考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种群数量在初始阶段增长缓慢的原因是种群刚迁入新环境中需适应一段时间,A项错误;由题图可知酵母种群数量呈“S”型曲线增长,数学模型Nt=N0λt表示“J”型增长曲线,B项错误;应采用血球计数板法对酵母菌进行计数,C项错误;在10mL培养体系中培养到50h后,种群数量维持相对稳定,K=120000个,D项正确。

2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A.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

B.2008年,河北省人口的出生率为13.04%

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

D.由于微甘菊入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

【答案】C

【解析】种群五大数量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属于年龄组成,A正确;2008年,河北省人口的出生率为13.04%,属于出生率,B正确;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并非数量特征,C错误;由于微甘菊入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属于死亡率,D正确;答案选C。

22.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年龄组成能反映种群数量变化趋势

B.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提高该区域珍稀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C.建立人工群落可将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调控之下

D.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分别是调查群落中植物和动物丰富度的常用方法

【答案】D

【解析】年龄组成能反映种群数量变化趋势,A正确;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提高该区域珍稀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B正确;建立人工群落可将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调控之下,C正确;样方法可用于调查植物和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的种群密度,标志重捕法可用于调查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的种群密度,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法,D错误。

23.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

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

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

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

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种间关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实例的能力。种间竞争是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争夺资源、空间等,如水稻和稗草。竞争的特点是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

24.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图曲线可判断出甲为藻类,乙为浮游动物,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鱼类丙,丙和乙因为争夺生存空间存在竞争关系同时也有捕食关系,A错误;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同时由于丙大量的捕食乙,所以最终仅剩下甲种群,B错误;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C正确;最终仅剩下甲种群,D错误。

25.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叙述正确的是

A.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K,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K/2

C.捕获该鱼的时期为t2时

D.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会下降

【答案】B

【解析】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A错误;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K,此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t1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故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K/2,B正确;捕获该鱼的时期为t1时,C错误;D.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一直增加,D错误。

26.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具有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数量特征B.乙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不再发生波动

C.丙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D.丁的结构包括其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答案】D

【解析】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为生态系统包括群落,群落包括种群,种群是由同种个体组成,因此甲为个体,乙为种群,丙为群落,丁为生态系统,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是种群的数量特征,因此为乙,A错误;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会发生波动,B错误;群落是由一定区域内所有的生物构成,除生产者和消费者外还有分解者,C错误;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其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D正确。

27.如果一个人的食物有1/2来自绿色植物,1/4来自小型肉食动物,1/4来自羊肉,假如能量传递效率为10%,那么该人每增加1kg体重,约消耗植物

A.10kgB.28kgC.100kgD.280kg

【答案】D

【解析】本题可用图示转换法进行解答。将纯文字信息中几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转化为如图所示的食物网,然后用逆推法分别计算每一条食物链所消耗的植物量,最后将各条食物链所消耗的植物总量相加即可。

28.关于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B.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

C.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

D.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和过程,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分析判断能力。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A正确;植物的残枝落叶、动物的遗体及排遗物中储存的能量都可被分解者所利用,B正确;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时逐级递减,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如太阳能,C正确;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可流入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D错误。

29.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A.甲、丁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下降

B.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均增加

C.甲、丁的种群数量下降,丙的种群数量增加

D.甲的种群数量下降,丙、丁的种群数量增加

【答案】D

【解析】生物所含有机物的多少可以代表生物所含能量的多少,能量在流动过程中单向流动,逐级递减。题中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根据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可以写出食物链为:丙→甲→乙→丁。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增加,则会引起甲的种群数量下降,丙、丁的种数量增加,选D。

【点拨】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0.下图为南极某海域的食物网。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此食物网共有6条食物链

B.硅藻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

C.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属于同一营养级

D.严禁过度捕杀蓝鲸是由于其对该食物网影响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析图能力。硅藻是生产者但不是分解者,B错误。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处于第二营养级,C正确。严禁过度捕杀蓝鲸是因为其已经濒临灭绝。

31.下列关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A.物质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

