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课文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小黄 1172分享

记叙文常常按照一定的线索来叙事写人,常用的线索有:以人物为线索,以时间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以地点为线索,以物品为线索,以人物感情为线索。下面是小偏整理的《背影》课文同步练习参考答案,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背影》课文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48年朱自清为反对美蒋反动派的罪恶行径,在拒绝领取美国救济粮的宣言上签字,因此,毛泽东称赞他“有骨气”,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他最大的创作成就是散文,文风细腻清丽、意境隽永,于朴素中见真情,洋溢着一股清新的气息。散文代表作品有《春》《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背影》等。作品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朱自清全集》第一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这是一篇纪实散文,写于192510月,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他到清华大学任教不久,接到父亲来信,信中一些话,使他想起父亲在南京为他送行的背影。1917年冬,作者祖母去世,父亲朱鸿钧原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被解职。文中的“祸不单行”正是指这两件事。祖母的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俩在浦口车站惜别。想起这些,朱自清不禁泪如泉涌,写下了这篇感情真挚的散文。

文体知识

散文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文学体裁。特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片段或生活事件的描写,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并揭示其社会意义。它可以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加工创造;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而是着重于表现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具有选材、构思的灵活性和较强的抒情性。散文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杂文、短评、小品、随笔、游记、通讯、书信、回忆录等都属于散文。

读准字音

马褂(ɡuà) 搀扶(chān) 交卸(xiè)  奔丧(bēnsānɡ)

狼藉(jí)  赋闲(fù)   迂腐(yū)   栅栏(zhà)

琐屑(suǒxiè)差使(chāi)    典质(diǎn) 踌躇(chóuchú)

蹒跚(pánshān)颓唐(tuí)    举箸(zhù)  簌簌(sùsù)

拭泪(shì)   游逛(ɡuànɡ)

辨清字形

簌(sù)簌簌           藉(jí)狼藉

籁(lài)万籁俱寂       籍(jí)籍贯

躇(chú)踌躇          琐(suǒ)琐屑

箸(zhù)举箸提笔      唢(suǒ)唢呐

著(zhù)著书立说      锁(suǒ)锁链

理解词语

差使:旧时指官场中临时委任的职务,后来也泛指职务或官职。

狼藉:乱七八糟的样子。  簌簌:纷纷落下的样子。

典质:把财物等典当、抵押出去。典,典当。质,抵押。

赋闲:这里指失业在家。晋代潘岳辞官家居,作《闲居赋》,后因称罢官闲居、失业无事为赋闲。

勾留:短时间停留。

茶房:旧时称在旅馆、车船等处从事供应茶水等杂物的人。

脚夫:旧时对搬运工人的称呼。

警醒:睡眠时容易醒来。这里是不要睡得太沉的意思。

迂: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踌躇:犹豫。

颓唐:衰颓败落。    琐屑:细小而琐碎的事。

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怀,心。

郁:(忧愁、气愤等)积聚。    已:停止,文中是控制的意思。

新课导入

在我们的记忆中有这样几首永远不老的歌,时时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在我心中有一座山,险峰万里它最伟岸,爸爸,亲爱的爸爸,你就是我心中的山。

——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想儿时一封家书千里写叮嘱,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

朱自清的《背影》就像这两首歌一样,曾深深地感动过几代人。这是因为,情到深处自然真;这是因为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的美好在漫长而短暂、匆忙而平淡中遗失。让我们在赏读《背影》中,学会珍惜,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学会感动。学会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去爱我们身边爱着我们的人。

新课展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篇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记叙了作者与父亲奔丧完毕,在浦口车站依依惜别的情景。

2.我与父亲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见面的?这些背景包含了怎样的情感?

祖母去世、父亲失业、祸不单行,家境惨淡。

【再读课文,梳理结构】

快速浏览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开篇点题,最难忘父亲的“背影”。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追忆与父亲在车站离别的情景,具体写“背影”,表现了父亲的爱子之情。

第一层(第2、3自然段)写送别时的家境,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

第二层(第4、5自然段)写离别前父亲对“我”的细心关照,为写“背影”做铺垫。

第三层(第6自然段)描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时的“背影”,表现父亲爱子深情。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写别后思念,再现“背影”,抒发深切的思念之情。

【品味亮点词语】

1.体味“蹒跚地走到铁道边……”一句中“蹒跚”一词的妙处。

“蹒跚”一词很关键,父亲在平地上走路都是蹒跚而行的,可想而知上下月台就更加难了,更加体现了父亲对“我”的爱。

2.“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一句中,为什么用“攀”不用“抓”?

因为无物可抓,只能用手按住,然后用力支撑起身体向上“攀”,这需要力量,而一个上了年纪的父亲,这一“攀”是多么地令人揪心啊!

3.“两脚再向上缩”,用“缩”字有什么好处?

“缩”字说明无处可蹬,脚是悬空的,这样全身的力量全集中在手上了,如果手支撑不住,那就有摔下去的危险。这时的儿子,心情该是多么地紧张啊!

4.“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倾”字妙在哪里?

“倾”字用得十分巧妙。父亲的身体肥胖,自然不像小伙子那样灵便,他“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一个“倾”字表明父亲要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这是一个艰难努力的背影!

【感悟精彩句子】

1.“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父亲这是做什么?(这是在宽慰儿子)这时最悲痛的人是谁?(是父亲)为什么宽慰儿子?(怕家庭的变故会影响儿子的学业)父亲表面上比较想得开,这是为了宽慰儿子,实际上他把悲痛压在了心底,不让儿子看到,这是一个多么为儿子着想的父亲啊!

2.“不要紧,他们去不好!”父亲为什么这样说?

父亲担心茶房照顾不周,还是自己去放心。

3.“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父亲为何买橘子?

