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三个精编

小黄 1172分享

高三学习任务很重,试题也很多,靠单纯的刷题意义不大,下面是小偏整理的高考历史知识点三个精编,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高考历史知识点三个精编

高考历史知识点:张居正改革措施的影响

从历史大局看,张居正新政无疑是继商鞅、秦始皇以及隋唐之际革新之后直至近代前夜影响最为深远、最为成功的改革。张居正改革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他起衰振隳、力挽狂澜,奇迹般地在北疆化干戈为玉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延长了明王朝的国祚;还表现在一举扭转“神运鬼输,亦难为谋”的财政危机,弼成万历初年之治,为万历年间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更体现在对近代前夜国家统一与社会转型起到的巨大推动作用。一条鞭法是介于“两税法”与摊丁入亩之间的赋役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的赋役制度的演变中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张居正的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并没办法改变明朝财税制度深层次的弊病。一方面,开国之初广泛的小自耕农经济在中叶以后便被不可遏止的地权集中浪潮所吞噬,土地集中导致了越来越多的流民,产生大量佃农,地主凭借土地垄断对佃农进行过度盘剥。另一方面,明初按地权分散状态设计的赋役制度日益失效,官府不断膨胀的财政需求和无法遏制的非法征敛成为民间社会的不堪承受的重负,晚明的财税改革已经无力医治这一深入制度骨髓的恶疾,国家机器的败坏已无法挽回。

高考历史知识点: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的根源

整个资本主义的矛盾,归根结底,是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所有制存在的固有矛盾无法解决所致。大工业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使资本家之间的斗争具有普遍性和空前激烈性。资本家为了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同时也在竞争规律的支配下,竭力应用科学技术的成果,不断改进机器,加强自己企业中社会化生产所具有的组织性,其结果是不断加剧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资本主义大工业巨大的扩张遇到了资本主义占有所造成的市场相对狭小的限制,社会化生产所必需的`客观比例遇到了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破坏,冲突便成为不可避免。1825年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地爆发,就是这种冲突的突出表现。在危机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部机构在自己创造的生产力的压力下失灵了。

周期性经济危机表明,社会生产力以日益增长的威力要求摆脱它作为资本的那种属性,要求在事实上承认它作为社会生产力的性质。生产力的这种反抗,迫使资本家阶级不得不在资本关系内部可能的限度内,部分地承认生产力的社会性质。由资本集中而产生的股份公司、垄断组织以及国家占有就是这种趋势的表现。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过渡到它的最高阶段,即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但是,无论转化为股份公司和垄断组织,还是转化为国家财产,都没有消除资本的属性。资产阶级国家,不管它的形式如何,君主立宪制也好,议会共和制也好,本质上都是资本主义的机器,理想的总资本家。而工人仍然是雇佣劳动者、无产者。资本关系并没有被消灭,反而被推到了顶点。

因此要真正解决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冲突,真正在事实上承认现代生产力的社会本性,必须用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

高考历史知识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大解放

新中国60年,是经济建设硕果累累的60年。中国不仅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还创造性地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起来,确定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既注重发挥市场的作用,又注重加强宏观调控,为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提供了根本的制度保证。经过60年奋斗,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已超过30万亿元,一大批重要工农业产品产量跃居世界首位,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当国际金融危机迎面袭来,中国的果断决策和政策效应,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积极评价。许多外国政治家、学者认为,“包括‘制度优势’在内的‘中国特色’已成为中国信心的有力支撑。”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加快了政治文明建设进程

新中国60年,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断发展的60年。中国从实际出发,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建立并不断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一整套政治制度。这套制度同时借鉴吸收了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既充分尊重和保障个人民主权利,又能形成共同意志、集中力量办大事,充满活力又富有效率。面对举世震惊的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中国展现出的紧急应变能力、动员能力和众志成城的集体意志,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优势和巨大威力。许多国外学者由衷地赞叹:“中国在短时间内动员巨大的力量投入,这是其他任何制度所不能比拟的。”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激发了先进文化的蓬勃发展