B.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循环

C.先进行物质循环,后发生能量流动

D.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答案】C

【解析】物质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A正确;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循环,B正确;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同时发生的,物质循环的同时伴随能量流动,C错误;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D正确。

32.下列四种现象中,不适宜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规律进行合理分析的是

A.虎等大型肉食动物容易成为濒危物种B.蓝藻易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爆发

C.饲养牛、羊等动物,成本低、产量高D.在一个草场上,合理确定草场的载畜量

【答案】B

【解析】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性和逐渐递减。虎等大型肉食动物处在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少,因此容易成为濒危物种,A正确;蓝藻爆发是因为水体中含有大量的N、P等元素,给蓝藻提供营养物质,利于其生长,没有能量流动,B错误;牛、羊等属于第二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较多,因此成本低,产量高,C正确;在一个草场上,根据草场所固定的总能量,合理确定草场的载畜量,D正确。由于B项中没有能量流动,答案选B。

33.屎壳郎(蜣螂)因推粪球而闻名,但直至最近,科学家才以数据证明它们是地球上已知的壮昆虫。一项研究报告说蜣螂目中的雄性食粪金龟最多可推动相当于自身体重1141倍的粪球。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屎壳郎作为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起着将物质和能量再循环的作用

B.屎壳郎将有机物分解为生产者能重新利用的简单化合物,并释放出能量,其作用与生产者相反

C.屎壳郎会先把粪球藏起来,然后再吃掉。屎壳郎还以这种方式给它们的幼仔提供食物,这是种间互助的表现

D.除腐生动物之外,细菌也都是分解者

【答案】B

【解析】屎壳郎作为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起着将物质再循环的作用,能量为单向流动,不能循环利用,A错误;屎壳郎将有机物分解为简单化合物,并释放出能量,而生产者是将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两者作用相反,B正确;屎壳郎以这种方式给它们的幼仔提供食物,这是种内互助的表现,并不是种间关系,C错误;细菌并不都是分解者,比如硝化细菌为生产者,营寄生生活的细菌为消费者,D错误。

34.如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m-2•a-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食物网中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

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

C.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357J•m-2•a-1

D.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的图文转化能力和分析计算能力。难度中等。题图中最长食物链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幽蚊幼虫→太阳鱼→鲈鱼,故营养级为第五营养级,A项错误;该食物网中第一营养级固定的能量为31920J•m-2•a-1,第二营养级固定的能量为3780+4200=7980(J•m-2•a-1),则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7980÷31920×100%=25%,B项正确;太阳鱼固定的能量为1483J•m-2•a-1,除了流向下一营养级和自身呼吸作用消耗,还有一部分被分解者分解掉,故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小于

(1483-126)J•m-2•a-1,即小于1357J•m-2•a-1,C项错误;该食物网中的生物并没有分解者,不能构成群落,从而不能与无机环境构成一个生态系统,D项错误。

【点拨】很多考生死记课本上的传递效率为10%~20%,误将B项判断为错误选项,其实教材中计算出的10%~20%适用于自然条件下的生态系统,而本题是人工鱼塘,因此计算出传递效率为25%是对的。

35.“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再次引起人们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关注,大会所倡导的低碳生活获得普遍认同。根据下图所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进行的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生物群落内部进行碳传递的物质形式是含碳有机物

B.参与②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C.③过程增强后②过程随之增强,不能通过增强③减少大气中CO2

D.开发太阳能、水能、核能等新能源,可减少人类对①过程的依赖

【答案】C

【解析】生物群落内部进行碳传递的物质形式是含碳有机物,A正确;②过程为生物群落将有机物分解为CO2释放于大气中,参与②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B正确;③过程为生产者固定大气中的CO2,可以通过增强③例如植树造林等减少大气中CO2,C错误;开发太阳能、水能、核能等新能源,可减少人类对①过程的依赖,D正确。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共2题每题15分共30分

36.生长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乙烯有抑制植物生长的作用。下图是盆栽植物平放时,根与茎的生长情况。现已知,近地侧生长素(IAA)浓度高于远地侧;根对IAA的敏感性高于茎。