担心儿子路上口渴。体现出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关心。

4.“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说明父亲担心儿子是否顺利地到达北京。

5.“进去吧,里边没人。”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父亲担心行李的安全。

6.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真是太聪明了”是反语,表达了对父亲临行前细心关照中所蕴涵的爱子之心不能理解的追悔。

7.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

两个“自然”表现了对父亲老年性格发生变化的理解,比在浦口车站时的感触又深化了一层。

【分析主体形象】

1.本文的题目是“背影”,文中一共写了几次“背影”?这几次“背影”各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四次。

(1)第一次:点题的背影。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此处的“背影”,只是开门见山地引入文章。作者的意图在于为后文做铺垫,渲染悲凉的气氛。

(2)第二次:买橘子的背影。出现在父亲买橘时的场景之中。作者先采用肖像描写的方法,勾画出父亲的大体外貌,呼应了前文所述的惨淡家境。然后作者运用细腻的动作描写,描绘出父亲老态龙钟、步履艰难的情形,感人至深。

(3)第三次:离别时的背影。出现在父亲与儿子告别后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中。此时依依惜别,加深了读者对背影的印象。

(4)第四次:思念中的背影。出现在读父亲来信的情景之中。父亲老境颓唐,信中寥寥几语,令人酸楚不已。同时父亲对儿子的惦记依然如故,这就使作者“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把“我”对父亲的殷切怀念和感受交织在一起。

2.跳读课文,找出文中写到了“我”的哪几次流泪。

(1)第一次的“泪”:祖母亡故,老父解职,家境惨淡,因百感交集而“簌簌地流下眼泪”,为“背影”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这次掉泪表现出触景伤情的悲哀。

(2)第二次的“泪”是父亲为买几个橘子,不顾年纪大、手脚笨,攀上爬下,沾泥带土,被其深厚、真挚的爱感动得“泪很快地流下来了”。一个“快”字说明动情之深,反应之速,衬托出父亲在特定的环境下给作者留下的“背影”,印象是很深的,也是最难忘的。这次掉泪是情不自禁,为父亲的背影所感动。“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又是一次复杂的心理活动。怕父亲看见了要伤心,应是赶紧拭泪的主要原因;怕别人看见了不仅是怕自己显得不雅,而且也怕要给父亲带来难堪。

(3)第三次的“泪”,是在父亲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的时候,离情别绪,悲伤惆怅,使得“眼泪又来了”。一个“又”字,反映出作者悲其家境惨淡,感其父子情深,叹其相见无期,达到了情不能自已的境地。

(4)第四次的“泪”,是接到父亲来信时,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到了八年前分别时的父亲“背影”,更不知何时才能相见。追忆往事,惦念老父,相见无期,悲感交集,其泪的含义该是多么深沉、复杂啊!

【把握文章主旨】

本文的主旨是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本文追忆了作者八年前和父亲在浦口车站分别时的情景,刻画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慈父形象,表达出真挚深沉的父子之情,也抒发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思念之情。

写作方法运用

【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1.细节描写,准确传神。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因为无物可抓,只能用手按住,然后用力支撑起身体向上“攀”,这需要力量,而一个上了年纪的父亲,这一“攀”是多么地令人揪心啊!“缩”字说明无处可蹬,脚是悬空的,这样全身的力量全在手上了,如果手掌支撑不住,那就有摔下去的危险。“倾”字用得也十分巧妙。父亲的身体肥胖,自然不像小伙子那样灵便,“倾”字表明父亲要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这是一个艰难努力的背影!

2.语言朴实,饱含深情。

“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进去吧,里边没人。”这四句话没有华丽的辞藻,语言朴实,但含有深沉的爱;平淡的话语里往往有不平静的心情,一言一语都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关心体贴之情。

【方法活用,片段作文】

请运用细节描写,写出父亲劳作的艰辛。(150字左右)

怎样做好预读课文呢?

第一步:粗读——扫除障碍

预习一篇课文,先要粗读一遍。遇到疑难的字、词,要查一查字典、词典,扫除障碍。只有做好这些准备工作,才能通顺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例如:《岳阳楼记》中,“浩浩汤汤”中的“汤”(shāng)容易读错,当“水流大而急”讲。“薄暮冥冥”中的“冥”(míng)当“昏暗”讲,这样就容易理解了。

第二步:细读——找出问题

细读就是认真细致地读。试着分段,概括段意、中心思想。逐句、逐段地读,提出疑难问题。例如,预习《孔乙已》这篇小说,文章为什么说“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呢?

并在句子下面画一道线,打上一个“?”号,等上课时,带着这个疑问用心听老师讲解,那时,会很快明白的。

当然,预习时,千万别忘了研读每课前的“预习提示”和“阅读提示”。“预习提示”主要是针对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不要求回答。同时提出一些字词,要求学生利用工具书去理解和掌握。预习可以使同学们尝到学习的快乐,上课时,老师提问,同学们也能对答如流了。


《背影》课文同步练习参考答案相关文章:

《背影》同步练习参考答案部编八上语文 - 5068儿童网

《散文二篇》同步练习参考答案部编八上语文 - 5068儿童网

作业答案

《白杨礼赞》同步练习参考答案部编八上语文 - 5068儿童网

《中国石拱桥》同步练习参考答案部编八上语文 - 5068儿童网

《昆明的雨》同步练习参考答案部编八上语文 - 5068儿童网

《苏州园林》同步练习参考答案部编八上语文 - 5068儿童网

《孟子》二章同步练习参考答案部编八上语文 - 5068儿童网

《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参考答案部编八上语文 - 5068儿童网

《愚公移山》同步练习参考答案部编八上语文 - 5068儿童网

    207045