新中国60年,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60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得到大力弘扬,同时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侵蚀;致力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60年来,中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城乡文化发展差距不断缩小,文化产业异军突起,对外文化交流不断扩大。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空前增强,全社会展现出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了和谐社会建设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人民的奋斗目标,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先进性的必然要求。60年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人均预期寿命从35岁提高到73岁,延续几千年的“皇粮国税”成为历史,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全面免除,社会保障“安全网”越织越密,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美好蓝图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历史高考备考方法

一、掌握“新课标”课程目标细则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指出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大核心理念。在课程目标中详细的说明了学生应该掌握的必备的历史知识与能力(详见“新课标”第六页)。这些知识与能力教师应该在在平时的上课中经常强调,让学生也明白这些是高考命题的参考依据。这样以来,学生在做题时可以运用反向思维模式,验证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尤其是在做选择题时。例如2018年高考“文综”全国卷一中第24题选项选的是“《墨子》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直接体现的是课程目标中的“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第35题考察的是课程目标中“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若是学生熟练的掌握了课程目标细则,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选择题的正确率。

二、强化“通史”复习

在注重“专题”教材的基础之上,加强对“通史”的复习。“新课标”改变了框架结构,不再以“专题”作为基本框架,而是又重新采用了“通史”的叙事框架,“新课标”必修课程《中外历史纲要》以时间为顺序编排了24个单元,这24个单元就是学生在第二轮复习中的重点内容。教师在“通史”的复习过程中可将选择性必修课中三个模块涉及的主要内容分散到对应的各个时期讲述。例如在复习隋唐历史时,除了《中外历史纲要》列出的“隋唐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外,还要涉及选择性必修1中列出的“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演变”、“中央集权体制下古代中国官员考核”、“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等。与此同时,将选修课涉及的史学理论、史学方法运用于“通史”的复习之中。

三、把握历史学习规律

首先,精练新题型。高三学习任务很重,试题也很多,靠单纯的刷题意义不大。因此,应该精选新题,定时定量的练习很有必要。所谓新题就是能够体现“新课标”命题方向和命题思路,能够考查核心素养的新试题。学生做完后,要正确对待错题,要有一个专门整理错题的笔记本,平时注意总结思考,定期查看,才能不断的提升。

其次,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文综试卷150分钟,平均每科50分钟,时间很紧。因此,要合理分配时间,先易后难,把握时间节奏。非选择题在答题时一定要书写格式整齐,字迹清晰。材料分析时一定要先结合材料,对材料进行全面的概括,关注材料的隐含信息,然后在结合所学知识,联系材料对应的历史时期,结合整体史观、文明史观,概括材料的时代特征。

四、注重培养史料阅读能力

高考历史试题从来不是直接对历史知识点的考察,而是在一段历史材料中,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进行判断。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不仅需要对历史知识全面掌握,还要具有一定的历史阅读能力,如果连历史材料都读不懂的话,就更谈不上结合所学,得出历史结论了。当然,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从初中甚至小学打基础。那基础不牢固的学生进入高中尤其是高三后怎么办呢?本人觉得还是要利用课余有限的时间,去读一读带有注解史学著作,如《史记》、《战国策》、《资治通鉴》等。这些历史著作都是以历史故事的形式描述历史事件。一方面可以在短时间内有利于阅读能力的提升,也可以适当的释放学习压力。


高考历史知识点三个精编相关文章:

2018年高考历史知识点归纳 - 5068儿童网

2018年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 5068儿童网

2018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 5068儿童网

2020高考历史30必考知识点与答题模板 - 5068儿童网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 5068儿童网

改革开放前的现代中国2020高考历史知识点 - 5068儿童网

2018年高考历史知识点 - 5068儿童网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 5068儿童网

2020年历史考前必刷48个知识点 - 5068儿童网

2020高考历史明清时期重点知识点 - 5068儿童网

    19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