有人做了如下实验:将某种开花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IAA的培养液中,加入少量蔗糖作为能源,同时设置了空白对照组。他发现在有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培养液中乙烯浓度也越高,根尖的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

(1)此人设置的空白对照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此实验结果,可推知图中根向地生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4)本实验证明了生长素和乙烯在生理功能上表现为______________关系。

(5)请你用表格形式呈现本实验的设计思路。

【答案】(1)等量根尖放在含等量蔗糖但不含生长素的培养液中

(2)生长素浓度乙烯浓度和根尖生长情况

(3)高浓度生长素诱导根细胞合成了乙烯,乙烯抑制了根近地侧的生长

(4)拮抗

【解析】(1)该实验属于对照实验,对照实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该实验的实验组是将某种开花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IAA的培养液中,加入少量蔗糖作为能源,则空白对照组应是等量根尖放在含等量蔗糖但不含生长素的培养液中;

(2)由题干信息“他发现在有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培养液中乙烯浓度也越高,根尖的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为本实验的结论,可获取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的浓度;有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培养液中乙烯浓度也越高,根尖的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因此实验的因变量是乙烯的浓度或者根尖的生长状况;

(3)分析题干给出的信息可以推测出植物根向地生长的原因是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过高导致了乙烯的大量合成,从而抑制了根近地侧的生长;

(4)本实验证明了生长素和乙烯在生理功能上相反,表现的关系为拮抗;

(5)本实验的实验设计的思路应是:

37.如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kJ•m-2•a-1)。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①代表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图中②代表的能量主要以________形式贮存。

(3)自然状态下,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固定的___________。无机环境中的碳以_____________形式进入该人工群落。

(4)能量从该生态系统的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传递的效率约为。

(5)试分析图中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和顶位肉食动物随营养级的升高需要的有机物输入越来越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或食物网)

(2)呼吸作用(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3)生产者太阳能CO2

(4)15.6%

(5)能量流动逐级递减以及维持各营养级较高的输出量

【解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或食物网);(2)分析图形可知,①代表呼吸作用,②代表生物体内的能量主要以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形式储存;(3)自然状态下,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无机环境中的碳以CO2形式进入该人工群落;(4)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公式是下一营养级同化量/这一营养级同化量,肉食性动物从植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为0.05+0.25+2.1+5.1-5=2.5,植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为0.05+0.25+2.1+5.1-5+4+9+0.5=16,所以由植物性动物到肉食性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16×100%=15.6%;(5)食物链中能量流动逐级递减,同时人工鱼塘生态系统需要向人类提供更多的水产品,所以该生态系统中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和顶位肉食动物随营养级的升高需要的有机物输入越来越多。

高一上册生物期中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

1.下列选项中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是

①蛋白质②细胞③病毒④组织⑤群落⑥个体⑦种群⑧DNA⑨生态系统⑩器官和系统.

A.①②③④⑤B.②④⑤⑥⑧

C.②④⑤⑥⑦⑨⑩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2.有关显微镜的知识正确的是

A.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放大该标本的面积

B.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

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直径范围内可看到一行相连细胞2个

C.在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如果要观察的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上方,应向右下方移动玻片,将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

D.若载玻片上有d字母,则视野中呈现b字母

3.细胞学说与达尔文的进化论及孟德尔的遗传学定律被认为是现代生物学的三大基石。下列有关细胞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B.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C.细胞学说使人们对生命的认识由细胞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

D.“细胞通过__产生新细胞”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修正

4.关于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细胞是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

C.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是具有单细胞形态的单细胞生物D.病毒的细胞结构是核糖体

5.下列有关病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病毒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B.可以用含有营养物质的普通培养基培养病毒

C.病毒不是生物D.病毒的各项生命活动都在宿主活细胞内完成

6.下列关于真核生物细胞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膜成分中含量最多的是脂质

B.细胞间信息交流主要依赖的结构是细胞膜上的受体。

C.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与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D.构成膜的脂质主要是磷脂、脂肪和胆固醇

7.某50肽中有2个丙氨酸,丙氨酸分子式为C3H7O2N,现脱掉其中的丙氨酸(位置在10号位和40号位),其中脱下的氨基酸均以游离态正常存在。下列有关该过程产生的全部有机物中有关原子、基团或肽键数目的叙述,错误的是

A.肽键数目减少4个B.氢原子数目增加8个

C.氧原子数目增加2个D.氨基和羧基分别增加4个

8.放射性物质产生的电离辐射侵袭生物体分子后会形成自由基,进而损害蛋白质、DNA以及细胞膜等。下列有关细胞物质或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B.DNA是人体主要的遗传物质,由C,H,O,N,P五种化学元素组成

C.磷脂是线粒体、核糖体、叶绿体等各种细胞器膜的主要成分之一

D.内质网与蛋白质、核糖核酸和脂质的合成有关

9.下面是四位同学的进行物质鉴定的实验操作方法或结果,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苹果汁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可用作还原糖鉴定的材料

B.高温煮沸后的豆浆溶液冷却后也能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C.花生子叶用苏丹III和苏丹IV溶液染色后分别呈橘__和红色

D.在麦芽糖溶液中加入刚配制的斐林试剂,摇匀后会出现砖红色沉淀

10.下列关于制备细胞膜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制备时应该选用成熟的动物红细胞

B.制备原理是用盐酸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C.实验中可以用引流法使细胞吸水

D.取得的红细胞应该用生理盐水稀释,以使细胞涨破

11.从成分、功能和结构方面将细胞器进行归类,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B.白细胞将入侵的细菌吞噬后,与细菌的消化有密切关系的细胞器为溶酶体

C.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和叶绿体

D.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和大液泡

1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在结构上区别是

A.有无核物质B.有无细胞壁

C.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D.有无DNA

13.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依次为

A.氨基酸脱氧核苷酸果糖B.蛋白质DNA五碳糖

C.蛋白质核酸纤维素D.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

14.关于组成细胞的元素、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有C、H、O、N

B.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

C.微量元素不但含量少,而且作用也小

D.不同细胞中含有的化学元素种类差距很大

15.下图是生物体内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的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a为核糖,则m有4种,分别是A、T、G、C

B.若m为鸟嘌呤,则b的名称是鸟嘌呤核糖核苷酸或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C.构成人体遗传物质的b共有8种,a有2种,m有5种

D.在HIV和SARS病毒中共可以检测到2种a,5种m,8种b

16.下列关于水和无机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无机盐是细胞中能源物质之一B.水在维持细胞形态中有重要作用

C.某些无机盐参与构成细胞复杂化合物D.水在活细胞中主要以自由水形式存在

17.下图为分泌蛋白从合成到排出细胞外的全过程,①~④代表细胞结构。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示过程在大肠杆菌中也能进行

B.②、④可以表示为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C.分泌蛋白是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

D.分泌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特点

18..C、H、N三种还学元素在组成人体的化学成分中,质量分数共占73%左右,而在组成岩石圈的化学成分中,质量分数还不到1%,这一事实说明了

A.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相似性B.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C.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D.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元素组成是不同的

19.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低倍镜换用高倍镜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①转动反光镜使视野明亮

②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

③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④观察并用细准焦螺旋调焦,使视野清晰

A.①③②④B.③④①②C.②③①④D.④①②③

20.如右图所示,圆圈①②③分别表示含有细胞壁、核糖体、中心体的细胞,那么阴影部分表示的细胞是

A.衣藻

B.蓝藻细胞

C.肝细胞

D.棉花叶肉细胞

21.下列关于细胞内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A.蔗糖水解后的产物均不具有还原性B.麦芽糖是构成纤维素的基本单位

C.脱氧核糖是动植物细胞都有的单糖D.糖类物质都是细胞内的能源物质

22.关于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

A.组成活细胞的主要元素中C的含量,因此C是细胞内最基本、最核心的元素

B.有机物中的糖类、脂质、核酸的元素组成中含有S

C.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水,水中的H全部来自氨基

D.激素可作为信息分子影响细胞的代谢活动,但激素并不都是蛋白质

23.人的血红蛋白分子共有574个氨基酸,含有4条多肽链,则该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的氨基数和脱水缩合反应中脱去的水分子的数目依次为

A.4个、573个B.4个、570个C.4个、572个D.2个、570个

24.下列选项中,脂质不具有的功能是

①参与生物膜构成②调节代谢③携带遗传信息④储存能量⑤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A.①②B.③⑤C.②⑤D.②③

25.下列关于细胞膜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大多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关

B.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使生物体作为一个整体完成生命活动

C.相邻两个细胞的信息交流全靠细胞直接接触

D.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这种功能是相对的

26.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中,重要一环是将植物细胞的细胞壁除去,通常采用的方法是酶解破壁法。你认为普通的植物细胞去除细胞壁所用的酶应选择

A.纤维素酶和淀粉酶B.麦芽糖酶和纤维素酶

C.纤维素酶和果胶酶D.麦芽糖酶和果胶

27.下列关于细胞器的描述正确的是

A.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B.动植物细胞都有两个互相垂直排列的中心粒

C.所有酶、抗体、激素都在核糖体上合成

D.高尔基体在动植物细胞中的功能是一样

28.如图为电子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某细胞的一部分。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此细胞是真核细胞

B.此细胞可能是细菌细胞,也有可能是酵母菌细胞

C.结构1为线粒体,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动力车间”

D.结构2、3不具有膜结构

29.下列有关生物膜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膜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

B.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在生物膜上进行

C.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都是完全一样的

D.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细胞内的化学反应不会互相干扰

30.人体白细胞能吞噬细菌、细胞碎片或衰老的细胞,在白细胞中产生水解酶的细胞器是

A.溶酶体B.核糖体C.液泡D.中心体

31.一头牛突然得病,并发生全身抽搐,兽医除必须对症下药外,还需注射一定量的

A.生理盐水B.葡萄糖液C.葡萄糖酸钙液D.淀粉和蔗糖

32.下列属于生物大分子物质的是

A.水B.蛋白质C.葡萄糖D.无机盐

33.经检测,刚挤出的鲜牛奶中有两种分子,分子式分别为:C12H22O11和C1864H3012N168O221的化学物质,这两种物质分别是

A.脂肪和核酸B.乳糖和蛋白质C.乳糖和核酸D.蔗糖和蛋白质

34.下图是某多肽化合物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该多肽链在形成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54

B.该多肽链有3个肽键,是一个三肽

C.该多肽链游离的羧基多于氨基

D.氨基酸的不同种类主要由②、④、⑥、⑧决定的

3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没有叶绿体的细胞一定是动物细胞B.没有大液泡的细胞一定是动物细胞

C.有中心体的细胞一定不是植物细胞D.有线粒体的细胞一定是真核细胞

36.一场“毒黄瓜”引起的病疫曾在德国漫延并不断扩散至各国,欧洲一时陷入恐慌。经科学家实验查明,这些黄瓜其实是受到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污染”,食用后可引发致命性的溶血性尿毒症,可影响到血液、肾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等。对这种可怕病原体的描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病原体为原核细胞,无细胞壁

B.EHEC细胞中含有的核苷酸种类是8种

C.在EHEC细胞的线粒体中可发生有氧呼吸

D.实验室中培养EHEC必须用活的动植物细胞

37.一同学将下图乙伞藻的细胞核与伞部去掉,并将甲伞藻的细胞核移入乙中,则存活

下来的伞藻的外形是

38.下列关于染色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染色体的物质组成是DNA和蛋白质

B.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结构的不同形态,染色质凝聚浓缩形成染色体

C.染色体是真核生物遗传物质的载体,存在于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中

D.染色体的组成元素有C、H、O、N、P、S

39.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染色时一般是用吡罗红__绿混合染色剂

B.用8%的盐酸目的之一是使DNA与蛋白质分离并使DNA水解,使之更易染色

C.酒精灯烘干载玻片,可迅速杀死细胞,将细胞固定

D.用高倍显微镜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呈绿色的细胞核和呈红色的细胞质

40.下表是有活性的番茄细胞中的元素含量,下图是番茄细胞中化合物含量的柱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元素abc

含量65%18%10%

A.表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数量最多的元素也是a

B.若图表示细胞鲜重,则甲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表中的b

C.若图表示细胞完全脱水后化合物含量,则甲化合物具有多样性,其必含的元素为C、H、O、N

D.若表示组成人体细胞的元素含量,则a、b、c含量和番茄细胞中完全相同

二.填空题(共40分)

41.(每空2分,共10分)甲、乙两图分别是两类高等生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在甲、乙两细胞中都存在,且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填编号)。甲图中⑧的结构包括液泡膜和________________两部分。

(2)乙图中属于生物膜系统的细胞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填编号)。

(3)分离图中各细胞器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法。

(4)若观察④的形态和分布应该用染色。

42、(10分,每空1分)糖类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也是细胞结构的成分之一,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若单糖A是果糖,则它与1分子葡萄糖缩合失去1分子水后的物质①是___________。

(2)若单糖A是葡萄糖,②是动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则②是____________;若②是植物细胞细胞壁的组成成分,则②是在____________(细胞器)上合成的。

(3)若该图表示某高等植物叶肉细胞内的相关变化,物质③中的碱基含有胸腺嘧啶T,则单糖A表示___________,物质④表示_______________。植物细胞中存在物质④结构有___________。

(4)大分子物质脂肪与糖的组成元素完全相同,位于海洋大型哺乳动物鲸皮下脂肪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除此之外,脂肪在生物体内还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性激素是由动物相应的性器官分泌的,性激素的具体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5)某小分子物质D是由糖的组成元素和N元素组成的,某些分子中还含有P、S等,人体获得物质D的途径有食物获取和自身合成转化。在人体内不能合成的物质D称为_____________,该物质是衡量蛋白饮料营养价值高低的主要依据。

43.(共12分,每空2分)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也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请据图回答:

(1)图中属于真核细胞的是________,判断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两图细胞均有等结构,都以为遗传物质,说明各种细胞在结构上具有统一性。

(3)图中一定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其在生命系统中属于_层次。

44.(共8分,每空1分)无机物在细胞的正常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水的存在形式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自由水和结合水在一定情况下可以相互转换。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________(较高/较低)时,细胞的新陈代谢较强。

(2)无机盐在机体中绝大多数以___________形式存在,种子在晒干的过程中无机盐的相对含量将会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或“不变”)。人体血液中Fe2+的含量过低时,会导致_________。

(3)为验证Mg为植物生长的必须元素,某同学进行了实验。甲组:正常植物+完全培养液,乙组:正常植物+缺Mg培养液。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的生长情况。

①实验中对照组是___________。

②实验结果预测:乙组叶片______________。

③另一同学认为上述实验尚有可疑之处,其处理方式是往培养一段时间后的乙组加入适量的含Mg的化合物,观察乙组加入Mg前后的生长状况与甲组的对比情况。其实验结果观察到最有可能的是乙组叶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同学设置这一实验步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关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考

生物试题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

1-5CBDDD6-10DCADC11-15CCCBB16-20AACCA

21-25CDBBC26-30CABCB31-35CBBBD36-40BBCBC

二、填空题(共40分)

41、(共10分,每空2分)

(1)④⑦细胞液

(2)①②④⑤

(3)差速离心法

(4)健那绿

42、(10分,每空1分)

(1)蔗糖

(2)糖原(肝糖原和肌糖原等)高尔基体

(3)脱氧核糖脱氧核糖核酸(DNA)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

(4)保温储能、缓冲、减压促进__官的生长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激发并维持第二性特征、

(5)必需氨基酸

43、(共12分,每空2分)

(1)乙具有成形的细胞核(具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DNA

(3)丙细胞或个体

44、(共8分,每空1分)

(1)较低

(2)离子升高贫血

(3)①甲组

②变黄(合理即可)

③乙组叶片由黄变绿(合理即可)二次对照,增强实验结果的说服力(合理即可)

    686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